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富貴在這裡 色華慧妙佛世界

2020-12-20 解碼國學

自己修法,直接從身心上入手就好了,如實而觀,一切都是因緣聚散,也可以從境觀,境即是心。大乘經典要度脫一切眾生趣向覺悟,則運用種種的方便如譬喻、故事以表法,接引有緣眾生入彀,不了真義的就被外相轉了,真以為遙遠的星河中有個「他方物質的極樂世界」。

華嚴經為根本經典,當機為大心眾生,說無盡法門,都以十表法,如說十會、十波羅蜜、十智力、十海、十無畏等,並不是就十個,也可以是代表百、千、萬無盡個。

汪洋衝融廣大悉備根本大不思議圓融法寶大方廣佛華嚴經

華嚴在六位行法上也都以十表法,從因地講六位行法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與等覺共六個位次;從果地上講,六位則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與妙覺。

從因地上來看,華嚴經在各修行位次也都以十來表法,十信以十首菩薩、十色世界、十智佛作代表。十首菩薩為文殊師利菩薩、覺首菩薩、財首菩薩、寶首菩薩、功德首菩薩、目首菩薩、精進首菩薩、法首菩薩、智首菩薩、賢首菩薩。

十菩薩從十色世界來,分別為金色世界、妙色世界、蓮華色世界、薝蔔華色世界、優缽羅華色世界、金色世界、寶色世界、金剛色世界、玻璃色世界、平等色世界。從十佛修行,即不動智佛、無礙智佛、解脫智佛、威儀智佛、明相智佛、究竟智佛、最勝智佛、自在智佛、梵智佛、觀察智佛。

一心敬禮普光明殿十信會主 十首菩薩 說十信法 華嚴上首文殊菩薩

十個信心為萬德之首,表示初入道,沒成實證,仍是凡夫,以生滅識心信果德佛境界,沒有離開色塵,所以以色為國,十智佛以不動佛為本,用文殊智慧來成就。

十住位,以十慧菩薩、十華世界、十月佛來表法。住位為解,智慧為重。從初發心住,即為已發真實菩提心,已證根本智,這時就可稱為成佛了,都是三昧中境,到妙覺斷盡一切煩惱習氣而為妙覺究竟佛,非大腦識思所想。十佛菩薩以殊特月佛、法慧菩薩為首。

以花為國,十世界分別是因陀羅華世界、波頭摩華世界、寶華世界、優缽羅華世界、金剛華世界、妙香華世界、悅意華世界、阿盧那華世界、那羅陀華世界、虛空華世界,表理事開敷,理事圓明。

梵谷向日葵,一片華世界

十 行位,以十林菩薩、十慧世界、十眼佛表示,處於實踐真理階段,十行菩薩善達簡擇。十行以慧為國,表定慧圓明。分別是親慧世界、幢慧世界、寶慧世界、勝慧世界、燈慧世界、金剛慧世界、安樂慧世界、日慧世界、淨慧世界、梵慧世界。十佛菩薩以常住眼佛、功德林菩薩為首。

十回向位,以十幢菩薩、十妙世界、十幢佛表法。知行合一,悲心為重,以妙為國,分別為妙寶世界、妙樂世界、妙銀世界、妙金世界、妙摩尼世界、妙金剛世界、妙波頭摩世界、妙優缽羅世界、妙栴檀世界、妙香世界,表妙用自在。十佛菩薩以無盡幢佛、金剛幢菩薩為首,同為幢表示因果合一。

金剛表堅固不壞,能摧破一切煩惱

十地說法主由金剛幢菩薩進為金剛藏菩薩,同為金剛,表示地位是十回向的進一步擴大,為證滿階段,悲智圓滿,都以妙為國十妙世界表法,以法為國,非為地水火風物質世界,達無功用智,自然隨緣。等覺位後行普賢行,盡未來際,行菩薩道,無有窮盡。

菩薩表因地,佛表果地,因果不二,看佛覺悟怎麼成的,一從佛名號上看,二看菩薩名號,法門就在其中,成就的世界從心性上來。如從文殊智慧成就不動佛的金色世界。

一心敬禮華嚴懺主 修大願王 遍收玄妙普賢菩薩摩訶薩

華嚴講智正覺世間、有情世間、器環境世間等三世間同時成就,非如一般經典只說到智正覺世間成就,下面就不說了。智慧成就要起妙用,那自在無礙,最美麗的世界,綻放最美麗的生命才真正地開始呢!

