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不聽從教悔?真相只有一個

2020-09-10 宜方

30幾歲的文慧最近焦慮到了極點。她有一個兒子,今年10歲,不願意獨立睡覺,愛吃指甲,上課不聽講,學習成績一塌糊塗。文慧為了兒子,辭職在家,做起了專職陪讀媽媽,但兒子毫無改進。文慧是眾人眼中的乖乖女,她的老公強宇也被大家公認為斯文的好男人,因此他們兩個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兒子與他倆如此不同。

但當文慧走進心理諮詢室,給諮詢師哭訴了一大堆兒子不好的行為時,表達完兒子太難管教的意願時,心理諮詢師平靜地問了她一個問題:「你們夫妻兩個是不是總吵架?」她陷入了沉思。

朝陽的早晨,文慧在廚房忙著準備美味的早餐,突然衛生間傳來一聲怒吼:「別玩水,別玩水,說你多少遍了?為什麼你就是不聽?」那是老公強宇的聲音。「一大早,你就吼!」文慧朝著衛生間大喊一聲。「你又說我,每次我一說他,你就說我!」強宇從衛生間衝到廚房,喊向文慧。「你喊什麼?喊完孩子喊我,算什麼本事?」文慧得理不饒人。「你自己管吧,我不管了!」強宇忍著怒氣出門上班,留下呆若木雞的文慧和有點幸災樂禍的兒子。

晚上7點,強宇下班回到家,剛推開家門,便看到文慧在訓斥兒子不認真做作業。看到桌旁擺著兩張凳子,強宇知道文慧又坐在了兒子身旁,陪兒子做作業。便開始發牢騷:「又陪著做作業,不是說了不要陪嗎?」文慧本就已經很生氣了,聽到老公這樣說,立馬發怒:「站著說話不腰疼,你管過他寫作業嗎?」「就是因為你總陪他做作業,兒子才成了這樣!」強宇脫口而出。後面的場面可想而知,二人又大吵一架。

在文慧的家裡,夫妻二人這樣因孩子而起衝突的情景每天都在上演。這就是孩子不聽話的原因:爸爸和媽媽每天都在做不聽話的示範。

美國的教育學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在他風靡世界的著作《正面管教》中告訴我們,現在的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之一便是:今天的成年人已經不再給孩子樹立服從和順從的榜樣了。

文慧和強宇,每次在孩子面前吵的不可開交,就是沒有給孩子樹立服從和順從的榜樣。他們在孩子面前表現的就是不聽話,文慧看不慣強宇說話,強宇也聽不進文慧的說辭。人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首先從父母那裡習得人與人的相處之道。父母如何相處,如何對待孩子,孩子就如何對待別人。所以孩子也不願意聽從父母及別人的建議,甚至反著來。

在家庭生活中,夫妻雙方一定要做到以下兩點:

1、父母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起衝突

夫妻雙方成長於不同的環境,對事情的觀點不同,很正常,但不必要一定當著孩子的面去爭吵。應該把衝突留在孩子不在場的時刻,那時的你們可以吵、可以喊,去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解決相互之間的衝突。但來到孩子面前,必須是一團和氣。

目睹父母之間不斷的爭吵,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感,文慧的兒子吃指甲、不願獨立睡覺,便是安全感缺失的表現。

《男人需要尊重,女人需要愛》中詳細描述了一位孩子對父母爭吵的記憶:

我的整個童年都是在他們無休止的爭吵和令人窒息的氣氛中度過的。我耳聞目睹的那些場面,像是刻骨的傷痕,永遠留在我心靈深處,有時候我會哭著入睡,那種骨子裡的痛苦,令我至今難以忘記。

2、教育孩子,父母要扮演同一角色

當夫妻當中的某一方在教育孩子時,只要沒傷害孩子,另外一方要協助,即便採用的方式自己不喜歡,也要暫時地支持一下,實在做不到,就保持沉默。等到關起門來,反對的一方再亮出自己的意見,進而溝通。

