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洪荒 曹操《觀滄海》「東臨碣石」之「碣石」遺蹟今何在?

2021-01-17 淳幀通安

約1800年前,曹操作《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盡展得勝回師之豪邁,可曹操筆下「碣石」究竟在哪?

從歷史的角度考證,目前主要存在4個地方為眾所爭議。

第一個地方,河北昌黎縣,北面大碣石山。

這是根據《漢書·地理志》、《昌黎縣誌》的記載而推斷。

第二個地方,河北臨榆,今屬於秦皇島市。

這是根據《水經注》、《新唐書·地理志》、《輿地廣記》來考證的。有人還指出精確位置為:撫寧縣榆關鎮以南、北戴河海濱金山嘴或其附近為曹操詩中所指之「碣石」。史料說法是,「碣石」不僅靠海,而且還在一處林木茂密的島上。因此人們覺得,金山嘴最為符合。

第三個地方,遼寧省綏中縣萬家鄉,以及賀家村一帶。

因為,在這一地方曾出土了古代用於觀海和舉行重大禮儀活動的建築遺址,人們認為山海關與綏中縣之間的巨石「姜女墳」,可能正曹操筆下所指的「碣石」。

第四個地方,山東省無棣縣。

因為在無棣縣有座「碣石山」。在古時候,該山近河傍海,距海口僅十餘裡,為導航標識之山。曹操很有可能站在那裡登高望海,才能有「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的博大感懷。

滄海桑田,歲月洪流,曹操詩詞《觀滄海》的氣勢磅礴依然感染著我們的情懷,然而,在他筆下的「碣石」卻難斷今日之蹤跡。它究竟在哪裡呢?時至今日,史學家們各執一詞,各有說法,不一而論。

您覺得曹操《觀滄海》中的「碣石」更應該在什麼地方呢?歡迎探討,發表各自精闢所見!

