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拿到這個選題,心裡不得不說是有壓力的。「教師專訪」這個題材要怎麼做大家會喜歡,不同於校園男女神,我們和教師群體是有距離感的。
從十一放假回來正式開始,「麻辣鮮師」一共做了七期。柴松霞老師那期結束(也就是最後一期)結束後,我深深地鬆了一口氣。教師們的採訪時間不好協調,我自己也有嚴重的拖沓症,幾乎每一位老師的採寫工作都得在不到一周內完成。胡徵老師的那一篇直到周二晚上還在補採。很多文章推送的前兩個小時還在改。
不想辜負這個欄目,又怕自己的筆太笨,無法立體地寫出老師們的形象。周一到周三,是一周裡我最焦慮的三天,很多個周二我都在想,要不明天就別放了,素材太少,人物不完整還不如不放。可神奇的是每到周三晚上,每篇文都不出大錯地順利推送來了,儘管有些地方還是不盡人意。
當然這個欄目也給了我們很多驚喜。我記得第一篇推送時,守在手機旁邊盯閱讀量時的情景,沒想到當晚就破了3000。後來每期的閱讀量也都不低,馬老師的那一篇更是將近三萬。最讓我們感動的是,高紅櫻老師的文章推送出來後,她多年前在大連理工教過的學生給我們留言,說沒想到會再次看到恩師的消息。
寫這篇總結的時候,腦海裡閃現那兩個月的光陰,去胡徵老師家裡採訪,她給我們洗了一大盤棗,還在茶裡偷偷加入玫瑰花瓣給我們驚喜。董磊老師很爽快地答應我的採訪,推送那天他開了一天的會,晚上一回來就和我核對稿子,連晚飯都沒吃,給我提了很多建議讓文章更生動。還有馬薇老師,百忙之中抽出一個小時,耐心回答我的每一個問題.
在此,我代表麻辣鮮師的另外兩個作者,賈麗雅和竇軒,感謝每一位抽出時間,願意接受我們採訪的老師,當然還有每一位讀者,謝謝你們的寬容,原諒文章的不足和漏洞。
老師們的生活態度給了我很多啟發,有一些觀念也對我的學習和生活產生很大影響。我把這個歸結為緣分,就像董磊老師說的,我們總會遇見我們該遇到的人。
如果你願意,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推送過的幾位老師。
馬薇老師現為數量經濟學科學術委員會委員、全國數量經濟學會第十屆理事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一線的教學工作,承擔著我校本、碩、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任務。
已知的,是她的數學課幾乎堂堂爆滿,很多學生不得不在臺階上聽課。目見的,是她作為一個教師的敬業,和對媒體的抗拒。從教學到科研,再從科研到教學,馬薇的生活被工作佔據得滿滿的,採訪最終也只能在電話裡進行。
2012年她受傷右胳膊骨折,纏著繃帶,用左手上了一個月的課,這件事被學生拍下照片傳到網上,大家稱她為天財最感人教師,問及此,馬薇卻不這樣認為:「這個是我力所能及能做的。他們不知道,我左手會寫字,我是兩隻手都能寫字的,我左手畫的圖也挺好的。」
下面是這篇文章推送後,一位學姐在朋友圈轉發時的評論,可以作為這段故事的補充,我們也因此知道,當年那段「骨折」舊事並不像馬薇老師說的那樣輕鬆。
胡徵(左一)
胡徵是外語系日語副教授,大學畢業後被分配來天津財經學院(天津財經大學的前身)工作,至今已有33年。
她不害怕年齡。她說,總有一天我會變得很不好看,五十歲的女人要學會捨得,捨得不要求皮膚光澤,捨得不要求每一顆牙齒都堅實。她相信不同年齡有不同的美,希望自己可以像秦怡一樣,滿頭白髮時依然優雅美麗。
胡老師看起來比她的實際年齡年輕很多,但是她最讓人難忘的是她對教書育人的態度,和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她很少因為別人的評價或喜或悲,她對自己有做人的認可,她喜歡全心全意的付出。教書是她最願意做的事情,她珍惜每一個和學生的一期一會。她說「一個人每天做著最願意幹的事,每天都沉浸在幸福之中,你說她會老嗎?」
董磊,經濟學院講師,1978年出生,01年畢業於財大,06年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亞細亞太平洋研究所,已在財大工作八年。
帖吧裡有很多關於他的傳聞,日本早稻田畢業,撕過點名冊,說教科書無用,超級喜歡打網球。後來見到他,發現他並不是一個非典型的教師,相反,他太典型了,採訪過程中,他經常會反問你的想法和態度,你能感受到他的循循善誘。
他是一個有情懷的老師,也希望學生們做一個有情懷的人。
