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藝高人膽大」,我舉兩個自己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
我考物理和考英語時,兩種完全不同的心理狀態。
先說說我的物理。我從小愛科學,上中學時,尤其喜歡物理。由於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完成作業,平時又最喜歡看科學和物理方面的課外書,所以,我的物理成績特別好,還是物理課代表。因此,每次物理考試我幾乎都在95分以上,甚至滿分100分。
可我的英語卻完全相反,由於特別討厭死記硬背,所以,我的英語學得一塌糊塗,初中畢業考試時英語成績只有16分。
我下面來描述一下,我考物理和考英語時,完全不同的兩種心理狀態。
比如,有一次考物理,考試時間為兩節課,也就是90分鐘。
我只用了一節課的時間,很快就把考試卷答完了。當時,物理老師就站在我的旁邊,一直看著我把考卷答完。然後,收起我的考卷,從頭至尾快速看了一遍,當場掏出兜裡的紅筆給了我100分。而這時,其他同學的卷子也就剛剛做了一半。所以,面對物理考試,我有極大的自信。
而考英語的時候,則情況完全相反。我英語音標還算學的可以,所以當我把考卷上最前面的音標題寫完之後,後面的題幾乎我都不怎麼會。因此,考卷後面留下大片大片的空白。這時,如果監考老師從我身邊經過,我就趕快側起身子,儘量把考卷擋住不讓老師看到。因為,我怕監考老師看到我考卷上有這麼多空白,一定會笑話我英語怎麼學的這麼差。
所以,在物理方面,我比其他同學都自信,而在英語方面,我則成了全班最沒有自信的人。這說明,你的「藝高」,所以人人「膽大」(自信),相反,如果你「藝不如人」,自然就會在別人面前自卑。
第二個例子:
我在專欄的第一篇文章中曾介紹過,當面對物理學、電子學等科學技術領域時,我就有一種強烈的自信。而相反,一旦我面對社會,面對著人際交往的的世界,則完全沒有了信心。之所以前者我很有自信,是由於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在該領域進行了學習、研究和實踐,因此,我對物理、電子等技術領域有足夠的知識和經驗,因為「藝高」,所以「膽大」「自信」。
相反,由於曾經過於痴迷物理世界,而忽視社會和人際交往的實踐,所以,我非常欠缺這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因此,當我面對社會,面對人際交往時,就hold不住,就非常缺乏自信。
以上兩個例子,都是發生在我自己身上可以證明「藝高人膽大」的例子。
「人生考試卷理論」與人生的「兩種知識」:
人生要學習「兩種知識」,同樣也要面對兩種考試:
第一種,學校裡的知識和考試:
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地理、歷史、政治等。
第二種,人生、社會以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知識和「考試」:
比如,工作、事業、人際交往、戀愛、婚姻、家庭、教育以及其他生活中的問題等等。
學校裡的考試方面,遵循這樣的規律:
當你的知識 > 學校給你出的考卷,你自然就會有自信、掌控感和勝任感。
比如,就拿我當年考物理來說:當考卷一發下來,我發現考卷上的考題全在我的掌握之中,我自然就會胸有成竹,自信從容,勝券在握。
而考英語時則完全相反:考卷上的題目,遠遠超出了我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所以:
我的英語知識 < 英語考卷,我自然就hold不住了。因此,面對英語考試,我完全沒有自信,然後,緊張、焦慮、壓力等負面情緒也就接踵而來。
其實,人生也是如此。
缺少人生、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是不自信的根本原因:
我曾介紹過,自從我擺脫了自卑和嚴重的社交恐懼之後,我就從2003年至今一直在用自己的過來人經驗,幫助那些內向、缺乏自信以及社交恐懼的朋友。
我發現,在尋求我幫助的這些人當中,20—30歲左右的人所佔的比重最大,尤其是20—25歲的則更多,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