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街工農社區探索以黨建促老舊小區治理新路徑

2020-12-20 敦化新聞網

(通訊員:劉亞巍)敦化市渤海街工農社區有居民住宅樓74棟,其中32棟無物業樓房。社區位於老城區中心地帶,設因為建設年代久遠、基礎設施破舊、人口流動量大、老年群體居多等問題,黨的基礎建和黨員作用不明顯。面對落後管理現狀,居民意見很大,信訪上訪成為常態。

轄區的木業大廈小區就是典型的老舊棄管小區,通行堵塞、行路困難、鄰裡封閉,是問題最集中的小區。2019年,延邊州委下發《關於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治理工作的意見》,為社區解決基層治理難題提供了方向和路徑。工農社區結合轄區實際和特點,從問題最集中的木業大廈和平安小區入手「解剖麻雀」,確定以培育壯大紅色基層黨組織、激活社會黨員紅色細胞為手段,以打造紅色樓院為載體,把黨建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相融合,大力培育鄰裡文化、家風文化和孝道文化,總結推出「四步惠民工作法」,探索出了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的「紅色樓院」新模式。

一、繪出底色,築牢基層基礎

把解決黨的建設缺失問題放在首位,搭建組織框架、激活黨員個體、推動組織生活正常化,以強化陣地功能帶動小區治理。

建立紅色陣地。搭建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網格黨支部和樓棟黨小組為支撐的組織架構,把黨的基層組織延伸到樓院裡,實現有黨員的地方就有黨的組織,有組織的地方就有黨的工作和活動。2018年,木業大廈小區正式成立黨小組,共有9名黨員,主要負責宣傳黨的政策,推動組織生活正常化,助推小區治理。

培育紅色頭雁。通過廣大居民推薦,經過社區黨委同意,把群眾威望高、組織能力強的李桂芳同志推薦擔任黨小組長,並在小區張榜公示。小區鋪設地面時遇到難題,需要一天時間把院內所有棚子的門檻抬高5公分,有的居民沒在家,有的男同志回不來,李阿姨用半小時時間組織7名男同志挨家挨戶幫助,僅半天功夫就達到了路面設計標高,沒有耽誤工期。小區安裝路燈、施劃停車位,李阿姨親自參與設計安裝,逐個上門徵求意見,保證了各項改造任務順利完成。

激活紅色細胞。通過頭雁的帶動,更多的樓棟黨員參與到小區自治工作中來,黨員成為群眾身邊最具活力的「紅色細胞」。從開始時一名黨員帶頭,到七名黨員全部參與,再到現在居民朋友自覺參加,大家有事兒找黨員,幹活兒看黨員,黨員的引領帶動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現在,沒有人排班,院子天天有人掃;沒有人號召,大家以雪為令,小區居民的精神面貌悄然發生了改變。

二、文化助力,推動鄰裡和諧育新風

以文化建設作為突破,弘揚傳承好家風、好家規、好鄰裡等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和家國情懷。

 傳承中華好家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我們篩選了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個家風家訓的故事,包括焦裕祿教育孩子「誰也不能看白戲」,啟示大家不搞特權、公私分明;「黎氏一門皆才俊」的故事,告訴大家好家風育英才,有學有才、有義有德;「曾國藩三看家業興敗」的故事,告誡大家教育孩子要做家務、學經典。通過家文化的薰陶,引導樓院每戶家庭都要從小向孩子傳遞做人的氣節、做事的原則,逐步形成好習慣、好家風。

「六尺巷」中促鄰裡。針對鄰裡關係現狀,大力倡導謙虛、禮讓、互助的人文精神。社區選取1956年毛澤東主席接見蘇聯駐華大使時,曾經引用的六尺巷故事,以牆體文化的形式真實展示出來。教育大家,六尺巷的「寬」不在尺寸上,而是「寬」在鄰裡的心靈境界和禮讓精神上。通過鄰裡文化的展示,結合每年的鄰裡節活動,讓這種人文精神能夠傳遞到每戶家庭,逐步培育守望相助、貧病相扶的鄰裡情誼。

弘揚民族孝文化。把孝道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誌,大力傳承弘揚敬老、養老、重孝、行孝的優良風氣。結合樓院改造實際,增加孝道文化展示空間,選取「漢文帝親嘗湯藥」「子路百裡負米」「黃庭堅滌親溺器」和「崔山南乳姑不怠」等行孝故事,引導大家如何做好兒女、做好兒媳。整個孝道文化牆從打造開始到結束,吸引了很多家長和學生駐足,成為樓院紅色文化展示的重要陣地。

