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潮博物館讓視障人士也「看見」

2020-12-23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5月18日,一位市民用V R設備參觀虛擬的「南澳一號」時,不自覺地張大嘴巴,伸出手想去觸摸。南都記者 譚慶駒 攝

    南都訊 記者許曉蕾 鄭雨楠 尹來 通訊員 凌浩翔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參觀』博物館的文物」,視障人士阿聰說。18日,廣東省博物館首次推出為視障人士提供「口述影像」導覽的服務。廣東省博物館館長助理王芳說,這項服務將會常態化,視障人士如果需要服務,可以電話預約。

    精心打造多功能「超級列車」

    2018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確定為「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Hyperconnected museums:New approaches,new publics)」。「超級連接(Hyperconnectivity)」一詞首次出現於2001年,以描述當今社會多渠道的溝通方式,包括面對面的交流、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軟體、電話以及網際網路。全球聯絡網變得日漸複雜、多元和融合。在今天這個超級互聯的世界,博物館也融入了這一潮流。因此,國際博物館協會將2018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確定為「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

    為此,粵博為本次活動精心打造了一輛「新·粵」號超級列車,這趟「超級列車」集觸摸文物、AI智能體驗、VR全景體驗、考古發掘四節車廂於一身。活動期間「乘客」們可親臨現場感受「口述影像」的未知與真相,帶上手機玩轉「博物官」小程序的粵博精品文物,走上「南澳I號」沉船體驗全景VR,參與「探·古」考古發掘小分隊找尋奇珍異寶,度過一次完美愉快的博物館之旅。

    視障人士首次「看見」展品

    當天,最引人注目的參觀者當然是阿聰等6位視障人士了,這是他們有生以來,第一次能「看見」博物館的展品。只見首批接受過口述影像培訓的粵博志願者們首次嘗試為視障人士進行口述影像服務。阿聰邊參觀,還邊用手機直播,一路把自己的感受分享給小夥伴。「很興奮啊,我們剛才參觀木雕展廳,不僅能聽到志願者的描述,還能觸摸木雕」,阿聰說自己特別喜歡潮州木雕蟹簍。

    與平時做志願者不同的是,「口述影像」要求口述志願者儘量拋開「理所當然」,用客觀細緻而富有想像力的語言,為視障者再現視覺訊息。「比如說,我們平時講解,可能不會那麼多的描述性詞語,現在看到一個文物,是黃色,就要把黃色描繪出來;是大 型 的 ,就要說清楚大小」,志願者曾小姐負責自然展廳的講解,當天的活動讓她也深受感動。

    「大家可能認為視障人員需要我們幫助,但你接觸過他們才發現,他們其實能自己獨立完成很多事情。大家應該更多把他們當做有特殊需求的普通觀眾。」曾小姐表示,口述志願者只是需要做更多的描述,給參觀者更多視覺上的信息,更多平等地對待他們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

