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研究:告訴你缺乏自信根本原因,三點建議助你獲得真正自信...

2020-12-13 平易心理研究

有關「藝高人膽大」,我舉兩個自己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

我考物理和考英語時,兩種完全不同的心理狀態。

先說說我的物理。我從小愛科學,上中學時,尤其喜歡物理。由於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完成作業,平時又最喜歡看科學和物理方面的課外書,所以,我的物理成績特別好,還是物理課代表。因此,每次物理考試我幾乎都在95分以上,甚至滿分100分。

可我的英語卻完全相反,由於特別討厭死記硬背,所以,我的英語學得一塌糊塗,初中畢業考試時英語成績只有16分。

我下面來描述一下,我考物理和考英語時,完全不同的兩種心理狀態。

比如,有一次考物理,考試時間為兩節課,也就是90分鐘。

我只用了一節課的時間,很快就把考試卷答完了。當時,物理老師就站在我的旁邊,一直看著我把考卷答完。然後,收起我的考卷,從頭至尾快速看了一遍,當場掏出兜裡的紅筆給了我100分。而這時,其他同學的卷子也就剛剛做了一半。所以,面對物理考試,我有極大的自信。

而考英語的時候,則情況完全相反。我英語音標還算學的可以,所以當我把考卷上最前面的音標題寫完之後,後面的題幾乎我都不怎麼會。因此,考卷後面留下大片大片的空白。這時,如果監考老師從我身邊經過,我就趕快側起身子,儘量把考卷擋住不讓老師看到。因為,我怕監考老師看到我考卷上有這麼多空白,一定會笑話我英語怎麼學的這麼差。

所以,在物理方面,我比其他同學都自信,而在英語方面,我則成了全班最沒有自信的人。這說明,你的「藝高」,所以人人「膽大」(自信),相反,如果你「藝不如人」,自然就會在別人面前自卑。

第二個例子:

我在專欄的第一篇文章中曾介紹過,當面對物理學、電子學等科學技術領域時,我就有一種強烈的自信。而相反,一旦我面對社會,面對著人際交往的的世界,則完全沒有了信心。之所以前者我很有自信,是由於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在該領域進行了學習、研究和實踐,因此,我對物理、電子等技術領域有足夠的知識和經驗,因為「藝高」,所以「膽大」「自信」。

相反,由於曾經過於痴迷物理世界,而忽視社會和人際交往的實踐,所以,我非常欠缺這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因此,當我面對社會,面對人際交往時,就hold不住,就非常缺乏自信。

以上兩個例子,都是發生在我自己身上可以證明「藝高人膽大」的例子。

「人生考試卷理論」與人生的「兩種知識」:

人生要學習「兩種知識」,同樣也要面對兩種考試:

第一種,學校裡的知識和考試:

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地理、歷史、政治等。

第二種,人生、社會以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知識和「考試」:

比如,工作、事業、人際交往、戀愛、婚姻、家庭、教育以及其他生活中的問題等等。

學校裡的考試方面,遵循這樣的規律:

當你的知識 > 學校給你出的考卷,你自然就會有自信、掌控感和勝任感。

比如,就拿我當年考物理來說:當考卷一發下來,我發現考卷上的考題全在我的掌握之中,我自然就會胸有成竹,自信從容,勝券在握。

而考英語時則完全相反:考卷上的題目,遠遠超出了我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所以:

我的英語知識 < 英語考卷,我自然就hold不住了。因此,面對英語考試,我完全沒有自信,然後,緊張、焦慮、壓力等負面情緒也就接踵而來。

其實,人生也是如此。

缺少人生、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是不自信的根本原因:

我曾介紹過,自從我擺脫了自卑和嚴重的社交恐懼之後,我就從2003年至今一直在用自己的過來人經驗,幫助那些內向、缺乏自信以及社交恐懼的朋友。

我發現,在尋求我幫助的這些人當中,20—30歲左右的人所佔的比重最大,尤其是20—25歲的則更多,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一個人缺乏自信的原因只有一個,重拾自信有三種方法
    心理學家:一個人缺乏自信的根本原因只有一個。恢復自信有三種方法。越來越多的人抱怨「我的生活不快樂」。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他們常常害怕被拒絕和嘲笑,認為自己不夠自信。那麼自信對一個人的生活有多大的影響呢?
  • 《自信的力量》:一個人不自信的根本原因,是認知還未覺醒
    文|微微笑了01-生而為人,你必須自信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自信點,你可以的。不少心靈導師也告誡我們:如果感到自卑與緊張,你可以對著鏡子微笑鼓勵自己:「加油,你是最棒的!」有些人不自信,是因為他們害怕失敗,一直唯唯諾諾,面對選擇與任務直接「認慫」:「我都說自己不行,不要對我期待過高。」試問: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別人怎能信任你。生而為人,你必須自信!缺乏自信,人生很難獲得幸福。
  • 心理學:你不自信的根本原因在於,無法區分自信、自負和自卑
    而認知則是心理學的一大重要的過程。因此,其實不同的看法和表現方式只是自己心理現象的一個主觀性的表達,這是大腦的功能,而每個人大腦中發生的事情我們並不能太多的幹涉。因此,無論自卑自信還是自負,我們要用一個客觀的態度去看待它,而不是以主觀的意願去評論,否則你也就成了一個所謂的自負的人。
  • 如果你是一個極度內向、缺乏自信的人,建議你堅持做三件事
    有趣的現象是,若一個偶爾遭遇社交失敗的人,積極地做出多次嘗試,那麼,他很可能越來越擅長交際,最終恢復社交自信。而如果這個人由於一兩次的失敗,就徹底否定自己這方面的潛能,那麼,他也就徹底失去了獲得成功社交的機會。
  • 人不自信的最根本原因是什麼?答案是這個
    如果一個人告訴你他是絕對自信的,這多半說明他要麼很自負,要麼很自戀。這兩種都不符合正確的自信定義。那麼真正的自信是什麼呢?可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或是缺陷,但是總體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掌控自己的生活的。2、人之所以不自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他們不認為自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或是他們有能力去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如同習得性無助一樣,為了避免失敗,最好的方式就是剝奪自己行動的能力。因為那種屢次失望的感覺實在是太痛苦了。如同陷入自卑死循環的人,他們並不是沒有能力自信,而是他們不願意去嘗試自信。
  • 如果你是一個性格內向、缺乏自信的人,建議學習演講
    如果你是一個性格內向、缺乏自信的人,建議學習演講。演講是什麼演講即當眾講話,演講是價值輸出,演講是勇於展示自己,演講是講自己的故事,演講是實戰心理學。演講容易嗎?全世界最偉大的演說家之一,邱吉爾說過一句話,人生有三件最難辦的事情,第一件是爬向一堵向你傾倒的牆,第二件是吻一個決心離開你的過姑娘,第三件是當眾講話。因此,演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心理學:從不自信到自信,從做到這三點開始
    緊接著上一篇心理學文章介紹了不自信的原因,這篇文章想探討一下怎麼重新樹立自信,希望給讀者一些方向去重新找到自己內心的陽光。原生自卑無法消除,但我們可以通過發揮自己的主觀力量矯正次生自卑,培養自信的心理和行為模式,就可以克服自卑情結。如何從不自信變得自信呢?
  • 心理學:自信真的那麼重要?沒自信就真不行嗎?
    沒有自信,將是人一生中最大的一個缺失。自信助你走向成功自卑只能自憐,自信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 沒有得到你的同意,任何人也無法讓你感到自慚形穢。」在現實生活中,只有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優勢,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有權佔據一個空間,才能讓別人也來信任你,從而獲得-條通往成功的康莊大道。
  • 心理學:學會真正的依賴,你才會更自信幸福
    心理學發現,真正的關係建立必須彼此學會依賴,我們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學會適度的依賴其實也是良好人際關係的開始。心理學曾經做過一組調查研究發現,最快樂、對生活滿意度最高的是那些能表現出適應度依賴特點的人,在親密與自主之間達到平衡,自信同時也信任他人。如何學會適度依賴,四個技巧讓你更自信幸福。
  • 心理學:自信與認知密切相關,真正自信的人擁有這四個強大的認知
    只有你懂得事物成長與我們積澱相關,你就明白,真正內在的自信需要我們不斷堅持,不要追求快速看到效果,而是在堅持中,磨練內在的自己,看到日益成長自己,你的自信就會慢慢建立起來。堅持應該成為我們內在的一種信念,而不是一時興起去做一件事,更不是為了別人的認同。
