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家長注意孩子的3個叛逆期,用這3個方法讓教育孩子更加得心應手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不願意要小孩了?因為他們聽說養一個小孩成本太高了,學區房,培訓班,各種遊學旅行……有人在網上說孩子一個暑假的開銷兩到三萬,夠一個工薪階層半年的薪水了。
花錢是一個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每一個家長都或多或少在外人面前流露出孩子難教難管,不聽話,打遊戲,頂嘴,懶惰,不願學習,拒絕和家長溝通……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年輕人的恐婚症和恐孩症,更讓有孩子的家長將教育子女變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大焦慮與煩惱。
在這個漫長的暑假裡,孩子在家裡放飛自我,有的家庭家長和孩子總是發生矛盾,尤其是父母在上班,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管教的孩子,把老年人氣得半死!難怪很多家長都願意將孩子送培訓班以獲得家裡的清淨,很多家長盼望著開學,對這「神獸」避而遠之,眼不見心不煩為妙。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三個重要的叛逆期,經歷過叛逆,孩子才會慢慢長大,這三個叛逆期分別是:
古話有云:三歲看大。這個年齡段往往容易被家長忽視,其實,嬰幼兒時期是非常關鍵的。家長總以為孩子還只有兩三歲,什麼都不懂,所以總覺得放養沒事。這個時候的孩子特別喜歡哭鬧,打滾,動手打人,有的還喜歡發脾氣、砸東西。
其實這是孩子以這種方式獲得家長的關注,如果家長不重視不引導不溝通,孩子很容易把這種行為帶到自己成人階段,比如跟人發生矛盾就吵架、發火、摔東西、甚至傷人,其實這與嬰幼兒時期父母沒有引導好關係很大。
中國還有句古話叫:七歲看老。7到9歲剛好是孩子幼兒到童年期的又一個叛逆期。這時候孩子已經進入小學開始了正式的學習,每天都必須完成老師指定的任務,有的孩子還要完成培訓班的各種作業,有的還要彈琴考級,學這樣學那樣,其實也就相當於成年人上班完成上級的指令是一樣的,甚至比家長還忙,任務還多,心裡很累,容易出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培養好孩子獨立思考和時間管理的能力。有很多家長沒有耐心輔導孩子功課,等孩子遇到困難,自己講解了很久孩子都不理解,就會直接告訴答案敷衍了事。還有的家長對孩子不管不問不指導,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就容易形成依賴、懶惰和沒有上進心的習慣,所以家長必須要加以陪伴。我後面會介紹重要的三個方法。
12到16歲青春期估計是家長最頭疼的叛逆期,因為這時候孩子已經完全有了自己的想法。孩子已經不會像從前那樣聽家長的話,依賴家長了。孩子的作業你根本沒有辦法輔導,孩子的作業量增大,知識和視野不斷擴大,有的孩子已經開始鄙視平凡的父母了,如果家長強行幹預他們的生活,會讓親子關係變得很緊張。
這時候我們要做的最重要的就是像朋友一樣對待孩子,建立與孩子親密的交友模式,採用平等的溝通,而不是家長命令式的、強迫式的管束。這個階段是孩子慢慢走向成人世界的關鍵時期,要尤其注意他們過早染上一些成人的惡習,如睡懶覺、打牌、玩遊戲、抽菸、喝酒、頻繁聚會、打架等。
作為家長要注意孩子的3個叛逆期,用以下這3個方法來教育孩子會更加得心應手:
家長在教育孩子上要有一定的原則性,即說一不二,不要輕易妥協。比如幼兒期的孩子,你說好了今天只能買一個小零食,就一定要堅持到底,不能因為孩子哭鬧就改變之前說好的約定,否則孩子會吃定你的,將來後患無窮。
任何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讚美,孩子也不例外。尤其是在童年叛逆期的孩子,我們要多看到他們的優點,不要讓孩子過早對自己失去信心,認為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樣孩子就真的越來越差勁了。孩子總有優點,用優點來帶動他其他方面的改進是最有效的。
家長可以採用三明治溝通法:先表揚一句,再提出希望與建議,最後相信和鼓勵。
「人非生而知之者,乃學而知之」。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陪伴孩子最長時間的老師。對於孩子要多指導多教育。對孩子的教育,有兩個方面最重要:一是習慣,二是心態,養成了好習慣終身受益,擁有好心態一生幸福。
習慣中最重要的就是早睡早起,心態中最重要的就是自信與勇氣的培養。生活中多讓孩子與陌生人說話,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以鍛鍊其勇氣,將來遇到任何生活中的困難都會平安度過,自信滿滿。
哪裡有那麼多別人家的孩子,不過是別人家的家長花了足夠多的心思,用了足夠多的時間,付出足夠多的熱忱罷了。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三個叛逆期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引起重視,經常用到以上三種方法:有原則、有讚美、有指導。教育就會變得更加有效!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家長也別幻想著坐享其成,生孩不易,養娃更加操心!
打字不易,且看且點讚轉發
教育不易,且行且關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