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是一顆恆星,在廣袤無垠的宇宙中,它只是很普通的一員。僅僅在我們的銀河系裡就有差不多2000億顆恆星;而像銀河系這種規模的星系,在可觀測宇宙中就能找到1萬個以上。可以說,整個宇宙中恆星的總數比海灘上的沙子還多。
對人類而言,太陽是獨一無二的。人類活動消耗的絕大部分能量,追根究底都是來自太陽。例如,地球儲存的石油、煤炭都是來源於古生物的光合作用;在河流上設置水壩可以發電,但是水的勢能是來自太陽的蒸發作用——是太陽免費幫我們把水搬到天上,再落回地面上的高處。
所以其實從整個宇宙來看,能量和資源並不是什麼稀罕、貴重的物事,即使有若干個地球、若干個人類也根本不可能用完宇宙間所有的能量。且不論整個宇宙,就拿離我們最近的能量源——太陽來說,它的內部充滿了無數個急著配對的氫原子核,正在進行大規模的核聚變,而且已經持續了45.7億年了。太陽每秒鐘產生的能量高達380億億億焦耳(3.8 x 10^26焦耳),以人類當前的生產力水平,每年消耗大約5 x 10^20焦耳的能量,這樣算來太陽1秒放出的能量夠人類用70多萬年。
那為什麼人類還面臨能源危機呢?
一方面,人類的科技水平不高,遠遠無法開發利用地球以外的資源。另一方面,地球離太陽的平均距離是1.5億公裡,而地球的平均直徑只有區區的1.3萬公裡,所以太陽輻射的能量只有22億分之一被地球接收到。
不過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看,22億分之一其實是一個非常幸運的數字。以地球現在所處的位置,地球上平均每平方米接收到的太陽能大約是1360瓦特。如果太陽再強一點或者離地球再近一點,地球上的水很快就會蒸乾;如果太陽光不夠強,或者離地球再遠一點,那麼地球的氣候就不會如此宜人。
地球確實是名副其實的「幸運星」。地球的質量剛剛好,可以跟太陽維持合理的距離;太陽的溫度、光度也都剛剛好,溫和地給地球輸送能量;地球上又恰巧有水和有機物。地球能有今天這般繁榮的景象,充滿著難以言喻的必然與偶然。
地球如此珍貴,我們應該好好愛惜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