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一句話:願少年在徵途後,回眸時,眼有星辰大海、胸有丘壑萬千、 心有繁花似錦。人生在世,沒有一個人一生都是順遂平安的,總會遭遇這樣那樣的挫折。而人在遭遇一些事情之後,可能會改變,有些人是變得更好,有些人則會忘了初心,變得不再像自己,還會為了自己的改變找藉口:我這是變得成熟了。可是真正的成熟是在看到過世間所有的骯髒與不堪後,內心還能嚮往積極與溫暖,而不是變得不再像自己,變得喪失了自我。而在我看來最可以說自己歸來還是少年的毫無疑問就是那個「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的千古通才蘇軾。

說到蘇軾,應該可以算是家喻戶曉的一位大詞人 、散文家、文學家、詩人、教育家。他一生都沉浮於宦海中,歷經貶謫,可他全不放在心上,反而因為這些經歷變得更加豁達樂觀,對於他來說,一花的凋零,絲毫影響不了整個春天。況且雖遭貶謫,但也沒有影響他對對於國家人民的貢獻,只要在自己任職的地方,不管好壞,他都認真的為人民服務,為那個地方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深受人民的愛戴。並且在閒暇之餘,他也不忘記好好生活,所以才有了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魚等一系列東坡菜系,並寫下了諸如「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這樣讚揚美食的詩歌,可見他的豁達樂觀。蘇軾的這種隨遇而安的處世態度讓他一生雖遭遇磨難卻始終如一,對於自己的初心從沒有變過,反而因為這些經歷,讓他變得更加完美,天馬行空的思想、隨遇而安的心態、無論怎樣的憂患來臨,他總能一笑置之,安知若素,更留下了無數詩詞,讓後人景仰不已。
⒈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這是蘇軾公元1076年在密州所作,那一年的暮春時節,寒食剛過,快到清明的時候,蘇軾登上了有子由命名的超然臺,在臺上眺望春色煙雨,觸動了鄉思,所以寫下了此作。這首豪邁與婉約相兼的詞,通過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態的複雜變化,表達了詞人豁達超脫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度。因為將近清明,又到親人祭祀的時候,然而詞人此時還遠在他鄉,無法與親人相聚,因此只能轉移注意力,用寒食過後的新火煮一壺新採的茶,「且將新火試新茶」,所以整首詞都帶有淡淡的惆悵,但感慨之後,詞人又說「詩酒趁年華」,更多的是一股卓立於人間的「超然」。
⒉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若說「詩酒趁年華」還只能看出詞人面對難以排遣的心事懂得讓自己放鬆心情,告訴自己,自己很樂觀,但其實此時的樂觀僅僅只是一種流於外表的樂觀,並不能算是真正的豁達,而到了「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可以說,、在這個時候蘇軾才是真正的超脫,他面對挫折和打擊已經可以泰然自若了。這首詞作於公元1082年,當時正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而被貶到黃州的第三年,當時詞人與朋友春日出遊,風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狽,詞人卻毫不在乎,泰然處之,吟詠自若,緩步而行。這時候的詞人在歷經人生的風風雨雨之後,已然不懼自然界的風雨了,所以詞人說「也無風雨也無晴」,在這裡,固然有蘇軾自我慰藉的一面,但可以看出來,更多的是東坡已經真正地變得超然了,將一切看開,看淡,無謂風,無謂雨,更無謂晴,只要自己心境是豁達樂觀的,無論看到了什麼,遭遇了什麼,都將不會影響自己的心情,於是,「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塞繆爾說:世界如一面鏡子:皺眉視之,它也皺眉看你;笑著對它,它也笑著看你。就像蘇軾在這首詞中所表現的,「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態度。他和朋友同去遊玩,面對忽然而至的風雨 ,朋友深感狼狽,而東坡卻可以怡然自得地面對,並從中感到了美,這便是真正的豁達。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