道理很簡單,當孩子察覺父母的觀點不同時,便會鑽空子,誰的意見都不會採納,時間一長,便會降低父母的影響力。而父母統一戰線,孩子則找不到父母教育的漏洞,更容易聽從父母的教導。

這兩點說起來很容易,但真正實施起來,對很多人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我們盡力做到以下兩點,事情會變得簡單起來。

1、正確溝通

我們跟人溝通時,習慣於用下結論的方式去指責別人。比如:你太懶了,你花錢太大手大腳了。當我們如此與人溝通時,人們的反應常常是辯解或反擊,這種情緒狀態下,溝通勢必會演變為爭吵。正確的方法是表達出我們所觀察到的事實,比如:你一上午都沒躺在床上,沒做任何事情;你一周就花費了一千元。用事實說話,讓別人自己意識到問題所在。或者直接表達出我們的內心感受:你這麼說話,我感覺你不尊重我。明確表達自己的情感,可以讓別人了解你心中的需求,也利於讓別人改善自己的行為。

回到文慧的案例上來,當文慧聽到強宇大吼時,可以這樣說:「你大聲吼叫,會讓我覺得恐怖,不舒服。」而當強宇看到文慧教育孩子時,他應該積極參與進來,教育兒子,而不是指責文慧。

2、母親無條件尊重父親,父親無條件愛母親

男人與女人的需求是不同的,男人更在乎的是尊重,女人更需要被關愛。曾有美國心理學家做過調查,男性們面對以下兩個選擇:

a)獨自一個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愛他。

b)每個人都不尊重他。

最終有74%的男士選擇了a選項。這個調查表明了,尊重對男人來說至關重要。

而女人,之所以散發出母性,是因為她們對愛有著足夠的敏感。這個無論在朋友相處,還是男女雙方的相處中很容易體會到,女人通常在意的通常是對方是否關心、愛護自己。

夫妻的相處之道也如此,母親尊重父親,父親愛護母親,最重要一點為:必須是無條件的。只有想著做到無條件,你才會主動地去滿足對方,妻子無論是言語還是行為,都做到尊重丈夫,丈夫則從細節出發努力去愛妻子。並且只有做到母親無條件尊重父親,父親無條件愛母親,才會「情人眼中出西施」。愛才會源源不斷。

家是一個小小的社會,組成很簡單:爸爸、媽媽、孩子。爸爸、媽媽是行動者,孩子是受影響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同樣也適合於家庭教育。要想讓孩子聽話,為人父母者應該身先士卒,做出聽話的榜樣,用行動去影響孩子,孩子也一定會變得聽從教誨。

最後,將蘇霍姆斯基在《睿智的父母之愛》中的一句話送給大家:

教育孩子需要付出的力量,這就是精神力量。我們用愛——父母之間的愛,用對人的尊嚴和人性美的執著信念去塑造人。出色的孩子,總是生長在父母彼此真誠相愛中,也真誠熱愛、尊重別人的家庭。