不管是不是真的,菩提心直管發;不管六位行法中哪一個位,在佛、菩薩、世界十組當中,選一組自己心理特別喜歡的,用心深入去穿透它,時時帶著它工作學習生活,華嚴的智慧富貴,不期然而相遇!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相關焦點

  • [八十華嚴]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卷
    一切諸佛所在國土。皆隨願往。已曾供養一切諸佛。無邊際劫。歡喜無倦。一切如來得菩提處。常在其中。親近不舍。恆以所得普賢願海。令一切眾生智身具足。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復有佛世界微塵數執金剛神。所謂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日輪速疾幢執金剛神。須彌華光執金剛神。清淨雲音執金剛神。諸根美妙執金剛神。可愛樂光明執金剛神。大樹雷音執金剛神。師子王光明執金剛神。密焰勝目執金剛神。蓮華光摩尼髻執金剛神。
  • 不讀華嚴經 不知佛家富貴
    祖師云:「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 讀《楞嚴經》,能夠幫助人開悟; 讀《法華經》,能夠幫助人成佛; 而讀《華嚴經》,是能幫助人富貴嗎?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為什麼說富貴的華嚴,我們為什麼要去學習華嚴經
    富貴的華嚴經,成佛的法華經,開慧的楞嚴經,今天就說說為什麼要學習華嚴經,這是宣化上人對此的開示。所有一切的萬法都從法界流出來,即所謂「一能化為無量」。「無不還歸此法界」,所謂「無量還歸於一」,還歸於法界。法界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你往大了說,也沒有再比它大的了;往小了說,也沒有再比它小的了。
  • 寶莊嚴香水海中普無垢世界種的二十層世界|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在其最下方,有個世界,名叫淨妙平坦世界。其形狀猶如寶身,依靠著一切寶光輪海而住。有種種栴檀摩尼真珠雲,瀰漫蓋覆其上。有佛剎微塵數世界,在其四周圍繞,來作為眷屬。純一清淨,而無混雜。在此世界有位佛,名號難摧伏無等幢佛,在轉法輪,教化眾生。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有世界名熾然妙莊嚴。佛號蓮華慧神通王。
  • 錦州北普陀寺祈福中華共修《大方廣佛華嚴經》法會通啟
    佛家有言:「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 讀《楞嚴經》,能夠幫助人開悟;讀《法華經》,能夠幫助人成佛;而讀《華嚴經》,能夠幫助人富貴嗎?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華嚴經》的出現,充滿傳奇色彩。在佛去世之後七百年,龍樹菩薩從龍宮中讀到《華嚴經》。龍宮中的《華業經》,有上、中、下三種版本。
  • 六趣眾生.無量無邊.佛以神力.常隨不舍.|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455為大法王。如日普照。為世福田。具大威德。於一切世間。普現化身。放智慧光。悉令開悟。欲令眾生。知佛具足無邊功德。以無礙繒。系頂受位。隨順世間。方便開導。以智慧手。安慰眾生。為大醫王。善療眾病。佛為大法王,好像太陽普照大地萬物,作為世間的良福田,具足大威德。
  • 佛教:《華嚴經》中最經典的四句話,悟透福報無量!
    《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乘佛教華嚴宗的立宗之經,它是佛陀成道後的第二個七日,在菩提樹下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上位菩薩所宣說,主要指華藏世界的三位聖者,即釋迦牟尼佛及其左右兩脅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三位聖者合稱「華嚴三聖」,亦稱「釋迦三尊」。
  • 成佛的《妙法蓮華經》,這部經究竟「妙」在何處?
    佛門中自古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開悟的楞嚴」,歷代祖師教化眾生,《法華經》、《華嚴經》以及《楞嚴經》都是必修的經典。智者大師登壇弘揚《法華經》時,單講「妙」字,就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本文中,我們就來說一說,這部成佛的《妙法蓮華經》究竟「妙」在何處。
  • 魏道儒:從《華嚴十玄門》解析佛學中國化
    在這種「一即一切,無過不離,無法不同」方法論指導下描述的理想世界,就是所謂「法界緣起」的真實圖景:圓滿無缺、同時具足的萬事萬物,是佛自體的直接體現,兩者之間沒有興起和被興起的關係;萬事萬物均處於沒有矛盾、沒有隔閡、相互依存、相互等同的和諧統一之中。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統一的、沒有時空差異的統一體系。這就是佛國世界的終極真實,也是修行所能獲得的理想境界。
  • 八歲童女十問佛,震動三千世界!
