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教育上總感覺到矛盾?做好這3點很關鍵

2020-09-24 青春期手冊

文|橙子媽媽

在孩子的教養過程中,父母們的焦慮時常來自於我們自身的矛盾狀態,比如:

・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有思想,有主見的人,但一旦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反駁」我們的意見,我們就接受不了;


・對於手機,我們覺得完全不接觸似乎是不現實的,但是給孩子自主管理,又常常會失控,到底應該怎麼辦?


・我們也知道孩子很辛苦壓力很大,覺得他們需要有一些放鬆,但孩子一旦不把時間花在學習上,尤其是這個調解壓力的方式是通過電子產品時,我們又時常覺得白白浪費了大好的時光;


・有些題我們連看都看不懂了,但孩子一旦不會做,我們又容易質疑他,你上課到底好好聽了沒有?


・我們希望孩子面對困境有勇於挑戰的勇氣,經歷挫折有復原力,但一看到孩子深處困境中,就焦慮不安,立刻出手相助,告訴他應該怎麼做,或者直接幫他解決了問題;


・和自己說了幾百遍,要冷靜,冷靜,不要發火,好好說話,但又特容易氣不打一處來,陷入到憤怒裡,然後是自責;


・我們嘴上說著:只要健康就好其他一切都是浮雲。心裡想著:上不了好初中怎麼辦,考不上高中怎麼能行。行動上做著:「逼「著孩子你得再努力一點,再努力一點。

還有很多這樣的矛盾狀態,來自我自己的切身體會,也來自那麼多家長和我溝通時,透過他們的焦慮捕捉到的共性。有一位爸爸和我說:「第一次當父母,實在是無從下手,等小二子重來一遍時,就有經驗了。」相信我,如果不提高底層思維能力,也許在某些「點」上我們確實有了經驗,但在「面」上,還是不能應對其他層出不窮的困難。

01 我們這麼矛盾,本質原因是什麼?


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腦海裡浮現了兩個畫面。

畫面1

我們駛入非常擁堵的道路,在滾滾車流裡進退無能,極其煩躁。幻想著如果我們的車可以飛到空中,就能看清更大範圍內道路的全貌,就可以選擇相對而言最暢通的那條路。即使依然會遇到堵車,我們對堵點會有足夠的準備:提前加滿油不至於趴窩在路上,提前預估好時間不至於錯過「末班車」。

畫面2

我們站在山腳干著急,仰頭看不見山頂,低頭找不到去山那邊的路。如果站到山頂,我們可能看到不一樣的景色,但我們的精力都被消耗在山腳滿眼都是石壁的一塊塊「困境」裡,沒有向上攀爬的力量。

身處青春期這個特殊階段的漩渦裡,你們有沒有過和上述兩個畫面類似的感覺。心有餘力不足,一切行動變得艱難,失去掌控。

如果我們可以把自己和眼前的「困境」進行分離,讓自己站得更高一些,就能看得更遠,更全面,就會知道途中的那些困難都是必經之路。我們可以提前做好準備去應對而不是深陷其中,我們可以繞開一些坑,可以不再那麼閃躲,而是勇敢、堅定地向著目標前進。哦,還有最基礎的也是最關鍵的, 明確知道目標在哪裡。

我們這麼矛盾,本質上,是我們自己的「功力」不夠。做父母也需要用功,智慧地用功,在繁瑣裡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以保證自己可以「站」得高,「看」得遠,焦慮就會減輕很多。

02 最重要的三件事

要做的事情那麼多,永遠也做不完。我們不需要事無巨細,不需要完美,我認為理解並踐行以下關鍵的三點就足夠了。

1、系統化地學習

當我們足夠「專業」,我們就會變得堅定。堅定自己的判斷,堅定我們的目標。

碎片化地看朋友圈的雞湯、育兒心得、勵志故事,偶爾聽一堂名師課,看似在學習,但並不能全面地架構我們的知識體系再好的方法,理念,如果不能被串聯起來,只能成為一座座孤島,並不能給孩子提供長遠的幫助。