想要了解更多教育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你還在教孩子「聽話」嗎?為什麼不告訴孩子人生的真相呢?
    所以,從小教孩子「聽話」,看起來是為了孩子好,但沒有教會孩子「為自己負責」,以及獨立思考的思辨能力。你不需要聽媽媽的話,也不需要聽任何其他人的話。你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在為你自己負責任。知道嗎?可可:嗯,知道了~所以,與其教孩子「聽話」,不如教孩子「為自己負責任」,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我們給到孩子的教育才會有持之以恆的效果。
  • 為何孩子老是不聽話?爸媽必學!教孩子規矩,把握3大原則
    為何孩子老是不聽話? 如何讓孩子聽從大人的指令? 0~3歲的小小孩語言及認知能力都未成熟,教育孩子前應先了解孩子現階段的認知能力,再決定用何種方式『教』。
  • 孩子聽話不一定是好事
    孩子的「誰規定孩子就一定聽媽媽的」這句話,這對很多家長來說,都覺得這個孩子有一點想造反。畢竟,一直以來,人們的觀念都是認為晚輩聽從長輩的話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案例中的媽媽似乎無法說服孩子,從而就來一句身份壓人的話。這就給孩子一個信號,他之所以聽取媽媽的話,並不是媽媽的話有道理,而是因為她是自己的媽媽。
  • 孩子該聽話還是不該聽話?
    經常聽到有家長說,家裡有個聽話的孩子真的是燒高香了,我小時候,家裡的長輩說得最多的是:「孩子,乖,聽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諸如此類,所以受家庭教育影響,我基本算是一個比較聽話的孩子,到如今我也成為了母親,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時,我回過頭來想想自己的成長,我覺得太聽話的孩子的背後缺乏的是開創精神,容易刻板,用我們的方言說就是不靈泛,缺乏應變能力。
  • 我不!我不!我就不!孩子不聽話,媽媽怎麼辦?5招「搞定」不聽話的孩子!
    讓他在超市不要隨便摸東西,他把擺好礦泉水碰倒好好多個,我只能一個個擺好。讓他上床睡覺,他偏不,還敲敲打打弄得吵吵鬧鬧的……作為媽媽,我真的很頭疼。魯老師這本書非常實用,比如如何和孩子溝通、如何和孩子合作、如何給孩子定規矩等等,讓孩子變得「乖」起來。——本書讀者遇到一個不聽話的孩子,媽媽會很頭疼。你說任何事,他偏不聽,甚至和你對著幹。
  • 多少孩子不聽話,是因父母聽不進話,聽話有主見的孩子無需刻意教
    我清楚記得一次跟朋友去超市買東西時他兒子拿著一個大型玩具不撒手,而他在歇斯底裡的教訓孩子:「這個太貴了,買那個便宜一點的!」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最終怏怏不樂的買了便宜一點的玩具,而朋友還非常不解,玩具都買給他了還不知足,還好意思擺臉色。我理解家長的做法,但並不贊成這樣的行為,我更同情孩子。
  • 孩子不聽話就要懲罰?這是愚蠢的做法,這三招可以讓孩子聽話
    文/小熊育兒日記其實在面對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們會採取很多種手段來對付孩子,有一些父母就特別喜歡使用體罰的方式來讓孩子聽話,並覺得這種方法是非常有用的。張先生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喜歡通過體罰的方式來使他孩子聽話。
  • 只有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家長有這樣思想不對
    前言:很多家長最喜歡的就是聽話懂事的孩子吧,為什麼大家都喜歡這樣的孩子呢?那是因為這樣的孩子在教育的時候能夠費很少的口舌教育的好。可是這樣的孩子真的是一個好孩子嗎?但其實聽話懂事的孩子並不一定就是好孩子,有很多真正聽話懂事的孩子,是沒有個人思想的,真正聽話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很容易變成媽寶男,這樣的孩子,沒有自立能力,這樣的孩子在生活當中會處處依賴於他人,並且當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逃避。
  •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聊天的父母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位老師記錄自己「不聽話」的日子,希望能對廣大父母有所啟發~01今天在公交車上,有一個媽媽在幫女兒複習英語。媽媽說中文,女孩翻成英語,有說有笑。女孩翻譯得很好,身為英語老師的我聽了都忍不住想誇她,這樣的畫面在匆忙的早晨出現,不禁讓人覺得羨慕。可這時女孩有一句話翻不出來,媽媽說了一句話,一下子讓本來溫馨的氣氛降到了冰點。
  • 孩子不聽話,究竟是孩子太潑皮,還是家長教的方法不對
