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精神和希伯來精神被認為是西方文化的起源

2020-12-11 何陋聽雨軒

01

理解西方美學的思想起源,我們要記住一個關鍵詞,叫「雙希精神」。「雙希」是指希臘和希伯來,也就是說希臘精神和希伯來精神被認為是西方文化的起源,也是西方美學的思想起源。

希臘曾經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因為生活在島嶼眾多的環境中,希臘人天生熱情奔放,同時崇尚自由。由於航運發達,希臘人很早就開始了貿易,因此也形成了最早的商業契約精神。

希伯來的含義是渡河的人,它是在講很久遠的時候,猶太人渡過約旦河和幼發拉底河尋找自己家園的故事。後來希伯來就被指稱為宗教,和宗教的意義聯繫在一起。希伯來精神就變成了猶太教、基督教的宗教精神的概括性表達。

「雙希精神」的內涵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中國有儒家、有道家一樣,「雙希精神」也基本上是相反的文化呈現。

希臘精神最終追求的是人的完滿,就是一個人要做一個完整的人。而希伯來精神不追求人的完滿,而是追求人的拯救。我們知道基督教裡面有一個基本的命題:人是有罪的,人的最終的目的是要被上帝拯救。希臘精神熔鑄了西方人理性和科學的精神,而希伯來精神則熔鑄了西方的道德和信仰的精神。

那麼,希臘精神和希伯來精神熔鑄的美學,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分別來看。

02

希臘精神在美學當中的貢獻,是提出了兩個基本的美學的理想,或者叫最美的東西。

第一,就是beauty(美),希臘人做了一個美的典範,至今依舊是我們人類最美的形象,這就是《米洛斯的維納斯》(又名《斷臂的維納斯》),這塑雕像目前放在法國的羅浮宮,是羅浮宮的鎮館之寶之一。

她究竟有多美?書裡有一段精彩的描述:這個半裸的女性雕像,雖然優美、健康、充滿活力,可並不給人以柔媚或肉感的印象。

她轉折有致的身姿,顯得大方甚至「雄偉」;沉靜的表情裡有一種坦蕩而自尊的神情。她不是他人的奴隸,所以無需取悅或挑逗別人。

她也不想高居於人們之上,故也毫無裝腔作勢盛氣凌人之感。在她面前,人們感到的是親切、喜悅以及對完美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嚮往。

可以說,希臘精神塑造了人類美的典範,尤其是塑造了最美的男性和最美的女性的典範。今天我們在健身房裡揮汗如雨,形塑自己的身體,形塑的標準,事實上就是希臘人奠定的。

美和力量,事實上表達了希臘美學精神最核心的一個命題,就是和諧。也就是說,把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完美地整合在一起。

比如維納斯的雕像,她是裸體,但是並不肉慾,她建得很高大,站在上方供人瞻仰,但並不給人居高臨下的感覺,反而有親切感。

《擲鐵餅者》同樣也是這樣,他的線條是動態和靜態的對比。他整個狀態是一個動的狀態,但是他又呈現的是一個靜止的瞬間,是動和靜的一個完美和諧。因此,我們可以模模糊糊地把握到,美的特徵之一,就是把兩個相反的東西用一種方式整合起來。

我們的漢語成語當中,其實也有這樣的一種表達。比方說,我們認為英雄是要有劍膽琴心。前些年有一部很火的電視劇叫《血色浪漫》,同樣也是這樣的一個道理。浪漫是很溫情的,但是編劇讓它發生在革命年代,發生在一個動蕩的年代,跟鮮血連在一起。

這些都是希臘的美學精神,在今天我們依舊能夠磕頭碰腦地觸碰到的一個地方。如果說希臘的美學強調的是美,那麼希伯來精神強調的是崇高。

如果說美的觀念是要和諧,是把不同的元素按照美的原則整合到一起,那麼崇高恰恰是反和諧的,也就是說崇高是讓人感到不適、不舒服、不和諧所形成的感受。

如果說我們看到《米洛的維納斯》,看到《擲鐵餅者》,我們會覺察到一種視覺的愉悅,那麼我們看到下面這些東西,可能感受到的就不是愉悅,而是一種痛或者一種害怕。

比如說狂風暴雨、山崩地裂,或者我們看到海嘯、看到火山爆發、看到戰爭。或者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在深夜,你獨自一人來到海邊,面對著茫茫的大海,這個時候我們會感到一種我們完全無法掌握的力量,會感覺到一種壓迫。

但是如果對方是藝術品,或者說這種力量雖然我們感覺到不可控制,感覺到受壓迫,但是它沒有辦法真正傷到我們,此時我們心中會湧起另外一種感動,就是我作為一個人,我努力地要調動自己的理性(我的認知力、理解力和情感)去掌握它、去把握它、去體會它。

這時候,我就由痛感引發的恐懼、吃驚,進而喚起了我作為一個人的更偉大的情感,這就是崇高的美學意義。大家有沒有發現,崇高事實上是在拓展我們感知的邊界,拓展我們情感的邊界。