三、四步惠民,利用好內外兩種資源

緊盯群眾需求,雙向發力,精準解決涉及居民最直接、最迫切的行路、停車、衛生、清雪等現實問題。

組織牽頭。替小區擔事、幫居民想事、為大家辦事,一個支部就是一個戰鬥堡壘。注重發揮社區黨委、居民黨小組在小區治理中的統籌牽頭作用和黨員的示範帶頭作用,把黨建的觸角向小區延伸。為把紅色樓院建設好,基層黨組牽頭制定規劃、徵求意見、組織實施,共梳理道路、停車、衛生和文化打造等意見建議20多條,在改造過程中,大家帶頭監督、扶杆量尺,處處都能看到黨員的身影。

共駐共建。發揮部門行業優勢,動員轄區機關和企業參與小區改造,重點解決路面、下水、供熱和就業扶貧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為小區治理補充力量,提供支撐。工農社區共有企事業單位7個,通過社區黨委溝通聯繫,單位與這些老舊小區建立了幫扶關係。2020年,振發供熱公司幫助解決了居民供熱管線老化難題,住建部門投資20多萬元,重新鋪裝了小區路面和路燈。

兩會議事。搭建議事平臺,暢敘鄰裡得失,共議家國大事。發揮居委會、業委會聯繫居民的特殊作用,暢通信息反映渠道,通過民主議事、一事一議的辦法,解決居民訴求。小區每季度都組織召開業主大會,收集居民意見,溝通相互感情,對意見集中的綠化、清雪和養鴿等事項,再通過居民委會反映給社區黨委,共同研究解決。

鄰裡互助。大事靠政策,小事靠鄰裡。倡導鄰裡和諧、互幫互助的新風尚,通過百家宴、說事點的形式,加強居民間溝通,形成互相尊重、相互禮讓的風氣。同時政府職能部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能帶頭下沉社區,宣講法律就業政策,針對性地答疑解惑,把問題矛盾化解在基層。目前木業大廈小區沒有一起信訪上訪事件。

四、健全制度,形成自治自管的長效機制

發揮制度規範約束的特殊作用,促進基層黨建和小區治理有序推進,實現自治自管常態化。

主要分三個層面:針對黨小組,按照黨章要求,建立組織生活、黨員學習、街道領導上黨課制度,與社區黨委同步開展相關教育活動,社區專門安排一名黨員聯繫指導。黨小組負責人李桂芳同志在社區擔任黨委成員,社區兩委成員劉會傑在樓院黨小組擔任副組長,實現交叉任職。針對業委會,確定每季度召開一次業主大會,每年舉辦一次鄰裡節、百家宴、母親節和七一等節慶活動。針對樓院環境,建立樓道衛生、樓院清掃、冬季清雪制度,把各項工作都落實到了每家每戶。針對居民意見建議,正著手建立完善「四項清單」制度。

社區從2018年開始謀劃至2020年利用兩年時間爭取各方面支持並組織實施,累計投入資金達到40萬元,幹了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探索出一種立足老舊棄管小區治理的「紅色樓院」新模式。目前,在社區黨委帶領下,樓院黨小組參與策劃、組織實施;黨員個體率先垂範、人人爭先;住戶居民主動參與、不當看客,黨的基層組織作用越來越明顯,鄰裡互助關係越來越和諧,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在這裡得到紮實有效的推進。


