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卷,是中國民間的一種傳統食品,流行於中國各地。立春吃春卷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習俗,就像端午吃粽子,大年三十吃餃子一樣,伴隨人們千百年來一直的延續,春卷也叫春餅,表示迎接新春的意思。
春天意味著新生。名字裡有「春」字的食物,聽起來就讓人心生歡喜,春卷就是這樣的一種食物。
成都人口中的「春卷」並非油炸的,選用各種春日的新鮮蔬菜,切成絲,再加上調料用春卷皮裹起來,味道妙不可言。立春那天沒吃到春卷的,趕緊來補起!
聽說在新都南門橋的這家肖春卷在當地相當出名。帶著這份好奇,小編專門跑到新都去嘗嘗看這肖春卷到底有多好吃。
到了南門橋的橋頭就看到很多人圍著一個小攤攤,看來這人氣的確很旺。
「你們要幾份?」
「要兩份」
肖婆婆立馬打開已經裝好春卷的打包盒,快速的將自製的辣醬抹上 ,還用勺子松一松春卷之間的縫隙,好讓辣醬能更充分的滲透進去。
「要不要芥末「
「要!「
肖婆婆說的芥末和我們平常吃的日料裡放的芥末可不一樣。芥末籽也叫芥菜子,是植物芥菜的種子,一種暗黃色的顆粒狀存在,具有濃鬱而刺鼻的香味和辛香辣味。
肖婆婆將這種芥末籽碾成細末,做成黃芥末醬。這種芥末醬塗在春卷上,能增添些解膩爽口的作用。
【據說傳統四川春卷都會加上點芥末,因為芥末本身衝鼻,所以大家又給這種春卷取了個名字叫「衝」】
最後淋上自己做的甜麵醬就大功告成啦~小編迫不及待的戳了一個吃,春卷真的很入味,酸甜辣三味搭配的很好,裡面的三絲也脆脆的很好吃。
因為加上了黃芥末,能嘗到芥末的味道又不會太嗆人,很好地綜合了甜麵醬的甜膩。
肖婆婆動作很利索,整個製作過程都不超過5分鐘,即使很多人排隊買也不會等太久。
婆婆在橋頭賣春卷,她的子女就在後面裹春卷、裝盒。春卷皮小小一張非常薄,裡面包有白蘿蔔絲、紅蘿蔔絲和萵筍絲。
聽婆婆說雖然他們在南門橋賣了二三十年,但實際上「肖春卷「這個名號已經有100年了。早年間婆婆和自己的父母一起賣,現在自己的孩子在家裡幫忙做春卷皮、切三絲。
肖春卷的手藝傳承了三代,承載的也是三代新都人的回憶。
灌縣是都江堰的舊稱,灌縣蔥蔥卷是都江堰當地的名小吃。而我們今天探的這家都江堰小吃店開在成都市中心~
一進店小編就被店內70年代的裝潢風格給吸引了。老舊的木頭桌子、竹編的矮板凳、藍白相間的碎花布還有高高掛起的大燈籠。
雖然這家店裝修的風格很懷舊,但其實他們的開店時間只有3個月。不過老闆說他們在都江堰的總店已經開了兩三年了。
點了蔥蔥卷,老闆將黃瓜、胡蘿蔔、萵筍切成絲後放到託盤裡,拿上裝蔥蔥卷皮的箱子,現給我們包了一份兒。
他家不太一樣的是將一張大卷皮分成兩半,用其中半張裹上三種絲絲。看著老闆包春卷的樣子,小編只想說:「老闆,你稍微多包兩根絲絲兒嘛!」
做好一碗的分量後,老闆擺好盤,在蔥蔥卷上淋一層特製的辣醬,撒上蔥花搞定!
每個桌上都有芥末油,它的原料也是剛剛說的芥末籽,不過做法與芥末醬不同,它是經過蒸餾後得出的芥末精。
喜歡吃芥末的朋友一定要加一點試試。不過小編覺得不加芥末油,就吃蔥蔥卷原本的酸甜味會更好吃些,芥末油會把它原本的味道給衝散了。
吃蔥蔥卷時還可以點一份招牌張醪糟。他們的醪糟粉子紅糖味很濃,紅糖的甜味和醪糟的酒香味融合的很好。醪糟粉子也是手工搓的,非常細膩有嚼勁。
前面兩家春卷都是一小個一小個裝在碗裡的,然而肖哥這家的春卷可大不一樣。
開店24年的肖哥春卷涼拌菜,最初是開在陝西街的菜市場門口,近幾年才搬到陝西街路邊的小店裡。
一走到肖哥的店鋪門前我們就被驚到了,這涼拌菜的種類也太多了吧!
「老闆我們要四個春卷」
「要得,你們要包啥子自己選嘛」
肖哥春卷和其他春卷最大的不同就在這裡!大部分的春卷都只有三種類型的絲絲,而在肖哥這裡你想吃什麼就加什麼!
而且菜品種類多達十幾種!什麼海帶絲、蘿蔔絲、黃花、豆腐乾、粉絲……你想要的他這都有~
選好菜後,肖哥把菜放在一個大盆裡加上一些調料後開始攪拌。
攪拌均勻後就開始包春卷啦!肖哥從箱子裡拿出兩張皮,「兩張皮包春卷,要有嚼勁些」。
包好後肖哥把超級大的春卷遞給我們,不好意思的說道:「我包的不好,我老nier包的好些,但是好吃就行了嘛!」
面對這麼豪華的春卷,小編把嘴巴張到最大,一口咬下去,哇塞!嘴裡塞滿了春卷裡裹的菜,太滿足了~而且就像肖哥所說,兩張皮疊在一起包真的會增強春卷的嚼勁,相當彈牙。
吃到最後,拌菜的佐料和各種絲絲被咀嚼後的湯汁會把剩下的春卷皮染成火辣辣的紅色,但是一點也不會有油膩感。
老闆說,他們家一開始做春卷的時候,也賣自製的大頭菜,一直以來也都是暢銷品,喜歡吃點醃鹹菜的朋友一定要試一試喲。
在四川每個地方的春卷都大同小異,不過不管哪一種,吃一口為春天獨創的食物,或許就能將希望留在腹中。
如果你有想推薦的成都味道,歡迎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