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國依賴太深,澳大利亞當局說了句真話:中國是客戶美國是朋友

2020-12-19 國策

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每年都會採購大量的澳大利亞商品,這讓澳大利亞賺了很多錢。比如說,在2019年的時候,中澳貿易額就達到了1589.7億美元,其中,澳大利亞對華出口額為1039億美元,順差優勢非常明顯。然而,就在與我國合作時,澳大利亞卻總是跟隨美國的步伐,給我們找事,動不動就在國際問題上,向我們開「炮」,擺出了一份「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架勢。

據悉,就在前些日子,澳大利亞還專門發表了一份外交白皮書,表示正在進行重塑的國際秩序,給澳大利亞的利益帶來了挑戰,美國是澳洲的主要力量,而中國正在挑戰美國的地位。因此,這份白皮書就建議,澳大利亞應該確保美國在未來繼續保持領導地位。很顯然,在澳大利亞看來,他們和美國才是「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為了保護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他們就應該幫助美國阻止中國崛起。

那麼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據了解,在現實生活中,美國確實給澳大利亞帶來了很多幫助,澳大利亞能有今天,離不開美國的支持。在美國布局亞太地區的時候,他們就把澳大利亞當成了重點培養對象,讓澳大利亞獲得「地區霸權」。如果說,美國是「世界警察」,那麼澳大利亞就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副警長」。

從這個關係上面,我們就可以發現,澳大利亞和美國確實不一般。所以當美國的地位受到威脅時,澳大利亞才會如此著急,因為他們認為美國衰落了,他們也不會有好果子吃。今天我們就聊一聊澳大利亞和美國的關係,看澳大利亞為什麼總是「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

首先我們要了解澳大利亞的歷史,他們以前只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是大英帝國流放囚犯的地方,這與美國非常相似,幾乎是如出一轍,所以澳大利亞對美國就有著超強的認同感。澳大利亞和美國的歷史和人種都是非常接近,澳大利亞靠向美國基本上沒有什麼隔閡。由於這天然的親近感,澳大利亞便在二戰結束後,拋棄了英國,倒向了美國。

大家都知道,二戰是西方世界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因為二戰的原因,英國丟失了西方霸主地位,而美國則通過二戰,成為了新的西方霸主。當時,澳大利亞只是一個小國家,他們需要依附強國生存,而在二戰結束前,澳大利亞依附的是英國。但是,二戰結束後,英國便走向了衰落,他們已無法在為澳大利亞提供保護,所以澳大利亞便與美國展開了接觸,並倒向了美國。

在20世紀初期,澳大利亞的總人口只有幾百萬,而澳大利亞的領土面積卻達到了769萬平方公裡,其國內自然資源非常豐富,被譽為是「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所以在當時那個環境下,澳大利亞就是列強眼中的一塊肥肉,如果澳大利亞沒有靠山,那麼他們很可能就將面臨著被吞併的命運。而在澳大利亞倒向美國後,他們的安全問題就得到了解決,七八十年來澳大利亞都沒有遇到過被外敵入侵的情況。

同時,也是因為美國的保護,澳大利亞才會對美國產生依賴,即使現在澳大利亞已經成為了一個強大的國家,但他們也依然認為,他們離不開美國,需要美國的保護,這儼然已經成為了一種傳統。當然,這也是美國願意看到的時候,在澳大利亞利用美國獲取保護的時候,美國也在利用澳大利亞,向亞太地區擴散影響力。而在必要的時候,美國還能把澳大利亞當成一個軍事前哨站,利用澳大利亞的地勢,對他國採取行動。

比如說,在二戰後期,澳大利亞就幫助美國對付了日本。所以美澳之間的軍事合作,應該是一種互利互惠的關係。現在美國雖然已經成為了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不再需要澳大利亞的幫助,但未來的事情,誰又說得準了?所以美國便與澳大利亞維持起了較高的軍事合作標準,建立了互通互信的防衛情報網絡。

