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紐約教堂可照常聚會,使女大法官將美國司法帶向何方?

2020-12-16 騰訊網

上周,美國最高法院挑燈夜戰,做出一個標誌性的判決。

之前,羅伯茨首席大法官站在保守派陣容中則保守贏,溜到自由派營壘中則自由勝。而新近這個判決,標誌保守派多數新聯盟正式形成,三位川普系大員,戈薩奇、卡瓦諾和巴雷特,加上阿里託和託馬斯,形成五虎將。

原來聚光燈下的常投出關鍵的搖擺一票的羅伯茨大法官,一下子從舉世矚目到被人視若不見,先前的搖擺舞(swing)頓時成為路人無視的廣場舞。正所謂:「芭蕾」(Barrett) 翩躚人爭看,「搖擺舞」(swing) 寂然慘澹。

使女大法官與美國司法的歷史性拐點

眾所周知,羅伯茨首席大法官初始以保守派面目出現,有著堅實的保守主義記錄,但是最近他漸漸向左傾斜,後來卻成為中間派,立場經常「搖擺」,屢屢成為眾多案件中具有決定性的一票。

若不是羅伯茨大義反右,很多重要判例早就面目全非了,甚至早在2012年,如果不是羅伯茨投出關鍵一票與四名自由派人士站在一起,歐巴馬醫保就逃不過那一劫。諷刺的是,在川普火箭提拔幹部之前,還未成為法官的巴雷特,當時是聖母大學法學教授,她對羅伯茨為歐巴馬打掩護的判決持直白的批評態度。

然而,川普把巴雷特當成救命稻草而火線任命,以接替屍骨未寒的RBG,這樣,保守派任命大法官數就以六比三佔據絕對優勢,即使羅伯茨再去自由派陣營裡客串一下,也改變不了五比四的保守派判決。大法官巴雷特一亮相,驚豔全場,旁邊的羅伯茨首席立即黯然,無論他怎樣搖擺,聚光燈已經被拔了。

最新的一則案例,標誌著這一格局的形成,美國司法也來到了歷史性的拐點。這個判例,即「羅馬天主教布魯克林教區訴庫莫案」(Roman Catholic Diocese of Brooklyn v. Cuomo),法錘落下之後,標誌著五位硬派大法官,在巴雷領銜之下齊跳保守主義之芭蕾舞,羅伯茨以前的風光將成往事了,今後,羅伯茨固然可以繼續搖擺,哪怕唱著哈林的「擦擦擦,只有我最搖擺」,也可能不會有人駐足流連了。

不光如此,以後相當長時間內,只要總統,參院和眾院三權不被擰在一起同時被民主黨拿下,以針對最高司法權做外科手術的話,那麼,美國的司法權就是捍衛保守主義的司法,而且看看年齡,戈薩奇、卡瓦諾和巴雷特分別是1967年1965和1972年生,實實在在的小年輕後生,還可以在最高法院位子上待上三十年以上,所以,可以預見,美國在他們川普三劍客的帶領下,將會一路狂奔,向右疾行。

教堂不是賣酒賣車的鋪子

再來說說這則判決。五比四,雖然羅伯茨又溜到自由派那一邊,但無關痛癢了,新保守聯盟的五票,穩穩地鎖定判決多數意見,旗幟鮮明地站在了紐約的宗教組織一方。

這個案件出來之後,我在北美的幾個保守派朋友和基督徒朋友興高採烈,紛紛在社交軟體發狀態,感謝上帝。他們說這是信仰自由的勝利,自由派們再也不能以疫情的理由幹涉信仰,限制教會聚會人數了。

在紐約州抗疫法規之下,信仰自由受到「粗暴踐踏」,當疫情最嚴重時的紅色等級之下,教會聚會人數竟然限制在10人以下,黃色等級時是25人的限制,而且打出的旗號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些朋友們認為,這個理由實在虛偽,戈薩奇大法官說得好, 「根據州長的說法,去教堂可能不安全,然而,去買一瓶葡萄酒或者買輛新自行車卻總是好的。」

聽起來頗有理,為什麼教會宗教場所就要限制人數,而賣酒水賣自行車的商店卻可以開門迎客呢?難道非要逼教堂也兼營雜貨不成嗎?

