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前家裡做麵條吃的時候,都是爸爸或者媽媽自己動手和面製作的,不過現在超市或者是菜店都有賣麵條的了,而且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所以就很少在家做了。不過我還是最喜歡吃自己動手和面做的麵條,那樣吃著才是做好吃的,口感也特別的棒!
很多買回來的麵條都是用機器做出來的,對於我來說這樣的麵條是沒有靈魂的,機器做的肯定不如自己和面做出來的好吃勁道,而且買回來的麵條,有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新鮮的,不是吃著黏糊糊的,就是沒有嚼勁,實在是不想在買著吃了!
因為特別喜歡吃新鮮的麵條,就跟媽媽學了怎麼和面製作麵條。很多人可能就是覺得自己動手做的話,實在是太麻煩了,而且還又特別的浪費時間。所以今天就分享一個比較懶人的製作方法,這個做法簡單又方便,而且絕對比買回來的麵條要好吃百倍,一起看看怎麼製作吧。
先準備好麵粉300克,食鹽三克,涼水150毫升。再準備一些我們吃麵條用的配菜:有胡蘿蔔黃瓜、蒜末、生抽、陳醋、辣椒麵,還有一根小蔥。
首先我們要和面。先把麵粉倒在面盆裡,然後加進去的三克食鹽,然後慢慢的往面盆裡倒水,一邊倒水,一邊用筷子攪拌。
攪拌到都沒有乾粉的時候就可以用手揉面了,麵團要揉到軟硬適中,這樣是特別適合做拉麵的。麵粉用的就是我們普通的麵粉,在麵粉裡面加鹽是可以增加麵粉的筋性。
揉面的時候不需要用太大的力氣,用手腕反覆的揉搓,大概也就是揉十幾分鐘就可以揉出膜,這個時候的麵團特別有彈性。用手按下去,就會慢慢的回彈上來。
揉好麵團以後,就直接把它做成長條,然後用刀切成大小均勻的面劑子,接著我們拿出一個碗,碗裡面放上食用油,把我們剛才切好的面劑子放在食用油裡面,浸泡五分鐘左右。
浸泡好之後,把面劑子拿出來,用手壓扁,再把它拉長。用油泡過的面劑子特別的有彈性,怎麼拉都不容易扯斷。把面劑子拉長變薄以後,對摺分成兩個麵條,放在盤子上備用,全部都準備好之後就開始煮麵條。
鍋裡面先把水燒開,然後再把麵條下進去,大概也就是煮個三五分鐘就差不多了,因為我們是製作的新鮮的麵條,所以說不需要煮太長時間,不然的話會影響麵條的口感,煮好之後把麵條撈出來,放在碗裡。
然後把胡蘿蔔切成絲,黃瓜也切絲,放在一個碗裡,再加上蒜末、食鹽、生抽、陳醋、還有辣椒麵兒。在炒鍋裡面燒燒一些熱油,等到油溫六七成熱的時候,就直接澆在麵條上,聽著滋滋的聲音,再撒上一點蔥花,一份香噴噴的麵條就做好了!
加一些鹽是可以增加麵粉的筋性,這樣做出來的麵條不會容易斷掉,而且吃起來還特別的有彈性。和面的時候麵粉和水的比例是2:1,這樣做出來的麵團軟硬適中,是最適合做拉麵的。吃麵條的配菜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搭配,要是喜歡吃肉的話,也可以準備一些肉菜。
一份簡單的面就做好了,有了這個和面製作麵條的方法,以後想吃麵條的時候就可以自己動手做了,而且隨便的搭配任何菜系都可以,不管是油潑麵還是湯麵條,都可以用這個和面方法。
自己做的麵條就是好吃,吃著好吃還有嚼勁,而且製作方法還簡單,所以就更不喜歡買麵條吃了,其實我也是一個比較懶惰的人,一般和面的時候都會多準備一些,油泡好的面劑子可以保存一兩天,第二天想吃的時候還可以繼續做麵條,只需要在準備一些配菜就可以了,還是很省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