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亞除了在軍事比較依賴美國之外,在經濟上,他們也非常依賴美國。在中國成為澳大利亞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之前,美國才是澳大利亞的主要合作對象。據了解,在二戰結束後的幾十年裡,美國一直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直到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日本才取代美國成為了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有資料顯示,在2008年的時候,日澳雙邊貿易額為760億澳元,而中澳雙邊貿易額為740億澳元。

中國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是在2009年後,至今不過才10來年時間。所以在澳大利亞的潛意識中,我國對他們的經濟發展,並不是很重要。曾經,澳大利亞當局就用這樣一段話,來形容過澳中美關係,他表示:中國是我們客戶,而美國是我們的朋友!從他的講話中,我們就能發現很多問題。

總得來說,美澳關係比中澳關係更加深入,美國和澳大利亞在政治、軍事和經濟等多個層面都有著深入合作,而我國與澳大利亞的合作,主要還是停留在貿易上面。所以當中美關係出現問題後 ,澳大利亞便迫不及待地幫助美國對付我們。這很好理解,但卻不能接受!

我們絕不能允許「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情況繼續出現,因為這會嚴重損害我們的利益。在當前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背景下,以怨報德只會被視為軟弱可欺,只會引來更多的豺狼,所以適時採取強硬手段,以直報直才是正確做法。我們應該認真地去對待這個問題,不能再一味地當「老好人」,不要認為我們對別國好,別國就會對我們好。事實上,我們已經遇到過許多「白眼狼」國家,他們的一些做法,就比澳大利亞更加惡劣。我們與澳大利亞的關係,還能說得上是「各取所需」,他們賺了我們的錢,我們買了他們的商品,誰也不吃虧。但是澳方嘴上不留德,也別怪誰不客氣。關注我不迷路,為你精講更多戰爭和歷史。

