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是不知道呂不韋的,雖然有看過呂不韋電視劇,但是對自己影響不大,大概的內容都忘記了。只知道自己開心快樂就好,根本不會顧及比人感受。
小時候都沒怎麼吃過肉,都是過年過節時候,才能吃到肉。有時候特別想吃肉,母親剪掉了頭髮賣掉,換來點錢稱了點肉,卻因此還鬧得有些不愉快。
因為小時候不懂事,總覺得母親很小氣,每餐飯菜裡放的肉太少,有時候一氣之下就乾脆不吃了。母親卻安慰說,能吃到肉不容易,不能一下子一餐要吃個飽,今天吃飽了,那明天就沒有肉吃了。
小時候不懂母親的話是什麼意思,總感覺肉少了吃不下去飯,食之無味,所以總是耍脾氣,跟母親大吵大鬧,母親依舊哄著,才肯吃完飯。如今想來真是後悔死了。
因為書讀的多了,自然而然就知道了一些道理。比如說母親那樣的做法,就如呂不韋最經典一句名言,僅12個字,卻富有哲理,一針見血,很刺耳,這句名言如下:
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呂不韋《呂氏春秋·卷十四·義賞》
是啊,母親肯定不懂這句話的意思,也沒讀過什麼書。但是人隨著生活的經驗,能總結出一些道理來,但卻不能用文字說出來什麼個理來。這就是為何人要讀書。
當然小時候母親倘若跟我說呂不韋這句名言,怕我也是理解不了。所以說人都會隨著每個時間段,去做一些事,才會懂得一些事。對於母親制止我小時那樣的做法,無疑是跟這句意思差不多。
這句意思也很簡單,那些捕魚的人,把湖中的水都抽乾或是放幹來捕魚,這樣來做,看起來很方便,能很快把魚全部捕掉,而且不會漏網。但是有想過明年嗎?明年你是不打算當漁民了還是怎麼?
所以這句名言的意思就是來形容那些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沒有長遠打算的人。只貪圖一時的享樂,卻沒有想到明天。就是說的上文中的我。只想今天把肉吃完,明天能不能吃肉無所謂了。而母親卻制止我那樣的做法,讓餐餐有肉味兒,餐餐有肉可吃。
這句名言應用到現實生活中,來說說月光族
很多人最喜歡發工資那一天了,因為工資一發,很多事情就可以立馬去做了。比如好早就看上了一款名牌包包,一時手頭緊,就忍著沒有買。等工資一發,就立馬買了。
再比如說很多人都月中旬的時候,手頭就有些緊了,不敢海吃海喝,工資一發,就忍不住了,要好好去招待下自己,犒勞下自己,感覺自己辛苦了好幾個星期一樣,不去吃好喝好感覺很對不起自己一樣。
還有的就是等工資一發,立馬就換新手機了,換新衣服,新首飾,巴不得從頭到腳都換上新的。更有的拿到工資就去三缺一,或是買彩票等等。
很多人感覺不立馬花完,感覺好對不起自己辛辛苦苦打工一樣。所以說他們永遠都只是個月光族,因為他們只貪圖一時的享樂,從來沒有為自己將來打算,更沒有長遠的計劃。
他們從來沒有想往家裡寄一點錢,哪怕一點。也沒想過存錢買車、存錢付個首府、存錢結婚。這些好像都離他們好遠一樣,他們不敢想。
所以呂不韋最經典一句名言,僅12個字,卻富有哲理,一針見血,很刺耳。現在的你,看完了這篇文章,是不是該好好長遠計劃一下,好好打算一下將來了?
文/啟路文學/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