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理解別的人表情,不明白手勢的意義,可能是非語言交際障礙

2020-12-12 星語語言矯正

非言語交際障礙主要指發育遲緩兒童對交際中常用的非言語手段的理解和運用障礙。非言語交際手段的獲得與一般語言獲得途徑不同,它是靠學習者通過日常有意識地觀察、揣摩、模仿、鞏固獲得的。因而非言語交際手段的運用必須有特定的語言環境、特定的交際雙方、特定的事件、特定的心理狀態和特定的解決問題需要等幾個要素構成。

在整個非言語交際手段的運用中,視知覺、心理發展過程和準確的非言語交際手段理解和運用是最為重要的。智力發育落後兒童具有不善觀察、不善思考、不善理解等特點,因而他們的非言語交際手段的理解和運用障礙比言語障礙有時更加突出。

1、表情語的理解和運用困難

對他人的表情難以準確理解、自己不會運用表情語傳達感受和思想是發育遲緩兒童非言語交際手段運用的障礙之一。生活中人們往往用表情傳達自我感受和思想,因此理解表情語、運用表情語是人們日常交際的一個重要手段。智力發育落後兒童在交際中一般能夠理解和運用如「哭」、「笑」、「生氣」等明顯的表情語,但不能理解和使用表達更深入的思想或更細微的情感的表情語。

例如,中度或重度發育遲緩兒童面對他人憤怒的表情,依然表現出輕鬆愉快;面對他人輕蔑的臉色,依然興高採烈;面對他人的痛苦、傷心無動於衷等。但這些並不反映發育遲緩兒童的品質,反映的只是發育遲緩兒童對表情語的理解能力。相反,他們也只能用最明顯的表情語傳遞最簡單的信息,而無法採用複雜的表情語傳達更豐富的意義。

2、手勢語的理解和運用困難

手勢也是日常交際的手段之一。在特定的場合下運用手勢交際比運用有聲言語交流更合適,因此正常人都能夠運用手勢完成一些交際目標。

發育遲緩兒童在語言的學習中也學會了理解和運用如「再見」、「吃」、「睡覺」等簡單詞語的常用手勢,但對特定場景下所表達的更複雜的手勢語理解就較困難。如要準確理解「你輕一些,有人睡覺了」這樣的句子就不容易了。

