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句句都是大智慧,一蓑煙雨任平生,值得一讀

2020-12-25 塵世曉書僮

蘇軾,宋朝最偉大的文豪之一,在宋一朝,他的詩詞,可以說力壓群雄,成為了宋詞裡的典範之作,對後世影響很大多,而且他還開創了豪放派詞,使得後來的很詞人,寫詞時那都是以蘇軾的詞牌為範本。應當說蘇軾對於宋詞,可以說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蘇軾也被稱為千古以來第一人。

蘇軾一生可以說是大起大落,這對於他在藝術創作上,卻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的詩詞,有別於其它的詩人,無論是在寫景還是寫物,以及寫人,他的詞,那都是充滿了大智慧。那麼小編為大家推薦他一首非常經典的詞,可以說是句句都是大智慧,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小編要為大家推薦的這首詞,便是他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相信有一些人讀過這首詞,這是宋詞裡,非常經典的一首詞,在這首詞中,蘇軾表現出了一種對於人生豁達的態度,從而使得這首詞,對於我們後人來說,起到了一個非常積極的作用。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宋代:蘇軾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在這首詞中表達了他豁達與樂觀的人生態度,可以說是一首非常經典的作品,然而這首詞,蘇軾也是寫得非常的直白,只要稍稍讀過書的人,那麼都是能夠明白這首詞的意思。那麼這首詞的上片的意思是:三月七日那一天,我們一行人在沙湖道上遊玩,可惜不巧趕上了下雨,大家沒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於是寫了這首詞。

隨後詞人筆鋒一轉,突然開始大段地寫下雨的過程,而且告訴大家,不用去理會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著、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輕捷得更勝過馬,怕什麼!一身蓑衣,足夠在風雨中過上它一生。尤其是這最後的一句,可以說是這首詞的點眼之筆,使得這一整首詞,有了不一樣的藝術張力。

一蓑煙雨任平生。一個人只要一身一身蓑衣,足夠在風雨中過上它一生。從這一句中,便足以看得出來,蘇軾對於人生的態度,他認為人這一輩子,不要有太多的奢求,有時候很多的奢求,那也只是水中月鏡中花。對於我們塵世中的凡人來說,只要認真地過好每一天,那麼便是足夠了。

詞的下片,詞人又寫到了自己被雨淋溼後的感覺,略帶寒意的春風將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殷殷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我信步歸去,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一個人無論是處於什麼樣的處境中,那麼都是要堅強地去面對,只有這樣,才能夠對得起自己的人生,才能夠活也屬於自己的精神。

蘇軾這首詞,可以說是充滿了對於人生的大智慧,尤其是那一句,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是多麼深刻的一句話,一個人你不要有過多的奢求,我們只要認真地過好自己的生活,那麼也就足夠。

