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開展「文明餐桌 節儉惜福 杜絕舌尖上的浪費」活動以來,社會各界積極響應和廣泛參與「光碟行動」,大部分人養成了將吃不完的食物打包的習慣。假日期間,一些市民在餐飲企業消費時發現,部分飯店提供打包服務時使用的餐盒並不是免費的,而是要收取1元到3元不等的費用。
打包餐盒收費是否合理呢?對此,記者採訪了部分市民和餐飲企業。
消費現象:為打包餐盒「被動買單」
假日期間,各大城市綜合體的餐飲店鋪高朋滿座,親朋好友的聚餐明顯增多。在先天下廣場六樓的峨嵋小鎮,高先生與朋友聚餐結束後,找服務員要了兩個餐盒打包未食用的兩碗紅豆沙。而在結帳時,他發現帳單上顯示,2個餐盒收了2元錢。
「餐盒不是免費的嗎?」高先生和朋友們都感到很意外。令他們不解的是,餐館沒有任何印有「打包餐盒收費」字樣的標識提示,並且,打包時服務員也沒有進行事先告知「餐盒收費」,「如果事先知道的話,我們就用免費的塑膠袋打包了。」
打包餐盒收費的餐館還有很多,但是餐盒價格並非一致。在東勝廣場四樓的過橋緣米線店,市民王女士與愛人點了兩份米線沒有吃完,向服務員尋求打包服務時,被告知「打包餐盒一個3元」。
「這麼貴?」餐盒價格超過了王女士可以接受的範圍。對此,服務員解釋說:「我們的餐盒材質不是普通的塑料盒,可以微波爐加熱的,材質成本比較高。」記者看到,該店的打包餐盒是黑色的塑料盒,摸起來確實比常見的透明餐盒要稍厚一些。
記者走訪了解到,在「文明餐桌 節儉惜福 杜絕舌尖上的浪費」活動開展之前,省會大部分餐飲企業的打包服務中,打包塑膠袋是免費的,餐盒則是收費的,每個餐盒的價格一般是1元左右。而該活動開展以後,超過8成的餐飲企業推行免費餐盒打包服務,仍有部分企業持續餐盒收費行為,每個餐盒價格從1元至3元不等。
觀點不一:出發點為厲行節約
到底打包餐盒應不應該收費呢?這一話題引發了很多爭議,贊成和反對的聲音各持己見。
贊成方:倡導按需消費 減少「白色汙染」
一些消費者對於餐飲企業的餐盒收費行為表示理解和支持。他們認為,餐館確保所供給餐盒的衛生質量,為此付出了更高成本,作為接受服務者,也應為自己的飲食健康付出相應的代價,關鍵是看餐館的收費金額是否適當、合理。
一些消費者和餐飲界人士認為,打包服務所使用的塑料餐盒,容易造成「白色汙染」。餐盒收費,則可以減少汙染,進一步倡導和培養大家「儘量點菜夠吃即止」的按需消費習慣,督促消費者踐行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理念。
反對方:提升服務質量 餐盒不應成為牟利手段
不少消費者對餐館收取打包餐盒費用的做法感到不滿。他們認為,打包剩餘飯菜是倡導和鼓勵消費者節約的一種手段,餐館應該免費提供打包的餐盒,餐盒不應成為牟利手段。
「如果出於成本考慮,飯店對打包餐盒按照收費能夠接受,但是高達3元一個的餐盒似乎與成本並不相符。」市民王女士說,這樣的打包收費已經成了餐館牟利的手段,讓我們這些原本有打包意願的客人放棄打包,如此不僅不能節約,反而造成浪費。
市民高先生也表示:「用塑膠袋裝湯類的飯菜不方便,如果使用收費飯盒又太貴,這讓我們打包也不是,不打包也不是。」
渝鄉辣婆婆運營部經理潘斌表示,「打包服務也算送個人情,進一步提升了我們的服務質量,也吸引了回頭客。」該企業針對主打菜水煮魚剩餘的油,研發了專用打包油瓶,免費送給消費者。
記者發現,對於打包餐盒收費行為,無論是贊成方還是反對方,大家都是本著厲行節約的出發點來考慮問題的。
提醒消費建議:餐盒收費須明碼標價
市市場監管局有關人士就此接受記者採訪時稱,餐飲企業的餐盒收費屬於市場行為。目前國家相關條文並未對此有明確的規定。但是按照規定,餐館各項收費必須堅持明碼標價,否則就違反了價格政策。
「如果餐飲企業按規定在店內醒目位置或菜牌上標註了打包餐盒的費用,並在實際服務過程中提前告知,那麼是可以收取打包費的。」這位人士表示,但如果企業並沒有標註這樣的收費內容,而在消費終結時僅憑口頭告知就收取打包費,則是不合理的。遇到這種情況,消費者可以將結帳單保管好,並撥打12358進行投訴。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消費者更為關注餐盒的質量。記者調查發現,餐盒有兩種,一種是透明的,塑料薄而軟,另一種是不透明的,塑料稍稍厚一些,但目前市面上的絕大多數餐盒是沒有任何標識的「三無」產品,質量堪憂。
據悉,餐盒上印有「QS」標識的,是經過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的合格產品。所以,大家在選購打包餐盒或者是選擇餐飲外賣店的時候,可以根據這個標識來斷定這家餐飲店是否注意顧客至上的行為。
需要提醒廣大消費者的是,微波爐加熱飯菜時,局部點的溫度有時候會超過200攝氏度,會加快打包餐盒等塑料製品分解有毒物質的速度。所以,打包餐盒是不能放進微波爐裡加熱的。另外,用打包餐盒長期盛放油性大或酸性大的食物,也會讓盒中的有毒物質析出。如果一定要使用打包餐盒,需先將熱的食品放在盤子中晾一會兒,等溫度降低後再放入餐盒。
為保護環境,消費者外出就餐時儘量按需點餐,減少使用打包餐盒的次數,自覺踐行厲行節約、避免浪費。
(石家莊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