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1800年前,曹操作《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盡展得勝回師之豪邁,可曹操筆下「碣石」究竟在哪?
從歷史的角度考證,目前主要存在4個地方為眾所爭議。
第一個地方,河北昌黎縣,北面大碣石山。
這是根據《漢書·地理志》、《昌黎縣誌》的記載而推斷。
第二個地方,河北臨榆,今屬於秦皇島市。
這是根據《水經注》、《新唐書·地理志》、《輿地廣記》來考證的。有人還指出精確位置為:撫寧縣榆關鎮以南、北戴河海濱金山嘴或其附近為曹操詩中所指之「碣石」。史料說法是,「碣石」不僅靠海,而且還在一處林木茂密的島上。因此人們覺得,金山嘴最為符合。
第三個地方,遼寧省綏中縣萬家鄉,以及賀家村一帶。
因為,在這一地方曾出土了古代用於觀海和舉行重大禮儀活動的建築遺址,人們認為山海關與綏中縣之間的巨石「姜女墳」,可能正曹操筆下所指的「碣石」。
第四個地方,山東省無棣縣。
因為在無棣縣有座「碣石山」。在古時候,該山近河傍海,距海口僅十餘裡,為導航標識之山。曹操很有可能站在那裡登高望海,才能有「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的博大感懷。
滄海桑田,歲月洪流,曹操詩詞《觀滄海》的氣勢磅礴依然感染著我們的情懷,然而,在他筆下的「碣石」卻難斷今日之蹤跡。它究竟在哪裡呢?時至今日,史學家們各執一詞,各有說法,不一而論。
您覺得曹操《觀滄海》中的「碣石」更應該在什麼地方呢?歡迎探討,發表各自精闢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