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人與鳥,溫暖的故事

2020-12-27 科學網

 

《中國鳥類觀察筆記》,陳旭著,科學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本報記者 張文靜

在最近出版的《中國鳥類觀察筆記》一書中,陳旭記錄了他觀鳥、拍鳥的故事,也分享了鳥類背後隱藏的文化與自然哲學。

時下,觀鳥漸漸成為一種風潮。鳥兒直上青雲的身姿、充滿活力的叫聲,總能讓人體會到身處自然的奇妙與美好。《中國鳥類觀察筆記》的作者、攝影師、撰稿人陳旭也是觀鳥、拍鳥的熱愛者之一。在最近出版的《中國鳥類觀察筆記》一書中,陳旭記錄了他觀鳥、拍鳥的故事,也分享了鳥類背後隱藏的文化與自然哲學。

病床上完成的書稿

陳旭與鳥結緣要從12年前說起。

那是2004年,從事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寫作和拍攝的陳旭被中央電視臺的《森林之歌》紀錄片攝製組選中,負責陝西秦嶺地區部分的文字撰稿工作。在後來幾年的時間裡,他開始跟著攝製組到秦嶺拍攝生態影像。

在秦嶺的山中,有時原本計劃要拍攝的動物拍不到,陳旭他們就席地而坐,垂頭喪氣地等著。突然,一些鳥兒飛到了他們身邊。「看到鳥兒,我們特別開心,就開始拍鳥。有些鳥我們根本不認識,不要緊,先拍下來,回去再查再問。」陳旭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就這樣,那部紀錄片拍了三年半,陳旭在秦嶺也拍到了不少鳥。從那時起,他發現自己慢慢喜歡上了觀鳥、拍鳥,也對這些在大自然中飛翔的精靈有了新的認識。

後來,隨著對鳥類的興趣越來越大,也因為與《中國國家地理》《中國科學探險》雜誌長期合作的機會,陳旭開始到處拍鳥,回來就查閱資料、詢問專家,了解這些鳥類的生態特徵、生存故事和文化內涵。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現在國內有不少鳥類圖譜,裡面對某種鳥有多長、翅膀什麼樣等形態描述很精準。但有時我想知道,這些鳥跟我有什麼關係,它們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何淵源,卻常常找不到合適的書籍。」陳旭說,他曾經看到過一本美國出版的關於信天翁的書,很驚嘆,「信天翁這一種鳥就能寫一本書出來。而且寫得很生動有趣」。

「後來,我與世界自然基金會有合作,他們有些觀念對我產生了啟發。」陳旭說,「在國外,動物保護是不分品類的,只要這是一塊保護地,其中所有的物種都會受到保護。在中國,一些大的物種,大家研究得很多,書籍也很多,比如大熊貓,但對一些不知名的動物,包括鳥類,研究得就較少,資料也相對較少。」

這讓陳旭想到,自己何不嘗試著寫寫鳥類的故事呢?既寫珍稀物種,也寫最普通的鳥。

2006年,陳旭開始動筆,寫的文章斷斷續續發表在各個報刊雜誌上,引起了一些反響。4年前,陳旭意外摔傷,導致右腳骨裂。躺在病床上的他除了盯著天花板無所事事,傷痛似乎也更加明顯。為了減輕疼痛,他決定給自己找點事情做。於是,他把以前自己的鳥類觀察筆記全部翻出來開始整理。就這樣,整理觀鳥筆記,回想著那些觀鳥、拍鳥辛苦但快樂的日子,陳旭覺得自己忘記了疼痛,書稿也很快就整理了出來。

鳥類與人類息息相關

「中國特有鳥類錦雞,可能是人們熟悉而又陌生的鳥類:提到鳳凰,大家耳熟能詳;提到錦雞,大家又覺得有些生疏,其實,世界上沒有鳳凰,古人臆造的神鳥鳳凰,它的現實原型,就是錦雞。」在《中國鳥類觀察筆記》的開篇《紅腹錦雞——傳說中的「鳳凰」》一文中,陳旭這樣寫道。