但是,醫學專家和病毒傳播學專家們建言,根據不同場所的性質,在疫情中危險等級從低到高依次為,日用雜貨,商業門店,學校,酒吧舞廳,餐廳,健身房以及教會崇拜場所,後三者經常是超級傳播者的溫床。

想想,似乎也有道理,去商店買酒,隨買隨走,一般也不會立馬開一兩瓶屁股坐在收銀柜上,跟收款員噓寒問暖,傾訴悲歡;教會裡則不然,一呆多則幾個小時,甚是常見,精神導師對會眾耳提面命,與弟兄姊妹共沐主恩,唱頌歌行聖禮,確實也是病毒最愛場所,故而紐約州針對不同的場所有相對不同的政策,以因應這世紀大疫情,豈非言之有理?

然而,大法官說了,你們防疫,那憲法往哪擱?教會領袖說了,這是你們所謂的科學,科學的局限,俗人不自知。我們教會朋友說了,紐約州的政策分明就是赤裸裸的歧視,去商場可以,見上帝卻不行,說好的人人平等呢?哪有這樣道理!

人人平等但僅限於凡夫俗子

總是有自由派好事者抬槓,一次又一次提那些水不開的壺,說教會這時要求什麼平等對待,法律面前一視同仁了,可是,先前教會一直要求自己的特殊性,強烈要求特權化,比如,絕不允許有司取消宗教機構的免稅地位,哪怕在政治選舉中全方位參與政治,動員教眾支持某一政黨,教會領袖紛紛亮相站臺,公開支持川普的立場,布道演講,不亞於助選集會,他們的這種免稅地位是不是有點讓全體納稅人為他們政治活動買單的意思,而他們的政治立場僅符合一部分納稅人的利益呢?

我的北美教會朋友有些憤怒了,因為對他們來說,這個理由真站不住腳。人人平等,但神和人哪能平等的呢?「教會是神的肢體」(林前12:13,27),當然居於法律之上。自由派之流如果想讓我們跟其他組織機構平等,那就是狂妄,那就是僭越。

但有人定是著了魔道,非要繼續強詞奪理,說即使教徒虔誠,堅持無限制聚集,感恩節不光感恩,不光感動,還要感染,然而,聚會結束,終究要走出教堂,離開聚會,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進入社會,靠近非教徒,無疑可能增大傳染其他人的風險,遇有年老體弱者,甚至會奪那無辜者性命。

此言差矣!持此論者,分不清什麼才是重要的,是現世,還是將來上天堂。如果得病要死,那就慷慨赴死,上帝要你五更,何必流連這敗壞的世界到六更天呢?

這敗壞的世界,這敗壞的人,竟不知他們眼中的梁木(馬太福音7:3),竟然相信什麼科學,自由派大法官索尼婭 · 索託馬約爾竟然說,「最高法院的法官們玩了一個致命的遊戲,他們在質疑衛生官員對傳染性病毒傳播環境的專家判斷」,他們這些所謂的精英,徒有虛名,殊不知真正的智慧最高的智慧是信仰,他們不理解我們內心的虔敬,他們竟然以為醫生護士才是拯救世界的英雄,這些俗人根本不理解,我們根本不怕把生命交託出來,毅然決然的殉教者是我們的榜樣,也不懼攜帶新冠進入人群,像身縛人肉炸彈的伊斯蘭國戰士般決絕。

以上,就是我的教會兄弟的三觀,他們是一群特別關注生命權的人,為了胎兒的生命,他們見到自由派談起婦女墮胎權益就眼冒金光,為了美國能選上一位支持生命權(pro-life)的總統,他們對這位候選人道德的極其敗壞視而不見,甚至把他當作天使。

這一切,就因為他們熱愛生命,當然,被病毒威脅的千萬生命統統除外,對他們來說,美國現在因新冠而死的人數近二十萬人,跟沒死人一樣,這與最近李教授的想法十分相近。

作者簡介:喬葭蘭,北京大學博士,遊學美利堅數年,現上海某法學院任教。

參考資料:

1.英文中搖擺舞與投搖擺票是同一詞。

2.https://www.supremecourt.gov/opinions/20pdf/20a87_4g15.pdf

3.https://www.pbs.org/newshour/show/u-s-supreme-court-blocks-new-yorks-cap-on-religious-services

