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為啥剛一睜眼就犯困了!

2020-12-14 新周刊

文 穎寶

請善待每一位在電腦屏幕後面「釣魚」的朋友,他們是比Rapper更不壓抑天性的人。

在我的世界裡,只有犯困是永恆的。/圖蟲創意

「明天到底要設幾個鬧鐘!」

即便已經在職場打滾了X年,在這個問題上,我依舊沒能跟自己妥協。

晚上11點,表世界的我:「明天絕對能鬧鐘一響就起床!」

裡世界的我:「還是設3個鬧鐘吧。」

表世界的我:「完全沒必要!」

第二天7點,鬧鐘響;7點20分,呼嚕聲跌宕起伏;7點35分,廣州某棟小破樓的外牆,被一聲怒吼震掉了些石灰:「幹!又睡過了!」

這場關於我、床鋪與鬧鐘的三方拉鋸,每日重複上演,原因絕不是我想被炒魷魚,而是——

雙眼才剛睜開,新一輪的困意又襲來了。

父老鄉親們,放過我吧,我真的好睏!

犯困就像我愛你,

怎麼都戒不掉(嘔)

隨時犯困,一個描述「眼皮子打架、腦袋不停磕桌子」狀態的形容詞,以及人類經歷上千年進化後,殘存的、為數不多的特性。

但萬萬沒想到,它的存在感,卻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在年輕人——這個本該對此免疫的群體的大腦內,達到巔峰。

如果世間萬物都遵守能量守恆定律,那「暈厥」也一定在規律之中。比如有人暈血,就會有人「暈書桌」「暈打卡機」……Whatever,暈一切與「正經幹活」有關的事物。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辦公室、教室、圖書館、會議室等氛圍越嚴肅的場合,就越容易發現眼神迷離,甚至腦袋已經垂到胸前的年輕人了——這是由體內基因決定、無法藉助物理手段緩解的外部行為。

So,請善待每一位在電腦屏幕後面「釣魚」的朋友,他們是比Rapper更不壓抑天性的人。

也是比Rapper更real的人。

但在領導眼皮子底下打瞌睡,如同在槍林彈雨中行走,需要強大的精神信念支撐,光想想就覺得很累!

因此,在下班高峰期的地鐵、飯堂打菜窗口前的隊伍、周末的電影院等「非正經場合」裡,也隨處可見行動遲緩、半睡半醒的年輕人——他們需要眯一眯,補充上班睡覺時消耗的體力。

追求個性乃年輕人的自我修養,在以上場合犯困,只不過是大多數人的正常舉措。

豆瓣上,聚集了一群稀奇古怪的犯困人士。

他們之中,有的剛喝完咖啡,瞌睡蟲就立刻上腦,比吃安眠藥還管用;有的一到下雨天就想睡覺,九頭牛都沒法將他們從床上拉起來;有的一旦不說話,嘴巴就瘋狂打哈欠,導致「經常要沒話找話說」。

單就「喝完咖啡就犯困」豆瓣小組,就集結了36名「悲催人士」。/豆瓣小組截圖

然而,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並不是每個人,都享受這種對抗失眠困擾的先天技能。

在「覺友們」比賽誰睡得更久的歡聲笑語中,有人默默發布了一條信息:

「求喚醒服務。」

字裡行間,滿是無奈——

對整日無精打採的狀態感到厭煩,想改變、卻連原因都找不到。

請點擊輸入圖片述

「救救孩子吧。」/豆瓣小組截圖

或許,

這不是來自軀體的疲憊感

為什麼你會一邊「搏殺」、一邊犯困呢?

糊弄式的聊天,最讓人暴跳如雷的詞,除了「多喝熱水」外,就是「睡多點」了——

它有足夠的能量,讓對方把本想傾述的話語生生咽回去、用一個大白眼結束對話。

「睡」只是生理行為,但「隨時犯困」往往指向心理層面。

在綜藝《脫口秀大會》中,王建國講了這麼一段話:

「世界上所有的事,對我來說全是挑戰。每天早上起來,我都能感到有一個聲音在說,你準備好迎接新的一天了嗎?我沒法回答,因為我至少需要三天時間,去迎接一天(的生活)。」

這段言者無意、聽者有心的梗背後,是滿地被扎碎的心——「人間真實」「請把安在我家的攝像頭拿走」「我已經很努力地督促自己動起來了,但我真的很累」。

確實,每一天都要花上三倍的力氣去過,能不累嗎?