相關焦點

  • 氣味音樂會讓視障人士「聞香識音」
    氣味音樂會讓視障人士「聞香識音」 2012年12月24日08:39 來源:中國新聞網
  • 讓視障人士「看見」電影,他們花2000分鐘製作一部無障礙電影
    因此,他們會去查影評、查資料,去尋找「導演的視角」,這樣才能用最精煉的文字,輸出最接近導演意圖的電影。每當李怡瀅對於腳本撰寫和錄製感到疑惑的時候,她會閉上雙眼,轉變角色,聽一會兒電影,短暫地做一會兒「盲人」,用她的文字去理解一下電影內容,從而不斷去完善腳本。
  • 「光明影院」讓視障人士飽覽電影之美
    團隊通過在電影聲音空白的地方插入解說詞,讓失明人士享受觀影樂趣,共享文化盛宴。   視障人士「閉眼」看電影  「《紅海行動》講述的是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奉命執行撤僑任務的故事……」伴隨著電影開場,洪亮的講述詞在朝陽區紫光影城8號放映廳響起。這是2018年熱門電影《紅海行動》無障礙版的首次對外放映。
  • 「企鵝FM」獲音頻類APP無障礙測評第一:近萬視障者在這裡聽見世界
    在中國有將近2000萬的視障人群,他們雖然無法看見這個世界,但藉助科技的力量,他們正在改變自己的生活。為此,中國信息無障礙產品聯盟(CAPA)發布了一份網際網路產品信息無障礙排行榜,對音頻類APP進行了相關評測,其中「企鵝FM」在iOS與Android版的測評中排行雙第一,成為最受視障人士喜愛的音頻軟體之一。
  • Google推出虛擬盲文鍵盤,讓視障人士玩手機有多難?
    這款盲文鍵盤的原理基於盲人最常用的「布萊葉盲文」,這種盲文由六個點組成,卻可以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方式來表達 64 種字符,用以對應不同的字母、數字、標點等。其實,類似的虛擬盲文鍵盤此前在 iOS 上已經支持,但在視障人士中並不普及,不是因為他們不用 iPhone,而是很多視障用戶邁不過最開始設置和上手的那道坎。可見用戶的教程設計的重要性,一點也不比盲文輸入法本身小,這也是夏冰瑩在設計過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戰之一。
  • 博物館現「線上預約潮」!上海自然博物館、玻璃博物館人氣排名...
    原標題:博物館現「線上預約潮」!報告》顯示,目前,全國超70%已恢復對外開放,並出現「線上預約潮」,其中,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玻璃藝術博物館預約人數居全國首位,入選全國十大人氣博物館。
  • 坐地鐵、遊公園,東莞社工讓視障人士感受春的溫暖
    但是對於那些身體有障礙的人,尤其是視障人士,要自己出門遊玩一下不是件容易的事情。26日,東莞一家社工機構與志願者一起,帶道滘鎮的二三十名視障人士乘坐體驗東莞的地鐵,再同遊公園。當天,他們從厚街鎮的寮夏站出發,一起乘坐這列開往春天的地鐵。記者隨同他們走了一程。
  • 我國首個視障人士智能家居館在京開放
    一位視障人士發出指令後,智能飲水機就往杯中注入了半杯溫水。發出「打開晾衣模式」指令,晾衣架就降低至輪椅人士也能輕鬆夠得到的高度。中國盲協副主席兼秘書長何川也是一名視障人士,他在現場體驗了可語音控制的智能飲水機。12月3日是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我國首個面向視障人士的智能家居館在中國盲文圖書館正式對外開放。
  • 所知障與煩惱習氣種子
    今天我們繼續就所知障與煩惱障習氣的關係,再提出進一步的說明。首先,我們來了解煩惱障與所知障的真實內涵,確實了解煩惱障與所知障的真實內涵以後,對我們在佛法上的修證才會有實際的幫助,同時也會自然知道煩惱障的習氣,可不可能從不染汙的無知發展成為大乘佛教的所知障(也就是無明住地)。
  • 所知障和煩惱障
    今天,跟大家聊聊所知障和煩惱障。 所知障和煩惱障,是一對互為因果的關係。 知引發煩惱,是煩惱的根源。煩惱又需要知去解決,故煩惱又是知的原動力。 那麼,什麼是所知障? 所知,就是我們所知道的東西。這就是所知障。由於我們學學的東西,所知道的東西,把我們的大道遮蔽住了,把我們的前進之路擋住了。讓我們到不了目的地,這就是所知障。 這我們的自然靜觀實踐的過程中,在閉關的時候。我們先要明理,但進關之後,就只是放鬆,放下才行。
  • 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記者體驗科技之光如何點亮視障人士的心燈