在書中,陳旭還講到了錦雞與中國鳥類學研究的淵源。

原來,80多年前,中國現代鳥類學研究的泰鬥鄭作新,到美國密西根大學求學,攻讀動物發育學。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學校的標本館裡看到了來自中國的紅腹錦雞標本,這是他第一次接觸到民間傳說中的鳳凰——錦雞。他為錦雞的美麗所震驚,更讓他感到尷尬甚至覺得恥辱的是,這種中國特有的鳥類,國際鳥類學界公認的對錦雞的發現和命名,卻是由瑞典人卡爾·林奈完成的。知恥而後勇,鄭作新決定放棄動物發育學研究,回國專門研究鳥類學,改變中國生物學研究完全由外國人主宰的局面。

「這樣的故事講給讀者,他們會覺得,這些鳥類背後還有這樣深遠的文化內涵,有這樣傳奇的故事,一隻小小的鳥,可能會改變中國某項科學研究的走向。它們與我們原來是息息相關的。」陳旭說。

在書中,陳旭用近30種鳥類的自然史來建構科研視野之外的鳥類故事,其中包括珍稀物種朱䴉,也有人們熟知的麻雀、杜鵑。

對於朱䴉,陳旭感觸頗深:「在了解朱䴉之前,我從沒想到,一種鳥會對整個生態產生如此大的影響。最開始是人們保護朱䴉,後來這種保護反過來對整個保護地的自然和人們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朱䴉的故事讓我知道,保護鳥類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陳旭是陝西漢中人,漢中洋縣正是朱䴉生活的地區。但在拍攝《森林之歌》之前,陳旭並不知道在自己家鄉不遠的地方,有著這樣珍貴與美麗的鳥類。因為拍攝紀錄片,陳旭拍攝到了朱䴉,也喜愛上了這種美麗的鳥類。

「後來,我慢慢了解到,因為鳥類的活動範圍比較大,要保護朱䴉,就要保護它的生態環境。洋縣這個地方,長期不能使用化肥農藥,這保障了人們的糧食和環境安全,其他鳥類也由此受益。」陳旭說道,「如今的洋縣變成了一個觀鳥聖地,那裡的鳥很多,也不怕人。因為朱䴉,這裡的人們重新找到了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洋縣變成了一個天人合一的聖地。看起來小小的鳥類,與我們人類自身息息相關。如果更多人知道這樣的故事,他們可能會對鳥類保護有更深刻的體會和理解。」

保護鳥類需要更多引導

多年的鳥類觀察和拍攝,讓陳旭對鳥類保護很有感觸。

「國內現在興起了觀鳥的熱潮,很多地方也因此形成了鳥類觀賞點。有些地方把觀鳥變成了一種經濟模式,並把鳥類保護與經濟效益平衡得比較好,比如雲南的百花嶺。」陳旭介紹說,在百花嶺,當地百姓會在房屋周圍或者山林中鳥類較多的地方,做一些隱蔽的觀賞點,供拍鳥人交費使用。「老百姓要賺錢,就要保護鳥類,這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陳旭說,「但有些地方,人們卻建了一個大籠子,把鳥關起來,收取費用讓人觀賞,這是需要抵制的。」

在陳旭看來,在鳥類保護中,對人們的有效引導非常重要,三門峽的天鵝就是個典型案例。

「如今的三門峽天鵝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已經成為了世界知名的天鵝觀賞基地。可是在以前,在這個每年大概有十萬隻天鵝停留的地方,有大批的人去給天鵝投毒,然後賣天鵝肉。後來,在一些民間人士、NGO組織等的引導下,大家不再毒殺天鵝,而是給天鵝投餵食物。沒想到,因為有人投喂,大量的天鵝留在這裡越冬,這又吸引了大批的遊客。以前毒殺天鵝的人找到了新的謀生方式,他們可以開餐廳、賓館,當導遊,收取停車費,賺錢比以前多,還光明正大。三門峽也成了『天鵝之城』。可見,引導的重要性。」陳旭說,這也是他寫作《中國鳥類觀察筆記》的初衷。