    年少的妙慧童女,得到大智文殊菩薩向他頂禮,這可見她的來歷不凡。從妙慧童女的故事看來,對於女人固不應輕視,就是對初學者也不可傲慢。看他是年輕,我們哪能知道他的過去?在《大寶積經》中,有一段經文,是敘述妙慧童女的故事。妙慧童女,家住在摩揭陀國的王舍城中,父親是有名的長者,年齡才八歲的時候,耆闍崛山的講經法會,她就常常在座。
  • 讀華嚴方知,地藏菩薩早已成佛
    首楞伽摩勝三摩地,即首楞嚴三昧,乃諸佛及十地之菩薩所得之禪定。佛還說到,地藏菩薩已經悟入如來境界,堪忍一切智位,超度一切智海,登一切智山。這裡的一切智應是對應三智之一的一切種智,即佛智。據華嚴經大疏卷十六所載,如來以無盡之智,知無盡法,故稱一切智。
  • 佛教經典:《華嚴經》到底都講的什麼?
    「學佛一定要讀佛經,它的精華都在經典裡面,尤其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學佛者應該多花時間選讀此經。但是《華嚴經》內容包含廣闊,文字艱澀,不易閱讀。本文嘗試淺談《華嚴經》的內容及其對中國佛教的影響。關於《華嚴經》的文章及書本多如恆河沙數,希望本文能起拋磚引玉的作用,來增廣我們對《華嚴經》的認識。
  • 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全文講什麼
    大方廣佛華嚴經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講是教菩薩的經文,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不能去修持大方廣佛華嚴經,相反我們更加應該去修持大方廣佛華嚴經。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大方廣佛華嚴經全文講什麼。一、大方廣佛華嚴經全文先講了釋伽牟尼佛在成佛之後於菩提樹下為各位菩薩講佛法,主要是與五十五為佛法的對話,與菩薩一起探究佛法的博大精深和奇妙之處,之後又用善財童子努力修行,精進求道,最後成就菩提正果的事來勉勵眾生,讓眾生能夠向善財童子學習。
  • 華嚴世界
    華嚴思想,著重於人生、宇宙真理的觀想與理解。如果能夠心領神會,它不但能夠打開我們的心結,提升我們的人生格局,使我們在人生道路上超越自我,而且能夠為我們人類,提供一個非常理想的,非常卓越的理想社會——大同世界。 唐代的社會理想便是從華嚴思想中演化出來的,因此大唐民族表現出包容、拓展、共榮的開放性格。
  • 《華嚴經》中的10個最美佛句,如能受持,福報不請自來!
    01:前言富貴的華嚴,指的是《華嚴經》裡,有眾多的佛,眾多的善知識。如果一個人能誦讀此經,能得無量福報,甚至能於此經中的一句話,得證果位。由此可見《華嚴經》的殊勝。所以,很多人就從這部佛經中,選擇自己喜愛的佛句,用以修持。很多人讀了一輩子的《華嚴經》,對其內容大多模糊,但是對於其中的佛句,卻是記憶深刻。原因是這些佛句,行文極其的優美,像詩一樣,給人無限的遐想空間。也給人無限的悟道空間。如能真正從佛句中悟道,那麼他的《華嚴經》就沒有白學,他所記憶的佛句,也沒有白白地受持。
  • 農曆六月十日 佛馱跋陀羅譯成《六十華嚴》
    《六十華嚴》書影(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6年7月13日,農曆六月十日,是《六十華嚴》譯成紀念日。經錄記載,沙門支法領于于闐獲得《華嚴》梵文,義熙十四年三月十日佛馱跋陀羅於道場寺開始翻譯此經,元熙二年六月十日完成。 《六十華嚴》,東晉佛馱跋陀羅譯,又稱「舊華嚴」或「晉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大乘佛教要典之一。《華嚴經》是釋迦牟尼成道後之第二七日,於菩提樹下為文殊、普賢等上位菩薩所宣說之自內證法門,內容記述佛陀之因行果德,開顯出重重無盡、事事無礙之妙旨。
  • 為何說「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一起聽聽星雲大師的開示
    佛門中有一句話叫做「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學佛之人,或者是對佛學感興趣的人都應該讀一下《華嚴經》。」可見《華嚴經》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星雲大師也是這樣認為,他說:「《華嚴經》全名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是當年釋迦牟尼佛得道以後,給文殊、普賢等大菩薩宣講的第一部大乘經典。經文中所提到的觀點,都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其中有四句話,若是能悟透,大師說:「福報無量。」
  • 《華嚴經》與普賢菩薩思想---李富華
    這些單行經共同構成了《華嚴經》的內容。東晉義熙十四年(418)至宋永初二年(421),北天竺僧佛陀跋陀羅共沙門法業、慧觀等百餘人,根據東晉僧支法領從于闐所得《華嚴經》胡本,在東晉都城建康道場寺把《華嚴經》譯成漢文,這就是晉譯《華嚴經》。
  • 生命奧秘無窮盡 富貴華嚴別洞天
    及至大一些了,心中總充滿著對世界的好奇,有好多的謎,好象有一雙看不見的手推動著,要去一探究竟,也不知要找尋什麼,揮之不去。就是喜歡看老莊,看西方哲學,看世界名著,看能遇著的有些心動的書。偶然去一些地方,喜歡逛書店,也購有佛法類的經典,當時圖個新鮮,看個大概就放下了,不甚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