相關焦點

  • 美國專家說了真話,民進黨當局又要失望了
    作者:年負相比起川普這位「非常態」的總統,似乎更好預測老牌政治家拜登在就任美國總統後會對中國採取什麼樣的政策。在歐巴馬政府時期,擔任過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主任和國務院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的拉塞爾,在接受《參考消息》記者專訪時直言,他確信拜登不會像川普一樣為了惹怒中國大陸而打「臺灣牌」。看到這一消息,最失望的恐怕是民進黨當局。可是按照拉塞爾的說法,拜登為了緩和中美關係,恐怕會放下「臺灣牌」。
  • 處處與中國作對,澳大利亞為何甘做美國「附庸」
    澳國立大學數學專業的一個學生告訴記者,澳國內很多頂尖的數學家都去美國發展了。《環球時報》記者曾和一些澳大利亞白人民眾交流,他們並不迴避「依賴美國」的這個話題。一位在地方報紙工作的澳白人女性說,澳國土面積龐大,人口不多,只有2500多萬,軍力自然也少,因此需要美國的軍事支援。當然,當美國發動對外戰爭時,澳也不能缺席。
  • 人民日報海外版評論:蘇貞昌你敢說句真話嗎?!
    人民日報海外版評論:蘇貞昌你敢說句真話嗎?!參與互動   蘇貞昌你敢說句真話嗎?!
  • 「臺獨」政客說,大陸越來越依賴臺灣了
    作者:年負自蔡英文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去中國化」成為了民進黨當局孜孜不倦推動的一件事。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不僅體現在文化方面,也體現在經濟方面,民進黨當局試圖降低臺灣地區對大陸的貿易依賴程度。但是從今年的數據來看,民進黨當局此舉是在逆市場而行。今年11月底,臺灣地區對大陸的出口額佔總出口總額的43.8%。為此,國民黨「立委」李貴敏在「立法院」提出質詢。對此,「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竟然聲稱,明明是大陸方面更依賴臺灣地區的供應鏈。
  • 澳大利亞經濟高度依賴中國,為何還敢頻繁找事?千萬別被誤導
    我們對澳大利亞的反擊是「精準有力」的。不過,澳大利亞的經濟真的依賴中國嗎?貿易上依賴中國,卻對中國如此不友好,這樣的態度是在是令人驚訝。這樣的表現其實已難以用「五眼聯盟」的政治因素解釋。為什麼會是這樣,背後其實存在誤區,關鍵在於被誤讀的「兩個」澳大利亞,在貿易上來看,澳大利亞確實是在經濟上高度依賴中國。
  • 美國經濟欲擺脫稀土依賴,美國人:我們離不開中國製造,又有新進展
    那麼,根據這一事情的新進展,美國經濟為什麼高度重視稀土?美國在稀土領域是否會擺脫依賴,並得到產能和技術上的提高呢?值得注意的是,稀土元素被廣泛應用於高科技和戰略類商品製造過程中。我們甚至每天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它。然而稀土資源卻非常有限,分布也不均衡。全球大約有1.1億噸稀土氧化物,其中礦床位於中國,巴西,俄羅斯,美國,印度,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終於回過神來:原來自己被美國坑慘了
    中國在國際事務當中所發揮的作用那是越來越明顯的,就包括美國自己在內,其經濟上也相當依賴中國,每年近6000億美元的雙邊貿易額是當今世界上貿易量最為廣泛的兩個國家,美國的民生用品絕大多數都是中國製造的,一定程度上來講
  • 中國一出手,美國果然就趁機搶澳大利亞生意
    本文轉自【環球時報新媒體】;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12月1日報導稱,澳大利亞在與中國的貿易爭端中處於不利地位,而中國已經找到了美國等農產品替代供應來源。美媒報導截圖 普氏能源資訊亞太區農產品定價副總監安德烈·阿加皮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中國目前正在從美國進口包括小麥、大豆和玉米在內的大量農產品。 阿加皮表示,隨著中國尋求補充庫存和儲備,中國「有可能購買更多產品」。
  • 澳大利亞的經濟和就業,到底對中國依賴到了什麼程度?
    澳大利亞政府最近因為「亂站隊」給自己惹了不小的麻煩,不知道他們的政治人物是怎麼想的,給美國當小弟就那麼香嗎?香到可以連「飯碗」都不要了?漁業、農業澳大利亞的龍蝦業者幾乎完全依賴中國:到今年年初,他們捕獲的龍蝦中有95%運到了中國。
  • 澳前大使: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不會改變
    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網站11月3日文章,原題:認真對待中國——評芮捷銳(Geoff Raby)的新書如今,在澳大利亞的中國問題討論中,新的危言聳聽者描繪了一種「無聲入侵」的畫面,一些現實主義者以零和的方式看待中國崛起和美國衰落,另一些人則給「印度洋-太平洋」一詞套上難以承受的目標。
  • 自封「美國副警長」,澳大利亞激怒中國,反噬自己