陳旭透露,在《中國鳥類觀察筆記》之後,他還會陸續推出更多鳥類的觀察筆記。「中國有1300多種鳥類,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儘量多地對中國鳥類作闡釋和解讀,讓更多人了解鳥類背後的溫暖故事。」

《中國科學報》 (2016-08-05 第6版 讀書)

相關焦點

  • 睡前小故事之幸福鳥
    從前,西藏有一個不好的地方,那裡沒有河流和田地,沒有溫暖和鮮花,也沒有樹木和青草。住在那兒的人,整年過者吃不飽也穿不暖的日子,誰也沒有見過幸福是什麼樣子。但是人們都相信世界上一定有幸福。老年人說幸福是一-只美麗的鳥兒,她住在東方很遠很遠的雪山上。幸福鳥飛到哪兒,哪兒就有幸福。為了尋找幸福,每年都有人去找幸福鳥。
  • 全年故事大全《胖鳥球球》兒童故事繪本分享
    書名《胖鳥球球》  1、胖鳥球球兒童故事繪本分享簡介:  春天的時候,在一顆大樹上有一個鳥窩,一個看起來特別溫暖的鳥巢。這裡有即將出生的小鳥球球。天氣越來越暖和,小鳥球球出生了。從此以後,它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鳥。  2、胖鳥球球兒童故事繪本分享點評:  球球雖然是個特別胖的鳥,飛不起來也沒有放棄過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還在努力的生活,最後通過自己的努力飛到了天空,體會到了翱翔的感覺。  叫叫學院以閱讀為載體,培養3-12歲孩子「愛閱讀、勤思考、會表達」的多學科綜合能力。
  • 丹麥童話故事——送子鳥
    人魚公主、醜小鴨、拇指姑娘、小錫兵……充滿浪漫氣息的故事、刻印在腦海裡的童話人物,豐富了全世界許多人的童年,是一輩子不會消失的記憶。  丹麥童話具有濃厚的人文主義情懷,許多童話故事以親子家庭為核心。廣為流傳的「送子鳥」童話,就充滿著對新生命的希冀。
  • 白俄羅斯「國鳥」的中國故事
    「鳥中君子」舞翩遷白俄羅斯這個東歐國家,總有些讓我們與俄羅斯有些「傻傻地分不清」,兩國國土相鄰,人民外表香香,而且種族同源,都肇始於東斯拉夫人。然而一個有意思的事實,作為國家代表之一的「國鳥」,兩國也有極大差別,只不過恰恰相反,國土宏闊的俄羅斯,選擇「鐵翅」為國鳥,「鐵翅」鳥,亦即一種鴿子,除頭尾黑羽外,通體雪白。白俄羅斯「國鳥」的個頭則大出許多:體長超過一米二的黑鸛。更有意思的事情在於,這兩種鳥,「鐵翅」鴿子原產於中國,黑鸛也中國分布甚廣,擁有極高的知名度。
  • 民間故事:學鳥叫的人
    只見那兩人在樹上裝鳥叫,叫了好幾聲後,從聲音裡可以分辨出一個是男的,一個是女的。成宗走到樹下,抬頭向上問道:「喂!你們在幹什麼呀?」樹上的人嚇了一跳,立刻爬下來,女的躲到屋裡去了,男的尷尬地站在成宗面前,面紅耳赤。成宗又問道:「你們剛才為何在樹上裝烏叫唉!先生,不瞞你說,我為了求功名才在樹上裝鳥叫的。」另人說。「這求功名和裝鳥叫有關聯嗎?
  • 這條俗語與《一隻鳥接著一隻鳥》的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
    女兒有自己的擇偶標準,求婚者大多是紈絝子弟,可是,她對這些人十分反感。為了不使年老的父母在為自己操心,女兒自己想了一個辦法。她在家裡用砂鍋燉了一鍋豆腐,讓前來求婚者品賞。求婚者以為考驗他們的勇敢呢,那些著急的人個個燙得咧嘴直跳,醜態百出。可是,有一位秀才,似與別人不同,他不急不躁,吃相安然,態度謙恭,很文雅的樣子。
  • 聊齋故事:丈夫打死的鳥|百家故事