相關焦點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句句都是大智慧,值得一讀再讀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蘇軾的經典詞作之一。此詞主要通過記述了蘇軾一次在野外偶遇風雨一事,並通過這一小事,表達出了曠達超脫的胸襟和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它詮釋了蘇軾的人生信念,也展現了蘇軾的精神追求,可以說是句句都是大智慧,句句都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 蘇軾在雨中寫下一首詞,「一蓑煙雨任平生」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態度
    「一蓑煙雨任平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句話,這句話是北宋文學家蘇軾說的,出自於他的詞作《定風波》。「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字面的意思好理解,也就是說: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始終保持從容、鎮定,用樂觀的心態對待人生。
  • 蘇軾《定風波》:「一蓑煙雨任平生」寫盡了人生命運沉浮
    元豐五年三月七日,蘇軾在黃州沙湖道遇上大雨,拿著雨具的僕人已經先行離開。同行的人倍感狼狽,蘇軾卻不這麼認為。過了一會兒天氣放晴,他一揮而就,寫下一首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 高手認為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有錯字,建議改個字,說得過去嗎
    本期小美要和大家說的,也是一個近來被認為有錯的千古名句,來自蘇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愛讀蘇軾詞的朋友應該對這個名句不陌生,它出自蘇軾的經典詞《定風波》。全詞如下:《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 蘇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是什麼意思,他的風波到底定了沒
    這句「一蓑煙雨任平生」出自蘇軾的《 定風波 》,是點睛之筆。《定風波》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是蘇軾的一生遭遇、心志、人格的寫照。創作於「烏臺詩案」後,蘇軾被貶黃州,沒有俸祿,仕途低谷。此時他已經過了不惑之年,經歷了人生起起伏伏的磨難。
  • 蘇軾最經典的宋詞名句,「一蓑煙雨任平生」,這七個字究竟啥意思
    正如古人推崇詩詞經典,「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一般,今天我們談到蘇軾,首先想到的就是他那些經典曠世的之作。「詩酒趁年華」、「天涯何處無芳草」、「一蓑煙雨任平生」。在這些詩句當中,「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出現頻率是最高的,這句宋詞出自蘇軾被貶黃州之時。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 手寫的溫度|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
    我們今天的主題出自北宋大文豪蘇軾的《定風波》: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今天是周四,希望這首歌可以陪你寫下這段豪放不羈的文字,無論你那裡是風和日麗還是細雨濛濛,希望下班後你能暫停行色匆匆的步伐,踏著傍晚的和風細雨緩步前行。
  • 《斑斕志》:一蓑煙雨任平生
    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詞中描述風雨突降,未帶雨具,同行人多呈狼狽,唯獨蘇軾邊吟嘯邊徐行,不懼風雨,笑傲長空,格外自在與暢快。一句「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感嘆,更是將一生受盡生計窮苦、受盡政治迫害、受盡精神摧殘的一代才子蘇軾展現無疑,他的樂觀、他的豁達、他的桀驁、他的傲骨……他的所有。蘇軾將官途中的殘害比成風風雨雨的驚擾,不畏縮風雨,不驚懼坎坷,任憑風吹雨打。「誰怕?——任平生。」而張煒的《斑斕志》則將蘇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坦然,呈現在讀者眼前。
  • 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在黃州遇雨,寫下《定風波》,這樣面對人生
    蘇軾寫過一首《定風波》的詞,「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蘇軾詮釋生活應有詩與遠方 一蓑煙雨任平生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被貶到黃州的第三年,有一天,他到沙湖去看新買的田地,不巧途中下起了雨,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簡樸中見深意、尋常處生波瀾的詞。不要害怕樹林中風雨的聲音,不妨放開喉嚨,吟唱從容而行。
  • 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是我最好的人生態度
    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首詞是蘇東坡與朋友春日出遊,醉酒歸途中恰逢驟雨,即景而作。最前面部分是小序,介紹寫作此詞的直接原因:三月三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只能冒雨前行。
  • 一蓑煙雨任平生:從詩詞中看蘇東坡的寵辱不驚
    而在我看來最可以說自己歸來還是少年的毫無疑問就是那個「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的千古通才蘇軾。他一生都沉浮於宦海中,歷經貶謫,可他全不放在心上,反而因為這些經歷變得更加豁達樂觀,對於他來說,一花的凋零,絲毫影響不了整個春天。況且雖遭貶謫,但也沒有影響他對對於國家人民的貢獻,只要在自己任職的地方,不管好壞,他都認真的為人民服務,為那個地方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深受人民的愛戴。
  • 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的詩蘊含著怎樣的人生智慧?
    有人喜歡唐詩,認為無出其右,然而也有人更中意宋詩,認為無論在題材、思想各方面都遠超唐詩。而大詩人蘇軾,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人物之一。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主將,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取得很高成就,尤其對詞的貢獻極大。
  • 「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的任官史
    「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的任官史作為著名北宋文學家、書法家以及唐宋八大家之一,大詩人蘇軾的這一生可謂是命運多舛卻又波瀾壯闊,他用天賜的才華寫出的詩文和優秀的人格魅力在千年後的人民眼中依然是那麼輝煌炫目,令人嘖嘖稱奇,感嘆不已。
  • 一蓑煙雨任平生:為生民請命
    公元1037年在位的君主正是中國歷史上,政治清明,百姓安康被稱為仁宗皇帝的趙禎,這時候四川眉縣的一個中農家庭裡迎來了他們第一個三代男嬰,祖父蘇序很開心給孩子取名軾,自此,借用妖貓轉的一句臺詞,大唐因為李白才是真的了不起,大宋因為蘇軾才真的了不起
  • 一蓑煙雨任平生——《定風波》賞析 文/圖/書 紅楓主人
    東坡詞賞析系列之一一蓑煙雨任平生——《定風波》賞析定風波三月七日,
  • 蘇軾《定風波》:一蓑煙雨任平生 也無風雨也無晴
    人們常說唐詩、宋詞、元曲,詞就是宋朝藝術成就最高的文學體裁。剛才我們提到的這位文人,他就是堪稱北宋第一才子的蘇軾「蘇東坡」,而他關于晴雨的獨到見解,正是出自他最知名的詞作之一《定風波》。一、詞境賞析詞是詩歌的一種,萌發於南朝,興起於隋唐,在宋代達到全盛。
  • 享讀|蘇軾:最高級的人生哲學,是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可以稱得上是北宋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在詩詞、書畫、醫學、飲食等領域都具有傑出的成就。「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是蘇軾對自己宦海沉浮的一生的總結。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蘇軾堪稱儒釋道三家思想融合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倡導超然自適人生哲學的代表性人物。
  • 蘇軾的一句: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看透了人生的沉浮!
    詞間流露出了詞人看待事物的豁達心境。以之匹敵的無非是我國偉大領袖毛澤東的手筆《沁園春.雪》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這是何等的氣勢恢宏!蘇軾還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絕句佳作。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灑脫境界。
  • 蘇軾頗為冷門的一首詞,卻句句經典,最後9個字清新脫俗
    蘇軾,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壇最閃亮巨星,同時也是幾千年來少有的全才,能與之相提並論者屈指可數。他的「明月幾時有?曾經何時,許多人的網絡籤名是「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只覺得這句話非常炫酷,並不知曉出自何人之手,現在才知道,原來這也是蘇軾的名句。對於一般詩人和詞人來說,一生能留下幾首經典作品,就足以含笑九泉,不枉此生,甚至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