系統化地學習是父母應該終身踐行的事業。閱讀是最便捷,投入產出比最高的工作。靜下心來,認真讀一本書,你會慢慢發現收穫是驚人的,很多困惑都將迎刃而解,而你在面對問題時,會淡定很多。

2、未雨綢繆的愛

很多時候,不到萬不得已,我們是不會求助的。比如在和我溝通的不少家長裡,有孩子已經休學了半年及以上的,有沉迷手機嚴重影響學業的,有在青春期的性教育上完全缺失導致孩子受到傷害的。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焦慮、困惑,還有後悔:要是早一點學習了解青春期階段的相關知識,也許就可以避免走很多彎路。

未雨綢繆是非常必要的,前置性學習,怎麼都不嫌早。但並不是說我們這樣做了,孩子就不會遇到問題,而是當我們再遇到問題的時候,會知道發生了什麼,可以用更科學的方法去解決。

3、想明白,我們真正需要教給孩子的是什麼?

我們被孩子教育的一個個問題所困擾,如果我們可以把這些問題歸類,可以發現一些共性。

比如,沉迷遊戲,孩子需要學習的是如何面對誘惑;作業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完成,孩子需要學習的是如何進行時間管理;對同學斤斤計較特別敏感,他們需要學習的是人際關係、環境融入;總是發脾氣,不知道理性解決問題,他們需要學習情緒管理……

我們看似在幫助他一起解決一個個具象的問題,本質上,我們是在教給他處理這些問題的思維方式。他們會從中學習:父母自己遇到類似問題時是怎麼做的,父母是用什麼方式、思路教我們的。理解這一點,可以幫助我們以一個更高的格局來面對我們和孩子眼前的困難。

問題從來都不會永遠消失,只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如果孩子可以通過青春期的練習學會科學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他們的漫漫人生會更從容。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作者:橙子媽媽。資深媒體人,家有青春期男孩一枚。專注研究青春期身心發育、親子關係、情緒管理。「做終身學習的父母」踐行者。