相關焦點

  • 寧夏銀川:"四優四提"黨建引領書寫老舊小區治理新答卷
    老舊小區治理是城市治理的痛點難點,也集中著老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目前,銀川市共有20年以上的老舊小區1130個,建築面積1500多萬平方米,佔全市住宅面積的14%。面對日益嚴峻的老舊小區治理難題,銀川市以「四優四提」城市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現代化破題,通過創新黨組織設置形式、理順工作機制、強化資源整合、發揮黨員作用等「紅色組合拳」,讓老舊小區改造過程成為錘鍊黨的組織、發揮黨員作用、凝聚群眾人心的過程,全面提升老舊小區治理水平,讓老舊小區煥發新活力。
  • 南通板橋社區:推進網格化黨建,提升引領社區治理新路徑
    中國江蘇網訊 今年以來,南通市崇川區城東街道板橋社區緊緊圍繞「黨建+基層治理」主題主線,通過加強支部與網格融合,築牢區域黨建共建體系,搭建「四梁八柱」基層治理新模式,全面提升社區服務力。網格員入戶宣傳「民法典」突出規範化,明確建設路徑。
  • 二七區福華街街道:黨建引領老舊小區治理「變身記」
    自「雙改」工作開展以來,按照二七區委、區政府統一安排部署,福華街街道堅持黨建引領老舊小區改造,創建「三類組織」,形成「1+4」小區治理模式,創新「五彩」黨建工作法,讓老舊小區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紅色組織」塔臺,黨員群眾參與  62歲的黨員劉先生住油漆廠家屬院已有20餘年。「我是越來越老,可小區卻越來越新,越來越有味道。」
  • 深圳鹽田:開拓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新探索
    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固化疫情防控中的好經驗好做法,通過明方向、建陣地、立制度、借科技、強隊伍、聚合力,在形成黨委領導、多方參與的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格局上作出了不少有益創新探索,在推動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走在了全國前列。
  • 三「聯」新路徑,探索417街區黨建新模式
    三「聯」新路徑,探索417街區黨建新模式 2019-08-21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率先探索超大城市治理創新路徑
    廣州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孟源北研究員作《新時代我國超大城市社會治理創新的廣州路徑——廣州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黨建新格局的探索》的主旨報告。廣州市委黨校副校長丁旭光研究員主持會議。近年來,廣州通過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黨建引領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點與規律的社會治理創新路徑,為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提供了重要保障,也為超大城市治理創新提供了廣州經驗。一是以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創新。通過探索單位黨建、區域黨建、行業黨建互聯互動方式,增強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健全黨的組織體系、建強黨的基層戰鬥堡壘。
  • 對標「十四五」規劃 全面推動老舊小區改造與治理
    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老舊小區改造」進入「十四五」規劃,體現出黨中央對「民生無小事」的高度重視。在新的發展條件下,應當充分重視老舊小區改造和治理的重要意義,將治理理念貫穿於老舊小區改造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全過程。
  • 社區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研究
    所有這些都從宏觀和制度層面表明了社區黨建對社區治理引領的必要性,描述了社區黨建對社區治理引領的應然狀態。那麼,從微觀和操作層面來說,社區黨建對社區治理的引領有可能實現嗎?以及如何實現這種引領呢?我們基於在毗鄰杭州火車東站的江幹區筧橋街道天新社區的調查,試圖通過這一個案的實然呈現,對社區黨建引領社區治理何以可能這一問題做一回答。
  • 老舊小區蝶變煥新顏
    近年來,為徹底解決老舊小區管理的痛點問題,瑤海區大力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治理,由區國資公司設立物管中心,對老舊小區進行「託管」服務,以黨建為核心,以「紅色物業」疏通基層治理的「毛細血管」,改善基層社會「微循環」,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落實在「微服務」,推動老舊小區逐步實現由「失管」到「物管」的改變,讓這個擁有三分之一以上開放式老工廠區宿舍、老舊生活小區的傳統工業區丟掉了
  • 漯河探索「紅色物業」管理模式 老舊小區治理群眾當主角