    他很聰明,十分討人喜歡,無論見了誰,都會笑眯眯地打招呼,村民們也都很喜歡他,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總會分給他一份。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就在周寶六歲的那一年,他卻突然失蹤了。他失蹤後,他的父母尋遍了全村,都沒有找到失蹤的周寶。而周寶的母親曉梅,也因為他的失蹤,變得瘋瘋癲癲、神志不清起來。
  • 《鳥的故事(A Bird Story)》遊民星空點評8.4分 意識流的精妙小故事
    和《去月球》一樣,《鳥的故事》也是一款使用RPG Game Maker製作的老式RPG遊戲,其在次世代高清遊戲流行的今天所散發的獨特的味道,吸引著被《去月球》絕妙的遊戲劇情、獨到的關卡設計、精彩的遊戲音樂、深沉的人物情感所打動的玩家。
  • 壯鄉青年的愛情 故事裡還有故事——記敘事長詩《百鳥衣》作者家鄉...
    在橫縣校椅鎮韋村村委文村,關於「百鳥衣」的傳說,村中的男女老少都知道,這是一個關於壯族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村裡的人已經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代代相傳。現今,走進文村,掩映在現代化樓宇裡的老房子還殘留有傳說的一點背景;現代文人依據傳說留下的劇情場景也還在;村口西邊的百年老榕樹訴在訴說不老的傳說……文村人及附近的壯族人還在一代又一代口傳心記壯族人民的愛情故事。
  • 從敘事視角、故事主題、引導意義淺析《殺死一隻知更鳥》經典價值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作家哈珀·李發表於1960年的作品,豆瓣評分高達9.2分。該書不僅獲得了美國普立茲獎,更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在世界範圍內售出超過三千萬冊。即使跨越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它依然是如燈塔一般的存在,成為無數人心中精神的指引。《殺死一隻知更鳥》從小女孩斯庫特的視角,講述了她的童年時光裡經歷的故事。
  • 著名作家曹文軒攜新作《尋找一隻鳥》來海南 分享每個人的成長故事
    ,該書不僅僅是一部關於孩子的成長故事,也是一部關於每個人的成長故事,人人都有自己必須完成的生命課題。著名作家曹文軒攜新作《尋找一隻鳥》來海南,分享每個人的成長故事。記者陳望 攝  在新書分享會上,曹文軒介紹,《尋找一隻鳥》的創作過程就像是一顆種子成長為一棵大樹:鳥兒銜來了一顆種子,儘管從種子看不出它長成大樹後的樣子,但是種子會發芽、長出葉子,一派繁茂,最終結出很多果實,招來很多鳥來做窩,於是就有了這個故事。
  • 民間故事:與鳥作伴的孤寡老人
    在那舊明時,南方某小村子流傳著這麼一個傳說故事。據說有個身材魁梧的孤寡大爺名吳鐵,五大三粗的他偏偏被人叫做鳥人,這麼一個壯實的大男人著實跟鳥人掛不上鉤。然而聽了他孫孫孫..子(具體輩分排不清了)講述的一故事,我也只豎起大拇指稱果然是鳥人。故事說的是那年突然不知道從哪裡飄來很多泥沙,經常三天一小風,五天一大風,人們生活怨聲載道簡直無法生存。出一趟門能把鼻孔都給堵塞了。這樣不但人們關門避縫,還掛上了紗布過濾著空氣。好在痛苦的人也有一絲安慰,那便是外面的飛禽走獸無一存活。
  • 這種鳥在德國備受重視!因為古代歐洲人認為,它有個特別的本事!
