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廣州教師e堂關注我喲
微信號:gzteachers(←長按複製)
這是一個年輕教師的天地,更是一個成長的空間!也許不久的將來,你就是下一個魏書生與馮恩洪……夢想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李俊興,佛山石門實驗中學校長,
人物標籤:70後 名班主任 李鎮西徒弟 語文教學能手
套用魯迅的那句名言:今天,我寫過兩篇博客,一篇是《懲罰,教育的加速器》,另一篇還是《懲罰,教育的加速器》。無聊的人說:「魯迅的原句寫得真好,寫出了魯迅的無聊與苦悶。」
我為什麼寫兩遍?因為電腦突然提示「還有1分鐘關機」。我立即在公家的電腦上建文件保存,亡羊補牢為時晚矣。剛打好句號的內容全部丟失,於是只得重寫。
這就是對我不及時保存的懲罰吧。懲罰過後,我的防範意識增強了,我的耐性好了,我自我反思的意識強了……(誰知道我一邊這麼大義凜然地寫著,一邊在強壓怒火呢)。
昨天學車,教練說:「李俊興,你這次側位停車停不好,要罰5塊錢了!」我知道他開玩笑,但心裡也明白他對我的表現不滿意。於是我更專注更投入,結果練車練得好了很多。這應該也是「懲罰」給我帶來的好處吧。
小的時候,老師打學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見過同學的手心被老師打得像一個紅心蘿蔔。那時侯沒有「體罰」,沒有「暴力」這些詞語。我們的父母打我們,也感謝 我們的老師打我們。棍棒底下,我們成材。不過,也有另外,鄰居兩個女孩子都受不了老師的板子,最後輟學了。我小時候成績尚可,挨扳子的機率很少,因此沒有 那麼深切的感受。倒是老師打別的孩子給我巨大的震懾——我不敢不人真學習啊,否則,挨板子就是我的下場。記得老師打那些沒交作業的同學時是要叫他們站到講 臺上去的,手自覺伸出來,不能縮回去。老師一邊打,一邊用方言咒罵著他們。我們這些隔岸觀火的學生也如寒蟬般禁聲。在這樣的氛圍裡,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 慣——每天回到家一定要按時完成作業,複習當天的功課,預習第二天的功課。這種良好的習慣讓我受用無窮。我現在能每天自覺的寫1000字的工作日記,應該 就得益於少年時所受的教育。
以前的老師面對卷面差的作業,採用的方法最簡便——撕掉重做,但效果非常顯著;以前的老師對待不交作業的同學,採用的方法是留堂,打手心,不完成不許回家,效果也非常好。那時的老師好當。
我的幾名學生卷面很差,屢教不改,我拿出來在班上展示並說:「我狠不得一頁頁撕掉!」學生回去對家長說:「老師這樣做不給我面子,我就不做,他能把怎樣?」是的,如果他堅持不做,我是不能把他怎樣。現在的老師難當。
很多人象我一樣看過黃痊癒的《素質教育在美國》,看過周弘的《賞識教育》。我甚至還寫過一篇有關賞識教育的論文獲了市一等獎。但我還是想說:「賞識要有 度。賞識不是教育的葵花寶典。」當全民都在賞識孩子,都在檢討自己的教育方法時,我們的孩子我們的教育對象在幹什麼?他們覺得你方法還不夠先進,覺得你只 退了一尺,為什麼不退一丈呢?作為子女,如果我沒有成材,是因為我的父母沒有給我最科學的教育,沒有激發我的潛能;作為學生,如果我們沒有成材,是因為我 們的老師教學能力太底方法太舊,沒有調動我的學習激情。
在賞識教育下,家長老師成了教育的被奴役者。
教育需要懲罰。陶行知的「四顆糖」的教育讓一個孩子淚流滿面,讓一個心靈被重新喚醒。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寫論文時喜歡用的例子。可是,沒有人去問「這個孩子最後怎麼樣了?」四顆糖可以喚醒,卻不能喚起!!後面的工作才更加艱巨!
前幾天買了一本美國教育家託馬斯的《魔罰123》。這本書的精髓就是「規則與懲罰」,無理取鬧違反規則不認真做事都必須受到懲罰。書上提到的懲罰五花八門,譬如關黑房子5分鐘、不準吃巧克力、不準看動畫、取消周末的郊遊、提前30分鐘上床覺……
我正在用這種方法來教育我的孩子。浩浩在吃飯的時候,突然想起樓上軒軒買了玩具賽車,於是哭著喊著要買。我沒理會,只說:「1-2-3。」很神奇,他就停止了哭鬧,乖乖去吃飯了。因為他知道,只要我數完「1-2-3」屁股就得挨打。
我體會到懲罰帶來的無窮魅力!如果我只是去哄孩子,給孩子做出許諾,他一定會得寸進尺的。有時候,我們不需要浪費太多口舌去解釋「為什麼」,只需要讓他遵守就可以了。懲罰,讓孩子接受挫折教育,讓他明白人生並非事事如願,讓他明白無理取鬧會受到懲罰。
依稀記得去年學生在黃埔青少年軍校軍訓時的情形。哪個學生稍微不認真,教官就要罰他做200個掌上壓,學生哭著流著淚做完了。結果我們看到了整齊劃一的隊列,看到了清新整潔的宿舍內務,聽到了飯前一支歌的排山倒海的氣勢。可是,回到校園之後,我們的學生為什麼就變了呢?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沒有了懲罰,只剩下說教。蘇霍姆林斯基說:「世界上最無效的教育就是說教。」
剛才一名同學問我:「老師,我作文沒交,最遲什麼時候交?」 我答:「沒有最遲,只有懲罰!交作文,還得交500字的敘事說明。這不叫檢討,檢討是做了對不起的事要寫的。敘事說明是一種自我懲罰的萌芽,一種自我反省,是讓你成材的加速器!」
(來源李俊興博客)
更多優質文章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