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貴陽大十字老百貨大樓的外圍,工人搭起了防護架,開始拆除主體建築。
走過50多年風雨的城市地標,也是人們口中熟悉的。這裡見證過貴陽過去的商業興盛,而回溯貴州商業的歷史,也稱得上發源之地。
也在那一年底,大十字環形天橋拆除後,十字路口眼界格外開闊敞亮。但是陳舊的商氣縈繞,難尋新派的活力,這樣的缺憾一直延續多年。
拆除前的大十字老百貨大樓
百貨大樓畫上句號
伴隨地塊周邊棚戶區改造,徹底退出歷史的舞臺。再往後的那段日子裡,路過大十字路口時,還能望見圍擋後的工地裡,有棟待拆的磚房。
屋面四散掛出的白布黑字,垂散在屋旁隆起的土堆。而不遠處的機械,已在往地基深處挖出泥土。
後來閒聊時聽說,那裡也要拆出天價。就像曾經合群路改造一樣,這些年裡城市商圈、商街的改變,破舊而後立新。
2020年6月,晚報刊登了一則《商業回遷安置房交房通知》。
大意就是老百大原址新建的商業綜合體,具備了交房條件。原先在附近辦公的多家機構,已經可以回遷。
大十字老百大重建的商業綜合體
2020年的夏日裡,再去往貴陽大十字,這處俊秀的綜合體The One,釋放出全新的商業氣息。
而在其上高約300米的地標性塔樓,玻璃幕牆逐漸裝飾更多的外觀。再從中華北路去往大十字,或是由人民大道北段驅車向南。
高聳入雲的城市建築,重新標記著貴陽商圈源脈的當下。
重建的綜合體原定於2020年中投入運營,也正是在此時,一街之隔的智誠百貨大樓,時隔多年後迎來換裝。
這處曾經與老百大呼應的新百貨大樓,經過數月的火速工期,外立面裝修已經完成。
「百貨大樓」名牌拆除後留下的痕跡
站在樓前開闊的人行道仰望,原來「百貨大樓」拆除後的痕跡還留在外牆。這次改頭換面過後,整棟商業已成為「潮流匯」業態的城市綜合體。
這些年來,這裡一直是大十字商圈的頂梁柱。轉角處新進場的星巴克,臨街優衣庫的單店引進,還有更早引入的KFC,總是追趕著消費時代的潮流。
大十字商圈的屋頂運動場
潮流匯綜合體重裝期間展陳
這次改變也是全方位的,大樓頂部興建屋頂運動場地,垂直化空間利用率得到提高。而業態合作方擅長的體育運動品類,也讓內部業態的布局留有懸念。
老百大原址新建,新百大徹底轉身。貴陽大十字百貨大樓的歷史,至此已然畫上句號。
商圈困局待解
新的序幕背後,轉變的困局猶存。
大十字路口顯眼的一處廣告位,打出的是「鮮花大廈1至4層整體招商」。節後回來路過時,臨街大門入口緊閉,裡面也是人去樓空。
鮮花大廈底商關門歇業
算上這回,鮮花商業的兩次轉變,都已告吹。
2013年中旬,早期承租鮮花底商的百盛宣布歇業。這是繼百盛金鳳凰閉店後,再次收縮市場,僅留有龍港門店運營。
此後,鮮花底商曾創新經營模式,以生活廣場業態短暫出現。但是,熱門地段的商業綜合體,美食餐飲業態佔比超重,內部競爭可想而知。
第一次轉變好景不長,商場關門後的一段時間,時不時還有吃了虧的租戶,在門口討說法。
直到2018年底,招商運營牽線搭橋。這處商業綜合體順利引進蘇寧電器新零售業態。
開業後去逛過,整體格局和噴水池店相似,但是老式的結構,和有些悶的通風,人氣感覺平平。
唯一留下的成果,還是引進貴陽首家金拱門,至今仍為一處街景。
2020年初,第二次招商退場後,也就有了「老城中心黃金地段,空置商業大字求租」的一幕。
而在環大十字的區域,同樣的困局幾乎同步。
2018年10月,中山西路上國晨百貨宣告歇業。國貿集團退租以後,騰達廣場底商同樣面臨空置。
前一次經過那裡,臨街門面拆為單鋪分租。奶茶和小吃挨個開業,雖然顯得有些雜,但是生意也還勉強。
騰達廣場底商門前沿街行人走過
廣場底商停用的百貨物業扶梯
這終究不算長久之計,目前底商的招商引進而言,是以教育培訓為主的綜合業態,這倒也算是因地制宜的出路。
單品門店獨善其身,牽線搭橋救場一時,綜合體運營卻已迭代新的維度。
商業轉型提速
騰達廣場招商的結廬教育告示牌,至今還放在中山西路站地鐵口。而這個網紅站點也是結廬系商業開山手筆。
紅極一時的網紅街,以LED的穹頂幕布和造雪體驗,帶火了一把1號線地鐵首發商業。
前幾天去逛過一次,F進站口的店鋪換過一輪。站點裡生意紅火的,也還是餐飲和小吃。
這裡也並非大十字周邊,地下商業的潮玩試水。2015年大十字過街天橋拆除後,經過數月的改造,十字裡地下商街問世。
重新設計後的環形街區,不僅最大化商業空間,也滿足過街通道的需求。
行人走過地下商街部分店鋪
當初鋪鋪熱鬧,如今有門面也迎來調整。這在周邊也不並少見。小十字的地下通道中,直租的公示零星的貼在關閉的卷閘門上。
商鋪既有間或等待,也有微調的轉變。
富水北路上,兩家知名的麵包店,又是狹路相逢。省府路街口店鋪租約到期後,惠誠沒有續租,而是到民生路口開了新店,門靠門的和友商羊城比較烘焙口味。
而羊城旁邊新開的旋轉小火鍋店,此前也是另一家麵包店鋪。春節過後關門不久,就吸引新的商家進駐。
好地段門面的換租中,一些開張做生意的老闆,不僅有著幾分的新口音,在業態上也有不同的創意呈現。
就像是一旁的小十字小吃一條街上,香酥鴨店開闢出一個臨街鋪口,專門用作美食直播間。偶爾能看到有些吃相的店員坐在臺前,桌面架上手機,再放上整隻的炸鴨,就在人來人往的街邊開播。
拆除前的老百貨大樓
2005年底,貴陽一家飯店舉行的拍賣會上,新老百貨大樓的相關產權順利完成出讓。而後既有老百大棚戶區改造的推進,也有新百大的重裝上陣。
誰又曾預料到,十多年間貴陽商業加速流變。大十字曾經同根而生的商業體,不斷地落後於歲月,又追趕時代。
直至今日,似若棋逢對手,又是各顯身手,繼續充盈商圈生機。新興商圈不斷湧現,新零售商業運營,繼續充實城市活力。
疫情過後,無論是商業綜合體的轉型,還是實體店鋪轉租,各種零售和餐飲轉手。
這個逆境的周期裡,既有生意人,主動的轉變,也有綜合體,探尋的轉機。
大十字商圈的三大商業體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大十字路口的紅燈照常亮起,直行去往中山東路車輛停成一列。
道路左側老百貨大樓原址上,新生的商業綜合體透亮玻璃外牆,折射出鮮花廣場的裙樓。穿越時空的光線裡,醒目的底色扭曲了白色的號碼。新百大轉身的商業體,在道路的右側佇立一旁,即將顯露換裝後新的姿態。
今昔的貴陽傳奇商圈,走在歸途,也在徵途。大十字新商業的碰撞,在此處,也在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