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光看這個名詞,就可以知道,在這類小說中,有兩個至關重要的東西,一個便是「武」,一個便是「俠」。所謂的「武」,毫無疑問,武俠小說中,或多或少都應該有幾個身懷絕技,本領過人的英雄人物,他們或「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或「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或「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或「滿月臨弓影,連星入劍端」……雖然說,每個人的武功有高有低,門派招式有所不同,但是,都必須得有「武」。
可是,武功雖然重要,在我看來,還不如這個「俠」字更為關鍵。凡武俠小說,總是以俠客和義士為主人公的,他們的武功高低還是次要的,具有俠義精神,這才是最主要的。他們或見義勇為,或鋤強扶弱,或匡復社稷,或保家衛國,總而言之,「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他們做的都應該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業。
當然,有的人不喜歡武俠小說,他們認為武俠小說受題材所限,所描寫的無非是江湖兒女,快意恩仇之事,每一部武俠小說之中,都少不了一些老生常談的話題,不是門派紛爭,就是綠林仇殺,打擂臺,訪名師,尋解藥,這些情節,幾乎成了武俠小說的必備內容了。
更何況,有些武俠小說,不太重視人物的塑造和情節的鋪墊,一味地追求讀者感官上的刺激,總是沒完沒了地描寫各種打鬥情節,人物上場,如同走馬燈一般。而那些男女主人公呢,人物的塑造又總是落於窠臼,男的乃是超人英雄,總也打不死,他們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每日裡除了比武,就不幹任何別的事情了,而女主角呢,往往都是貌美如花,對男主角更是痴心一片,給人一種千人一面的感覺。
這些話說得自然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話也不能說絕,在武俠小說中,還是有很多經典之作的。別人不說,這一次,就單單拿出古龍來講一講吧,或許,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古龍的作品的話,「唯美」這個字眼兒,真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古龍的武俠小說,獨闢蹊徑,他一直都抱著「求新求變」的宗旨來寫作,著書等身,他的《多情劍客無情劍》、《絕代雙驕》、《楚留香》、《陸小鳳》等作品,都膾炙人口,家喻戶曉,堪稱傑作。
既然是小說,而且是武俠小說,那麼自然就少不了武打動作的描寫。某些武俠小說作家在寫打鬥情節的時候,總是寫得很實,一招一式,寫得詳詳細細,這當然也屬於一種風格,但是,真實的東西,未必都是美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吧,既然有打鬥,就必然會受傷,如果採用寫實主義的手法,將傷口紅腫潰爛的情況,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恐怕非但不會給人美的享受,反而會令人作嘔了。即使用上了一些文學詞彙,用華麗的詞藻來修飾,可是,醜的東西,依然是醜的,還是很難讓人接受,難以給人一種美的感受。
「紅腫之處,燦若桃花;潰爛之處,美如乳酪」,若是真的有作者這麼寫的話,恐怕反而會讓人覺得噁心,而絲毫都不會有美感吧。再說了,武俠小說,屬於小說,並不是導演手中的分鏡頭劇本,它所要著重描寫的應該是故事情節,要是長篇累牘地描寫每一個武打動作,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