而這種累的背後,是自我強迫。

2009年,當時在武漢的打工者李昂,在接受人民論壇雜誌採訪時,用了「搏殺」去形容剛剛經歷的一段不分白天黑夜、漫長而焦灼的加班時光:

「必須清楚地知道,上司在意什麼事情、看重什麼工作;他要求緊急處理的事,一定要馬上去辦;被他否定掉的決議,即便你再喜歡也要就此打住。」

他要求自己一天24小時保持精神集中,因為「一不留神就可能前功盡棄」。

上班為啥累?還不是因為,幹的不是自己喜歡的活兒。

「要是不XX,就XX」句式,可以擴充為「拿不到年級前100名,你就考不上高中」「上不了大學,你的人生就完了」「30歲爬不上管理層,你一輩子也就這樣了」……不管是70、80還是90後,都從小被灌輸相似的大道理。這一句一句,都是壓在年輕人肩上的重擔。

儘管壓根沒有人能搞明白,「別人這樣做成功了=你不這樣做就絕對不能成功」的倖存者偏差式邏輯,理論依據到底是什麼,但不妨礙信息接收的主體,也就是悲催的年輕人們,在長年累月中、將每一句話都轉化為自我強迫的「進取心」。

每一句「努力!」「奮鬥!」,又有多少是由心的呢?

然而,自我督促與自我強迫,是兩個永無交集的對立面,前者是主動往前奔跑,後者則是被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推著挪動。於是乎,來自內心世界戰役一觸即發——

表世界的自己:「今天上班很累,我要想看一場電影放鬆下。」

裡世界的自己:「看電影對職業發展毫無幫助。」

表世界的自己,一步三回頭地走進書房:「有道理。」

結果,書沒看進去幾頁,犯困的狀態卻出現得更加頻密。也難怪,兩個自我不停地交戰、不停地互相勸說對方,經歷都用在內耗和自我掙紮上,能不困嗎?

表世界的自己:「好累啊,根本不想看這本書。」

裡世界的自己:「不行,這對你有幫助。」

進取當然是好事,但請問,你此刻努力的方向,是自己決定的嗎?

「我想夠得更高」

可這讓我更緊張了

經常自我強迫的人,一部分也不清楚自己想幹嘛,只能被動地做迎合別人心情的事;另一部分是主動把別人的成功標準,照搬過來定義自己。

後者更為煎熬,並且這種狀態,不是簡單由長輩灌輸觀念導致的。

在北京某工地幹活的劉南,曾這樣描述與城市生活割裂後的農村人現況:

「我們不敢奢望房子、車子,但也想『富』起來——這常常使我心情焦慮。」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於是一味地複製別人的目標。但這畢竟是別人通過衡量自身能力定下來的標準,他能達成,不代表你能達成。當眼睜睜看著別人過上「好日子」時,自我質疑、內耗就出現了——到底累不累啊?!

早前爆火的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中提到,廣東東莞的石排鎮盤踞著無數小工廠,一度成為殺馬特聚集最多的地方。

這些把頭髮弄得五顏六色、穿著低腰破洞牛仔褲的小年輕們,對每日流水線式的工廠生活心懷不甘、渴望找到理想中的認同和尊重。

但這種「認同」與「尊重」,卻都來自城市——認為成功,就是融入城市、過上跟城市白領一樣的生活。

劉南和殺馬特們,都在努力掙脫舒適圈和熟悉的事物,只為觸及不一樣的圈層、取得別人認為的成功。然而,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於是,自我內耗開始了——

當努力得不到回報,就開始質疑自己;越質疑,心理壓力越大;壓力越大,心就越累。最後,就只剩一具疲憊不堪、整日昏昏欲睡的身體了。

隨時犯困,大概是在心底裡牴觸所謂的成功標準,但又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吧。

《殺馬特我愛你》劇照

這又何嘗不是天天高喊「追求精緻生活」的我們的縮影?