    「泰南105號院」的4棟樓分別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無專業化物業,院內道路坑窪不平,下水道經常堵塞,路燈不時「罷工」,私搭亂建現象嚴重,是典型的髒亂差老舊小區。  變化來自今年源匯區開始的老舊小區整治「清零」行動。在街道辦事處組織下,今年4月,院內的6名黨員組成黨小組,由老黨員吳建設任組長,牽頭成立了業主委員會。
  • 樓社共融,柯橋華舍街道探索社區治理新路徑
    現代城市中,商貿樓宇和城市社區似乎是兩個各自為營的空間,自成一體,獨自繁華。但是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卻讓紹興市柯橋區華舍街道在「戰疫」中探索出了一條社區治理新路徑。  為高質量推進樓宇黨建發展、高品質服務樓宇企業,精細化治理樓宇社區,華舍街道借鑑社區治理理念,以網格黨建工作為基礎,探索「1 個中心—4個片區—10個服務站—28個服務點」的網格化樓宇服務新模式,構建起以「樓宇黨建
  • 遼寧東港:激活黨建紅色引擎 跑出縣域治理「加速度」
    縣區作為黨的基層基礎,縣域城市基層治理在國家治理體系中佔據著特殊的重要地位。近年來,遼寧省東港市緊扣新時代縣域城市發展實際,緊緊抓住黨建引領這個「牛鼻子」,積極探索縣域城市基層治理新路徑,建立了「一軸三聯三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機制。
  • 迎豐街道深化黨建引領,真抓實幹破解無物管小區治理難題
    過去錦溪小苑由於長期無物業管理,一直呈現的是「髒、亂、差」的狀態,長灣裡社區以「紅色網格」為依託,結合「三城同創」工作,聯繫溝通後盾幫扶單位,籌集資金對小區進行幫扶「大」改造,並以居民自治促長久有效管理。
  • 理論與實踐|曾治國:用真抓實幹精神創新老舊小區治理
    用真抓實幹精神創新老舊小區治理曾治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當前,城市老舊小區管理難的問題,已成為基層治理的絆腳石。近期,鶴城區城中街道黨工委以「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導向,用真抓實幹精神,深入調查,認真研究,努力從城市基層黨建著手,探索創新城市老舊小區治理良方。一、抓牢「黨建引領」這個關鍵點。一是做到組織全覆蓋。嚴格落實五級組織體系建設,街道、社區主導,以黨建推動微服務,提升居民幸福感。
  • 河北唐山開平街道外出觀摩黨建引領「六位一體」社區治理體系建設
    為學習借鑑先進城市社區建設經驗,切實提高黨建引領「六位一體」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水平,11月26日下午,開平街道赴路南、路北、高新3個示範社區現場觀摩學習智慧社區、「六位一體」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情況。街道主管領導、各社區書記參加活動。
  • 湖裡區請社會治理專家來助力 用理論武裝小區治理
    原標題:用理論武裝小區治理!湖裡區請社會治理專家來助力  當社會治理專家遇上湖裡小區治理江頭街道福滿園小區,禾山街道凱悅新城、五緣灣1號小區,金山街道達嘉馨園小區,深入了解我區小區治理的做法。
  • 杭州推出「城市基層黨建聚力賦能社區治理20條」
    杭州不僅把部分區縣(市)推行的錯時延時、坐班值班、預約辦理等工作模式,推廣的「民生直達」等網上辦事平臺和「最多跑一次」社工代辦服務等舉措,寫入了新出臺的《新時代城市基層黨建聚力賦能社區治理二十條舉措》中,還從組織運行、服務供給、基層民主、多方參與、支撐保障五方面,推出城市基層黨建聚力、賦能的「五大機制、二十條舉措」,努力把社區組織打造成為居民離不開的組織。
  • 美麗宜居公園社區如何建?第五屆中國社區治理論壇成都成華舉行
    本次論壇匯集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全國各地的代表及來自城市治理、公共管理、智慧治理、5G、大數據應用等領域的專家學者,通過主題演講、圓桌對話、案例分享、實地調研等方式,圍繞「新時代社區發展治理——場景營城 煙火共享 打造美麗宜居公園社區」主題及疫情防控機制創新、建設新型智慧社區等展開討論,共同探討探索新時代背景下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治理現代化的新思路、新路徑,同時發布全國城鄉社區疫情防控優秀案例成果和常態下疫情防控
  • 福華街街道:「黨建微家」開創精細治理社區新模式
    福華街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振威介紹,在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的過程中,街道在航海小區率先搭建「黨建微家」:包含「掌上微家」和「有形微家」,實行家門口「微陣地」「微議事」「微自治」「微服務」「微文化」「五微」模式,以黨建引領鄰裡自治、各界多方參與、科技文化支撐、法治文明同行,讓社區治理有方向、有合力、有創新、有保障。
  • 漢陽區探索「五小五化」治理模式解決老舊小區管理頑疾
    人民網武漢7月22日電 基礎設施、配套服務設施先天不足、衛生環境差、歷史遺留問題多、物業管理難度大、人口流動性大等問題一直是老舊社區管理的難題。而在老舊小區佔全區總面積27%,老舊小區居民達全區總人口一半的武漢市漢陽區,卻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五小五化」城市老舊住宅區社會治理創新之路。 整合「小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