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社共融,柯橋華舍街道探索社區治理新路徑

2020-12-20 中國經濟導報網

  現代城市中,商貿樓宇和城市社區似乎是兩個各自為營的空間,自成一體,獨自繁華。但是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卻讓紹興市柯橋區華舍街道在「戰疫」中探索出了一條社區治理新路徑。

  在「戰疫」中,樓宇物業與社區形成緊密的戰友關係,背靠背、手拉手,開啟了防疫物資共享、聯防聯控共戰的模式,彌補了以往互動活力不足、資源途徑缺失等短板。

  這種探索樓社單治相加大於雙治效益的「1+1>2」模式,極大推進了華舍街道城市現代化建設。

  突破:共享共治放大社會治理效能

  簡單來說,「1+1>2」的運作分為兩步:華舍街道一方面推動社區、社工和社會組織「三社」進樓宇,放大社會治理效能,把社區固有化的政治氛圍、運行機制、人才隊伍、文化生活帶進樓宇,破解樓宇中兩新黨組織邊緣化、企業內生動力不足、單兵作戰資源少等困境,打通樓宇內部企業之間、樓宇與樓宇之間、樓宇與社區之間的融合渠道。

  另一方面,進一步挖掘商貿樓宇中衣食住行、培訓教育等各行業潛力,協力破解城市社區鄰裡關係淡漠、停車出行不便、人文交流稀薄等難題。

  這樣做的好處是,首先是空間的突破。

  為高質量推進樓宇黨建發展、高品質服務樓宇企業,精細化治理樓宇社區,華舍街道借鑑社區治理理念,以網格黨建工作為基礎,探索「1 個中心—4個片區—10個服務站—28個服務點」的網格化樓宇服務新模式,構建起以「樓宇黨建」為引領,集組織關係遷轉、黨員教育培訓、消防安全教育、防範電信詐騙、員工招聘、就業培訓、困難職工幫扶、人才項目申報、招商引資等多個方面的公共服務與社區治理於一身的樓宇社區運行新機制,全面負責片區內樓宇、企業等的管理服務和「兩新」組織黨群工作;同時,樓宇提供酒店廚藝培訓、夜晚車位借用、新華書店書籍社區駐點等空間上的資源共享,讓「紅飄帶」連起分片區,突破固有的樓宇、社區各自為戰空間上的屏障。

  其次是實現了功能的突破。

  華舍街道樓尚我家以「功能型黨支部」管理模式、樓宇「契約化」共建模式和「樓小二」服務模式,實現金柯橋大道沿線國貿區和CBD商貿區樓宇黨組織「雙覆蓋」,打造了以「服務樓宇企業、打造樓宇品牌、發展樓宇經濟」為宗旨的服務團隊,大大提高了樓宇企業黨員、職工辦理業務、企業經營戶決策的效率,在此基礎上,華舍街道再次擴大助企隊伍,從27名樓宇黨建指導員增加9名功能型黨支部書記「紅小二」,再從由街道機關、稅務局、市場監督局、派出所、物業構成的196名「樓小二」團隊增加「紅小二」和社區工作者,成為245名樓宇片區網格長,駐企團隊的晉級使樓宇黨建功能一再演化升級,從「建組織」到「送服務」,從「聚合力」再到「做治理」,華舍街道服務團隊的角色也逐漸由原先的資源和服務的提供者、組織和活動的主導者,逐漸轉變為基層黨建、社會治理的組織者和引領者,實現了樓宇黨建的功能突破。

  再次是取得了形式上的突破。運用「眾籌思維」,將社區契約化共建成立的心理諮詢室、家庭病床、美食協會、孔子學堂、社區合伙人等社會組織引入商貿樓宇,用豐富的活動和資源創新樓宇黨建模式,增強黨建活動對受眾的吸引力;同時,社區引入樓宇稅務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各大銀行、證券中心、早教中心、培訓機構等社區稀缺資源,激活樓宇資源動能,豐富社區文化生活的同時,也為樓宇企業擴展商品銷售渠道、打響企業運營品牌。不管是樓宇組織進社區,還是社區組織進樓宇,用一紙契約打開共融的窗口,將社區的人口資源和行業的個性優勢互補長短,形成「樓宇+社區」的生活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更有利於推動樓社共建到共享的成果轉化。

