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交際中最常用的是手勢語言,它承載著豐富、深邃而微妙的信息

2020-12-16 奇遇joy小不點

在體態語言中,手勢語表現力很強,它通過手和手指的活動變化使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內容更加豐富,更具有吸引力和說服力,為此,有人稱:「手勢語言可以作為口語表達的第二語言。」

同時,語言學家普遍認為,手勢是人類進化歷程中最早使用的交際工具,先於有聲語言,手勢語在當時的交際中,使用頻率非常高,範圍也非常廣。

古羅馬的以為政治家、雄辯家在兩千年前說過:「一切的心理活動都伴隨著指手畫腳等動作。雙目傳神的面部表情特別豐富,手勢恰如人體的一種語言,這種語言連最野蠻的人都能理解。」一位在華講學的心理學教授與一群聾啞兒童不期而遇,居然能用歐美當前使用的手勢語同他們順利交流。事後,這位教授風趣地說:「用手勢語交流比不懂英文的人用不流利的英語更加便利、易懂。」因此,手的動作使用的好壞,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身體語言使用的成功與否。

以下列舉一些常用的手勢:

1、拇指式

大拇指豎起,其餘四指自然彎曲,表示肯定、誇獎、第一手的意思。

2、小指式

豎起小拇指,其餘四指彎曲合攏,表示精細、弱小或對人的蔑視。

3、食指式

伸出食指,其餘四指彎曲併攏。用來指稱人物、事物、方向,或者表示肯定,甚至表示觀點。向上伸直胳膊,食指指向空中就表示強調,就可以表示數字「一」「十」「千」「萬」……

彎曲食指或成鉤形表示九、九十、九百……齊肩畫線表示直線,在空中畫弧線表示弧形。

4、食指、中指並用式

伸直分開食指、中指,其餘三指彎曲,這一手勢表示二、二十、二百……在歐美和非洲國家則表示勝利。

5、拇指、食指並用式

分開伸出拇指、食指,其餘三指彎曲表示八、八十、八百……如果併攏表示肯定、讚美之意;如果二者彎曲靠攏但未接觸,就有「微小」「精細」的意思。

6、拇指、食指、中指並用式

三指想捏向前表示「這」「這些」,如果更加用力表示強調。

7、仰手式

掌心向上,拇指自然張開,其餘彎曲,這一手勢有許多意思。區域不同,意義有別:手部抬高表示「讚美」「歡喜」「希望」之意;平放是「乞討」「請施捨」之意;手部放低表示無計可施,很坦誠。

8、俯手式

掌心向下,其餘姿態同仰手式,這是一種提醒手勢,同時表示「反對」「否定」之意;有時候也可以表示「安慰」「許可」之意。9、手切式

這是手剪式的一種變式。五指併攏、手掌伸直,像一把斧子用力向下劈,表示「果斷」「堅決」「排除」之意。

10、手啄式

五指併攏呈簸箕形,指尖向前,表示「提醒」「注意」之意,有很強的針對性、方向性,並帶有一定的挑釁性。

11、揮手式

把一隻手舉過頭揮動,表示興奮、致意;把雙手同時舉過頭揮動表示致意。

12、掌分式

雙手自然撐掌,用力分開。掌心向上表示「開展活動」「行動起來」等意;掌心向下表示「排除」「取消」等意;平行伸手則表示「平面」「面積」等。

13、拳舉式

單手或雙手握拳,在胸前平舉,表示「示意」「報復」之意;高舉過肩或揮動或直錘或斜擊,表示「憤怒」「吶喊」等意。

14、手包式

五指相夾相融,指尖向上,如同收緊了開口的錢包,表示強調主題和重點,也表示「探討」之意。

15、手剪式

五指併攏,手掌伸直,掌心向下,左右兩手同時使用,隨著話語左右分開,表示強烈拒絕。

16、手推式

五指指尖向上併攏,掌心向外退出,表示「向前」「希望」之意,表現出堅定與力量;如果五指分開,表示五、五十、五百……

17、拳擊式

雙手握拳在胸前做撞擊動作,表示事物之間的矛盾和衝突。

18、拍肩式

用手指拍肩擊膀,表示承擔工作、擔負責任使命之意。

19、顫手式

單手或雙手顫動,必須與其他手勢共同使用才表示特定的含義。

通常來說,手勢語言和有聲語言配合使用,但也有一些手勢語言可單獨使用,它同樣錶帶了豐富的情感意味。我們經常在電視裡看到這樣的畫面:相愛的兩人,男方激動地握住女方的手,女方不但不縮回,還把另一隻手伸出僅僅握住男方的手,表現出兩人心心相印。在這裡,「心有靈犀一點通」,手勢語言比有聲語言表現得更有力度。