在社交網站上搜索「精緻」,彈出來的內容大庭相近——

每頓都吃沙拉減肥餐、周末坐在一線城市CBD的高樓裡喝咖啡、過著貓狗雙全的鏟屎生活……

在青年詩人「絲絨隕」的作品《發言人》中,有一段我很喜歡:在這個年代,我們借用一種相對一致的步伐行走。以同一副腔調講述同一個故事……承受同一次失敗。死於同一場漫長的災難。

對於生活,每個人本該有自己的詮釋,但我們卻硬要追求趨同的標準。

前些天,一個公眾號發起了「減少手機使用時間」的活動,參與的網友們紛紛截圖分享「屏幕使用時長統計」頁面。當看到自己的時長高於平均時,有人慌了:

「我竟然一天玩這麼多個小時手機,太可怕了!我的生活就是這樣被消磨掉的。」

其實,這N個小時的使用時間裡,有多少是給了工作、多少用於有效社交、多少花在娛樂消遣上,每個人都不一樣。比如我是媒體人,要天天追熱點,用在看新聞、微博和刷視頻的時間就很長,如果砍掉這些時間,會對工作造成影響。

生生砍掉玩手機這個為數不多的興趣,你就會快樂嗎?不會的,只會讓你喪失情緒宣洩的出口。

同樣的,如果只是因為別人的一句「頻繁看手機會降低生活質量」就生生卸載掉遊戲、購物軟體,導致情緒得不到宣洩,那你的生活質量難道就提高了嗎?

大概是不會的,而且會讓自己的精神更加、更加、更加緊繃——

「明天要比今天再少玩5分鐘,才算達成任務!」

偶爾犯困,是身體透支了;隨時犯困,卻是自己給自己找來的。

其實有很多東西,我們不必看得這麼重,就像在不開心時,明明吃一包薯片,心情瞬間就變好了,但犯賤的我們偏要對自己說:「會變胖哦!」

耳邊天天響起抬槓的聲音,能不累嗎?