  優勢:資源共享讓樓宇管理更精細

  「樓社共融」的好處極快凸顯出來,使得樓宇管理更加精細,生活之憂得到緩解,文化生活越趨豐富。

  隨著樓社疫情共管共享後,社區治理進樓宇好像打開了方便的大門,樓宇物業與社區幹部似成了患難兄弟,許多防疫、消防培訓一叫就到,停車規範、垃圾分類、消防整改、資料宣傳也配合到位,樓宇資料提供、會議通知也保質保量,可以說樓社共建融合通道已敞開。

  「三社」進樓宇後,街道對4大片區樓宇管理更精細精準,服務系統、反饋系統更加暢通高效,助企團隊更擔當有為,如幫助樓宇企業引進項目12隻,其中總投資53億的龍之夢大酒店、10億的總部金融園區、5億的鄰裡中心正在抓緊建設中;走訪企業1843次,面對面累計協助企業解決問題282起,如成功籤約3隻文化項目;完成10家重點稅源企業註冊;指導廣邁紡織有限公司申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獎勵,協助舜柯、元舜等400餘家樓宇企業完成公司註冊或註冊地變更;特別是幫助旗王工藝通過「省級成長型文化企業」評審,其中助企團隊評審準備期間累計跑腿20次,協助樹立各類評審材料207頁,每天與企業負責人通話超過100分鐘。

  樓社共融後,醫食住行、防疫防火等生活之憂也都有了更多解決的渠道。如疫情期間,片區社區黨員群眾組建56人的志願者隊伍,協助物業守好樓宇小門,提供每日口罩、監督防疫消殺情況。在得知商貿樓宇企業外來人員因疫情租房特別困難時,片區社區發動小區居民統籌租房,為樓宇47位企業員工解決住宿問題。「美食」社區合伙人參與樓宇「白領午餐行動」,社區家庭病床籤約醫生參與樓宇「年輕人醫小時」培訓,社區國家級心理導師編輯網絡心理課緩解樓宇白領因半失業防疫焦慮心態等等,化解樓宇員工疫情期間吃飯、就醫、心理等生活之憂;籤約輕紡城體育館、天馬大酒店、寶龍廣場等樓宇,為周邊樓宇提供晚間臨時停車場,緩解社區居民停車難問題。借鑑樓宇地下停車場車輛不能進電梯的做法,在社區中推行電梯安裝智能監控做法,一有電瓶車進電梯就亮起警報燈,防止樓道電頻充電再次引發火災。

  樓尚我家設立的「樓尚情團」團建聯合會、「華青匯」企業家座談會、「驚鴻」健身俱樂部、「思華年」攝影聯合會、「馨港灣」心理疏導室、「六味書屋」讀書會、「珈人角」瑜伽課等社會組織,讓樓宇白領、社區居民一同參與活動,不僅融洽了兩個領域群體間的關係,甚至有些發現是同一小區的鄰居,還促成了深厚的友誼。如人利社區組建國際志願服務隊伍,為轄區內225家外商企業的外籍人士開辦孔子學堂、中外文化交流會,邀請外籍人士參與中國傳統節日,邀請出入境局辦講解政策,幫助他們從語言、文化、政策等方面更好地融入社區生活,幾位樓宇中的外籍人士就因為多次參加社區活動,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這些樓尚我家的社會組織既有樓宇的資源,如樓宇成功企業家、新華書店和圖書館的圖書;也有社區提供的資源,如社區國家級心理導師、瑜伽老師、百姓健身器材等,樓社共享為樓宇白領和社區居民帶來更多的文化生活的享受。

