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分寸

2021-02-19 人間福報社

文/星雲大師



人與人之間要有分寸,人與事之間也要有分寸,尤其說話更要有分寸,如果沒有分寸,就會有衝突,就會有是非,就會不歡而散。

做人要明理,明理先要懂得彼此之間的分寸。因為理是軌則,應該是連接在一起,是保持雙軌運行的。人我之間彼此應該保持多少間距,此中都有分寸。

現在講究高人做事,都要先拿捏分寸、拿穩分寸,合乎分寸,凡事就容易成功。做人應該注意一些什麼分寸呢?列舉如下:

一、人情的分寸:人與人之間的交情,此中有分寸。小兒女可以叫爸爸跪下來給他當馬騎,爸爸會樂得哈哈大笑。如果是個外人,叫一個父執輩的人跪下來讓你當馬騎,不但要罵你,甚至要揍你,因為你太沒有分寸了。

二、好惡的分寸:每個人都有他的歡喜或不歡喜,但是歡不歡喜超過了分寸,別人就不以為然了。請你喝一杯咖啡,不喜歡就隨便把咖啡倒了,此即不懂分寸;請你喝牛奶,你大肆批評牛奶之害,這也失去了分寸。人的喜歡不喜歡,不能太過強烈,你非常喜歡的,也要顧念別人的不喜歡,你非常不喜歡的,也要顧念別人的歡喜,這裡面都有分寸。

三、語言的分寸:說話,遣辭用句之間,分寸更大。講話不但要注意對象與我關係的親疏、對象跟我的輩份、對象跟我的性別,尤其講話的音調、修詞用字的輕重,都有分寸。你沒有拿捏好分寸,後果就會很麻煩。

四、賞罰的分寸:連續的嘉獎,會有人批評你私心;連續的懲罰,即使高速公路警察開罰單,一罰、二罰、三罰,駕駛人也會有反抗的心理,也會不服氣。賞是鼓勵,罰是規誡,總要達到目的;賞罰達不到目的,這就是沒有拿捏好分寸。

五、勞逸的分寸:人有時要分工,有時要合作;分工的時候,勞逸不均,會引起抗爭,因為失去了分寸。主管分配工作的時候,對工作的輕重、時間、成效,要仔細觀察,要給予平均,不可失去分寸。勞逸均衡,這是管理學上非常重要的原則。

六、進退的分寸:在家庭裡,即使和父母講話,也要懂得進退分寸;在公司和上級講話,更要知所進退。什麼時候可以進言,什麼時候可以報告,如果主管正在忙得不可開交,這時候你要插班報告,事情的結果會如何,當然可想而知了。所以,對於進退忙閒之間,時間要拿捏得好,尤其要拿捏得巧。

七、用錢的分寸:人會不會用錢,不在於錢多錢少,而是懂得用錢的分寸。有的人每個月收入只有二萬元,可是收支平衡,甚至猶有餘裕;有的人每個月有五萬元的收入,但是常常捉襟見肘,入不敷出,這就是不懂得用錢的分寸。

八、兩性的分寸:兩性之間,尤其一對一的時候,彼此的親疏、關係,更要拿捏好分寸,免得日後麻煩。

說到分寸,佛陀講經說法契理契機,就是分寸;人間佛教重視傳統與現代融和,就是分寸;叢林四十八單職事各司其職,就是分寸;政府升遷、待遇,都有分寸。分寸,分寸,人與人之間有很多的分寸,不能不重視。