前一陣子,流行一句英文,很多人都在談,叫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也就是說,我們的人生要有意義,我們要找到一個比我們能感知到的世界更大的世界,並且被這個世界感召。崇高的意義就在這裡。

如果說美是讓你來控制的,讓你來把握,在把握和控制當中獲得一種內心的愉悅和感動;那麼崇高是不斷地提醒你,這個世界有比你更大的世界,有比你能理解到的更深遠的意義。

人是渺小的,但人又是有力量的,崇高感可以喚起你這樣一種力量。這是希伯來美學給我們人類最好的饋贈。

03

總結一下,第一,美學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是美學家刻意發明的。它是不同國家、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所擁有的文化傳統,人們各自形塑的生活習慣造就出來的。

第二,美學是思想史的一部分。就中國美學來說,它是儒道互補的產物。就西方美學來說,它是「雙希精神」發展的結果。理解美學,必須要理解相應的思想史。

第三,和諧和掌控是兩個關鍵詞。所謂的美就是對不同元素,甚至是相反元素的一種掌控,沒有能力掌控所形成的感動會變成崇高。

相關焦點

  • 吳國盛:希臘科學精神的起源
    摘要2019年11月7日晚,在北京大學第二體育館B101報告廳舉行了主題為「希臘科學精神的起源」的講座。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教授吳國盛主講,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科學技術與醫學史系創系主任韓啟德主持。三百餘名師生聆聽討論,現場座無虛席。
  • 從文化起源看,基督教來源猶太教,基督教和希伯來文化為親子關係
    基督教不是憑空產生的,大家都知道在基督教產生之前西方還有一個古典文化我們通常稱之為希臘羅馬文化。在基督教產生之前,西方最早的文化是希臘文化,然後是羅馬文化,再後才開始出現了中世紀的基督教文化。我們一般談到基督教的文化淵源時,在學術界裡有所謂「兩希」起源說,分別就是指希臘文化和希伯來文化。希臘文化大家都知道,它是西方文化的搖籃。愛琴海地區的美麗神話傳說和深邃哲學思想,構成了基督教文化的一個重要來源。
  • 《希臘思想的起源》:城邦催生古希臘哲學,隱含西方哲學起源奧秘
    當代哲學家懷特海說:「西方兩千年的哲學史都是給柏拉圖(古希臘大哲學家)做註腳。」有句俗話叫「言必稱希臘」,就是說,講當代西方思想文化,講來講去最後都是要回到古希臘的。今天人類社會的學科,凡是有點兒歷史的,基本上都在古希臘人那裡開始了,比如說哲學、政治學、文學、邏輯學、物理學、天文學、地理學、動物學、數學、幾何學等等。
  • 古代亞非文學的發展:希伯來文化,舊約
    希伯來人逃出埃及之後便以亞衛神為各部落的主神,重返邇南定居後那段漫長而多並的歲月裡,圍繞著亞衛這一民族保護神出現了許多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巴比倫之囚」後的500年是希伯來人文化史上的重要時期。希伯來人析求幻想中的救世主亞衛神拯救他們逃脫囚虜生涯.認為違背上帝亞衛的誡命而受天罰是民族深重災難的原由,信奉宇宙唯一真神亞衛的猶太教才是解脫苦難的出路,一神論的猶太教便完全確立。
  • 基督教對西方文化的影響甚重,甚至可以說西方文化就是基督文化
    方文化的發展演進與基督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說,基督教構成了西方文化的重要精神根基。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基督教與希臘文化、希伯來文化有著深刻的淵源關係,並且與羅馬文化和日耳曼蠻族文化有著極其複雜的互動交融關係。
  • 古代希臘文化的特點及其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古代希臘文化,是對其豐富多彩的分支文化特色的概括和總結,這些文化又更加清晰明確地襯託出古代希臘文化整體的燦爛輝煌。 從宗教和神話方面看,古代希臘雖然是泛神論的國度,但它的宗教神話卻有鮮明的特色。一是以人形造神形,將神擬人化。
  • 古希臘文明:科學性格、城邦文化和競技精神
    但我還是把古希臘認定為「科學」的起源,這就是說,這裡所謂的「科學」不同於一般的技術成就,也不僅是各種知識的總和。用比較俗的哲學術語來說,「科學」還意味著一套獨特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更準確地說,「科學」意味著為人處世的某種風格或某種傾向。也就是說,我們認為科學的「性格」最初形成於古希臘。
  • 希臘文化走向衰落,羅馬文化接著走下去
    大多數時候,我們常常把希臘羅馬文化放在一起來說,但是希臘文化和羅馬文化認真來說卻是不同的。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 隨著亞里斯多德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於公元前334年入侵東方,建立起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並在被徵服的地區推行希臘文化,開始了歷史上所謂的希臘化時代或者希臘主義時代。