4.https://www.supremecourt.gov/opinions/20pdf/20a87_4g15.pdf

相關焦點

  • 美國大法官是正義的守護者還是披著法袍的政客?
    在美國,Justice一詞專指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大法官,其他級別的法官一般稱為「Judge」。人們對最高法院9位大法官尊重至極,他們所到之處,往往受到起立鼓掌歡迎。他們站在美國司法分支的金字塔尖,他們的判決可以改變美國歷史,他們身上寄託著美國人對法治的信任。
  • 新聞周刊丨美國大法官金斯伯格去世 「大法官補位戰」火藥味十足
    在西方司法領域,常常會出現這樣一個形象:一位蒙著眼睛的女神,一手拿著寶劍,一手舉著天平。這個女神名叫朱蒂提亞,是古羅馬的正義之神。本周,隨著美國司法界一位德高望重的女法官的去世,圍繞著誰來繼承空缺的大法官職位,美國的自由派和保守派勢力爭論不休,「大法官補位戰」的火藥味十足。
  • 川普提名的巴雷特投下關鍵一票,最高法院5比4宣判病毒為宗教讓路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謝斯河據CNN報導,紐約宗教組織狀告州長採取的疫情控制措施影響信徒宗教活動一案於11月26日凌晨在美國最高法院宣判。5比4的投票結果讓最高法院最終判決紐約州長科莫對教堂施加出席人數上限的措施無效。這一判決被法院保守派視為宗教自由的勝利,大法官巴雷特投下了決定性的一票。
  • 讀懂最高法院大法官與美國政局的隱秘關係
    美國大法官除非瀆職,任期終身,他們可在長達十餘年甚至二十餘年中左右眾多政治與社會議題。近年來,美國社會保守主義、民粹情緒興起,政治議題極化,黨爭激烈,最高法院和大法官成為各種政治湍流相互激蕩中的「風暴眼」。美國最高法院守護著這個超級大國的司法公正,九位大法官則以其令人折服的司法能力和職業操守,深得民眾信賴。
  • 川普提名的大法官「人設」太完美!她將如何改變美國?
    我們看一下今天川普宣布提名儀式上,巴雷特可圈可點的表現就知道了。第一,盛讚前任。儘管巴雷特與自由派的RBG的觀點非常不同,但是她在提名致辭上,開場白就是稱讚自己的前任是多麼優秀。巴雷特說,她會時刻提醒自己她的前任是誰,RBG的去世,是一個偉大生命的終結,直到現在美國都還在為她降半旗默哀。
  • 英國大法官司法職能的變遷
    1970年代之後,管理主義運動逐漸對大法官的司法職能提出了挑戰,這一挑戰始於大法官部職能的擴展。然而,在布萊爾執政期間,大法官結束了長達千年的身兼多職的歷史,變為專司司法管理的行政官員,引發朝野關注。這一改革的外部推動力顯而易見,1998年《人權法》將《歐洲人權公約》納入英國法,大法官身兼多職與《歐洲人權公約》相衝突。
  • 歷數美國最高法院的女性大法官
    48歲的她成為美國歷史上又一位女性大法官。這一職務非同尋常,她在未來的一舉一動都將影響美國社會。而且她年富力強,大法官又是終身制,這意味著這種影響會十分長遠。 在巴雷特之前,她的幾位女性前任也確實證明了這一點。
  • 讀懂最高法院大法官與美國政局的隱秘關係|《財經》讀書會
    大法官們始終秉持自己堅定的法治信仰,在不斷湧現的爭議問題上作出最終裁決,引領法治乃至國家的發展方向。
  • 巴雷特就任大法官 美國黨爭愈演愈烈
    2020-10-29 04:56:54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閱讀提示151年來首次在沒有任何少數黨成員支持的情況下,任命一名大法官,勢必對未來美國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在美國社會嚴重撕裂的當下,美國兩黨之爭將越發激烈,反過來也會帶來更大的動蕩和不安。
  • 北美觀察|直擊大選:攸關宗教與未來,美國大法官「補席戰」涵義關鍵
    《紐約時報》報導,金斯伯格是美國自由派司法體系和女權運動的一面旗幟,她獲得了在國會停靈的殊榮不過,就目前形勢來看,除非共和黨內部出現突然的反水行為,大法官人選在美國大選前決定基本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這次大法官補缺具有劃時代意義川普提名的人選一旦正式成為最高法院大法官,就將令美國的司法原則長期被保守派壟斷。
  • 深度|巴雷特就任大法官,最高法院「右傾」將如何影響美國
    26日,參議院表決結果為52票贊成、48票反對,一名共和黨參議員蘇珊·柯林斯和所有民主黨參議員投下反對票。柯林斯表示,她不投支持票是因為大選就在眼前。「這是151年來首次在沒有任何少數黨成員支持的情況下,任命一名大法官,這表明華盛頓在司法提名方面的鬥爭已變得多麼激烈。」《紐約時報》寫道。這也是大法官首次在距離大選僅剩8天之際得到提名確認。
  •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人艾米·巴雷特