──摘自《星雲大師全集148‧人間萬事4》

相關焦點

  • 星雲大師生平
    大師著作等身,撰有《釋迦牟尼佛傳》、《星雲大師講演集》、《佛教叢書》、《佛光教科書》、《往事百語》、《佛光祈願文》、《迷悟之間》、《當代人心思潮》、《人間佛教系列》、《人間佛教語錄》等,並翻譯成英、日、德、法、西、韓、泰、葡等十餘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 星雲大師:人間星雲 臺灣奇蹟
    星雲人間星雲臺灣奇蹟向沒有佛教背景的大陸讀者介紹星雲大師的志業、行誼與功德,頗不容易。佛光山所屬出版機構出版的眾多書籍且不論,《佛光大藏經》的編修,最能說明大師的慧心。歷朝歷代編修藏經,均由朝廷牽頭組織,一是昭告天下君主對文化事業的重視,二來顯示王朝的經濟與學術水準已臻高峰。如此浩繁、耗資巨大的文化工程,由大師領銜成立的「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已為之奮鬥了30年。
  • 【星雲大師動態】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成立公益獎助文教活動
    現場貴賓雲集,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顧問陳雲林、文化部副部長丁偉、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江蘇省副省長許津榮、國家宗教局副局長蔣堅永等500位嘉賓參與盛會。圖說: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成立典禮。人間社記者周雲攝國家宗教局副局長蔣堅永表示,星雲大師不僅創立了佛光山,還創立了佛光會,對於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恢弘氣魄,積極投身社會事業,弘法利生,開創星雲模式人間佛教。今天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的掛牌,正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在祖國大陸在佛光祖庭的集中體現。
  • 你一定知道星雲大師,但你不一定知道他為什麼叫星雲
    開山建寺後,星雲大師開始描繪他的壯闊藍圖,把佛光山作為實驗之地——開創人間佛教、生活佛教。據此,星雲大師提出了一系列著名論斷——「佛教衰微,是因為過分急於出世解脫,致使世人以為佛教是消極厭世的。一次傳法大典上,目睹滿山滿谷的人對星雲大師匍匐迎送後,記者很感慨地問星雲大師:何以致此?大師說:「也許就是因為我忍了一生吧!
  • 星雲大師親傳法 佛光道場大覺寺
    典籍不枯澀,經書不深奧,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就在於能夠把複雜義理明白化,讓人人都樂於接受、方便接受。——純道題記了解更多臺灣佛教情況,請免費訂閱微信《禪藝會》後輸入「15M」查詢。在佛教禪宗門派中,又稱此為嗣法,由上師將「佛祖源流」和「衣缽(袈裟和乞食器皿)」傳遞給接法人,作為選擇和確認住持寺院法席繼承人資格的憑證。
  • 星雲大師25句經典語錄,句句需領悟!
    釋星雲(1927年8月19日—),俗名李國深,法號悟徹,其信徒常稱之為星雲大師。江蘇揚州(江都)人,12歲於南京棲霞寺禮志開上人出家,為臨濟宗第48代傳人。1.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完美無缺的選擇。——星雲大師2.你不可能同時擁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時擁有碩果和繁花。
  • 星雲大師16句經典語錄,句句人生哲理!
    星雲大師,江蘇揚州人,1927年生,十二歲於南京禮志開上人出家。為臨濟宗第48代傳人。1.有舍,才有得。——星雲大師2.人生難得,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變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星雲大師3.「感情像眼睛,容不了一粒細砂。」連三歲小孩子對自己母親的感情也往往不容許別人來佔有,夫妻間的感情更不許有第三者的侵入。——星雲大師4.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星雲大師5.
  • 佛光大學未來 校長請益星雲大師
    【記者李祖翔高雄報導】佛光大學以書院型式發展,秉持正派教育、慈悲做學的信念,蒸蒸日上,更在今年指考招生取得第五度滿招的好成績,因此校長楊朝祥二十一日率領一級主管拜會創辦人星雲大師
  • 星雲大師:我就是南京大屠殺的受害者和見證人
    20多年前,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和畫家李自健在美國洛杉磯的這番對話,促成了以「殺·生·佛」為主題的驚世巨幅歷史油畫《南京大屠殺》的誕生,從此開始了它在全世界六大洲30個國家和地區廣泛展出的旅程。 而李自健印象最深的是星雲大師看到畫作那一刻。
  • 星雲大師「一筆字」西安開展 大多是四字法語
    20日上午,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展2013大陸巡迴展來到西安,展出星雲大師的墨寶、印鑑、書籍等物品共113件。  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1927年出生於江蘇省江都縣。大師出家70餘載以來,一直秉承「人間佛教」的理念,致力於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陸續於世界範圍內創建兩百餘所寺院、16所佛教學院,全球信眾達數百萬之眾。
  • 星雲大師廈門演講 稱現代社會需要誠信、勤勞
