文 | 小蔣談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日本的一位兒童專家說過:
倘若想培養出智力開闊、頭腦聰明的寶寶,那就必須經常鍛鍊手指的活動能力,通過手指的活動而刺激腦髓中的手指運動中樞,就能促使全部智能的提高。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也寫道: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在育兒領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的李玫瑾教授,也認為: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不用等長大!
聰明的孩子手指大多有以下幾種特點:
20世紀40年代開始,加拿大的神經外科專家Wilder Perfield和同事針對大腦皮質結構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並提出了「皮質拓撲地形圖」。
將身體的不同部位標註在大腦上,部位面積的大小就代表了使用這一部位時,會有相應的大腦活動。
從圖上可以看出,手部畫得很大,因為在使用手的時候,會有大面積的大腦皮質參與,這也說明手和大腦的聯繫是十分緊密的。
前幾年,在紐西蘭的一所學校,有研究人員將幾十名記憶力、專注力不太好的學生聚集起來,進行了6周的「手指運動」,結果6周後這些同學的記憶力和專注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1、給孩子創造更多動手機會
寶寶通過手部的運動和運用觸覺,能不斷地為大腦帶來刺激,幫助大腦更好的發展。
建議家長平常多給孩子創造一些動手的機會,比如教孩子自己系扣子、翻書,讓孩子畫畫、做手工等。
2、捏物訓練
家長有心的話,也可以給孩子做專門的捏物訓練,找一些比較安全的物品給寶寶拿著玩,比如撥浪鼓、搖鈴等。
寶寶大一些的時候,也可以換成小球、水果等小一些的物件,等寶寶不會亂吃東西時,則可以給他玩「串珠子」之類的遊戲。
3、手指操
2、3歲左右開始,家長就可以教寶寶一些手指操之類的手部運動配合音樂、遊戲等有趣的形式,讓寶寶能通過鍛鍊,逐漸學會更多有難度的手指動作,鍛鍊手腦的協調性。
這裡是小蔣談育兒,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