  創新:黨建引領樓宇經濟做大做強

  「樓社共融」作為一項創新的社區治理模式,變「經濟體」為「社會體」,提高了樓宇「政治性」。

  隨著商務樓宇的發展,樓宇不僅僅是「兩新」組織聚集的經濟生產空間,而且是大量黨員白領聚集的重要的社會生活和社會交往空間,提升商貿樓宇「政治性」,對樓宇中的黨員群眾進行吸納、管理、服務和組織動員,是新時代提升黨的組織力的必然要求。將樓宇作為物理性的黨建空間來對待,對照社區黨建一樣設置黨組織、投入黨建資源。

  「樓社共融」改變了以往各掃門前雪的管理模式,實現了資源「互補空」。

  通過發揮樓尚我家服務中心的樞紐功能,充分融合社區黨組織、工青婦等其他條線資源,借勢借力,吸引企業、社會組織等社會資源和社會資本的共同參與,改變樓宇、社區各自唱獨角戲的局面,在眾籌共建中營造緊密的「樓社關係」。

  「樓社共融」同時創新了黨建活動形式,突破原先自上而下的單向度黨建模式,注重黨建的參與性、體驗性、互動性和獲得感等多維效果,促進黨員在學習教育、休閒娛樂、文化欣賞、交往互動等各方面的發展,增強基層黨建的吸引力,避免黨建活動「老八股」。(李穎 吳採蓮)

 