相關焦點

  • 為啥懷孕後,準媽媽變成了「瞌睡蟲」?不是犯困就是在犯困的路上
    自打肚子裡有了娃以後,很多準媽媽都發現自己是越來越愛睡覺了,每天不是犯困,就是在犯困的路上...一不小心就成了瞌睡蟲。閨蜜齊齊就是這樣,她剛懷孕沒多久,現在每次跟她視頻聊天時,還沒說多久,她就哈欠連天了,真是妥妥的小覺神呀~閨蜜追問我這個過來人,為啥她懷孕後,會變得如此嗜睡呢?
  • 為啥吃完飯就犯困?這兩種情況一定要警惕!
    為啥吃完飯就犯困?這兩種情況一定要警惕!明明昨天晚上睡得挺好,一上午也是元氣滿滿,但一吃完午飯,就哈欠連天,困意擋都擋不住……關於飽後犯困而食慾素含量降低人體就容易犯困、不想動彈,食慾素含量較高,人體也會較清醒且活躍。因此,特別是進食澱粉類較易消化的食物時,血糖相對升得更快,也更容易犯困。
  • 為啥以前娃出生好幾天才睜眼,現在的娃一出生就睜開眼?好神奇
    現在很多寶寶在剛出生沒一會就睜開了大眼睛,看起來萌萌噠,十分可愛。不過就有人發出疑問,為什麼以前的娃在出生好幾天後才會睜眼,而現在的娃一出生就睜開眼睛了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個原因,相信大家在看完以後,一定會覺得好神奇!
  • 為啥我吃低GI的食物,餐後還是會犯困?
    整個學生時代,除了考試的壓力,困和餓大概是我印象最深的體驗了。後來學習營養,知道犯困和飲食有直接的關係。吃太油膩、高蛋白的食物容易睏倦、吃高GI的飲食容易睏倦、吃的太飽了也容易睏倦。簡直是往事不堪回首,現在想回去抽自己一巴掌,我不肥誰肥?我不困誰困?
  • 為啥二胎準媽媽更容易勞累、犯困?過來人說出原因,無奈卻又現實
    對於這些已經有經驗的孕媽們來,懷孕似乎應該更好度過,但一些二胎準媽媽卻發現自己好像比一胎更容易犯困和勞累了另一名同事菲姐,聽到我們對話後,也加入我倆的聊天當中。、犯困?外在方面:為啥二胎準媽媽更容易勞累、犯困?
  • 一讀書就犯困, 是大腦在保護你?
    例如盜墓筆記、魂鬥羅、甄嬛傳……看完一本又一本,通宵一整夜也不知疲倦。圖片來源:網絡但如果翻開《考研英語單詞》第一頁,剛背完第一個詞 Abandon……就睡著了。這一定是書的問題。認知科學發現:我們對於那些語言組織方式不那麼流暢的書,「信息轉換」的效率更差。
  • 一建備考經驗分享:一聽課就犯困,我是這樣克服的
    和大家一樣,我也不愛學習,比起玩遊戲、刷論壇,誰願意去聽老師乾巴巴地講課呢?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聽老師講課就犯困,聽著聽著就睡過去了,本來把晚上2-3小時的時間空出來是為了學習的,可是盡顧著睡覺了,越睡越胖。後來我是如何做到堅持聽課把一建給過了呢?下面談談我的經驗的吧。
  • 新生兒出生7天還不肯「睜眼」,父母憂心忡忡送醫院,遭醫生取笑
    琳琳在懷孕的時候是按照嚴格的標準去做的,一次產檢都不落下,食物也是根據醫生的建議、營養師的搭配去吃的,為的就是孩子出生後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預產期的時候,琳琳就提前住進了醫院,因為是頭胎,所以家裡人更加重視琳琳和寶寶的安全。
  • 新生兒出生7天還不肯「睜眼」,父母憂心忡忡送醫院,遭醫生取笑
    琳琳憂心忡忡的樣子被丈夫看到了,丈夫就問琳琳怎麼了,琳琳就把自己兒子出生7天了還不肯「睜眼」的事告訴丈夫了。丈夫聽完也很憂心,焦急的夫妻倆抱著剛出院一天的孩子又回到了醫院。當夫妻表明來意時,醫生看過一眼孩子後,笑了一下。夫妻二人不明白醫生的笑是什麼意思。
  • 為啥寶寶一吃母乳就犯困?原因有四
    可是,在餵養母乳的過程中,寶媽們都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寶寶一吃母乳就犯困,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最近,閨蜜剛生了二胎,給孩子餵奶的時候,發現二寶妥妥的跟大寶一樣,都是一吃母乳就犯困睡著。而二寶呢,情況更甚,只要吃不到5分鐘的母乳,必定犯困睡著。本想著他吃飽了準備把他放下,可剛一動他,他就又開始吃起了母乳,然後沒過幾分鐘有犯困睡著,一動就又醒……餵奶過程反反覆覆。
  • 寶寶睜眼時間早意味家庭富貴?早睜眼和晚睜眼的區別,答案在這裡