    孩子不聽話,究竟是孩子太潑皮,還是家長教的方法不對大部分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覺得比上班工作難多了,會有一種特別強大的無力感。就感覺自己管不住孩子,也不知道是用什麼方法去管,對孩子因為一點小事就歇斯底裡哭鬧,不顧及面子的時候,家長真的是要發瘋了。有的孩子總是亂跑個不停,情緒不穩定非常暴躁,看到這種情況的時候父母非常頭疼。
  • 不聽話的孩子,打罵起到反效果,3個方法讓搗蛋鬼變成乖寶寶
    而對於不聽話的孩子,家長卻有兩種態度:一種是認為他們處於叛逆期,不聽從管教是很正常的事情,順從孩子便可;另一種是將&34;視作&34;,對孩子嚴厲責罵。然而無論何種方式,孩子的回答始終都是&34;為了避免孩子過於放縱而走上&34;,很多家長都會用強硬的懲罰手段,讓孩子夠聽話。
  •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溝通的父母
    >文:超媽後臺有家長留言說,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總是和自己反著幹,怎麼說都不聽。這其實是一個教育誤區。很多家長總是在抱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往往忽略了孩子其實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認知,如果只是一味的「聽話」,沒有自己的獨立想法,這無疑是家庭教育的失敗。所以,孩子不「聽話」也很正常,與父母之間出現認知偏差也屬正常。這些所謂的「問題」,其實都屬於溝通的問題。
  • 微課堂|孩子難管、難教、不聽話、不愛學習,怎麼辦
    微課堂|孩子難管、難教、不聽話、不愛學習,怎麼辦 2020-12-22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話?是你教育的方法有誤,試試這3個方法
    文/小熊育兒日記其實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最不想看到的畫面就是孩子不聽話,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孩子都是不聽話的,這一度讓普通父母表示沒有辦法去教育。張先生就發現孩子在身上有一個較大的問題,那就是平常的生活當中一點都不聽話。
  • 孩子調皮不聽話?恭喜你,這是個好事
    當了父母,誰不希望孩子乖巧懂事?前幾天看了一條評論,想想也對,孩子一出生,父母們喜歡孩子健康成長,在家懂事聽話,期待孩子能乖乖聽話,學習認真,但是孩子真的能成為我們期待的樣子嗎?很少吧,現實中孩子是什麼樣子,不夠乖,不夠懂事,學習不夠優秀,見人不夠禮貌,很多時候都是不夠不夠,但是這樣的孩子才是普通的孩子,不差。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3點教你如何做
    朋友告訴我女兒現在總是不聽話,實在沒有辦法只有挨打了,聽到這個消息很震驚,因為她家女兒在我印象中一直都是挺聽話的孩子,我耐心聽完她對我的訴苦,聊了將近1小時,直到她能想到自己的女兒還是有聽話為止,我就知道她釋懷了。
  • 你喜歡聽話的孩子還是不聽話的孩子?
    「你家孩子好乖啊,要是我家孩子和你家孩子一樣乖該多好?我就省心了」在放學後孩子寫完作業在小區樓下玩耍的時候,總有家長這樣跟我聊天。雖然我表面說「孩子天生的,孩子天生的」但心裡還是樂開了花,一方面是別人誇我家孩子,一方面是覺得自己的付出還是得到了收穫的。
  • 當你抱怨孩子「不聽話」時,其實真相很扎心,他們壓根就沒聽
    而在生活中,大人經常會為孩子貼上一些消極意義的標籤,比如經常對孩子說,你怎麼天天不聽課?我都說了多少次了,你還是不聽。這種負面消極的標籤,實際上在暗示孩子,要天天不聽課。孩子受到了這種暗示的提醒,就有了文章開頭的結果,這當然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
  • 孩子不聽話不需要喊,家長讓孩子這樣,孩子乖乖聽話
    孩子點了點頭之後拿了一個沒有煮過的麵條給了孩子,孩子高興的一大塊咬了上去,但是剛剛吃到嘴裡孩子就吐了出來,從哪個時候孩子再也不敢要那些生的食物了。對比媽媽的做法,爸爸的做法似乎更加讓人信服,如果孩子一直想要做一件事但是這件事不正確的時候,讓孩子勇敢的犯錯誤,只有讓孩子知道做完這件事有什麼樣的後果,孩子才會知道改正,所以說教育孩子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 不要再教孩子「聽話」了,危險!換兩個字教他,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很多家長在送孩子到學校去的時候,會對孩子說,在學校要好好聽老師的話喲。放學後再去接孩子回家的時候,又問孩子說,今天你聽老師的話了嗎?總而言之,在家長的口裡,用來衡量一個孩子表現好不好的標準,衡量一個孩子優不優秀的標準,常常都是「聽話」這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