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面試的一道經典燒腦問題是:
如果你突然每天多出來 2 到 3 小時,你會用來做什麼?
類似的問題還有:
如果你突然中獎獲得一千萬美金/一億伊朗裡拉,你會如何使用這筆錢?
當然沒有標準必勝的答案。回答也是因人而異。
有面試者會為了迎合僱主,說:
我會把這多出來的時間全部投入工作。
我會增加學習公司產品和業務。
我會更早到辦公室,更晚離開。
我如果是面試官,心裡都會覺得這是很扯淡的回答,雖然臉上會保持職業的微笑。
因為這個問題根本和工作本身無關。而是一個人的生活價值和態度。
因為沒有人是為了工作而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是用工作的薪酬來保持生存。英文裡說 We don’t live to work. We work to live.
疫情來了,很多人在家上班。很多公司更加宣布到 2020 年年底之前全體員工都在家上班。還有些極左的矽谷公司宣布全體員工永久在家上班(為什麼說他們極左,以後再發文章細說)。
那麼問題來了,在灣區不用每天開車、趕火車、坐地鐵、擠公交上下班,至少平均每天節省了兩小時。也就是每天至少多出來兩小時。
大家會把這多出來的兩小時火熱投入工作嗎?
以前不會。
現在更不會。
因為一個人的忙與閒,其實和是否在家辦公無關。是和這個人的時間管理、判斷優先級、專業技能有關。
常見的誤區有:
1、很多人有拖延症。
任何工作,總要拖到最後一刻才開始焦慮和緊急。開始熬夜。這種人,有多少空餘時間都是沒用的。
2、有些人主次不清。
每天來一件事情就開始處理。而不區分 」重要」 和 「緊急」 - 以及 「不重要也不緊急」 的一些電子郵件和瑣事。看起來每天都忙忙叨叨,但每件事情都做的差強人意。
3、有些事,需要有一定的專業技能。
有人告訴我說,有個投行的實習生幹活很厲害。一個晚上修改了一個投行客戶的試算表 110 版。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投行實習生是不是根本就不懂如何做好這件事?我寧可招一個能夠在兩小時定稿,最多 3 版的實習生,也不要這種熬了一夜通紅眼睛看著我希望我給朵小紅花但我一看她幹的活還是有很多漏洞我還得重新幹的小白兔。
4、很多人不用日曆來規劃和管控時間。
職場新人往往沒有這個習慣。或者只習慣了學校上課的那個時間表。一旦進入職場,就隨波逐流,只接受會議邀請而不會自己主動掌控時間。
關於日曆的時間管理是一門學問。也是很重要的個人理財。因為時間就是金錢。處理得好,時間的價值和複利增長。處理不好,就是一筆爛帳壞帳。
很早以來,我就是一個日曆控。在手機還沒有普及 - 能上網的智慧型手機還在夢中 - 的時候,我就開始用小本子做計劃和項目跟蹤。
後來我用 Palm V 同步微軟的 Outlook Calendar. 2004 年開始用 gmail 到今天,我一直使用 google calendar 安排和記錄自己的短期和中長期規劃。
沒有日曆的人生規劃,和不看銀行存款和收入水平去刷卡一樣,可以說是不負責任和極度危險的。
5、最後一個也是很普遍的。很多人不知道閒下來能幹什麼。或者為什麼要安排閒著的時間。他們覺得 「我很忙」 / 「我忙著出差/上班」 似乎是一個 」我很重要」 / 「我很成功」 的代名詞。
其實不然。
專業運動員都知道,任何訓練都需要有間隔。因為肌肉纖維需要恢復。不間斷大規模訓練最後只能是永久拉傷肌肉。
越成功的人越知道,必須要有時間沉下心來思考。Bill Gates 比爾蓋茨在微軟做 CEO的時候每年都有一個星期是 Think Week. 公司每個部門都給他發各種各樣的想法。這一個星期他閉關閱讀思考。
閒不下來,不懂得如何有工作以外生活情趣的人,老實說都還在重複勞動賣體力上被人指使。真正勞心者,會花相當的時間離開辦公桌離開電腦和手機遠離微信和臉書。
他們會讀很多貌似無用的書。歷史、人文、藝術、宗教。
他們會隨時隨地發起旅行。去各種各樣的地方,見不同的人。
她們會專注享受美食。那種拿著方便麵在桌上邊吃邊看電子郵件的人,是自己把自己降低到了囚犯的生活方式。
他們會種花種菜。畫水粉畫。錄製合唱。打架子鼓。寫小說。潑墨揮毫。做抓飯或醃篤鮮。拍靜物寫生。唱崑曲。鋼筆速寫。The list goes on and on. 無窮無盡的事情和樂趣。
這才是精彩的人生。各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