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長過程中
一起分享專業、實用、有趣的親子新知與體驗
大手牽小手,幸福向前走!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進入搖號時代後,升學路徑改變了,相應的學習路線也在發生著變化,這比單純買幾本書、報幾次課,要重要得多。
幸運地是,大手牽小手 在上海教育圈有一個強大的名師智囊團,其中有一位許多上海家長熟悉的施老師,她有十多年上海體制內知名小學的教學經驗,也曾擔任過某大型英語培訓機構的教研負責人,對於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升學體系非常明晰,並且還對體制內/體制外,校內/校外的英語學習了如指掌,真的是太對路!
所以,前段時間,手手君就請施老師在 大手牽小手 交流群內, 為大家作了一系列關於《從幼兒園到中考的英語學習路徑》的乾貨講座,被幾千位家長瘋狂打call,怒贊到不行!!
手手君會將這一系列乾貨講座精選內容整理成文,在 大手牽小手 公眾號陸續推出!今天是第三講。本系列可能會分多篇文章陸續推出,強烈建議所有幼兒、中小學生家長關注!
文 / 施老師
很高興,能有機會和 大手牽小手 的家長們分享小學英語學習的一些心得和想法。我身邊的很多老師、家長也都關注了這個公眾號,確實有很多獨家的、精彩的教育資源和文章。
所以,這次受手手君之邀,給那麼多注重教育、理性育兒的家長們作分享,我也很開心。今天,我們接著說說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
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已經毋庸多言, 現在的家長們都很重視孩子的英語學習。但這些學習英語的大軍中,一直存在著兩種派別,應試派和原版派。
按照家長圈裡通行的說法,應試就是語法為主,偏向體制內;原版就是閱讀寫作,偏向體制外;所以也叫 應試派和出國派。
我們暫且不討論哪個派別更值得跟從,先冷靜地思考一下,為什麼要花大力氣讓孩子把英語學好?
不外乎有那麼幾點理由:
第一,英語是世界性的語言,掌握了這個語言工具,才能有機會接觸到最前沿的科技與諮詢,也就是說有了高等自學的能力資本。
第二,英語好了,能為將來求學多一條出路,到國外去開開眼界。
第三,英語是我們中高考分值最高的科目之一。
再讓我們跳出這三個學習英語的理由,看看什麼才算是學好英語呢?
答案當然就是能「用」。
能用,才能實現看得懂各類文獻、能出國學習生活、當然也能在中高考中得到不錯的分數。
五年前,我們還會說中高考的英語是應試,和「運用」沒什麼大關係,用的考不到,考的用不到。但是近兩年以來,從出題的傾向、課程設置的調整,以及英語考試的改革,都會朝著「運用」這個方向走。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中考英語。
大家都知道中考英語不太難,語法知識非常簡單,且分值越來越低。但是現在兩分一道的完形填空就是拉開學生之間差距的鴻溝。
完形填空怎麼樣才能填對?很多培訓機構會教孩子說:我們要先分析一下句子的成分,看看這個空缺的是名詞還是動詞,然後再去推測。
很多孩子掌握了這個技巧,但依然拿不到那珍貴的兩分,為什麼?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舉個例子,當你開著汽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時候,偶爾看到路邊的建築物上有一個霓虹燈柱,燈柱上面有幾個字,當中有一個字不亮了,你看到的是「青 年活動中心」。
中國人不假思索就會知道當中缺的是「少」。這就是作為母語的直覺;而老外可能就會腦補組詞為「青壯年活動中心」「青成年活動中心」等等,因為在記憶詞彙為主的第二語言學習者看來,青壯年和成年都是合理的詞組。
那麼學英語也是一樣,要讓孩子有不假思索的認知。
總結一下,這代孩子學英語,目標非常清楚——就是學到能「運用」,而在這個終極目標下,其實是不存在「出國」路線和「應試」路線的,或者說我們應該把這兩條線模糊化結合化。
前不久還有家長說,「我們孩子是走體制內路線的,我只要學習語法,我只要刷題」。
那麼我只能很遺憾地告訴你,你給孩子設置了一條彎路!
因為一個只會把語言當做一種公式來記憶的人,是無法真正運用好這門語言的,閱讀分值無論在哪種考試中都越來越大;而如果一個會運用語言的孩子,即便語法點有那麼一點點亂,只要老師花一小段時間幫助他梳理一下,他馬上就能把語言規則掌握。
英語學習包含有 聽/說/讀/寫 四個維度,怎樣的排序才算合理呢?