人們交際中最常用的是手勢語言,它承載著豐富、深邃而微妙的信息。一般說來,上級與下級、長輩與晚輩、女士與男士、主任與客人之間,應由上級、長輩、女士、主任先伸出右手,下級、晚輩、男士、客人才能伸出右手與之相握。握手力度要均勻適中,這是禮貌、熱情、友善和誠摯的表示;而握手用力太輕,被認為是冷淡、不夠熱情;用力太重,則會顯得不夠禮貌。

鼓掌是以兩手發出聲響來表達感情,在不同場合有不同的含義:在迎接賓客的時候鼓掌,是表示熱烈歡迎;聽演講時鼓掌,一般為稱讚演講者講得很好;在告別會上鼓掌,則是表示感謝和告別之意;在開研討會時鼓掌,則含有支持、同意之意。鼓掌常用來喝彩,在耨中特殊的場合,它也可用來喝倒彩。喝倒彩時鼓掌,一般比吹口哨、扔果皮、丟食物的方式更加文明禮貌血。

不同場合遇到熟人,如距離較遠,可舉手招呼,也可點頭致意,還可脫帽致意;遇到不太熟悉的朋友,可點頭或微笑致意;送別客人或變成朋友時,可舉手致意,或揮動手致意,也可揮手帕致意,或揮動帽子致意。手的揮動幅度越大,所表現的感情就越深。

手是不會說話的,因而只能做手勢。但是,在許多不需要說話或不便說話的場合,手勢就派上了用場。的確,手勢在交際中有助於吸引聽眾的注意力,使談話變得更豐富。

交際中,聽眾是否將注意力集中在講話者身上,對講話者的影響很大。如果聽眾在傾聽講話,並且注視著講話者,講話者就會得到極大鼓舞,就會如有神助似的說出許多精妙的語言。如果聽者的注意力沒有集中在講話者身上,對講話者就是一個報復。本來可以講的很好的語言,也因為失掉信心而不能講出來。但是,要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又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由於許多人不能強制自己認真聽別人講話,只要一有機會,他們就會往別處看,往別處想。在這種場合,說話者就要善於使用自己的手勢。說話者可以根據講話的內容,把手一揮,或可以做一個非常奇特的說明動作,還可以弄出響聲以起到提醒的作用。

不同手勢在不同場合有不同的含義。比如說,你在路上用手勢與一個朋友打招呼,有的手勢使人很遠就感覺到你的熱情和歡欣;有的手勢卻使人感到無所事事;有的手勢使人覺得你洋洋得意;有的手勢告訴別人你很忙碌,正要趕著去辦一件重要的事情;有的手勢又能告訴別人你有緊急的事同他談、請稍等……除此以外,在交談中雙方互相握手、互遞物件和互拍肩膀等,都能表達特定的含義。這些手勢,有的成為談話的一部分,成為增強語言力量、豐富語言味道的重要成分;有的則代替了語言,單獨起著交際的作用。

能否前當時用手勢語言,直接關係到口才表達主體的形象。在日常交際中,既要避免像石頭一般站立著,兩手無力地下垂或在背後相交,自始至終只用一個手勢語言,也不更換一個姿勢,顯得呆板;又要防止手勢動作過多,輕佻做作,前松後緊,前緊後松,前後脫節等現象;更要糾正用手擺弄扣子或不停地用手撫摸茶杯,或老是重複同一動作,或用手指著對方鼻子等不良習慣。在口才實踐中應不斷地加強自身的修養,努力做到手勢動作優美、恰當貼切、體面幹練、舒暢自如、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協調一致、恰當好處。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手勢語言傳情達意的功用,加深口才表達的效果。

手勢使用是用手和手指活動完成。手勢語「詞彙」豐富,千變萬化,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作為一個出色的談話者,平時要認真觀察生活,培養興趣,積極付諸實踐。

