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孫微】著名歐洲僑領單聲先生1929年出生於上海,1951年畢業於上海震旦大學法律系,後赴法留學獲得巴黎大學國際法學博士學位。轉行經商的單聲,上世紀60 年代定居英國。多年來,他致力於促進海峽兩岸的和平統一,2000年成立全英華人華僑中國統一促進會,並擔任總會長。單聲是首位提出「反分裂法」概念的華人,2004年5月提議國家制定法律,遏制「臺獨」。近日,單聲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從海外華人視角暢談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成就和中英關係的發展。
儘管身在海外、1978年才重新踏上故土,但談到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成就,單聲感慨地說:「我也是一個見證者。中國從過去一個『聽話』的國家發展到今天別人聽我們講話的國家,這是我們海外華人華僑最值得驕傲的地方。從前,『苦』字寫在華人臉上,現在是一個『笑』字。」總結改革開放成功的原因,單聲說:「最重要的就是中國人吃苦耐勞,會念書。中國同胞不怕困難,越是難的事情越是要去做,不可能的事情也會變成可能。『不可能』這三個字在中國老百姓的腦子裡是不存在的。」談到中國人「會念書」,他認為「中國人的理工科很好」,促成國家的許多創新和發明。有一年,單聲去英國帝國理工大學參觀,發現數學系前三名都是中國人,這讓他驚訝不已。
「中國人有家國情懷,到了國外還心繫祖國。」單聲表示:「其他國家的人則不同,比如在英國,印度裔也很多,但很多印度人拿了英國國籍後,就認為自己是英國人了,不再跟自己的國家有聯繫。中國人不是,海外的中國人非常愛國,他們有中國心、中國胃,這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使然。」
「英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有很大的改變,現在英國議會已有華人議員,地方議員也有華人身影,華人參政議政熱情正在高漲。這說明英國內部對華人參政的態度已非常開放。」談到英中關係,單聲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英國知道中國是個大國家,明白對華友好對雙方都有利。」在這位年近九旬的歐洲僑領看來,英國不僅是最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方大國,而且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也非常認可,中英關係進入「黃金時代」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單聲說:「相較於美國現在要和中國打貿易戰,英國在外交方面更有經驗。美國有點像個大孩子,舉止不知輕重,說話不知高低,講出的話不算數。畢竟美國的歷史不長,要吃一兩次虧才會吸取經驗教訓。」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時,單聲作為英國的12位僑界代表之一,應邀到香港,親眼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一小撮「港獨」分子搞不起來,因為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