    最近去醫院探望一位剛生下孩子的朋友麗麗(化名),由於是順產,生完孩子麗麗便回到了病房。一看到麗麗時,原以為她會高興地訴說自己分娩之痛和初為人母的喜悅,哪知麗麗蹦出的第一句話是「寶寶為什麼還沒睜開眼啊,會不會眼部發育有問題」。聽到麗麗的擔心,病房裡一位老婆婆說:「不要想多了,我們那會生的孩子都是一周才睜眼呢,這是正常的」。聽了老婆婆的話,麗麗才安心下來。
  • 一看書就犯困?一定是我的打開方式不對
    瞌睡蟲是考研黨看書過程最討厭的存在之一了,每次一讀書:目光就開始遊移,惺忪的眼睛時睜時閉……一個小時下來,我也不知道我剛剛看了個什麼知識。 複習過程中遇到的這種障礙會直接影響大家備考的精神狀態,日益促成一種緊張焦慮的心理。那麼小編今天就為大家解答一下為什麼一看書就會犯困這個大難題吧!
  • 古言重生:剛睜眼就被派去和王爺和親,兩個月因懷雙子成邪王寵妃
    大家好,又到了給大家分享小說的時間了,作為超級喜好網推小說的我,思考良久決定把自己閱讀之後覺得優秀的小說分享給大家,如果你喜歡可以點擊書籤觀看閱讀,也可以對我點讚收藏哦,感謝你們的支持和鼓勵!今天給大家推薦古言重生:剛睜眼就被派去和王爺和親,兩個月因懷雙子成邪王寵妃!話不多說,請往下看。
  • 一文解決上課犯困問題!
    除了風油精這種黑暗物質,唯唯試過吃糖果、嚼口香糖、特濃原味咖啡,晚上在家試過吃一勺醋,還有小時候經常遇見的跳跳糖(現在應該很少買到了)——為了對抗犯困,唯唯可沒少在吃上下功夫。當我把這個問題拋給萬哥的時候,萬哥:你知道生吃辣椒是什麼體驗嗎?
  • 6歲小孩每天睜眼第一句話: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我要去騎馬!
    在北京的6歲小騎手王冠皓每天睜眼第一句話:「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我要去騎馬!」王冠皓,英文名Vincent,今年剛6歲,正在讀幼兒園大班。聽王冠皓媽媽說,他從小就特別喜歡馬,第一次接觸馬是一歲多時候在野生動物園裡面。那個時候王冠皓剛剛會走,但看見馬就「走不動道」了。
  • 新生兒出生後多久睜眼?若超過這個時間,就去看看醫生吧
    為什麼我的寶寶還不睜眼呢?其實啊,寶寶睜眼也是有時間的,如果超過時間就要趕快去看醫生!寶寶正常的睜眼時間是多久呢?1、正常足月的寶寶一般情況下,寶寶們在出生後一周內都會睜眼。有的寶寶發育比較良好,一出生後就立刻能睜眼了,有的可能會在出生後一天兩天三天或四天內睜開眼睛,這些都是正常的。2、意外早產的寶寶有的寶寶是早產,身體發育還未完全成熟,和一般的健康寶寶相比,可能睜眼的時間會再較久一點點,但基本都在一周之內。
  • 一看書就犯困?真不能怪我!全因體內這個東西……
    為什麼這麼多人一讀書就困?真的是不愛學習嗎?心理原因心理學家認為,讀書犯困是一種條件反射,進而長期演變所形成的不良習慣。比如很多人常常在大腦非常疲勞的情況下,還堅持看書學習,而當拿起書時,又抵制不住疲勞想去睡覺,一直循環勉強支撐。經過多次反覆後,學習與睡覺這兩種本來毫無相關的活動就聯繫起來了。經過不斷強化,以至於以後看書便成了誘導人「想睡覺」的重要因素,一拿起書就想睡覺。
  • 明明睡夠了,為什麼每次吃飽還是犯困
    誒,露肉的季節到了,然而小九卻患上了一種吃飽就犯困的病。起床吃完早餐就困了,好不容易撐到午餐,剛吃又困……吃飽就睡,... 人生苦短,必須性感。誒,露肉的季節到了,然而小九卻患上了一種吃飽就犯困的病。
  • 一出生就睜眼的寶寶,是因為孕期營養補充太到位?看完文章就知曉
    一個寶寶一出生就睜眼了,另一個卻遲遲不睜眼,原因為何慧慧媽媽最近有些煩惱,原因是她的寶寶已經出生七天了,可眼睛還是遲遲沒有睜開,而她朋友的孩子可是一出生就睜開了眼睛。剛出生的寶寶睜眼或閉眼有啥區別沒正常情況下,除卻病理性的原因,剛出生的寶寶是睜眼還是閉眼,並沒有什麼區別,而且都不會對今後的視力發育造成影響。對於沒有睜眼的或者遲遲不肯睜眼的寶寶,家長們沒有必要太過著急。給他們一個自我適應的階段,最終都會自然而然的睜開眼睛。
  • 寶寶出生一星期後還不睜眼,新手父母急忙送醫,醫生一看樂了
    案例:這位王女士生一個大胖小子,家裡人都很是開心,可是看著周圍剛出生孩子的眼睛基本上都睜開了,但是,自己的孩子為啥卻不睜開呢?醫生說,過兩天就好了,於是他們就開開心心的回家了。回家之後,王女士細心的照料的孩子,剛剛出生的孩子大多數的時間都在睡覺,偶爾吃吃奶還是眯著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