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野生網紅成為「全村的希望」
1)「貴州苗家姑娘」王啟紅
幫當地貧困戶賣山貨,為老人小孩公益募捐
王啟紅有一個短視頻帳號叫「貴州苗家姑娘」,上傳內容全部是貴州苗侗農家美食與和睦的家庭關係,她擁有最真實的農村生活,很多都市人群不曾經歷過。
王啟紅的家人、火塘和臘肉,當時他們正在做燜羊肉
2017 年 10 月份,王啟紅無意拍攝了一個媽媽在廚房做飯的視頻上網上,家裡的一小塊兒臘肉被拍到,一些眼尖的粉絲看到後給視頻評論,「你視頻裡的那個肉是貴州臘肉吧?我想買一點,賣嗎?」
「我沒想過家裡的臘肉能賣。」她沒在意,繼續上傳媽媽做飯、摘野果、做農活的視頻。
直到2018年,她的視頻出現爆發式增長,很多視頻的播放量都以萬和數十萬計。
王啟紅和楊彬
這之後,王啟紅開始售賣的當地的土特產,大多是時節性山貨,即摘即賣。她娘家人看她辛苦,建議她曬乾了賣,她卻說,「人家就是看中山貨新鮮才買的」。
去年,王啟紅還幫當地的一個貧困戶賣了花椒等山貨,掙了兩千多元錢。
今年8月26日,她從網友處徵集到了一千多元公益捐款,給當地小學的小學生買了書包、水果。從集資到發放捐贈物,用了一個星期左右。
圖中右一是王啟紅
小時候,她家裡很困難,得到過公益幫助,助人為樂的種子一直埋在她心裡。
今年,她已經做了兩次公益,給孤寡老人送被子,給學生送文具。而從2013年開始,她就作為中間人著手公益事項了,她很開心能發揮自己的一份力。
2)「愛笑的雪莉吖」袁桂花
98年的她用短視頻把特產賣出山區
好吧,我們這裡叫她「雪梨」吧。雪梨所在的天柱縣,是貴州50個貧困縣之一。她一家十來口人以種地為生,家境貧寒。
袁桂花
她常常拍攝自己種地,採果子,釀酒,捉魚的鄉下生活,七八米長的樹樁,扛起來就走。
這讓她收穫了310多萬粉絲。
袁桂花的直播間,這裡是她家做飯吃的廚房,也是接待客人的「客堂」
如今雪莉在展現農村生活的同時,也讓網友了解了當地農業特產和野果。通過拍短視頻銷售特產,雪莉一家收入從一年兩三萬提升至二十餘萬元,負擔了一家11口老小的生活費用。
讓這個本面臨疾病、殘障等許多問題的家庭脫離了貧困。
雪莉也常常幫鄉親一起賣貨,背著竹簍去老鄉家收野果和特產。
今年,她又開始研究起了當地特色農作物血藤果,當地農戶以土地入股的形式跟她一起種植血藤果。因為帶著大家一起致富,現在,在鄉親們心中,這個20歲的女孩子「很厲害。」
袁桂花的桃源客棧,她親自參與建造
3)COS「魯智深」的蔣金春
幫著200多家農戶賣出了農產品
已到不惑之年的蔣金春,為了照顧身體不好的父母以及不想再讓孩子當「留守兒童」,放棄了在浙江義烏打了11年的工,毅然選擇回老家。
在朋友的點撥下,蔣金春化身山村「魯智深」,拍攝自己在山村裡生活的趣味短視頻。從筍乾的製作到山茶油籽採摘,從山裡美景到村頭新屋,都被蔣金春收錄在短視頻和直播中。
如今,他已經擁有近百萬的粉絲。
在他的幫助下,當地近50個自然村的200餘家農戶賣出了農產品,其中包括40多戶貧困戶,售出的家鄉甜茶就超過2000公斤,有的農戶因此一年增收2萬多元。
能陪伴親人又能帶領周邊的鄉親們致富,這樣的「魯智深」,成了當代返鄉創業者的典範。
4)高原採菌女孩格絨卓姆
一人售空全村滯銷山貨
21歲的格絨卓姆,是來自四川稻城亞丁的藏族姑娘,以外出打工和挖蟲草松茸為生。
最初玩短視頻時,卓姆只是為了分享生活。沒想到一次她發布的挖蟲草的視頻上了熱門,獲得了幾十萬點讚和評論,到現在卓姆已經擁有112萬粉絲了。
自從拍短視頻走紅後,不斷有網友找卓姆買蟲草和松茸。自己家的蟲草全部賣出後,卓姆又到各家各戶去收沒有賣出的蟲草,不只在自己村子收,隔壁村子、甚至更遠的村莊滯銷的蟲草都被卓姆賣了出去。
今年6月份,一個多月的新鮮蟲草季節,卓瑪通過短視頻賣了30多萬的草。
2019年卓姆有一個更大的規劃,建一棟大房子,在院子裡每天向網友介紹家鄉的特產,讓鄉親們在一起加工、包裝,這樣帶著大家一起致富。現在,房子已經動工,卓姆離她的計劃又近了一步。
5)內蒙草原青年太平
拍短視頻賣牛肉乾,幫助牧民提高收入30%
幾年前,家住錫林郭勒盟烏拉蓋管理區巴音胡碩鎮的太平開了一家草原牛肉乾專賣店,但一年收入不過兩三萬元。