相關焦點

  •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曹操登的碣石在哪裡?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句詩出自曹操的《觀滄海》,意思是登上高高的碣石,觀賞浩蕩遼闊的大海。
  • 東臨碣石——如何臨到機遇?
    兩漢: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簡單點,其實這裡的「至」,就是它的基本意「到」的意思,跟首句「東臨碣石」的「臨」字,是同一個意思,剛好與首句進行前後呼應。首句說來到這裡觀滄海,末句也是說來到這裡,很高興並且歌以詠志。
  • 名山碣石考——兼談無棣歷史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
    安作璋教授還對我們無棣碣石的研究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指出:「郭雲鷹等同志根據明清之際大學者顧炎武的《肇域志》以及許多文章、詩詞等歷史資料,並進行了細緻的實地考察研究,力排眾議,明確斷言《禹貢》碣石在無棣,曹操所登臨的碣石也在無棣,他的《觀滄海》詩是在建安十一年(206)秋八月率大軍自并州東略邊境,徵討管承,途經無棣馬谷山(即碣石山)有感之作。
  • 碣石山——鹽山的「祖山」
    公元206年(東漢建安十一年)秋天,三國時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操在東徵青州海賊管承時,吟出千古絕唱《碣石篇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 碣石宮與碣石文化源遠流長
    一講碣石,可能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比較熟悉的是魏武揮鞭、慨然而就之「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他鑄就了碣石崇高的文化地位和精神內涵
  • 《三國殺》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在攻打什麼地方...
    導 讀 三國殺6月8日每日一題答案 問題:「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在攻打什麼地方時寫下了這首《觀滄海》? A. 官渡之戰 B.
  •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曹操心中包含著大海,而大海中又包含著宇宙
    觀滄海東漢·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觀滄海》出自樂府組詩《步出夏門行》,是組詩中的一首。這首詩作於建安十二年(207年)。這一年曹操做了一件大事,即北徵烏桓,勝利而歸。烏桓是我國東北部的幾個少數民族之一,當時跟中原的軍隊會有一些戰爭。曹操北徵烏桓,是他宏大計劃中的一部分。我們往前找一找,建安五年(200年)的時候發生了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就是官渡之戰。正是藉助官渡之戰的勝利,曹操稱霸了北方。
  • 名篇賞析~觀滄海曹操
    中國歷代詩歌名篇賞析[45]步出夏門行~曹操[2][解析2]《步出夏門行》是曹操於建安十二年(207)徵烏桓時所作。曹操五月出兵,七月引軍出盧龍塞,東抵柳城,八月戰於白狼山,敵大潰敗,九月自柳城引兵還。這篇詩分五個部分,前面是「豔」,其次是《觀滄海》、《冬十月》 、《土不同》、《龜雖壽》四章。
  • 東戴河邊上的小眾景點,格外寧靜的碣石宮遺址,還能享受海鮮大餐
    碣石宮遺址是秦漢遺址群中最大的一處,遺址的立體建築靠近海岸線,遺留下來的夯土臺高達8米,地基邊長40米,有一半沉入地下,是一座規模宏偉的高臺多級建築,極少見有如此大型而又布局有序的宮殿建築群。這是東戴河很值得去瀏玩的歷史景點,順便還可以享受海鮮大餐,每頓海鮮都不重樣。
  • 小初銜接(1):《觀滄海》知識點與賞析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開篇點出地點、行為,領起下文,以下十句都是「觀滄海」所見所想。一個「觀「字,統領全篇。如果是個普通人,見到著這大海,至多也就能感慨一句:「大海啊,你是如此波瀾壯闊!」可曹操是詩人,他便有了細緻的觀察和精細的描寫。
  • 古詩五首之【觀滄海】全文與翻譯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 曹操詩詞名篇觀滄海賞析 胸懷博大感人至深
    啟功大弟子李傳波書法《觀滄海》作品來源:易從網《觀滄海》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先發現完整的寫景詩,也是一首抒情詩,它通過寫觀滄海所見的壯麗景色,抒發自己意氣昂揚的豪邁感情。詩的起筆交代登臨之地碣石山,點明登山的目的是觀滄海,平穩而自然的引出以下對觀海所見景物的描繪。
  • 觀滄海【古詩詞課堂030】
    東漢.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二、詩詞譯文 我東行登上了碣石山,觀賞那蒼茫的大海。只見海水是那樣寬闊浩蕩,高聳地山島挺立在海邊,樹木繁茂,百草叢生。一陣秋風吹過,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湧著巨大的海浪。
  • 初一古詩賞析之《觀滄海》:曹操的日月星河都在海裡
    袁紹大軍又與烏桓勾結,此時的曹操不得不被徵烏桓。這一戰關乎曹操能否穩定住自己的大後方陣營,所以烏桓之戰至關重要。《觀滄海》正是在曹操北上真討烏桓的途中所作。以人喻海,以海寫人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寥寥數字點出了當時的地點位置。這也是古體詩的慣用手法,開篇點出地點。
  • 揭開碣石衛署舊址之謎 ——碣石民間考古的重大發現!
    此事甚至引起北京苗國華、四川蒙世偉等將領後代的關注,發來碣石將領苗之秀、蒙應瑞等有關資料。今年春,當碣石衛志第二部《碣石衛名將傳》出版後,引起了海陸豐廣大文史愛好者的熱烈談論,尤其對碣石衛署所在地產生強烈的興趣。       那麼,碣石衛署遺址歷經600多年悠悠歲月,今天還能夠勘查得出來嗎?這次碣石之行,就是專門向大家報告一個令人激動的消息:我們終於發現了明代碣石衛署遺址所在地。
  • 曹操東臨碣石,為何霸氣外洩?斬虜二十餘萬人,還有……
    文 | 百川烏延,男,東胡族,約公元145年生,壽命約63歲。屬相雞,星座約為獅子座,河北豐潤人。曹操東臨碣石,為何霸氣外洩?斬虜二十餘萬人,還有……《後漢書·烏桓鮮卑列傳》記載「建安十二年,曹操自徵烏桓,大破蹋頓於柳城,斬之,首虜二十餘萬人。
  • 描寫秋天的詩句:觀滄海
    《觀滄海》原文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觀滄海》作者簡介  曹操(155.2.24.-220.1.15),一名吉利,字孟德,乳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  曹操出生於一個顯赫的官宦家庭。曹操的祖父曹騰,據說漢相國曹參的後人,本身身居高位。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
  •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觀滄海》自主學習資料
    這首四言絕句是詩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時,用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大筆,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壯闊,更表達了詩人以景託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觀滄海》教材分析觀滄海 [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 當紅爆款電影《流浪地球》主題歌詞作者 原來是曹操
    或許更為震撼的是,歌曲中加入曹操的《觀滄海》一詩,用特有的中國元素來描繪家園,曾經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從而反襯出如今為了生存要帶著地球流浪的壯烈情懷。殊不知,作為一代梟雄的曹操,在2000年前的那個秋天,登臨碣石,面對大海時候,一樣壯懷激烈,心潮澎湃。
  • 【歷史】碣石本地籍名人之高氏兄弟
    康熙《惠來縣誌》記載了這場戰鬥的激烈場面,稱高氏兄弟「以八百之眾,破數萬之賊,殲戮殆盡,堆積山原,邑人拾賊骸埋之。」惠來通縣士民百姓在此立碑,上刻「明高陳三將軍剿羅英於此」,以紀念高亮福、高亮禎和陳廷斌等勇士的功勞。 順治十一年(1654)正月,新埔寨、新興寨等5個村察置立功德碑(今猶置立於陸豐鯉湖)。碑文中間鐫刻大字:「高公諱亮福號玄素功德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