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暘
說起《漢語大詞典》,這是我國第一部也是唯一「古今兼收、源流並重」的特大型漢語語文詞典,是許多文史工作者的案頭必備工具書。第一版1994年出齊,第二版2012年編纂啟動,《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一冊徵求意見本去年底面世,將於今天在上海舉行出版座談會。
據悉,第二版計劃今年內推出第二、三、四冊,預計2023年完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25冊徵求意見本,此後由上海辭書出版社正式出齊。
出土文獻、中古漢語等領域得到系統性充實
《漢語大詞典》從整體上歷史性反映了漢語詞彙發展演變面貌,出版後以其權威性和實用性,影響深遠。為了適應語言研究和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對第一版展開全面修訂,計劃分25冊出版,預計收錄條目約40萬,總字數將超6000萬字,比起第一版5000萬總字數,新增內容將達20%左右。從修訂的程度看,第一版80%以上的詞條內容都有程度不等、類型不同的修訂和提高,可以說是一次真正全面的深度修訂。
第二版修訂堅持「釋義準確、義項齊備、書證翔實、體例嚴謹」的整體要求,落實「訂嚴補慎」的基本原則,分冊主編、編委、審稿專家等合力把關。以此次出版的《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一冊徵求意見本為例,全書包括「一」「丨」兩個部首,79個單字、11517個詞條,共計230萬字。相比第一版相同部首,第二版增加3個單字,增加比例近4%;增加1375個詞條,增幅近13%;共計增加52.2萬字,增幅超32%。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透露,第二版的修訂體現在多個維度:一是對第一版中存在的各類錯訛情況進行訂正;二是梳理吸收30多年來學界研究成果,特別是與《漢語大詞典》直接相關的論文萬餘篇,著作百餘種,進一步提高完善詞典在收詞、釋義、書證等方面的質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針對第一版編纂時語料相對薄弱的領域,如出土文獻、中古漢語、近代漢語、佛經語詞等範疇,第二版系統性地加以充實;增補了單字上古韻部等。
除了文本內容,第二版對插圖也將作全面修訂,在訂正一版插圖及圖注錯誤的同時,增加若干能夠輔助釋義的插圖。
集學界之力,吸收更新成果才能生命長青
學界有個共識:「詞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好的工具書也只能代表當時的認知水平,近幾十年來社會科技日新月異,各種新詞彙新現象層出不窮,《漢語大詞典》第一版存在的不足逐漸顯露。大型品牌工具書需緊跟時代發展,在持續修訂完善中保持生命長青。
業內期待,《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將更為科學、全面、準確地反映漢語詞彙史的面貌,符合新時代要求,實現後出轉精的修訂目標。集學界之力,《漢語大詞典》(第一版)出版二三十年來,海內外學界發表的相關指瑕、商榷、研究成果成千上萬篇,此次也得到了較為全面的梳理,相當部分將被吸收到修訂工作中。
身處網際網路時代,如何更好地為讀者提供準確、權威、便捷的漢語語詞查詢服務?老牌工具書同樣面臨著推動內容生產方式、詞典呈現方式的轉型升級命題。據悉,《漢語大詞典》(第一版)網絡版開發工作正在進行中,框架設計已完成,第一版全部內容將於2019年正式上線,供讀者查閱,並開放埠與第三方合作。世紀出版集團下屬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針對《漢語大詞典》數位化工作,專門研製開發了「漢大」字庫,該字庫3萬餘字,覆蓋了《漢語大詞典》中出現的所有字形,並在學理性、規範性、拓展性及美觀度等方面達到較高水平,該字庫目前已經完成。
相關連結
《漢語大詞典》大事記
■1975年啟動編纂,第一卷於1986年出版,至1994年全部出齊,共12卷,另有附錄、索引1卷,收詞37.5萬條,近5000萬字,插圖2200餘幅。《漢語大詞典》曾榮獲首屆國家圖書獎,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權威工具書、聯合國漢語翻譯指定工作用書。
■自2005年開始,漢語大詞典編纂處專門負責《漢語大詞典》訂補工作,2010年編成《漢語大詞典訂補》一書,共330萬字,新收與訂正《漢語大詞典》詞條3萬多條。
■2012年3月,國家出版基金規劃管理辦公室發出立項通知,確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為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2012年12月10日,《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編纂出版啟動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標誌著第二版修訂工作正式啟動。
■2018年12月,《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一冊徵求意見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