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管校聘」在很多地區地推進中,實行「縣管校聘」目的是落實學校用人自主權,為教師合理交流輪崗提供制度保障,促進縣域內師資均衡配置,大力推進教育公平。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老師吐槽說自己當兩屆班主任!每次我的班都是第一,我所帶的數學和物理也都是第一,績效工資我排學校第二,但最後被學校領導和同仁們淘汰了。如果這位老師所說屬實,那麼這樣的「縣管校聘」操作過程中肯定有不科學的地方。那麼如何才能保證縣管校聘公平合理呢?
一、縣管校聘考核細則是否科學?在學校老師有富餘的情況下,一部分老師就得落聘,很顯然,如果落聘不但面子上不好看,而且還面臨調整工作地點,或者調整工作崗位,甚至有待崗的可能。所以大家都不希望自己落聘,但老師數量多了,不管怎麼樣肯定有人會落聘。所以一定要制訂科學的考核細則,讓落聘者心服口服,不能讓人為因素影響太大。再就是要有一個監督機制,不能讓領導一言談,保證公平公正。
二、什麼樣的老師落聘可能性大?說實話,不管是領導打分還是同行評議打分,不可避免會存在主觀意識,所以打分就會存在一定的變數。哪怕你工作能力再強,如果你不服從領導工作安排,經常和領導唱對臺戲的,也很容易被打低分。
再就是有些老師性格比較內向,不抽菸不喝酒不打牌,按說也是好的生活習慣,但平時和領導、同事在一起活動少,自然就沒那麼熟悉,人緣關係不好。就算你能力比較強,但在他們看來你不合群,也有可能被打低分。
再就是一些年紀偏大,身體較差,知識比較陳舊的老教師。說實話,對於這些老教師,精力有限,而為了教育事業奉獻了一生,再跟年輕老師比拼當然會落下風。
當然還有一些確實不優秀的,比如教學水平比較低,工作態度不端正,工作方法簡單粗暴,沒有耐心的,教學效果很一般卻非常自我,不願意接受別人意見的,又不願意去改變,不願意學習提高的。還有的教師職業道德低下的老師,唯利是圖,私自為學生補課或著在培訓機構兼課的老師。對於這樣的老師,打低分落聘我覺得是應該的。
三、老教師如何安排好?我們說老教師算是學校裡的弱勢群體,不可能跟年輕老師同一標準來考核,否則必敗無疑。因此學校領導在制訂考核細則時就得考慮這個問題,是否可以規定在多少歲以上的老教師可以直接聘用,不參與競聘。比如打分上對工齡進行一定的區分,對老教師進行一定的照顧。
當然對於實在不能勝任教學工作的老教師,我們也可以安排學校裡其他一些事務性工作,不再競聘教師崗位。總不能讓辛苦工作一輩子的老教師到老了還去其他偏遠的學校吧?說實話,如果不能把年紀大的教師安置好,對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是有打擊的,因為每個人都會老,年輕時努力工作了,到老了還沒保障,那麼優秀年輕教師會離開教育崗,反而便會使優秀流失。
縣管校聘的實施,無疑會讓老師有一定的緊迫感,如果不努力提高自己,不努力工作,就有可能被淘汰。當然需要避免讓某些老師專門熱心於形成小團體,去巴結領導,而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書育人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