    香港亞洲時報在線11月4日文章,原題:澳大利亞被自己的反華政策燒痛了澳大利亞發現,成為自封的美國「副警長」要付出高昂代價。具體說來,是付出經濟代價。澳大利亞經濟30多年來首次陷入衰退。誠然,這主要與新冠疫情有關。但毫無疑問,中國對澳出口產品的限制令澳經濟雪上加霜。
  • 世界太依賴中國?2個國家已離不開中國,美國:為時晚矣!
    人們常說世界太依賴中國了,如今兩個國家已經離不開中國。但是美國卻表示時間早已太晚,我國發展的速度非常的快,在國際上也有了一定的發言權世界各國更是看到了我們的發展不少的國家願意跟中國開展相關的合作,當然中國造也走向了世界各地,在一定程度上一些國家離不開中國,比如說澳大利亞。其實澳大利亞距離我們是非常遠的,但是他們早已把中國當成了最大的出口國家。兩國之間也有眾多的貿易往來。
  • 臺學者:臺當局以「萊豬」取悅美國是畫餅充飢
    參考消息網12月11日報導臺灣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陳一新12月9日在臺灣《聯合報》發表文章稱,臺當局以「萊豬」取悅美國是畫餅充飢。文章摘編如下: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指出在美國疫情與經濟改善前,不會跟任何國家或地區籤署任何新貿易協議。這種表態在臺灣立刻掀起軒然大波,島內輿論認為民進黨當局欺騙臺灣民眾,主動進口「萊豬」取悅美國,以為可以換到所謂「臺美貿易協議」,結果卻是一場空。不過,民進黨當局仍矢口咬定他們沒錯,顯然是在自欺欺人。
  • 狼狽為奸"陷害中國"?澳大利亞自爆家醜,原來國內智庫早已被美國滲透
    "反華馬前卒"的澳大利亞,對中國的態度非常傲慢無禮,甚至有時候還惡意的造謠抹黑,尤其是在新冠病毒爆發以後,澳大利亞跟著美國污衊中國"故意將新冠病毒擴散到全世界"。民進黨當局為了蹭熱度,高調發文支持澳大利亞,聲稱要購入200瓶澳大利亞紅酒進行支持,這也讓澳大利亞的議員感到非常興奮,他們認為只要利用臺灣,就可以對中國大陸施加壓力。殊不知,臺灣每年要進口的紅酒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來自澳大利亞,即便擴大進口數量,也只是杯水車薪而已。
  • 一邊依賴中國抗疫一邊抹黑中國,澳大利亞精神分裂病入膏肓
    澳大利亞這個面積不小、人口沒多少,偏安一隅算不上什麼大國的國家,最近折騰出了不少名堂,前後矛盾、胡攪蠻纏。它一邊依賴中國抗擊新冠疫情,一邊追隨美國抹黑中國,讓人覺得澳大利亞政府更應該去查一查精神疾病,是否是精神分裂症晚期了。
  • 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為什麼要對美國死心塌地?
    特別說作為一個發達國家來說,就更要這樣了。但是我們看到,在全世界內很多的大國都很難做到,尤其是加拿大還有澳大利亞。所以很多人都不理解了,加拿大還有澳大利亞,為什麼要對美國死心塌地呢?
  • 處處針對中國,澳大利亞為何甘當美國「急先鋒」?
    不過,在之後,英國和美國帶頭與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共同籤署了電子間諜網絡協議,就是希望以後這五個國家之間,可以進行情報分享以及合作攔截敵國情報。作為五眼聯盟之一的澳大利亞,最近活動非常活躍,緊跟美國腳步,處處針對中國。甚至,就連澳大利亞人自己都承認,澳大利亞就像是美國的「附屬國」。
  • 澳大利亞跟著美國挑釁中國,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
    中國有一個成語叫做:狐假虎威。在國際舞臺上,澳大利亞曾跟著美國跳腳,挑釁中國,結果發現自己連狐都算不上,充其量只是個跳梁小丑,一被中國反擊就丟盔卸甲。據測算,2020年至2021年,澳大利亞農產品出口將下降7%,至447億澳元(約合2170億人民幣),為5年來最低水平。澳大利亞的愚蠢在於急著想邀功,結果被主子賣了還幫著人家數錢。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合作夥伴,丟掉中國市場是對澳大利亞的重大打擊。而中國不從澳大利亞進口,可選的替代者很廣。
  •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從美國那學的,用在澳大利亞身上,蠻好
    許多澳大利亞白人埋怨中國人的到來降低了勞動力價值,同時遷怒於他們帶來的中國文化傳統,遂連續發生了許多起排華暴亂,也就是說「白澳政策」就是針對華人的。1888年,澳大利亞的所有中國人都遭到驅逐。到近代,直到現在,澳大利亞也從來沒有把中國看在眼裡,雖然近20年澳大利亞的經濟都依賴中國,雖然他的人口只有2500萬。在最近四年,美國川普對中國極盡打壓,澳大利亞莫裡森政府更是一馬當先,在各方面都第一個跳出來和中國作對。
  • 為了討好美國,蔡英文當局越來越過分!馬英九被激怒:不能原諒
    據央視網12月14日報導,有臺媒稱,從明年1月起,臺灣將開始進口萊豬(含萊克多巴胺這種瘦肉精的美國豬肉)。民進黨一意孤行,島內民眾難以阻止,於是強烈要求臺當局下令將市場上的萊豬和普通豬區分開,在豬肉製品的包裝上標清是否含有瘦肉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