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槿惠: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是我的人生導師

2021-02-07 國際儒學聯合會

  韓國總統樸槿惠曾在韓國文藝月刊《月刊隨筆》上發表一篇散文,題為《遇見我人生的燈塔——東方哲學》。樸槿惠在該文章中,含蓄地抒發了閱讀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所得到的感動和人生的教訓,並稱《中國哲學史》成為了其人生的導師,以下是摘編的全文。

 

  我走過的路與眾不同。在大學時期,我夢想成為電子科學領域的產業主力軍。

  但是,在我22歲時,母親突然過世,我的人生道路也從此完全改變了。我自然而然地彌補母親的空位,放棄了自己的夢想。但不出幾年,父親也同樣離我們而去。在我不到30歲的時候,雙親都遇刺身亡,我和弟妹們的心情何等的絕望和痛苦,可想而知。

  讓我更絕望的是,陪在父親身邊的人一一離開,而且我的父母由於政治原因受到人們的指責。

  我仿佛失去了一切,連呼吸都很困難,想要放棄一切。每當我看見其他家庭手拉手去郊遊,在心理念叨:「若我也出生在平凡的家庭,那多好啊……」。

  熬過如此痛苦的時間,恢復平靜,是不斷地與自己進行對話,與自己鬥爭的過程。讀東西方的古典書籍,進行冥想,天天寫日記,回顧自身,這樣慢慢地堅定了內心。

  就在這時,有一本書悄悄地走進我的心房,成為了人生的導師,那就是馮友蘭先生所寫的《中國哲學史》。東方哲學與重視邏輯和論證的西方哲學不同,講究領悟。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蘊含著做人的道理和戰勝人生磨難的智慧,讓我領悟到了如何自正其身,如何善良正直的活著。

  如同我的外號「筆記公主」,我無論見任何人,聽到什麼樣的內容,會把所有的內容都會記下來,看書的時候也是如此。

  讀《中國哲學史》時,我把每個引起共鳴,讓我有所領悟的句子都寫在筆記本上,將含蓄的文字和字裡行間中找到的真理刻在我心裡。現在偶爾也會翻開以前的筆記本來回憶當時的感受。

  「最佳的修身之道是不矯揉造作,順其自然。這就是道家的無為、無心。」

  「推己及人,即為『仁』。」

  「坐密室如通行,馭寸心如六馬,可以免過」,這些句子依然深深地打動我心。

  自與《中國哲學史》相遇,我恢復了心裡的寧靜,明白了之前所不能理解的許多事情。所謂人生,並不是與他人的鬥爭,而是與自己的鬥爭。為了在這場鬥爭中獲得勝利,最重要的是內心必須堅定,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和欲望。我懂得了平凡但珍貴的道理:金錢、名譽和權力都如同剎那間煙消雲散的一抹灰燼,只有正直的人生才是最有價值的。從此人生的苦難成為激勵我的夥伴,真理成為照亮我前程的燈塔。

  溪流有石頭才能發出清脆的流水聲,人生亦是如此,遇到痛苦之石才能歌唱生活。我也因經歷了痛苦的時間,使全新的人生價值在心底深深找根。當我失去一切深陷絕望的時候,反而看到了嶄新的希望。

  與其放棄,不如再一次思考命運所賦予的使命和責任;不論大小輕重,不如再一次思考自己存在的理由。若把挫折當做夥伴,把真理當做燈塔,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能找到克服的方法。

  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把深藏已久的東方精神遺產挖掘並擦亮,使其成為閃閃發光的寶石,讓我們明白如何堅定地走過這花花世界。對於我來說,遇見這本書,是無比珍貴的緣分。(文章來源:環球網)