相關焦點

  • 暑假裡,家長和孩子為什麼總是發生矛盾?教育孩子這3點尤為重要
    原標題:家長注意孩子的3個叛逆期,用這3個方法讓教育孩子更加得心應手花錢是一個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每一個家長都或多或少在外人面前流露出孩子難教難管,不聽話,打遊戲,頂嘴,懶惰,不願學習,拒絕和家長溝通……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年輕人的恐婚症和恐孩症,更讓有孩子的家長將教育子女變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大焦慮與煩惱。
  • 教育理念分歧是否是家庭矛盾的導火索,處理好這三點是關鍵
    我有個朋友叫瀟瀟,小孩上3年級,對於小孩是否報在線教育輔導班的問題,他每天都要與妻子「鬥智鬥勇」,他一貫主張應該讓小孩有充足的娛樂時間,如果成績不理想,應該自己輔導而不是報所謂的在線教育輔導班,一是不利於小孩的視力健康,二是很多在線教育都是為了分數去灌輸孩子答題套路和投機取巧。而他妻子主張報班,一是他們時間不充裕,二是他們不專業。
  • 父母給孩子進行音樂啟蒙,關鍵是做好這3點
    每到傍晚八點左右,三樓的都會傳來陣陣的練琴聲。琴聲從一開始的斷斷續續,到後來慢慢成曲,持續了有一年多,十分佩服這位鄰居的毅力。 起初我以為是鄰居的小朋友彈的,後來才知道,練琴的是媽媽。這位媽媽說,琴本來是買給孩子做音樂啟蒙用,沒想到孩子十分抗拒練習,越強逼孩子越反感。無奈之下,鋼琴成了家裡的閒置之物。
  • 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智慧父母要做好3點, 很關鍵
    在父母眼裡,自己的孩子小的時候青一色的都是天使,看著孩子彼此不說話也都覺得溫馨可愛,幾乎不用藉助任何想像也似乎能夠看到孩子的美好未來。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智慧父母要做好3點, 很關鍵!斯賓塞說:「教育應該是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教育者應該引導孩子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當他們很好的完成這些事情時,及時給予表揚,儘管是生活中的小細節,卻能讓孩子在提升獨立能力的同時收穫自信心。
  • 3~6歲的孩子,做好這9點很關鍵
    這個時期的孩子已具有整個人格的縮影,他們不再像兩歲時對他人表現出無意識的反抗和敵對情緒。在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作為老師和家長必須留意下面九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言自語現象將逐漸消失。從小接受音樂教育讓孩子從小就接受音樂教育,並非是讓他們將來都成為歌唱家或演奏家,目的是使孩子通過與音樂交朋友,能夠快樂、健康地成長。
  • 教育孩子的關鍵秘訣:先做好自己,才能做好父母
    我想,根源也許在於他們掌握了教育孩子的一個關鍵秘訣:先做好自己,才能做好父母。,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我詢問了很多在職業上很有成就的媽媽,發現她們中很多人的孩子都成長得很好,這給了我信心和答案。」
  • 育兒起衝突,婆媳矛盾大?高情商媽媽做好這3點掌握主動權
    家裡的親戚朋友來看望我和孩子時,婆婆的「大喇叭」就會宣揚一番,我沒有奶水,餓的孩子天天哭………熱心的親戚朋友們紛紛為我們出招解憂,告知諸多增乳的良方。從此,我就成了「實驗的小白鼠」,增乳方法一一親試,月子餐再也沒有營養搭配一說,一切皆以下奶為主。吃通草豬蹄湯,吃到我聞著味就噁心,婆婆還說我一點都沒有當媽的偉大,為了孩子,吃點豬蹄湯算什麼?吃苦都是應該的。
  • 孩子教育的十大關鍵點(家長必讀)
    生兒育女不僅僅是對子女的生養,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的教育。而教育的關鍵點是什麼,作為家長您了解多少呢?找到孩子的優勢,學會適當放養,培養出色的孩子才是當今合格父母的標準。二、避免人云亦云1、「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2、「外國的教育很成功」3、「好孩子是誇出來的」4、「經常對孩子進行比較」5、「成績好就要增加作業,上家教」6、「三歲看大」7、「恨鐵不成鋼」8、「智力決定成才」9、「成績好,什麼都好」10、遠離功利化教育
  • 低聲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父母做好這3點就很不錯了
    低聲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父母做好這3點就很不錯了相信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經常會覺得有些束手無策,有的時候不管怎麼管教孩子,孩子總是不聽話,甚至都不會理你,有的時候利用說教的方式也不行,甚至對著孩子大喊大叫效果也很一般。
  • 孩子「上小學」太費力,多數這3點沒做好,父母要提前做好準備
    ,父母的教育就已經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了,因為孩子已經到了上小學的年齡了,但是很多家長在孩子上小學後,卻發現自己的孩子很難適應小學的生活,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每天放學後再也看不見孩子下樓了,晚上還經常聽見隔壁傳來孩子的哭鬧聲和家長發脾氣的聲音,後來聽孩子的爺爺說,這是孩子的父母在輔導孩子寫作業,這讓很多的鄰居都開始懷疑:這是寫作業,怕不是「世界大戰」吧,怎麼感覺孩子上小學,家裡就跟翻了天一樣。
