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代表著廣闊、力量,久居山區或內地的人,以看到大海為目的而舟車勞累也在所不辭。當然現在交通工具很先進,即使是大西北,也就坐一趟朝發夕至或夕發朝至的列車,有條件坐飛機的,也許也就一兩個小時的事。
但即使這樣,如果久居之地沒有大海,即使一月看一次,似乎也還有想大海之念頭,還是想一有空便去看看大海,吹吹海風。
大海浪花滾滾,濁浪滔天;大海包容萬物,更是千萬河流的最終歸宿。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多少梟雄人物,都與大海有著不解之緣。「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長江的入海口,也就在大上海,直到現在還沒有去過。而黃河的入海口山東東營,則許多年前就去過。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是一首多麼豪邁的詩,浪花滾滾向東奔騰而去,最終與大海相匯。曹操的「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在描寫大海蒼茫壯觀的同時,抒發了自己的雄心壯志。
汕頭是國內唯一有內海的城市。這本來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想像一下,在城市中間,有大海,國內有哪個城市有這樣的城市中有開闊水域的景象?也許只有杭州的西湖可以比,但汕頭的內海灣面積至少是杭州西湖的七八倍,這一點卻是杭州也嘆為觀止的。
問題來了,既然有這麼好的地理,汕頭的知名度為何沒有杭州高,甚至根本無法比擬杭州。這個原因說起來話就長了,單說內海灣這一塊所在的地理吧。雖然汕頭有內海灣,但相對繁華還是北岸,而南岸一直以來就沒有發展起來。
單單是成規模的新建築,也才是這幾年事,特別是市政府決定修建海灣隧道——蘇埃通道後,人們才對南岸有所關注。這幾年,幾家房產商的開發下,南濱片區的建設才漸漸起色。但離繁榮,還是有一段時間的等待。只面南濱片區開發起來,然後聯動北區,這個內海灣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景點。
海景房永遠是沿海城市最貴的房子。對海景房的印象,來自於當年在北方一個沿海城市聽他說買房的故事。記得他當時眉飛色舞,得意地說:「我定的房子,除了廁所,在基它任何一個房間,都能看到海景。六十萬,一次性。」
當時讓我羨慕得要命,因為他能一次性拿出六十萬的時候 ,我的月收入才幾千塊。那時我想,海景房對於我來說,只能是幻想中的事。
自此以後,我每到一個沿海城市或出並或旅遊,都會特地增關注當地的房價,尤其是靠海的,能看到海景的房價。
多年以後,當我自己也擁有一套靠海的房子的時候,而且價錢還是當年那位朋友的二倍(即使扣除眾所周知的房產瘋狂飛漲因素,但至少也是一倍多)反而不怎麼興奮了。心想,不就是那麼一回事嗎。也許,當沒有的時候是很渴望擁有,一旦擁有了,內心反而平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