    央廣網北京12月3日消息(記者馮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一本傳遞希望的勵志書籍,也讓不少人第一次對視障人士有了了解。但假如給您一小時黑暗,您的體驗會是什麼樣的?
  • 摸石碑聽古鐘 視障人士參觀博物館
    北京市文物局供圖4名視障人士受邀參觀北京兩家博物館,探索視障人群利用博物館新形式昨日,北京4名視力障礙者用「摸」和「聽」的方式,在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和大鐘寺古鐘博物館感受文物。這是北京市文物局宣教中心舉辦的「聞·悟北京」系列文博活動之一。
  • 首款輔助視障人士「天使眼」將亮相上交會
    原標題:輔助遊玩幫助跑步 首款輔助視障人士「天使眼」將亮相上交會  東方網4月18日消息:前方是上行樓梯、前方有一個咖啡店、這是20元錢……佩戴上「天使眼」的智能眼鏡的視障人士,不僅可以外出遊玩,還可以跑步。3米內如果探測到障礙,「天使眼」會發出「鋼琴」的聲音,遇到需要識別的障礙物時則會有語音提示。
  • 幫助視障人士、空巢老人,這才是阿里雲工程師「不回家」的原因
    另外,根據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大約有1800萬視障人,由於眼疾,他們的生活非常不便,這些視障人士和空巢老人一樣,都是需要得到社會關愛的群體,考慮到這一需求,阿里雲的工程師們做出了一些讓人開心的事情。此外,在對視障人士的關懷中,阿里巴巴的工程師們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用8年的時間研發了"讀光OCR"技術,順利推出了"視障版淘寶",使得視障者可以"聽圖下單",讓視障人士也能夠享受到網購的便利。阿里雲首席智聯網科學家丁險峰曾這樣說道:"科技不應該是冰冷的,最大的價值在於幫助人"。
  • 國際博物館日|近期打卡哪家博物館?拿著這份指南,精彩活動看不停
    武侯祠博物館〖武侯祠博物館〗武侯祠博物館在「5.18國際博物館日」這天,推出了豐富活動。「流動博物館·文化宣講進社區」,由博物館工作人員及「孔明送東風」文化志願服務小分隊,將博物館文化展覽及文博知識帶進了成都市玉北社區,進行線上線下同步展示和現場宣講。
  • ...人造了一座「博物館」 沒有實體展品但卻藏著最潮的河南文化符號
    在鄭州,有太多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博物館,但有一座博物館卻顯得有點特殊。它是一座博物館,卻沒有實體展品;是一座博物館,卻只在每周日晚上「開門」;是一座博物館,但卻找不到確切的地址。這就是「吾空空博物館」,它是一個只存在於你手機裡的腦洞大開的線上博物館,本土插畫師吾空空擔任館長,潮流媒體人不二飛做講解員,而這個神秘有趣的博物館的「建造者」,竟是鄭州市文物局。
  • 什麼是所知障?
    可悲的是有些學人,有了世俗學歷的高帽,更是深慢所罩,低不下頭來依止真善知識,真參實修。所以有時想想,有福報去頂個世間學歷高帽,反而成了修行上的障礙,因為再也沒有人能夠說得了他,慢習的遮障是最難以改異的修行悲曲。而喇嘛上師叫弟子們不要去讀佛陀開示的經典,只讀他們喇嘛祖師的論述,或者只能持他所給的咒,如果那個咒語不是他所傳,就是盜法等。
  • 逛美英法日博物館,最怕看見中國文物
    逛國外的博物館,不知道你們最怕什麼? 反正老藝術家最怕的是:逛著逛著,突然就遇到了來自咱中國的文物。 至於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則是海外收留「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地方,足足有3萬多件:上至珍貴的刻本、孤本、青銅器、陶器,下至書畫、玉器和珠寶,可謂比故宮更「應有盡有」...... 法國的吉美博物館則是海外收藏最多中國瓷器的地方。
  • 「無障·愛傳播」——史家教育集團服務學習項目系列報導
    團隊成員還在寒假前,利用下學後和周末的時間,實地考察了學校周邊的酒店、商場、餐廳、停車場、銀行等公共場所的無障礙設施,對於維護得當、能夠為殘障人士切實提供便利的設施和標識,以及維護不當、被損毀、或者未正常使用的各種設施均有了直觀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