  • 媽媽怎樣做好家庭教育?這8點是關鍵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發展,因此,家庭教育必須留意下列幾點,寶媽們趕緊來看看!2、正確對待孩子的自言自語了解有關孩子心理發展知識的父母都知道,這種自言自語是孩子心理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又被稱為「自我中心言語」,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段經歷,父母一定要配合好孩子。 那家長應該注意哪些細節呢?
  • 孩子最重要的3-6歲,做好這9點很關鍵
    對他們來說,這世界上的事仍然多半是陌生的,為了想了解,他們會不厭其煩地去探索,並且有股窮追不捨的精神。同時,這個時期的孩子已具有整個人格的縮影,他們不再像兩歲時對他人表現出無意識的反抗和敵對情緒,在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作為老師和家長必須留意下面九點。
  • 想讓孩子自律,家長每天「逼迫」孩子做到這3點,娃將來更有出息
    自律,可以讓人越來越優秀,也能夠讓人不斷地實現目標,但是自律不像說起來那樣容易,承認自律需要強大的毅力,孩子自律就更是難上加難,但不代表毫無辦法,要想讓孩子變得自律,家長們可以抓住技巧,從關鍵點出現。隨著生活條件變化,許多家長對孩子的寵溺越來越嚴重,不需要做家務,不需要做不喜歡的事情等等,更別說逼迫孩子做什麼,慢慢的讓無數的青少年壓根不懂自律是何物,這也直接導致教育矛盾凸顯,許多家長發現管不住孩子之後開始後悔,沒有讓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
  • 如何養出高情商孩子?4個關鍵點不能忽略,很關鍵
    那孩子,就是贏在情商上,讓我震驚的妥妥的高情商。她和小朋友在一起,會願意選擇其他小朋友選擇的遊戲方式;賽跑的時候,雖然她年紀大一些穩贏不輸,但因為總輸的小妹妹不太高興了,她就會邊跑邊讓著妹妹然後給她加油;在我對她特別好的時候,她會在我耳邊小聲說,阿姨,你不要對我太好,你家寶貝會不高興的;想要玩什麼遊戲時,會以非常溫和的態度引導著其他小朋友支持她的選擇。
  • 《熱鍋上的家庭》:親子矛盾和夫妻矛盾,有可能都是這1點造成的
    在看《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之前,我也是這樣的想法。但是看過這本書之後,我才明白所有的家庭都應該是一個整體。家庭中的任何關係出現問題,所有的家庭成員都應該共同負責,甚至跟夫妻各自的原生家庭也有很大關係。這本書出版40多年,一直廣受歡迎,在樊登讀書講解後,也獲得了1800多萬的收聽量。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家庭中類似矛盾的根源是什麼,為我們避免問題,找到解決辦法提供思路。
  • 教育孩子,自由和管教從不矛盾?
    但是教育孩子,不論是放任自由,孩子嚴厲管教這兩種極端的方式都不是解決孩子問題的根本所在。有些家長知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帶著耐心,但如果孩子在談話過程中稍微調皮搗蛋一點,這時候家長就會忍不住生氣,導致矛盾激化。後果就是孩子依舊很調皮,除了性格決定,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長不恰當的教育方式。
  • 想培養一個性格好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做好3點,很關鍵
    想培養一個性格好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做好3點,很關鍵!2、對待孩子要有耐心生活中經常會碰到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孩子,在孩子問「這是什麼」的階段時,由於問題淺顯,父母都能應付,可到了孩子喋喋不休問個不停的階段時,有的父母就會無所適從
  • 3到6歲孩子的教育問題
    現在孩子的教育是很多家長迷茫的問題,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感覺一身力氣施展不出來,無從下手。恰恰3到6歲又是教育的關鍵期。孩子的成長階段分為幾個關鍵時期,0到3歲,3到6歲,6到16歲,16歲之後性格,習慣基本養成,想要在改變很難。
  • 孩子膽小懦弱,父母的教育很關鍵,把握這四點,讓孩子勇敢翱翔
    美國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膽小的問題與爸媽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往往是爸媽對待孩子的許多做法不夠正確,在方式方法上過於簡單,處理過急,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緊張。當孩子想做什麼時,家長不假思索地否定了,並對孩子一頓吼叫,孩子的信心就這樣一點一點地被消耗掉了,還有勇氣嘗試其他事嗎?3.家長給孩子貼上「膽小鬼」標籤。每個人都有性格缺陷,本身孩子內向、不善交際這些性格問題,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 孩子不愛學習,真正原因是這個!家長做好這三點很關鍵
    用一場開學典禮帶你走進孩子的內心找到矛盾背後的根源7月29號(周三)晚19:30學堂名師傲德&學堂創始人尹建莉老師現場連線對話當數學名師碰撞教育大咖似乎哪裡不一樣了這件事,我覺得很有意義,所以那些瑣事反而變得有了樂趣。遇到問題,解決問題,也能給我帶來成就感,感覺自己又進了一步。事情並無好壞之分,關鍵是,是否認同它的價值。認同,就會興致勃勃地去做,遇山開路,遇水架橋。不認同,做的過程就是一種煎熬,一點點風吹草動就煩躁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