2017年,太平學會了用短視頻,從此開始不斷上傳牛肉乾被燻烤得滋滋冒油的視頻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片段。很快,這位33歲的蒙古漢子成了鎮上的「網紅」,粉絲數量超過13萬。
藉助短視頻,他的牛肉乾生意也大有起色,銷售範圍也由錫林郭勒擴大到了全國各地。
據介紹,僅今年上半年,太平的牛肉乾的銷售額已達到120萬元。現在太平的店裡不只有自家牛肉乾,還有其他店的奶製品和酒,太平會在網上一併推銷它們。
「找我幫忙賣貨的,只要東西質量有保證,我都會幫忙。」太平認為草原人生活不易,幫忙是應該的。
據當地人說,為太平提供牛肉的牧民普遍收入提高了30%。
6)「浪漫侗家七仙女」
仙女下凡留住了侗家年輕人
貴州省黔東南黎平縣蓋寶村,是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這裡交通不便,百公裡路要走4個小時。
2018年,幾名侗族姑娘化身「浪漫侗家七仙女」,在視頻上身著侗族民族服裝,表演民族歌舞、織侗布,介紹山區侗寨獨特美景。一時間成為短視頻平臺上知名「民族女團」。
「浪漫侗家七仙女」楊妮丹、吳美瓊、吳夢霞(從左向右)
發起這個「女團」的人,是時任蓋寶村扶貧第一書記的吳玉聖。作為短視頻的資深用戶,吳書記深知短視頻塑造鄉村品牌的能力和價值。他邀請返鄉青年組成「蓋寶青年協會」,用網際網路思維一同打造 「七仙女」。
七仙女砍竹建造夜郎城大門
「七仙女」也不負眾望,上線短短幾個月已吸引12萬粉絲,有很多粉絲前來諮詢如何到蓋寶村旅遊,一時間「七仙女」也成為了當地民族文化的「代言人」。
除了在平臺上直播獲得打賞收入,還通過帳號展示並銷售土特產。
如今,「七仙女」扶貧模式的效果漸漸明朗,它不僅對外展示了侗族的文化,其直觀的收益也徹底改變了蓋寶村村民的認識,並為這個留守村莊吸引回來了年輕人。
02
為什麼農村野生網紅能夠迅速崛起?
據今日頭條2018年「三農」信息數據顯示,平臺一共有3.2萬名三農創作者,超200萬條三農信息,累計閱讀和播放約500億次。
(所謂「三農」問題,就是指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
一方面,短視頻直播電商平臺也在助推農村野生網紅。
2019年,短視頻平臺大量資源和資金繼續向三農領域傾斜,並對「三農內容」進行更大範圍推廣,三農領域內容已經成為短視頻創作風尚。
有快手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8月,超過1900萬用戶從短視頻內容創作中獲得收入,其中來自國家級貧困縣的用戶超過500萬人,每5個人就有一位是活躍用戶。
從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時代崛起至今,還從沒見過哪個網際網路平臺能如此深入地參與到農村建設中,在廣袤農村裡,選中人才,並培育其成長壯大。
顯然,短視頻和直播深度參與到扶貧浪潮中了,只要666和轉發,就能成為新技術介入農村的新嘗試,無數沒有被商業訓練過的農村人開始嶄露頭角。
另一方面,農村野生網紅崛起得益於三個方麵條件的成熟。
一是基礎設施變得完善,政府的「寬帶鄉村」工程讓鄉村接上網際網路,從4G到WIFI落地;
二是硬體成本低了,一部普通智慧型手機只需要幾百塊錢,農村人大都買得起;
三是技術發展演進到了智能時代,短視頻、直播電商的誕生,移動網際網路進一步降低了生產內容的門檻、擴寬了內容門類、加快了信息傳播效率。
還有一個原因不容忽視,移動網際網路崛起這些年,中央一號文件一直在政策上做扶持,這份文件倡導科技力量和新商業模式介入農村,一起推動鄉村振興。
這些突然間爆發起來的農村野生網紅,成了彌合城鄉鴻溝撕裂的意外收穫,他們的內容承載著城市群體對鄉野生活的美好嚮往。甚至於,城鄉群體身體力行,直接參與到農村建設中,或捐款,或實地探訪。
你看,原本貧困的小村莊也能野生出一流的賣貨網紅,成了全村的希望!
這是一個好時代,我們趕上了直播短視頻紅利期,它給了我們每個人機會,我們要好好把握。小紅豆溫馨提示,市場紅利期一般8年一個輪迴,上一次是2011年,那麼你還在等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