    星雲大師說,夢想的魅力在於:即使我們眼耳鼻舌身子不能動,但是我們的心可以做夢,夢想可以上天入地,可以週遊天下,而且,人人都可以做夢。  有的人認為夢想是假的,但是,星雲說,夢想是能成真的,他講了四個人的故事來說明「夢想能成真」,這四人分別是:太虛大師、趙樸初、鑑真大師、六祖惠能大師。  最讓觀眾意外的是,星雲大師在演講中「抖出」 了他和廈門的因緣。
  • 星雲大師: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資料圖: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簡介: 釋星雲(1927年8月19日-),俗名李國深,法號悟徹,其信徒常稱之為星雲大師。 2014年度人物推薦理由: 2014年10月4日,星雲大師辭去擔任20多年的國際佛光會總會長。七十餘年來,星雲大師先後在全球創建了200餘所寺院,16所佛學院,24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50餘所中華學校,還先後創辦了美國西來大學、臺灣南華大學、佛光大學等五所大學。
  • 寧肯消滅原子彈,也不能消滅慈悲——訪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好的都可以輸出啊,對人有利的,對人有幸福的。談少林寺和釋永信人物周刊:在中國大陸,少林寺現象是一個有趣的話題,少林寺這幾年來有一波一波的浪潮向外拓展,如何評價在普通人和知識界相差很大,您如何看待?星雲大師:這個問題一般人不容易問。從佛教歷史上看,正統的佛教都是從教理、教義基礎上,從義理、制度、規矩、修行的層面來評鑑。
  • 【佛光快訊】星雲大師:既是好苗子 必定開花結果
    【人間社記者 李生鳳 大樹報導】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主辦、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協辦的首屆好苗子計劃的學子,從開學至今2個月,努力吸取養分,逐漸成長。10月18日好苗子回山座談會,星雲大師向在場好苗子及家長近80人分享教育歷程,以及舉辦好苗子計劃的初衷。
  • 星雲大師「力挺」蔡英文 背後另有深意實為警示
    陳自創:一般性的客套話而已,我相信任何人,只要他有影響力,他到星雲大師的前面,來跟他說要做什麼樣的選舉的時候,大師都會說,你可能發揮媽祖婆的影響力,將來可以做媽祖婆的大事業,大概是這個意思。那我的意思是說,假設洪秀柱將來哪一天,來到星雲大師面前,我相信星雲大師大概也會講類似的話來祝福她,甚至於來勉勵她,因為這是一般我們所謂的佛教上來講,或者慈悲為懷的大師,他應該有的一個氣度。
  • 星雲大師:一個人沒誠信就沒價值 必定會失敗
    在今天下午舉行的「誠信的力量」博鰲專場對話中,臺灣高僧、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總會長星雲大師,在和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劉長樂對話時,深入淺出地向數百聽眾闡述什麼是誠信、如何講誠信。  人沒有誠信就沒有價值  星雲大師以人的手腳打比方,他說:「一個人的手腳病了,會影響到自身的健康;可如果誠信病了,就會影響社會健康。」
  • 星雲大師獲聘浙江大學名譽教授 講演「禪是一朵花」
    星雲大師回贈《百年佛緣》(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符芝瑛攝) 星雲大師回贈一筆字墨寶「無上士」(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符芝瑛攝)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以「禪是一朵花」為題,舉行專題演講。(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符芝瑛攝) 9月18日,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受聘為浙江大學名譽教授,由浙大校長林建華代表贈與聘書、佩戴校徽;星雲大師回贈《百年佛緣》與一筆字墨寶「無上士」,並親自說明意涵,因為浙江大學為世界頂尖大學,以此墨寶向該校教授學者表示敬意
  •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星雲大師講述的報恩小故事,值得分享
    星雲大師現身說法,向世人分享了自己所經歷的3個報恩小故事,值得一讀。  第一個小故事,是星雲大師報答別人40年前的恩情的。  40年前,王如璋女士主動幫助星雲大師,為他挨家挨戶推銷不下1000份《人生雜誌》及《玉琳國師》。當年佛教處境艱難,還不發達,此舉十分難得。
  • 星雲大師大學校長論壇專題演講 成就歸於百萬人
    圖說:星雲大師在2016大學校長論壇專題演講。星雲大師自敘年幼出身貧困,20歲以前沒見過學校,倒在12歲時進寺院出家做了和尚,在寺院裡不能閱讀佛教以外的書籍、不能看報紙雜誌,環境相當封閉,然而思想文化無遠弗屆,無法阻擋,時常有訊息裡外交通,所以對當時情勢稍有了解。星雲大師自青年時期即有連他自己都認為「不可能」的夢想:為佛教辦份報紙,讓大家了解佛教教義;辦大學供人讀書,提升大眾素養。
  • 臺灣星雲大師北京談幸福生活:智慧比錢重要(圖)
    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此演講,題目為「幸福與安樂——幸福生活與中華文化的復興」。   佛法講的讓人不懂很容易,反之則很難。20日下午在國博,星雲大師以淺顯通達的講演,讓他的佛法「入眼、入耳、入心」。   談金錢,星雲大師認為,「金錢沒有好不好,看用在什麼地方,會用,是有用之財,不會用,會引起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