相關焦點

  • 馮友蘭:不得不說的中國哲學史
    馮友蘭(1895-1990),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曾任清華大學哲學系主任,全國政協常委。他的著作《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已成為20世紀中國學術經典,被譽為「現代新儒家」。(馮友蘭先生像)《中國哲學史》上下兩冊完成於抗戰時期,成為當時的大學教材,奠定了現代中國哲學史學科的基本框架。
  • 酷愛《中國哲學史》盤點韓國女總統樸槿惠愛看的中文書
    人民網北京7月1日電  日前,韓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樸槿惠抵達北京開啟訪華之旅。作為韓國前總統樸正熙的長女,樸槿惠說,父母的遇刺家庭的變故,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在絕望中,她閱讀了大量中國古典書籍,其中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幫她重新找回內心平靜的生命燈塔。下面,讀書頻道就為您一一介紹這位喜歡中國哲學的韓國女總統最喜的中文書籍。
  • 採薇讀書:雜談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與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
    話說回來,主張寬厚待人的胡適為何唯獨對馮友蘭譏諷有加呢?其中一個觀點是胡適對馮友蘭的評價基於對馮友蘭的人格認識,另外一個觀點也頗有意思:胡適學成回國後最先揚名立萬憑的就是《中國哲學史大綱》,但其後他的學生輩馮友蘭卻寫出了更為出色系統的《中國哲學史》和《中國哲學簡史》,同一個學術領域內出現兩個領袖,一山難容二虎,胡適的反應也在情理之中吧?
  • 樸槿惠感悟:人生一世終歸塵土 要活得正直真誠
    禮物樸槿惠獲贈馮友蘭書法手跡父母遇刺後樸槿惠傷心欲絕馮友蘭著作成為她的「生命燈塔」昨天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親自主持樸槿惠的演講,他對樸槿惠說:「閣下的精彩演講,獲得陣陣掌聲,據我所知,這個掌聲是這個報告廳我當校長以來最熱烈的掌聲。」
  • 那年今日 馮友蘭:哲學大師的智慧人生
    這是多年以前,中學教科書中的一段文章,其中的「人生四境界」是中國哲學界家喻戶曉的學說,它摘自《新原人》,作者是開創「現代新儒學」的哲學大師——馮友蘭。馮友蘭對中國哲學有著非凡建樹,他嚴謹的治學精神、執著的人生態度和豐富的人生經歷,是後代學人常說常新的話題。1990年11月26日晚,在北京友誼醫院的病房中,哲學大師馮友蘭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 《馮友蘭論人生》:人生哲學通俗化
    《馮友蘭論人生》:人生哲學通俗化 發表時間:2012-08-01   來源:其哲學思想曾先後受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實驗主義哲學、新實在論哲學、馬克思末義哲學等影響。他是「中國哲學史」學科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曾先後撰寫了《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等蘭史,是研究中國哲學史的必讀教科書。
  • 宗璞談《中國哲學簡史》:太上老君煉出來的仙丹
    「在我最困難的時期,使我重新找回內心平靜的生命燈塔,是中國著名學者馮友蘭的著作《中國哲學簡史》。」  日前,新當選的韓國總統樸槿惠的這番話,讓這本問世60多年的書,重新受到了關注。  與此同時,在《中國哲學簡史》的最後,馮友蘭的結尾語「人往往需要說很多話,然後才能歸入潛默」,也在微博上流傳。
  • 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及其讀後感
    我就想,一個人的法學思想肯定受其哲學思想影響,進一步講,一個人的法學思想,不可能不受其所處時代的哲學的影響,是以萌發讀中國思想史的念頭,遍索經典,覺得讀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可達事半功倍之功。另外,為了做個明白人,本人準備精讀黑格爾所著,賀麟、王太慶等翻譯的四卷本《哲學史講演錄》。在讀西方哲學史之前,覺得很有必要讀一下《中國哲學史》。
  •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對《道德經》的理解水平怎麼樣?
    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影響了很多人,其中最知名的恐怕要數前韓國總統樸槿惠了。對於一個愛讀書的人而言,能把一本書列為其讀書之最,肯定有它的道理。2005年以前,我讀過《中國哲學簡史》2遍,沒有留下太深的印象,反而是馮友蘭的人生四境界說,一直在我頭腦中揮之不去。現在看來,他的這四境界說,也沒什麼特別的高深,我個人估計民間早就有人總結過,只不過是因為這個表達方式因為馮友蘭而出名了。
  • 馮友蘭:我研究中國哲學史的一點經驗
    很有些青年同志要我談治學經驗,具體地說,如何學習和研究中國哲學史。在這方面,我是有些經驗,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現在就從掌握材料談起吧!怎樣算是掌握了材料呢?我把材料都收集齊了,比方說,買了很多很多書,算不算掌握了材料了呢?還不算。我把這些書都讀了,算不算掌握了材料了呢?也還不算。只有不但是讀了,而且是真正讀懂了,那才算是掌握了材料。