語言的本質屬性是聲音,學習母語都是遵循聽說讀寫的自然規律,嬰兒會說話以前基本上都有一年的沉默期,這一年主要是在聽,聽各種聲音,在大腦中儲存各種聲音,之後開始分辨各種不同的聲音,然後把聲音和他們的具體含義聯繫在一起。
之後嬰兒會模仿周圍的人,試著去發出這些聲音,得到反饋後,不斷的修正自己的發音,然後繼續使用和模仿,輸入和輸出循環往復。
隨著大腦中儲存的聲音的不斷豐富,面部肌肉和舌肌的不斷鍛鍊,慢慢的,就學會了說話,用聲音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個過程基本都是在聽說。
一般三歲以後才會開始學習識字,因為3-4歲時的孩子,是圖形直覺最敏感時期,這時開始認識字的形狀,然後將聲、形、義三者結合起來。之後才開始學習寫字,語言組織能力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夠寫作。
母語的學習是遵循聽-說-讀-寫的自然順序的。當我們學習外語的時候,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英語學習沒有母語式的環境,我們的聽力材料不夠豐富,這時學習的順序有可能會打亂。
但是,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其實都有一個規律,那就是先input(輸入),再輸出(output)。輸入包含了聽、讀,而輸出則是說和寫。
如果孩子是從幼兒時期開始學習英語,那麼遵從母語的學習規律,從聽說入手,讀寫跟上是最有效的方法;
但是對於已經有一定基礎、但是不太願意開口的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就可以把這個順序調整為先聽讀、然後再說寫。因為聽和讀其實都是輸入的一個過程,然後再說出來、再寫出來。
但排序的原則一定是先輸入再輸出,因為沒有足夠的input,就不可能有完美的output.
義務教育9年加上高中3年,通過這12年國家規定的英語課程學習,我們的孩子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水平呢?
在上海市頒布的英語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12年學習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
較為熟練的語言技能,
比較豐富的語言知識,
學習過程的體驗,
良好的英語交際能力;
高中畢業生英語基本過關,
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達到本課程標準五級以上(含五級)的各項要求
給大家摘錄一部分五級的具體要求為:
能正確理解課內外師生之間或學生的信息傳遞;
能聽懂外籍人士談話大意及他們就一般性內容的演講大意;
課外視聽量不少於90小時。
能參加專題討論和演講活動,基本表明自己的觀點;
能直接與外籍人士交際,表達自己的一般意見和見解;
能進行一般性內容的談話的口譯。
不藉助工具書,能讀懂文學,科技等原版的簡易讀物,課外閱讀量不少於25萬詞。
能作課堂筆記,電話留言;
能正確填寫表格,能正確書寫便條,信件等應用文;
能根據要求寫不少於120個詞的短文,意思連貫,語言正確。
為什麼要具體說說這個「要求」?因為一直以來,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在公辦小學裡學的英語太簡單,那麼,果真如此嗎?民辦小學裡所加給孩子的「料」,是不是超出了大綱要求?
先來看一下,根據教學大綱規定,小學畢業孩子們應該掌握的語言知識有以下:
[語音]
1. 讀音規則
(1)元音字母在重讀開,閉音節中的讀音規則
(2)輔音字母的基本讀音規則
(3)字母組合的讀音規則
2. 國際音標
3. 語音語調的基本知識
[詞彙]
1. 核心詞彙量不少於500詞,總詞彙量不少於600詞
2. 詞的形態變化
[語法]
1. 名詞
(1)普通名詞和專有名詞
(2)可數名詞,(含複數形式)
(3)不可數名詞,(含數量表達)
(4)名詞所有格,('s的用法,of結構的用法)
2. 代詞
(1)人稱代詞,(主格,,賓格,形容詞性物主代詞)
(2)指示代詞
(3)疑問代詞
(4)不定代詞
(5)it的用法(表示時間,表示自然現象)
3. 數詞
(1)基數詞(1000以下表達法)
(2)序數詞(100以下表達法)
(3)鐘點表達法
(4)日期表達法
(5)年份表達法
4. 冠詞
(1)不定冠詞 (2)定冠詞 (3)零冠詞
5. 形容詞
(1)作定語(前置)
(2)作表語
6. 副詞
在句子中的常見用法
7. 介詞
(1)表示時間 (2)表示地點
8. 連詞
並列連詞在句子中的用法
9. 動詞
(1)連繫動詞
(2)行為動詞
(3)助動詞
(4)情態動詞(情態動詞+動詞原形)
(5)時態
一般現在時的構成和用法;現在進行時的構成和用法;一般將來時的構成和用法;
一般過去時的構成和用法
10.句子種類
(1)陳述句(肯定句,否定句)
(2)疑問句及其回答(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選擇疑問句)
(3)祈使句
這個大綱是針對所有公辦、民辦的孩子而言的。
單就這份大綱來看,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也就是說,即便讀的是公辦小學,英語的課程大綱也並不像有些家長想的那麼簡單,因為涉及到的語言知識點,實際上已經基本到達了擁有初級英語水平的標準。
但事實上,現在無論是牛津教材還是新世紀教材,都給人一種內容少、非常簡單的感覺。這是為什麼?