「你們要有自己的夢想,要有自己的愛好,哪怕你這個夢想不能實現,哪怕這個「好不能你知道養家餬口一輩子,但是你要有這些,說的再高一點的話,這個年齡層多少要有自己的情懷。」
紀方,本科和博士畢業於天大,碩士畢業於英國伯明罕大學,曾在摩託羅拉和海航任職,國家二級籃球運動員,在財大工作才一年多,是真正的「鮮師」。
為了讓物流專業的知識更吸引學生,紀方琢磨著,把慕課和拍攝微電影結合起來。幾個月前,紀方帶著20個學生拍了一部「穿越劇」,內容以《水滸傳》的名段「智取生辰綱」為藍本。服裝道具一應俱全,拍攝地點還在專業的影視城。紀方說,有時候靈感是突然就有的。
生活中的紀方也絕對是一個有情趣的人,有一次和系裡一個老師出差,早晨天還沒亮,那位老師還在睡覺,紀方就把他從床上拉起來一起去拍日出。他喜歡攝影,常留意身邊的美景,用相機記錄下美好的瞬間
高紅櫻,2000年6月博士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人文學院副院長、教授。
高紅櫻老師是一位優雅又溫和的女士,和她聊天她會一直看著你的眼睛。大自然是她最喜歡的話題。
「我對大自然的變化確實很敏感,但我對很多事情卻很『鈍感』。人在社會中,有人群的地方就會有矛盾,當我面對面對挫敗、委屈、誤解、麻煩的時候,我就會持續地培養自己的鈍感力。人生太短暫了,你把你的人生放在那些不愉快裡的時候,美好的光陰就縮短了。這也是大自然給予我的啟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人生也是如此。我覺得幸好有煩惱,人生才如此的豐富。」
馬紅瀚,經濟學院講師,本科、碩士和博士畢業於蘭州大學,博士畢業後來財大教書,在職期間在南開攻讀博士後,現已完成博士後階段的研究,在財大教書六年。
他說自己是非傳統教師,講課是農民工風格,特別賣力氣,經常講到額頭冒汗;與學生相處是朋友模式,大大小小的聚會都會收到學生的邀請。他希望能和自己的學生們保持這種親近的關係,「馬哥」是他最愛的稱呼。
和他接觸較少的同學都會覺得他十分幽默、溫和,但只有他自己的學生才會知道馬哥其實很兇,他會狠狠地批評學生,如果學生沒有達到他認為的應有的水平。
馬哥說青春就要自由揮灑,去享受,去嘗試,不要等到四五十歲再來後悔。在人生的道路上,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但是不要忘記了趕路。
採訪當中的柴松霞說起話來有著法律人擅長的邏輯,但她一點也不犀利,她始終帶著微笑,甚至還有些羞澀,但一說起自己的專業,她總能滔滔不絕地講出很多有意思的例子,你會覺得,那些高大上的難以理解的法律原理突然都從書上跳了下來,在生活裡搖曳生姿,妙趣橫生。
也許這是她的世界的原本面目,所有的研究和條例都是鮮活可愛的,都是她的老朋友,可以與之座談,眉飛色舞。但她的世界裡不僅僅只有學術,有一個相知相惜的伴侶與她舉案齊眉,有一場精心栽種的花開等她細看,有一個俠女理想在她心裡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她是法學女博士,也是學生眼裡的「娛樂界女博士」。理性而有趣,純粹而生動,她是柴松霞。
編輯|責編
馬薇老師現為數量經濟學科學術委員會委員、全國數量經濟學會第十屆理事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一線的教學工作,承擔著我校本、碩、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任務。
已知的,是她的數學課幾乎堂堂爆滿,很多學生不得不在臺階上聽課。目見的,是她作為一個教師的敬業,和對媒體的抗拒。從教學到科研,再從科研到教學,馬薇的生活被工作佔據得滿滿的,採訪最終也只能在電話裡進行。
2012年她受傷右胳膊骨折,纏著繃帶,用左手上了一個月的課,這件事被學生拍下照片傳到網上,大家稱她為天財最感人教師,問及此,馬薇卻不這樣認為:「這個是我力所能及能做的。他們不知道,我左手會寫字,我是兩隻手都能寫字的,我左手畫的圖也挺好的。」
下面是這篇文章推送後,一位學姐在朋友圈轉發時的評論,可以作為這段故事的補充,我們也因此知道,當年那段「骨折」舊事並不像馬薇老師說的那樣輕鬆。
胡徵(左一)
胡徵是外語系日語副教授,大學畢業後被分配來天津財經學院(天津財經大學的前身)工作,至今已有33年。