相關焦點

  • 從日出萬丈綢邁向新業態 「綢鄉」華舍崛起CBD商圈
    沈瀟 攝11月28日,地處柯橋華舍街道的寶龍廣場正式開業,18萬平方米商業綜合體,涵蓋餐飲、購物、娛樂、休閒等業態,助力總投資超100億元的柯橋CBD商圈強勢崛起。曾有「日出華舍萬丈綢」之譽的華舍街道,以紡織起家。作為柯橋主城區,近年來,街道改變傳統產業結構,積極向新業態進軍,聚焦商貿服務業、裝備製造業、跨境電商產業等重點領域,成功站上了新興產業制高點。在裝備製造業方面,華舍街道注重發展節能環保、建材新品、智慧機器人等高科技產業,這一領域佔區域經濟指標的五分之一強。
  • 「城市菜園」探索社區融合新路徑
    「城市菜園」探索社區融合新路徑永陽街道十裡牌社區利用閒置土地打造城市菜園,「自耕自種」拉近鄰裡關係,同時推動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助力美麗鄉村建設「老師初冬時節的永陽街道十裡牌社區「城市菜園」熱鬧非凡,社區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化身一個個「小農民」,七嘴八舌地討論著蔬菜種植的歡樂。「其實,孩子的生態科普教育只是城市菜園的功能之一。」十裡牌社區黨總支書記陳旺民介紹說,「十裡牌社區已經慢慢過渡為村改居社區,在城鎮化進程中,居民從平房住進了樓房,生活條件變好了,但是鄰裡關係卻疏遠了。村民如何完成社區生活的適應?
  • 南通板橋社區:推進網格化黨建,提升引領社區治理新路徑
    中國江蘇網訊 今年以來,南通市崇川區城東街道板橋社區緊緊圍繞「黨建+基層治理」主題主線,通過加強支部與網格融合,築牢區域黨建共建體系,搭建「四梁八柱」基層治理新模式,全面提升社區服務力。網格員入戶宣傳「民法典」突出規範化,明確建設路徑。
  • 率先探索超大城市治理創新路徑
    廣州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孟源北研究員作《新時代我國超大城市社會治理創新的廣州路徑——廣州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黨建新格局的探索》的主旨報告。廣州市委黨校副校長丁旭光研究員主持會議。近年來,廣州通過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黨建引領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點與規律的社會治理創新路徑,為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提供了重要保障,也為超大城市治理創新提供了廣州經驗。一是以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創新。通過探索單位黨建、區域黨建、行業黨建互聯互動方式,增強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健全黨的組織體系、建強黨的基層戰鬥堡壘。
  • 江蘇徐州泉山區桃園街道:探索黨建新路徑 引領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泉山區桃園街道:探索黨建新路徑 引領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徐州市泉山區桃園街道圍繞中心工作,不斷深化街道社區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徑,通過健全制度、夯實基礎、創新方式方法等舉措,有效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   圍繞中心工作,注重發揮黨組織戰鬥保壘作用。該街道確立大局觀念,強化責任意識。
  • 常州新橋街道舉辦新時代社區治理創新論壇
    10月17日,2020新橋街道新時代社區治理創新論壇暨江灣社區「連心·為民」服務月啟動儀式在江灣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舉辦。專家學者和街道、社區優秀工作者濟濟一堂,共同探討、分享創新社區治理的工作經驗。常州市民政局局長王莉表示,站在高鐵新城建設「C位」的新橋街道,以務實的舉措促進社區治理創新,增強社區治理和服務能力,體現了鎮轉街新城社區工作創新提升和社會治理的效能。
  • 三「聯」新路徑,探索417街區黨建新模式
    三「聯」新路徑,探索417街區黨建新模式 2019-08-21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渤海街工農社區探索以黨建促老舊小區治理新路徑
    社區位於老城區中心地帶,設因為建設年代久遠、基礎設施破舊、人口流動量大、老年群體居多等問題,黨的基礎建和黨員作用不明顯。面對落後管理現狀,居民意見很大,信訪上訪成為常態。轄區的木業大廈小區就是典型的老舊棄管小區,通行堵塞、行路困難、鄰裡封閉,是問題最集中的小區。2019年,延邊州委下發《關於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治理工作的意見》,為社區解決基層治理難題提供了方向和路徑。
  • 老城廂煥發新活力,小東門街道給出治理之道
    5月18日下午,小東門街道「零距離共治家」社區治理項目立項評審會在街道二樓禮堂拉開帷幕。近年來,小東門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區委關於「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的「1+6」文件精神,以居民自治、社區共治為抓手,圍繞社區治理開展了大量的創新實踐活動。
  • 多元參與·共建共享——東城街道社區基金啟動儀式成功舉行
    、守望相助共融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11月17日上午,由東城街道辦事處、北京齊化社區公益基金會聯合主辦、北京市恩派非營利組織發展中心承辦的「多元參與·共建共享東城街道社區基金啟動儀式」在東營市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舉行。