    「法學女教授」「年輕」「保守」,可以作為了解這位可能的未來大法官的標籤。巴雷特1972年1月出生在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是家中長女。其父親曾是石油公司的律師。白宮公布的簡歷顯示,巴雷特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從聖母大學法學院畢業,後在母校擔任法學教授,主攻憲法解釋學。她於2017年獲川普提名出任美國聯邦第七巡迴上訴法院法官。
  • 美州長為控制疫情限制宗教活動,遭宗教起訴,巴雷特投出重要一票
    根據相關報導顯示,紐約的相關宗教組織對於美國州長實施的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制度影響了他們的宗教活動,這一案件在昨日於美國在高法院做出決斷。根據最高法院在判決後聲明,美國州長的所做出的制度對修正案保護宗教自由做出了威脅,並且再三聲明:"憲法無論何時都是神聖的、是無法摧毀的。"而在前幾個月中,最高法院的立場與此事判決是截然不同的。因為保守派與自由派都統一戰線站在同一方位,對美國州長所做出的新冠疫情防控是相當支持的!
  • 帶著鐐銬跳舞——大法官的任命與美國司法實踐中的隨機與約束
    為美國最高院大法官候選人;10月12日起四天,美國參議院對該提名進行為期四天的聽證;10月27日,Barrett確認通過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聽證,正式成為美國最高院大法官。法官的個人信仰與法哲學理念對其司法活動有什麼樣的影響?一個先例被推翻需要滿足什麼樣的條件?本文將以Roe v. Wade為例,從美國司法原則與制度、憲法釋法爭議,宗教與司法,政治與司法等四個角度來展開討論。
  • 三維度審視巴雷特就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10月26日,來自保守派陣營的虔誠天主教徒埃米·科妮·巴雷特以52:48的得票獲得美國參議院確認,並很快在川普的見證下於白宮宣誓就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從9月26日正式提名到此次獲得參議院確認並宣誓就職的一個月時間內,川普的這一大法官提名始終飽受爭議和批評。這種爭議包含對最高法院進一步保守化的擔憂,也包含對美國政治更加極化、美國社會更加撕裂的擔憂。
  • 「虎媽」之女受聘為美國大法官助理,招致激烈批評
    撰文 | 喬一帆6月10日,美國最高法院宣布將從今年10月起聘用 「虎媽」 蔡美兒的大女兒索菲亞·蔡·魯本菲爾德(Sophia Chua-Rubenfeld ),作為新上任的大法官布雷特·卡瓦諾(Brett Kavanaugh)的法官助理。這一消息引來眾多美國媒體對於 「虎媽」 蔡美兒的批評與質疑。
  • 新聞背景: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人艾米·巴雷特
    「法學女教授」「年輕」「保守」,可以作為了解這位可能的未來大法官的標籤。巴雷特1972年1月出生在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是家中長女。其父親曾是石油公司的律師。白宮公布的簡歷顯示,巴雷特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從聖母大學法學院畢業,後在母校擔任法學教授,主攻憲法解釋學。她於2017年獲川普提名出任美國聯邦第七巡迴上訴法院法官。
  • 巴雷特宣誓就任美國大法官,即將參與搖擺州郵寄選票糾紛裁決
    115位大法官,也是有史以來第五位女法官,同時還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大法官。 而憤怒的民主黨領袖、參議員查克 · 舒默(Chuck Schumer)回擊稱:「你可能會贏得這次投票,巴雷特可能會成為下一任最高法院大法官。但她將永遠、永遠不會恢復她的信譽。下一次美國人民在國會給予民主黨多數席位的時候,她將喪失告訴我們如何管理這個多數席位的權利。」
  • 疫情下的美國,白宮無視規定舉辦聚會
    現在是假日聚會的季節,但是同時疫情形勢也依然嚴峻,首都華盛頓的新冠感染人數創下新高。 本周被問到在疫情期間舉辦這些活動是否明智時,川普表示,他相信這些活動可以安全舉行。 他說:「這些都是聖誕節派對。坦率地說,我們已經大幅度減少了聚會的數量。而且,我在這些聚會上看到很多人都戴著口罩,我認為這是個好事。」 關於假日聚會,鮑澤政府暫時沒有給予回應。不過她的政府此前一再呼籲人們今年不要參加傳統的感恩節和聖誕節聚會。
  • 美國紐約一教堂聖誕音樂會現場有人向空中開槍,被警方擊斃
    美國紐約一教堂聖誕音樂會現場有人向空中開槍,被警方擊斃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20-12-14 09:12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