因為教材只是實現教學大綱的一個載體。每一個語言點在教材上可能就是一句話,一個part 而已。所以看上去好像內容很少。
但我們想一下,僅僅背出這樣一句話就能理解和掌握這個語言點了嗎?
當然不可以!語言就是需要通過大量練習、豐富運用來掌握和鞏固的。
所以許多民辦小學就選用了第二教材,比如常用的WTE、或者Let’s go等等 ,有些學校還有自己的校本教材,其涉及的話題和牛津主教材是非常接近的。這些教材的難度其實和課標大綱是基本一致的,但區別在於,同一話題下詞彙更多、語句更長、語量更多。
同樣一個語言點,如果通過不同的載體反覆接觸掌握,自然英語水平就高了;但如果只接觸一本教材,就要求舉一反三,確實是有點為難。
何況,即便是公辦小學之間,英語教學也是有差異的。比如有位市級教研員在十年前就提出了文本再構的思想,目的就是通過語言材料的豐富,多維度促進學生掌握語言點。但是,教師的教學能力之間、學校之間的差異是確實存在的,所以,效果自然也不一樣。這些是必須承認的客觀事實。
所以,孩子要不要去外面學,這個並沒有定規,我們也不鼓吹盲目雞血;但從語言學習本身的規律來講,要掌握好,就不是只靠校內一本教材所能達到的。
而且,今天說的也僅僅是指課堂教學而言。至於回家自雞或者機構裡學習,要學到什麼程度,那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這篇文章裡暫不展開。
既然說到各顯神通,那就再說說校外學習的事。
如果想通過課外補課來提高孩子在校的英語水平,應該怎麼選?
有一點必須明確——最理性的方式,不是絕對地去追求更難更深的語言知識,比如三年級就一定要刷到新概念第二冊,而是選擇在同一語言知識下的不同語料來加強鞏固。
這話聽上去有點拗口是不是?
其實說白了,就是不一定是要超前學很多,但一定是要在孩子當前的可接受程度裡,用不同的課程架構來豐富。
有些孩子看上去在校外機構學得超前了很多,但是基礎不牢,反而容易動輒失分。比如,小學三四年級在學校裡只學到現在進行時態和一般現在時態,而且會近兩年時間反覆操練運用,而這個時間段的孩子如果在校內沒有掌握得很好,家庭環境又不能滿足第二語言的實踐,這種情況下去學新概念第二冊,接觸並要求掌握現在完成時、過去進行時等時態,就會讓他思路更加混亂。
至於校外的學習內容怎麼選,我們下回再說。
這系列《中小學英語學習路徑講座》文章會繼續在 大手牽小手 公眾號上刊登,敬請留意。也歡迎大家留言,我們一起探討。
施老師的講座乾貨滿滿,大手牽小手 會分幾篇文章分享給大家。接下來的文章會詳細說說以下內容:
體制內的孩子,到底要花多少力氣在原版閱讀上?時間怎麼花在刀刃上?
如果目標是市重點高中的自招,英語從小學到初中該怎麼規劃學習?
中考英語對單詞量閱讀寫作的要求是什麼?聽說校內英語不夠,校外應該怎麼補?
近日會在 大手牽小手 上推出,記得留意哦!看完文章,在右下角點個「在看」 或者把 大手牽小手 設為星標,就不會錯過施老師的新文章啦!暑假是雞娃的黃金時間,最近很多家長在問,噹噹什麼時候打折啦?現在就有!而且券的力度很大!噹噹全場自營書籍先打折、再滿減的基礎上,還能疊加使用滿200-50的獨家優惠券!實打實的超讚哈哈哈哈!舉個例子,比如你選了原價500元的一堆書,打8折後400元,再每滿100-50,減下來是200元,再用滿200-50的優惠券,實際只要支付150元,真的是超級合算啊!基本噹噹自營的書都能用,但是部分成人教材、考試類書籍和外語類不參加,記得選擇標有「滿減」的書更實惠!先看一下優惠券的使用方法,很簡單的——第一步:先複製好 大手牽小手 獨家優惠碼,每個手機號限領一張——
滿200-50,優惠碼 G3HSRZ
第二步:進入噹噹app ,應該很多家長手機上都裝過了,也可以直接下載一個~
把書加入購物車,打折和滿減都是自動的,你只要在最後的結算頁面輸入優惠碼——G3HSRZ優惠券數量不多,如果搶完就提前結束,所以大家趕緊!
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