她不害怕年齡。她說,總有一天我會變得很不好看,五十歲的女人要學會捨得,捨得不要求皮膚光澤,捨得不要求每一顆牙齒都堅實。她相信不同年齡有不同的美,希望自己可以像秦怡一樣,滿頭白髮時依然優雅美麗。
胡老師看起來比她的實際年齡年輕很多,但是她最讓人難忘的是她對教書育人的態度,和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她很少因為別人的評價或喜或悲,她對自己有做人的認可,她喜歡全心全意的付出。教書是她最願意做的事情,她珍惜每一個和學生的一期一會。她說「一個人每天做著最願意幹的事,每天都沉浸在幸福之中,你說她會老嗎?」
董磊,經濟學院講師,1978年出生,01年畢業於財大,06年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亞細亞太平洋研究所,已在財大工作八年。
帖吧裡有很多關於他的傳聞,日本早稻田畢業,撕過點名冊,說教科書無用,超級喜歡打網球。後來見到他,發現他並不是一個非典型的教師,相反,他太典型了,採訪過程中,他經常會反問你的想法和態度,你能感受到他的循循善誘。
他是一個有情懷的老師,也希望學生們做一個有情懷的人。
「你們要有自己的夢想,要有自己的愛好,哪怕你這個夢想不能實現,哪怕這個「好不能你知道養家餬口一輩子,但是你要有這些,說的再高一點的話,這個年齡層多少要有自己的情懷。」
紀方,本科和博士畢業於天大,碩士畢業於英國伯明罕大學,曾在摩託羅拉和海航任職,國家二級籃球運動員,在財大工作才一年多,是真正的「鮮師」。
為了讓物流專業的知識更吸引學生,紀方琢磨著,把慕課和拍攝微電影結合起來。幾個月前,紀方帶著20個學生拍了一部「穿越劇」,內容以《水滸傳》的名段「智取生辰綱」為藍本。服裝道具一應俱全,拍攝地點還在專業的影視城。紀方說,有時候靈感是突然就有的。
生活中的紀方也絕對是一個有情趣的人,有一次和系裡一個老師出差,早晨天還沒亮,那位老師還在睡覺,紀方就把他從床上拉起來一起去拍日出。他喜歡攝影,常留意身邊的美景,用相機記錄下美好的瞬間
高紅櫻,2000年6月博士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人文學院副院長、教授。
高紅櫻老師是一位優雅又溫和的女士,和她聊天她會一直看著你的眼睛。大自然是她最喜歡的話題。
「我對大自然的變化確實很敏感,但我對很多事情卻很『鈍感』。人在社會中,有人群的地方就會有矛盾,當我面對面對挫敗、委屈、誤解、麻煩的時候,我就會持續地培養自己的鈍感力。人生太短暫了,你把你的人生放在那些不愉快裡的時候,美好的光陰就縮短了。這也是大自然給予我的啟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人生也是如此。我覺得幸好有煩惱,人生才如此的豐富。」
馬紅瀚,經濟學院講師,本科、碩士和博士畢業於蘭州大學,博士畢業後來財大教書,在職期間在南開攻讀博士後,現已完成博士後階段的研究,在財大教書六年。
他說自己是非傳統教師,講課是農民工風格,特別賣力氣,經常講到額頭冒汗;與學生相處是朋友模式,大大小小的聚會都會收到學生的邀請。他希望能和自己的學生們保持這種親近的關係,「馬哥」是他最愛的稱呼。
和他接觸較少的同學都會覺得他十分幽默、溫和,但只有他自己的學生才會知道馬哥其實很兇,他會狠狠地批評學生,如果學生沒有達到他認為的應有的水平。
馬哥說青春就要自由揮灑,去享受,去嘗試,不要等到四五十歲再來後悔。在人生的道路上,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但是不要忘記了趕路。
採訪當中的柴松霞說起話來有著法律人擅長的邏輯,但她一點也不犀利,她始終帶著微笑,甚至還有些羞澀,但一說起自己的專業,她總能滔滔不絕地講出很多有意思的例子,你會覺得,那些高大上的難以理解的法律原理突然都從書上跳了下來,在生活裡搖曳生姿,妙趣橫生。
也許這是她的世界的原本面目,所有的研究和條例都是鮮活可愛的,都是她的老朋友,可以與之座談,眉飛色舞。但她的世界裡不僅僅只有學術,有一個相知相惜的伴侶與她舉案齊眉,有一場精心栽種的花開等她細看,有一個俠女理想在她心裡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她是法學女博士,也是學生眼裡的「娛樂界女博士」。理性而有趣,純粹而生動,她是柴松霞。
編輯|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