    到後來,德國人乾脆將這種鳥,定為了國鳥!為何這種鳥在德國備受重視?原來古代歐洲人認為,它有個特別的本事! 1.「電影主角!」很多人應該看過《逗鳥外傳》這部喜劇動畫片吧。憨憨的「快遞鳥」朱尼爾,被一個小嬰兒一路搞的苦笑不得。而「快遞鳥」朱尼爾的現實原型,就是在歐洲大名鼎鼎的白鸛。 白鸛是一種生活在歐洲和非洲的大型鳥類。春夏,它們在溫暖的歐洲生活、繁殖,秋冬則遷徙到非洲躲避嚴寒。
  • 長白山人參文化 之 棒槌鳥的悽美愛情故事
    棒槌鳥是一種小型猛禽,是貓頭鷹的近親,外表神似貓頭鷹。那麼棒槌鳥和人參有什麼關係?棒槌鳥多出自於長白山原始森林裡,以人身籽為食。它們的叫聲非常特別:王剛哥、麗姑這麼叫喚著。民間流傳著:想要找到人參,棒槌鳥就是最好的嚮導。
  • 英語兒童故事:一隻口吃的鳥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少兒英語>英語故事>正文英語兒童故事:一隻口吃的鳥 2020-03-25 12:32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漢字故事丨長尾鳥還是短尾鳥?雞」字是怎麼來的
    中國郵政發行的《丁酉年》生肖特種郵票中雞的形象之一,由韓美林創作2017年是農曆丁酉年,俗稱雞年。咱們「漢字故事」應個時景,不妨雞年說「雞」。金文寫作「雞」,為形音合體字,左邊的「奚」表音兼表意;右邊的 「隹」,《說文》釋為「鳥之短尾總名也」,表明「雞」屬於短尾鳥。「雞」字中的「奚」上為爪(手)、中為糸(繩索)、下為大(人),與 「隹」組合就表示雞正被人用繩子系住馴養。由此可以印證,早在三四千年前的殷商時期,先民們就開始馴養野雞了。其實,我國養雞的歷史可上溯至新石器時代初期。
  • 託雷斯所效力的鳥棲沙巖是怎樣的故事?
    一.鳥棲簡介 很多人不了解這支球隊,甚至對於這支球隊背後所在的城市也不了解。今天,我們先來了解這支球隊與城市背後的故事。 鳥棲位於日本九州島的佐賀縣。在這裡,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日本的行政區劃中,縣的級別是比市高的。
  • 把小行星塵埃帶回地球—新聞—科學網
    大英國協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坎培拉深空通信中心在該任務中幫助追蹤太空飛行器機器與小行星的相遇,該中心主任克魯金斯(Ed Kruzins)表示,「隼鳥2號」帶回的塵埃非常珍貴,這將為科學家提供有關太陽系形成的關鍵信息。 早在本月6日凌晨,「隼鳥2號」化作一團明亮的火球穿過澳大利亞南部天空,降落在沙漠裡。
  • 小時候常聽見「耕耕耕谷」的鳥叫聲,為什麼現在聽不到了?
    小時候每到了要收穀子的時候,就能聽見「耕耕耕谷」的叫聲,其實這是四聲杜鵑的叫聲,各個地方對這個叫聲的叫法也不一樣,有的地方說是「豌豆包穀」有的說是「算黃算割」還有人說是「One more bottle」這樣叫的,這都是大家對四聲杜鵑的叫聲音譯過來的,四聲杜鵑的叫聲成為了很多人的童年
  • 上帝之鳥——知更鳥
    知更鳥在西方一直以來都是一種比較神聖的鳥,根據英國古老傳說,知更鳥的羽毛本來是啡色,當耶穌被釘十字架時,它飛往耶穌耳邊唱歌紓緩耶穌的痛楚,耶穌身上的血於是染在知更鳥身上,自此它胸脯羽毛的顏色便變為鮮紅色。知更鳥被稱為「上帝之鳥」,一夫一妻制,雌鳥、雄鳥共同築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