  • 《人生的境界》(馮友蘭)丨那些年,我們一起讀過的課文
    馮友蘭,1895年12月4日出生,1990年11月26日去世,字芝生,河南南陽唐河縣人,中國哲學家、哲學史家。馮友蘭出生在一個「詩禮人家」,家境殷富,極重教育。他早期確立了新實在主義的哲學信仰,並把新實在主義同程朱理學的結合,20世紀五六十年代放棄其新理學體系,接受馬克思主義。
  • 清華大學向樸槿惠贈送老校門模型以及馮友蘭手跡
    人民網6月29日電  據鳳凰衛視報導,韓國總統樸槿惠6月27日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4天的國事訪問。今天上午10點30分在清華大學發表題為「邁向新的20年韓中兩國信任之旅」的演講。 演講結束後,清華大學校方向韓國總統樸槿惠贈送清華大學老校門模型,一方面表達對總統女士熱烈的歡迎和感謝,表達對韓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 馮友蘭看待生死,哲學是人生意義的燈塔
    01近來偶然讀到宗璞回憶父親馮友蘭的一篇文章,寫到馮友蘭晚年在病痛中,仍一直從事《中國哲學史新編》的寫作工作,對於把自己的思想醞釀成文字,看得比生死還重。宗璞提到,一次醫生來給馮友蘭檢查後,馮友蘭忽然對宗璞說:「莊子說過,生為附贅懸疣,死為決疣潰癰。孔子說過,朝聞道,夕死可矣。
  • 馮友蘭深信中國哲學蘊含珍貴寶藏 定會大放光彩
    以今日中國傳統哲學現代化、西方哲學中國化之視角看,新理學為當代中國哲學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借鑑。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發展,新理學雖已成為歷史,但我們仍能從中汲取其有價值的內容,以利於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  馮友蘭在哲學上的最大成就是對中國哲學史的研究,出版了「三史」(《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和《中國哲學史新編》)。
  • 重點新書|《中國哲學史新編》
    新|書|坊《中國哲學史新編(全三卷)》馮友蘭 著 2020年11月出版【內容簡介】>《中國哲學史新編》是著名哲學家馮友蘭的經典著作。本書以時代思潮為綱,以對每個思潮中湧現出的哲學中心問題的闡釋為要,對中國哲學史做出了全面而深透的研究;綜合曆朝歷代的政治條件、社會環境和文化事件,提煉出一系列具有時代意義和學術高度的獨創性見解,對學界產生了重要影響。本書在著重探討中國哲學發展歷程的同時,也在相當程度上對中國文化史和思想史進行了梳理,呈現出一個高度濃縮的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 馮契創新性詮釋中國哲學史
    馮契認為,從總體上看,中國哲學的發展經歷了三個大的圓圈,它們分別以荀子哲學、王夫之哲學和毛澤東哲學的形成為標誌。作為新實在論的認同者和現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馮友蘭雖然運用近代西方哲學中的實證科學方法作為建構自己哲學體系的工具,但其哲學體系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發掘、弘揚傳統哲學特別是儒家哲學的人文主義精神,以回應西方近代哲學中人文主義與科學主義的對峙。
  • 中國哲學史@馮友蘭
    兒童剛剛識字,讀《三字經》,開頭兩句是「人之初,性本善」,這是孟子哲學的基本觀念之一。西方人認為儒家是宗教,但是,儒家並不比柏拉圖或亞里斯多德的學說更像宗教。《四書》誠然是中國人的聖經,但是裡面並沒有創世紀,也沒有講天堂、地獄。我所說的這些,就是對於人生有系統反思的思想。每一個人,只要他沒有死,他都在人生中。
  • 讀書會 推薦馮友蘭《中國哲學史》
    《論語》、《中國哲學史》都是無需急迫、慢慢讀、常讀的書。讀論語可參考《中國哲學史》之相關內容,可做一總體之了解。
  • 韓國總統樸槿惠在清華大學演講
    韓國與中國和諧相處,一定會有光明的未來。  樸槿惠還與在場師生們分享了自己年輕時的成長經歷和人生感悟,表示在青年時期因為家庭變故、人生軌跡發生變化,拜讀了很多中國先賢的經典書籍,從中獲得啟示與力量,找到了人生的重要價值。樸槿惠與同學們分享:「人生重要的是,要活得正直和真誠。」她勉勵同學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不屈不撓、讓每一天都充滿希望和夢想,向更宏偉的未來、更寬廣的世界奮勇前進。
  • 馮友蘭先生的讀書四法
    馮友蘭除了人生四境還有讀書四法,這樣讀書才不至於白讀馮友蘭先生的讀書方法,歸納起來是四字:精、解、知、明。精,即「精其選」。他的著作《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已成為20世紀中國學術的重要經典,對中國現當代學界乃至國外學界影響深遠。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他生於光緒,長於民國,成於共和,死於世紀之末。他著述恢弘,影響深遠,他的一生波瀾曲折,可謂是中國近代史、哲學史,以及思想史變遷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