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碩士論文不同於學術型研究生論文。它不需要儀器設備獲取實驗數據。論文數據來自更多的主觀設計,缺乏客觀評估。按照作者預先設計的想法,先入為主,很容易達到預期目的,自圓其說。主觀設計難免受到個人思想局限及模仿他人,因此教育碩士論文評審經常會有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類似感覺。教育碩士論文通常採用問卷調查法,文獻分析法,教學實驗法等。
1文獻分析法
所謂文獻分析,不應該僅羅列幾種流行的教育學理論或時髦的模式,概念,就似乎了解現今教育學原理了。其實不然。很多學生的文獻大多通過網絡查詢獲得,鸚鵡學舌,人云亦云,拿來主義。很少有學生認真研讀原著,因而對某些理論學說採取實用主義策略,斷章取義,甚至濫用,以訛傳訛。將理論與問題本身緊密結合的論文很少見,大多是把理論當做招牌。
建議教碩導師督促學生多讀原著,深刻領會教育思想的真諦,為論文奠定堅實基礎。
2問卷調查法
問卷大都有現成的模板。是結合論文洋為中用,還是直接照抄,決定問卷的質量和調查效果。有些問卷題目過於簡單化,只有選擇性問題,甚至一看題目不加思考就能選擇選項,這不是好的題目。有些題目明顯低估了師生智商,明顯的遊戲化。
建議設計問卷時,要針對問題。少一些客觀題,多一些主觀題。更多的讓答題人通過思考獲得答案。這樣才能真正通過問卷達到研究者的目的。否則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3教學實驗法
教學實驗很重要。分組及案例要經過精心設計,而不是隨意安排。對課堂教學或課外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每個環節都要認真設計。統計學也不是簡單的以成績論英雄,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區別要與問題相符。
建議注重教學設計,落實到每個細節。
好的思路加上好的方法得出的結論才有價值。論文反映的是學生對理論的掌握,對問題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碩士論文的評價遠比學術型論文難,因其主觀因素更多。不能只套用路子,否則只能是應付論文。
若想教育碩士能夠長期可持續良性發展,必須認真總結反思教碩論文的選題,設計和內容。
來源:科學網博客 作者:李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