  • 9個特質,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自信!
    大多時候,看似有自信的談吐及行為舉止,確實可以幫助一個人走向事業高峰。不過,這種偽裝而來的自信,通常不會維持太久,一旦有無法控制的意外發生,就會信心全失、被打回充斥負面想法的原形。那麼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有自信,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自信?
  • 心理學研究發現:越愚蠢的人越容易自信
    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的發表日期是1999年,英文題目為《Unskilled and Unaware of It : How Difficulties in Recognizing One's OwnIncompetence Lead to Inflated Self-Assessments》,中文譯名為《無能和無知:缺乏對自我無能的認識如何誇大對自我的評估》。
  • 「不自信會毀掉你的人生?」心理學:與它共處,才能變得更優秀
    其實,我們完全不必把不自信妖魔化。因為,從心理學角度來講,自信與否是一個很正常的心理狀態。我們如果能夠正確的認識它,就能擺脫因不自信帶來的焦慮或消沉,並且還能促進我們更好的提高與成長。的確,一個有著較高自信心的人,有更強的行動力,可以更好的表現自己,獲得更多的機會。但過於自信的人,往往缺乏警惕性,看不到風險,缺乏危機管理能力;他也容易固執己見,看不到自身的問題,找不到問題的根源。如果作為一個管理者或領袖,過分自信,還可能導致社會性或國家性的重大錯誤發生。
  • 吳一鈳:孩子缺乏自信怎麼做才好?家庭教育孩子的妙招有哪些
    「兒子小時候是老人幫忙帶,直到上三年級才回到身邊,現在四年級9歲了,成績中等偏上還可以,平常工作忙也沒有怎樣關注他。有一天我們小區跟孩子同班的一個同學來還他文具順便找他玩,在玩的過程中發現他一直沒有跟同學目光對視,玩得開心時也是低著頭笑的,說話時跟蚊子的聲音有得比,如果不是跟他緊緊挨著,根本就聽不到他在說啥。後來向同學了解,原來我兒子在班上也是這樣的。
  • 孩子缺乏自信的背後,隱藏著無數父母習以為常的教育方式
    02生活中,有很多因為父母造成的童年創傷,長大後缺乏自信的例子。我有一個朋友,學歷、長相、身材、能力都非常好,在很多人眼中屬於女神級別的存在。但是她自己卻不自知,面對更好的機會總是不敢去爭取,問及原因,她只是說:感覺自己沒有那麼優秀。
  • 從小缺乏自信的孩子是怎樣的?
    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為自信的人, 自信的孩子願意學習新的技能,面對新的挑戰。 但現實是,有相當多孩子缺乏自信。 網絡上曾經有個熱帖, 叫做:「從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一種什麼感受?」
  • 心理學:建立自信為什麼這麼難,因為你之前追求自信的方向搞反了
    可能你從沒意識到,你頭腦中的這個邏輯,是你人生的導航圖從本章節起,我們開始討論有關「自信」的話題,我會用幾個章節的篇幅來與大家進行探討。所以,不難看出,這個人生成功的邏輯中最重要的三個核心概念分別是:行動、恐懼和自信。因此,「自信」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心理品質,是邁向成功的先決條件!所以,在我們傳統主流的心理觀念以及大多數人頭腦中,都認為「自信」對一個人來說,是最最重要的!
  • 真正的自信應該是什麼樣子?
    在房間裡最自信的人可能是你最不願意看到的人。他不是說話最多的人,也不是說話最大聲的人。也不是穿著最昂貴的衣服大步走來的人,甚至不是講得最講究的人。真正的自信是安靜的。它是看你做什麼,而不是看你說什麼。就像愛一樣,自信並不來自於你內心的某個神秘的地方。它是關於行動的。那麼,一個人如何建立真正的自信,而不是假的那種?1. 他們進入一種情況:準備好了缺乏信心說明了一個關鍵的問題: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這很好,沒有人知道,但沒有人一直都不知道。充滿著壓力的人展示不出自信,他們會想出一個計劃。
  • 培養孩子自信,心理學家的6點建議
    培養孩子自信,心理學家的6點建議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何孩子膽小敏感、遇事退縮?培養孩子自信,心理學家的6點建議!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心理學:真正的自信是什麼?這3點才是自信所代表的意義
    自信與自卑,看似只是簡單的兩種心理狀態,卻很少有人能夠在自信這個極端中獲勝,大多數人都集中在了自信與自卑之間徘徊。但是,真正自信的人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個人認為我並不是一個十分自信的人,依然有很多自卑心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著我,但是,在我個人對自我改造的過程中,我的確是體會到了關於自信對人的一個好處,它不僅僅體現在了工作方面,更是情感、家庭、人際關係方面必備的一種心理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