  • 南山區南山街道第二屆社會治理創新大賽決賽舉行
    12月11日下午,南山街道「黨群共融·大南山畔」第二屆社會治理創新大賽決賽暨表彰大會順利舉行。南山街道黨工委在南山區委區政府的指導支持下,堅持發揮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核心作用,不斷探索多元主體共建新路徑,並深入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持續構建全民參與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治理格局,激發社區活力,激活居民自治,營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氛圍,打造「民生幸福樣板城區」。
  • 共融共建共治共享 甸柳新村街道「紅領物業黨建聯盟」 成立!
    、城市基層治理精細化,加強和創新社區黨組織與物業服務企業的溝通聯繫,11月27日下午,甸柳新村街道召開「紅領物業黨建聯盟」成立大會。「作為轄區內最大規模的龍頭物業企業,將繼續努力配合社區開展各項工作,加強與社區的共融共建共治共享,在『共創文明社區,共建幸福家園』中爭創一流,再創佳績。」上海中建東孚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山東區域公司黨支部書記梅新洲代表物業單位發言。
  • 朝陽法院探索利用「區塊鏈」化解物業糾紛訴源治理新路徑
    然而近日,因為漏雨而被拖欠的5萬多元物業費已經悉數交納,這得益於朝陽法院利用區塊鏈技術探索物業糾紛遞進式化解方法。,努力將糾紛「化於未發、止於未訴」的工作機制和舉措,特別是探索利用「區塊鏈」化解物業糾紛的訴源治理新路徑。
  • 黃浦五裡橋街道:打造社會組織支撐服務體系 探索社會治理創新實踐...
    ,黃浦區五裡橋街道《打造社會組織支撐服務體系  探索社會治理創新實踐模式》入選2020上海街道鄉鎮統戰工作十佳案例。五裡橋街道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結合社會組織集聚的特點優勢,積極發揮「大黨建」優勢,構建「大統戰」格局,加強對社會組織從業人員的團結引導和服務,從打造社會組織支持服務體系入手,培育、引導、動員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努力探索社會組織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子。  據介紹,五裡橋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在社會組織中根植「紅色基因」,暢通參與路徑,把「新階層」力量融入「人民城市」。
  • 城陽街道:爭做青島社區治理的品牌擔當和創新樣板
    試點推進小寨子社區新型黨委建設,將周邊文陽路、中城路、和陽路等3個城市社區納入新型黨委,共同推進網格化區域共建,開拓社會治理工作新路徑。通過技能培訓、抓實督導,網格管理取得實效,惠及百姓。照片說明:社區助老食堂城陽街道把社會組織、公益組織、志願者隊伍等社會團體和組織都納入到社區治理體系中,社區與物業企業、企事業單位等開展黨建「契約化」共建、共管、共治,探索將業委會、物業服務、志願服務、社會服務融入社區治理的長效機制,所圍繞的目標就是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
  • 南山打造網格新路徑提升城區治理能力
    大美南山社區封閉管理、排查防控、衛生消毒……這是疫情期間,南山城區1610個網格的工作日常,切實保障了200多萬居民安全。「平時保『一方安寧』,戰時能『負壓作戰』」。近年來,南山網格管理不斷改革,從機製革新和硬體提升等方面入手,逐漸形成「一個底板、四條主線」南山網格改革新路徑。
  • 金龍湖街道福鑫社區積極探索黨建+社區教育治理新模式
    徐報融媒記者 季芳 見習記者 張亞軒 通訊員 孫翠翠公益觀影活動、國學書法講堂、情暖重陽主題黨日,社區葫蘆絲班、黨建帶婦建、黨建帶團建……在徐州經開區金龍湖街道福鑫社區,各類社區教育活動常年不輟,正成為基層黨組織凝聚民心、服務群眾的有效載體。
  • 探索基層治理新路 四川啟動城鄉社區治理試點示範
    大疫如大考,治理見真章。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既印證了社區治理的重要性,也暴露了社區治理的短板。6月30日,記者從四川省民政廳獲悉,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有效破解社區布局不優、服務功能不強、居民參與不夠、專業人才隊伍不足、社會組織發育不充分等問題,民政廳會同省委組織部、財政廳等部門,啟動實施城鄉社區治理試點示範3年行動計劃,著力探索社區治理的新理念、新機制、新模式、新場景。
  • 「尋寶」古北,找到社區治理「金鑰匙」
    它甚至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但它秩序與活力並存,逐步走出了一條符合超大城市運行規律的社會治理路徑。要破解這一路徑,鑰匙應該就在最基層最末節的社區之中。古北市民中心,正是其中的典範。少有社區中的市民中心會成為網紅打卡地,古北市民中心卻打破了這個常規。原因,正是這裡藏著解鎖上海社區治理樣本經驗的密碼。
  • 羅湖區南湖街道交出基層治理「美好答卷」
    羅湖「以基層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注重發揮黨建龍頭作用,先後推出社區體制改革、街道「大部制」改革、區直部門「大科室」改革和物業服務企業參與基層治理創新,構建了完善的「區—街道—社區—小區」四級治理體系。南湖街道的多項工作,就是貫徹落實羅湖決策部署,強化基層治理工作的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