  • 孔子和蘇格拉底,中西方的文化巨匠,造就中西方各異的文化精神
    "中國人重仁,西方人重智。"每個穩定的文化系統,都有自己不同的側重點和中心目的。但是,因為每個文化在形成時期所受的影響不一,所以會形成各異的文化精神,中西方文化精神的形成也不外如是。這兩個文化在形成期,都曾被各自文化中早期文化巨匠的精神內涵所影響,並因此形成中西方文化中,完全不同的文化精神核心,並進而影響中西方的價值體系。
  • 希臘的悲劇精神及其意義 ——希臘的祭祀式的理性
    編者按:這是一篇介紹希臘悲劇精神的小文,作者將話題從悲劇聚焦到希臘的祭祀式,講述了希臘悲劇的理性精神的表現和價值
  • 文化:精神是什麼意思?
    【文化:精神是什麼意思?】我相信當人們稱自己為精神時,他們基本上發出三件事:第一,他們相信世界上的東西比眼睛看到的更多,也就是說,不僅僅是物質。其次,他們試圖關注他們的內心生活,他們的心理和情感狀態希望獲得某種自我認識。
  • 希臘羅馬文化給歐洲人帶來了理性,但被基督教拖了後腿
    大家好,對於歐洲中世紀,很多人感覺都是比較神秘和黑暗。中世紀基督教文明是在古羅馬帝國的廢墟上成長起來的,而羅馬黃金時代的文化,大部分又是從古希臘文化演變而來的。所以小編說句毫不誇張的話,古希臘文化就是歐洲文明的起源。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古希臘文化。
  • 於曉非:東方傳統文化與西方文明
    特別是佛教在西漢末年東漢初年傳到中國,傳到漢族地區,融入到中華民族文化中,佛教思想深入到中華民族血液和骨髓之中,佛教也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一。但佛教畢竟是誕生於印度,印度的古老文明傳統又傳承到今天。第三是西方文明。
  • 世界發展簡史:希臘人和希伯來人之間的戰爭誰勝誰負
    在希臘、義大利南部以及小亞細亞的各個城邦,當希臘人走上探索人類自由精神世界的道路時,當巴比倫和耶路撒冷的最後一批先知給人類創造自由意識時,最富冒險精神的米提亞人和波斯人已經佔領了舊世界文明的領地,並建立了人類歷史上最為龐大的帝國波斯帝國。
  • 西方文化之古希臘神話起源
    克裡特島位於地中海東部,由於土地貧瘠島上的居民熱衷於航海與商業,所以克裡特文化吸收了一部分位於地中海沿岸的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文化。其中埃及文化影響尤其大,我們只看宗教方面。古埃及人信奉的神數目眾多,但是有個明顯特點,就是一開始都有著動物的形象(這似乎是早期文明的共同特點,動物形象的神應該是圖騰崇拜的殘留),後來才變成半人半獸和人形。
  • 吳國盛:科學精神的起源(之二)-清華大學新聞網
    科學精神的起源(之二) 吳國盛理性為自己立法一種超功利的,也就是說斬斷它的經驗來源的科學,如何構建起來呢?這是我們要講的希臘科學的第二個特點。希臘科學是一種我們稱之為內在性的學問。什麼叫內在性學問呢?從希臘開始的科學性思維方式,始終著眼於「自己性」——理性為自己立法,而不是從外面立法。這種自立、自足、自主,以自己作為核心的思想方式,也是全世界其他各民族從來沒有過的,是希臘人獨特的思維方式。這種自己為自己設定目標、理想和路徑的思維方式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們知道希臘科學有幾個非常典型的學科——數學、哲學和邏輯學;演繹數學、體系哲學和形式邏輯,是希臘人民貢獻給全人類最偉大的財富。
  • 「英雄」精神是魏晉文學的「魂」
    上編立足中西文化比較的宏闊視野,從文化語義發生學契入,考論中國古典"英雄"概念與西方式"英雄"概念的本質差異,發顯中國「英雄」文化對魏晉「人的自覺」時代文化與文學深層結構的關鍵性影響,認為從"英雄」崇拜到「文化英雄」崇拜,由外在功業之思,再到追尋審美化文化生活方式,正是魏晉文化與文學創造時代精神演進的鮮明特徵;中編專論曹植、嵇康、阮籍、陸機等受「英雄」文化深刻影響的魏晉文學代表作家;下編著重論述與魏晉
  • 西方人道的起源-天道與人道的選擇
    古希臘被羅馬徵服後,先後被羅馬,東羅馬,奧斯曼帝國所統治,瓦拉赫人、斯拉夫人、阿爾巴尼亞人、土耳其人大量遷入,經歷了多次民族融合,原先的古希臘人早已不知所蹤,現在的希臘人已經不是古希臘人的後裔。而現在西方社會的主體是日耳曼人,怎麼能說西方的文明起源於古希臘呢,要說起源當然應該從日耳曼人的歷史與文明說起,不然就是張冠李戴了。可為什麼不說,姓李的非要戴姓張的帽子呢?
  • 希臘神話裡的「弒父」故事多,隱含著西方希臘文明的地域特點
    但是,命運的陰差陽錯,這個孩子被牧羊人發現並扶養長大,在城裡和國王狹路相逢時,因為彼此不認識,爭執暴怒下,他把國王即自己的親生父親給殺死了。他被選為國王,按照習俗與前王后即自己的生母成婚,這就是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