相關焦點

  • 孩子不理解別的人表情,不明白手勢的意義,可能是非語言交際障礙
    非言語交際障礙主要指發育遲緩兒童對交際中常用的非言語手段的理解和運用障礙。非言語交際手段的獲得與一般語言獲得途徑不同,它是靠學習者通過日常有意識地觀察、揣摩、模仿、鞏固獲得的。因而非言語交際手段的運用必須有特定的語言環境、特定的交際雙方、特定的事件、特定的心理狀態和特定的解決問題需要等幾個要素構成。在整個非言語交際手段的運用中,視知覺、心理發展過程和準確的非言語交際手段理解和運用是最為重要的。智力發育落後兒童具有不善觀察、不善思考、不善理解等特點,因而他們的非言語交際手段的理解和運用障礙比言語障礙有時更加突出。
  • 知識分享:手勢語的運用
    手勢語的運用  手勢語是一種表現力很強的體態語言,它通過手和手指的活動變化使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內容更加豐富,更具吸引力和說服力,為此,有人稱:「手勢是口語表達的第二語言。」  語言學家們認為,手勢是人類進化歷程中最早使用的交際工具,是先於有聲語言的,手勢語在當時的交際中,使用頻率之高,範圍之廣,非今日可比。  早在兩千年前就有一位古羅馬的政治家、雄辯家說過:「一切心理活動都伴隨著指手畫腳等動作。雙目傳神的面部表情尤其豐富,手勢恰如人體的一種語言,這種語言甚至連最野蠻的人都能理解。」
  • 什麼是非語言類交流?警察常用它偵破奇案
    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人們時刻都有親自傳遞和觀察非語言行為的欲望,而且沒有什麼比親自觀察、成功解讀非語言行為更讓人有成就感。這就是非語言行為本身的強大之處,它的魅力讓人無法抗拒。所謂非語言交流,一般指用身體語言或其他非語言行為進行的交流,它是一種傳遞信息的常見方式。
  • 傳遞信息的目光與手勢很重要!
    能夠用眼睛傳遞的信息數不勝數,在影視、戲劇、小說、詩歌和音樂中,眼睛往往是傳情的最重要主體,目光接觸和凝視的意義在各種文化中擁有不同傳統,在一定程度上可作為非言語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一些研究還注意到,相比歐洲其他地方,地中海地區的人們更擅長用目光來表達信息,這裡的人們還比歐洲北部國家的人更多地揚起或降低眉毛,表達驚奇、不贊成、進攻和無所畏懼等意思。此外,阿拉伯人和拉美人的目光接觸要多於西歐和北美人;北歐人、印度人、中國人、日本人、朝鮮人、韓國人、印度尼西亞人和墨西哥的鄉下人的目光接觸總體上少於西歐和北美人。
  •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帶你認識「文字」
    文字的性質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是形、音、義的統一體,是人類最重要的輔助性 交際工具。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也可以說明文字的產生要晚於語言。語言在社會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語言要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它一發即逝不能留 傳到異時異地。為了突破語言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人類經過長期的不懈努力,在口語的 基礎上創造了文字。有了文字,口語通過文字的記錄而轉化為書面語,從而使語言產生了口 語和書面語兩種形式。
  • 非語言性交際技巧
    因為這位教授沒有注意到:在他講話中,其兒子嘴巴翹起,臉轉向一旁,眼觀他處,露出了厭煩、不屑一顧的神態。   因此,要有效與人交往,一方面是要具備很好的言語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了解對方的姿態、眼神、手勢、表情等非語言的信號。
  • 這個人們常用的手勢,要變味了
    「OK」手勢現已被列入「白人至上主義者」和其他極右翼分子所使用的仇恨符號資料庫中,被定性為代表「仇恨」。「OK」手勢要不得。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6日報導,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反誹謗聯盟(ADL)的最新研究稱,「OK」手勢現已被列入「白人至上主義者」和其他極右翼分子所使用的仇恨符號資料庫中,被定性為代表「仇恨」。據報導,ADL26日發布的最新報告稱,「OK」手勢現在已成為仇恨的象徵。
  • 教學素養的提升:英語課堂教學中體態語言的運用藝術
    教師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應當有效地用好無聲的體態語言,用體態語言發射出自己內心的意念情感,以配合有聲英語信息的表達,補充未盡之意。教師大方、自然、得體、恰當的體態語言對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有著很大的作用。 教育不僅要依靠有聲的語言,更要依靠豐富的體態語言。在英語教學中,教師的體態語言可以說是師生交流溝通的重要方式。
  • 溝通中最重要的表達方式卻不是語言
    它在人際交流技巧中佔有重要地位,因為從這些方面,人們可以更直觀、更形象地判斷你為人處世的能力,看出你的自信和熱情,從而獲得十分重要的「第一印象非語言表達主要有以下作用:1、豐富言語。聲音、手勢和面部表情與言語一起出現,可使言語的意義更豐富,情緒色彩更鮮明。2、配合言語。比如,講話者如果想繼續說下去,那麼他會把手停在空中。
  • 在日本,這些常用手勢你真的懂?
