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韓城党家村
前不久旅行去了陝西韓城古村落「党家村」。党家村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歷史文化內涵底蘊豐厚。走進党家村,那古老的石砌巷道,屹立的看家樓,莊嚴的祠堂,挺拔的文星塔、精緻的泌陽堡,華美的節孝碑與布局合理的四合院無不向人們訴說著党家村往日的興盛與輝
民居瑰寶
党家村古樸的老街
党家村民居
走在党家村街道上,路旁有個不大不小的建築,很多遊客都在猜測這是幹什麼用的?
党家村惜字爐
原來,這是古人們用的「惜字爐」。亦稱為惜字塔,惜字樓、焚字庫、焚紙樓。臺灣地區稱為聖跡亭,四川稱文峰塔,客家地區稱敬字亭。與金爐不同,惜字塔是燒毀書和有文字的紙張的地方,是古人「敬惜字紙」理念的體現之一。
党家村街道旁的惜字爐
在宋代,王沂公之父愛惜字紙,見地上有遺棄的,就拾起焚燒,便是落在糞穢中的,他畢竟設法取將起來,用水洗淨,或投之長流水中,或候烘曬乾了,用火焚過。如此行之多年,不知收拾淨了萬萬千千的字紙。一日,妻有娠將產,忽夢孔聖人來分付道:「汝家愛惜字紙,陰功甚大。我已奏過上帝,遣弟子曾參來生汝家,使汝家富貴非常。」夢後果生一兒,因感夢中之語,就取名為王曾。後來連中三元,官封沂國公。宋朝一代中三元的,止得三人:是宋庠、馮京與這王曾,可不是最希罕的科名了!誰知內中這一個,不過是惜字紙積來的福,豈非人人做得的事?如今世上人見了享受科名的,那個不稱羨道是難得?及至愛惜字紙這樣容易事,卻錯過了不做,不知為何。
二字匾額門眉
三字匾額門眉
四字匾額門眉
由於受科舉制度影響,古人認為文字是神聖和崇高的,寫在紙上的文字,不能隨意褻瀆。即使是廢字、廢紙,也必須誠心敬意地燒掉。《二刻拍案》卷一開篇詩曰:
「世間字紙藏經同,
見者須當付火中。
或置長流清淨處,
自然福祿永無窮」。
惜字塔始建於宋代,到元明清時已經相當普及。惜字塔通常建造於場鎮街口、書院寺廟之內、道路橋梁旁邊。有些大戶人家亦在自家院內建有惜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