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晚間到14日凌晨,北京各大連鎖超市的保供貨物陸續運抵各門店,保障市場供應。
這批保供蔬菜和水果分別運抵物美在北京的800多家門店,總量達到2000多噸,是日常供應量的三到四倍。同時據總臺記者了解,分布在河北、山東、內蒙古、遼寧等地的物美蔬菜基地貨源充足。
13日晚間9時左右,100噸原產地直採的蔬菜也已經抵達北京家樂福的各家門店,而100噸的貨量對於家樂福在北京往常的日訂單總量來說同樣提高了2到3倍,可以滿足日常顧客需求。
同時,北京農產品流通協會「點對點」食材供應專委會也已組織會員單位調集全國的蔬菜基地資源,大批蔬菜已經連夜進京,供應市場。
延伸閱讀
新發地休市期間 北京指定5區域進行果蔬交易保市場供應
北京市商務局二級巡視員王洪存介紹新發地市場暫時休市期間應急交易保供措施:
王洪存表示,新發地暫時休市期間,原在市場內交易的蔬菜和水果移到指定的區域進行。一共分為5個區域。蔬菜在以下指定區域交易:一是國際名酒城場地;二是新發地市場大貨車停車場;三是新發地村停車場;四是新發地北橋東側國際水產城場地,全部用於蔬菜大車的批發交易。水果在位於盛芳國際花卉總部基地北二門的羊坊臨時交易場區進行。另外,運送牛羊肉的車輛,分流至西四環嶽各莊橋東北角的嶽各莊批發市場內。
同時,引導進場車輛至指定交易區。原來計劃進入周轉一區和周轉二區的所有蔬菜車輛,全部進入周轉一區西側停車場、派出所南側停車場交易區和國際名酒城三個院內交易區進行交易;原來進入蔬菜主市場交易的所有車輛,全部進入京開路東側的國際水產城院內進行交易;所有果品車輛全部進入羊坊臨時交易區進行交易。進場車輛可根據交通指示指引進入指定交易區域。
為做好全市市場供應保障,王洪存介紹,將繼續深化疫情期間建立的生活必需品供應「點對點」監測補貨機制、疫情小區生活必需品監測和應急保障措施,抓好市場監測和供應保障。發揮大型超市企業流通骨幹渠道作用,鼓勵蔬菜、肉類等貨源企業與商超企業直供對接。指導協調大型連鎖超市增加商業庫存,提高商超企業的保供能力。
面對疫情新形勢全力保供,國企發揮著首都市場「穩定器」和百姓民生「壓艙石」的功能。6月14日,記者從首農食品集團了解到,正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保供穩價的決策部署,全力以赴保供市場穩定物價,目前集團糧油、肉、蛋、蔬菜等11類生活必需品成品庫存達35.5萬噸,庫存充盈。
近日,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發生新變化,首農食品集團制定市場保供應急方案,確保履行責任不缺位,保障措施不動搖,產品供應不斷檔,銷售價格不上漲,食品安全不打折。並按照市商務局的有關部署,做好因疫情封閉市場蔬菜和水果兜底採購、儲存、運輸、銷售工作。
按照本市在疫情初期提出的主要商品庫存增加一倍的目標要求,集團堅持庫存日報制度,協調貨源,充實庫存,春節至今累計增加成品庫存77萬噸。最新數據顯示,目前集團共儲存糧油、肉類、蛋類、蔬菜、食糖、副食調味品等11大類、20種產品,成品庫存35.5萬噸。從1月25日(大年初一)至6月13日,已累計供應市場產品近72萬噸。另外,近370萬噸糧食庫存可為加工企業生產提供充足貨源,確保庫存充盈。
目前,集團京內外涉及百姓主要生活必需品的生產加工企業開足馬力,做到「價格穩定,質量不降,供應保障」。三元食品14個加工基地日處理鮮奶2200噸;大紅門日均屠宰生豬1.5萬頭,生產豬肉產品1.4千噸;東方食品、裕農公司蔬菜庫存4.6萬噸;月盛齋牛羊肉庫存6千噸;白玉食品日均供應市場豆製品140餘噸;裕農公司京冀地區50餘個蔬菜基地年產能10萬噸;以「古船」為核心的糧油加工產業,年產能達600萬噸,日均配送大米230噸,麵粉600餘噸,食用油近100噸;首農股份日庫存雞蛋125噸。
「全面對接商超,充盈市場。」首農食品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加大產品投放力度,打通終端銷售路徑,來滿足市民百姓在特殊時期的日常採買需求。
流程編輯:tf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