    不少人最直觀的想法就是手勢,但是手勢就像言語一樣,同樣的手勢在不同的國家可能含義就大不相同!不少中國遊客每年都被日本的美景吸引,但是大多數的中國遊客其實並不會用日語表達自己,所以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些超級實用的日本手勢,這樣大家即使不會日語表達也能輕鬆交流了。看到這個手勢,第一反應是不是,完成了,沒問題?
  • 手勢這種語言符號,在基督教藝術中有著怎樣的表達?
    手勢作為生活中一門常用的表達方式,在中世紀的造型藝術中手勢的作用更多的是傳播基督教義。手勢的發出者是上帝或者聖徒的時候,手勢就賦予著神聖的意味;當信徒做出手勢的時候,更多的象徵著對於上帝的信奉。此外,手勢在基督教之中還有著祈禱、賜福以及指示的教育功能。
  • 淺談言語交際過程中詞語的變異現象
    二)詞語變異的特徵詞語變異不同於常規語言的特點。三、詞語變異現象展望詞語變異作為言語交際過程中的一種積極語言現象,它豐富了語言的表達力和適應言語交際的需要,並豐富和發展了詞彙系統。它以語言常規為參照,具有與之相對的區別性特點」,詞語變異的運用可以使人們在言語交際過程中獲得最佳表達效果。任何語言中,言語交際過程中的詞語變異都是一種積極的語言現象,對此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下文從詞語變異的原因、類型和特徵等方面作初步探討,同時對詞語變異現象作出展望。
  • 外語教育的語言本質觀
    什麼是語言?在《語言與語言學詞典》中,「語言」被定義為人類交際的最重要的工具。《語言與語言學百科詞典》認為語言是人類社會用來交際或自我表現的、約定俗成的聲音、手勢或文字系統。《語言學百科詞典》認為語言是作為人類交際工具的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中國臺灣地區編的《語言學辭典》認為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由語音、詞彙、語法構成的體系。
  • 筆記|C8 語言
    結構性任何語言符號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作為一個有結構的整體而存在的。語言受到一定規則的約束,只有符合一定規則的語言,才是人們在交際時可以接受的語言。不同語言的具體結構規則是不同的。3.意義性語言中的一個詞或一句話,都有一定的含義,這種意義性使得人們能夠相互理解、相互交流。
  • 手勢禮儀知多少,請千萬別把手勢比錯了,不然那是非常不禮貌的
    手勢手勢表現的含義非常豐富,表達的感情也非常微妙複雜。如招手致意,揮手告別,拍手稱讚,拱手致謝,舉手贊同,擺手拒絕;手撫是愛,手指是怒,手摟是親,手捧是敬,手遮是羞等等。手勢的含義,或是發出信息,或是表達感情,我們如果能夠恰當地運用手勢表情達意,會為交際形象增輝。
  • 森林療養的語言溝通的重要性
    語言溝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非語言溝通往往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溝通包括語言溝通(Verbal Communication)與非語言溝通(Nonverbal Communication)。語言溝通包括口頭和書面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包括聲音語氣、肢體動作等。最有效的溝通時語言溝通與非語言溝通的結合。有效溝通從組成上看,一般包括三個方面,溝通的內容(文字),溝通的語調和語速(聲音),溝通中的行為姿態(肢體語言)。
  • 解讀身體語言中的手勢,讓溝通交流更順暢
    都知道人類的身體語言相當重要,這次再來聊手部動作常表達的東西。當你看到某人把手抬往肩部以上的動作時,說明此人心裡有鬼,比如拉耳朵、摸鼻子、揉眼睛和摸頭髮等等。 強烈有溝通意願的手部動作通常在胸前,演講中最標準的一個肢體動作好像是中間一個大西瓜,你一份,我一份。雙手面向聽眾劃圓圈,然後兩手掌相對,比劃出一小段距離,然後雙手上下左右地敲打。這個寓意是想把自己的想法灌輸一點點地給聽眾,像是在分西瓜一樣。一個演說家掌心向下,上下拍動著像是在說:「安靜,我下面接著說一些事。」
  • 溝通中的手勢技巧
    手勢作為儀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學會正確地將其使用。同時,手勢也是人們交往時不可缺少的動作,在體態語言中最有表現力俗話說:「心有所思,手有所指。」說話的時候合適的手勢往往能夠帶來很好的效果。1、指示手勢你可能想為對方指出一些人、物或者方向,這個時候,手勢是不可或缺的。
  • 從兒童語言談兒童口語交際教學
    費根和法倫1982年也說過,「(如果)沒有足夠的交際技能,那麼,他們在整個受教育的時間裡成績會很差。除非他們迅速掌握大多數兒童及教師所使用的語言」。因此口語交際水平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書面語言的發展。 兒童進入學齡階段,開始了正規的、有序的語言 學習 ,它的目的和任務、質量和規格要求、教學 方法 和形式與學齡前都不一樣。
  • 語言生活中的詞語嬗變
    【語言論壇】編者按    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它無時無刻不在變化,這種細微的變化日積月累,就反映出語言在不同時代的明顯差異。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的演變與社會和交際息息相關,這也決定了它的變化只能是漸變的,而且各個組成部分的變化速度是不平衡的。詞彙因其與社會和交際的聯繫最直接,進而對社會發展和交際需求的反映最靈敏。本期《語言文字》聚焦詞彙的變化,以啟迪我們更好地觀察和了解社會語言生活。    時代浪潮中,社會的詞語運用,在人們不知不覺間悄悄發生了若干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