相關焦點

  • 非語言性交際技巧
    如果問一個不善交際的人,「為什麼不會交際」?多半會回答「沒有口才」。他們以為只要有了流利、幽默的言辭就可以有效地與人交往了,因而不斷在語言上下功夫。其實,這種看法是片面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見到這樣的情形:一位知識淵博、口才極佳的教授,儘管他可以滔滔不絕地講一大通如何做人的道理,可總是打動不了他那兇暴的兒子,為什麼呢?
  • 孩子不說話?是自閉症還是語言障礙?看懂這2點就知道了
    所以自閉症的核心問題是社會交往障礙,而不是語言障礙。語言其實只是用來進行社會交流的一種手段。2、關於語言障礙我們最熟知的語言障礙是由於聽力受損導致的聾啞,聾啞兒童不經過專門訓練,往往終身沒有語言,但是聾啞兒童可以通過手勢(手語)、表情、眼神、肢體動作進行有效的交流。
  • 語言障礙的孩子家長怎麼辦呢?
    有一位孩子的家長告訴我:他有一個鄰居家的孩子存在其問題,家長帶孩子四處求醫問藥,而不去找正規的學校去進行適當的語言強化訓練,今年孩子10歲了,仍不能說話。因此,進行適當的語言訓練來克服種種困難是非常重要的。對發展性語言障礙兒童進行的語言訓練,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作用:  一、 提供最適合的語言材料  人有發展言語能力的先天優勢。
  • 人們交際中最常用的是手勢語言,它承載著豐富、深邃而微妙的信息
    雙目傳神的面部表情特別豐富,手勢恰如人體的一種語言,這種語言連最野蠻的人都能理解。」一位在華講學的心理學教授與一群聾啞兒童不期而遇,居然能用歐美當前使用的手勢語同他們順利交流。事後,這位教授風趣地說:「用手勢語交流比不懂英文的人用不流利的英語更加便利、易懂。」因此,手的動作使用的好壞,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身體語言使用的成功與否。
  • 晨茜語言矯正:家長注意了!孩子有這些障礙,可能是語言發育遲緩
    >1、言語表達障礙言語表達障礙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運用語音和表達口語的能力明顯低於同年齡孩子的平均水平,或伴有發音的異常,同時孩子的非語言交流能力正常,可用示範、手勢、模仿作為代償,因此可見2歲孩子不會講單詞,3歲不會講2個詞的短句,3歲以後詞彙量少講話過短、句子結構幼稚、語法錯誤多常忽略開頭和結尾等。
  • 如何區分 語言障礙 與 自閉症
    很多自閒症兒重的家長來醫院見到醫生,常常會說 「 孩子沒有什麼問題,就是不會說話,只要想辦法讓孩子會說話就行了」,這是不全面的或者不正確的。有些孩子接受了某些訓練,出現了語言,有可能是訓練的效果,也可能是孩子自然發育的結果,如果同時伴隨了社會交往的進步,則就是實質性的有意義的進步,如果僅僅有單純的語言進步,則需要認真分析才能得出訓練是夠有效的結論。
  • 聽力障礙影響的不只是發音,語言理解和語言邏輯才是關鍵
    語前聾是指在語言習得之前就有的聽力障礙,一般可能是先天異常或是在嬰兒時期就有的聽覺損失;在學會語言之後出現的聽力障礙叫語後聾,多見於成人。二者的區別即在於聽力損失之前是否進行了語言學習,這個區別決定了兩種患者不同的治療方式和語言矯正手段。
  • 90%的家長都不知道,「言語」和「語言」障礙各有什麼特徵?
    本著對患者負責任的態度請各位到當地的康復科及本科室具體就診諮詢,本公眾號將不回答各位的諮詢,未能幫到各位請多多諒解!言語是語言的口頭表達,包括構音(聲音和單詞形成的形式)。語言範疇更寬,是指以有意義的方式進行信息表達和接受的整個系統,通過溝通(口頭的、非口頭的、書面的)理解和被理解。
  • 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言語表情動作在教學實踐中發揮作用
    生活實踐告訴我們,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話語從語言文字本身上看是完全相同的,但表現出來的情感情緒卻千差萬別,語義因此而發生變化,甚至意思恰恰相反。同一句話,由於說話的音調、節奏、速度、語氣等不同,表現出來的含義則完全不同。
  • 不擅長與人打交道?注意這幾點,你也能成「交際花」
    缺乏交流或不善於交流,是人與人之間產生諸多糾葛的重要原因之一。良好的交際能力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如果你能發展自身出色的交際技巧,你就能更加了解自己和理解他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因為不善交際,人們遇到的最大的障礙我往往就是自己,不敢說,不會說,從而變成不能說。我們應該明白,語言有的時候可以成為最有力的武器。善於交際能夠幫助我們前進,不善交際則會讓我們錯失很多良機。如果我們想要掌握嫻熟的交際藝術,就要注意這三點。
  • 孩子不理人還不說話、東奔西跑,可能是患上了自閉症,家長注意
    最終,經專業量表評估後,結果提示為嚴重溝通障礙,醫生告訴楠楠媽媽:楠楠說話晚、不理人、跑來跑去,是因為他患上了自閉症。  2.在與人互動中使用非語言交流行為的缺陷  言語和非言語交際能力差,眼神交流和肢體語言異常或手勢理解和使用不足,也有可能出現完全缺乏面部表情和非語言交流。  3.缺乏發展、維持和理解人際關係的能力  難以調整行為以適應環境,難以與他人創造共同想像或一同遊戲。
  • 和孩子有溝通障礙,互相不能理解?當心是語言發育遲緩
    這種不同在初期只有父母能發現,如若不採取適宜的行動,甚至會影響孩子一生的走向。不過,初次育兒的父母因為沒有經驗,經常忽視了這種變化,引起了很多意料不到的後果。自打出生開始,孩子就在不斷地接收來自外界的各種聲音信息,並在聲像結合的過程中逐漸明白不同語言的不同意義。從1歲張口說話開始,孩子語言學習的旅途算是正式啟程了。
  • 為什麼「說話不清楚,吐字不清」等語言障礙,必須要糾正?
    為什麼「說話不清楚,吐字不清」等語言障礙,必須要糾正呢?1、語言能力是人生的第一起跑線語言,是人類學習知識和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兒童語言的發展直接影響其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交際能力、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發展。語言的落後,將會導致孩子各方面的落後。同時,語言是人類溝通最重要的工具。「思想決定你跑多遠,語言決定你跑多快。」一個人的成功,85%的機會要依靠人際關係和處世技巧,而這兩點恰恰都需要通過語言溝通才能表現出來。無論各行各業,語言溝通能力永遠都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
  • 孩子「語言發展遲緩」了嗎?幫助孩子發展語言的12個技巧!
    孩子目前的語言理解、表達能力和其他同年齡的小孩相較下,比較落後,就有可能是語言發展遲緩,但只要藉由醫師、治療師與家長的協助,大多最終仍會趕上應有的發展進度。其實對於多數小孩來說,即使沒有刻意指導,孩子也可能從生活環境中逐漸發展出語言,大多能自動符合語言發展裡程碑;但也有一些小孩在語言的理解與表達上出現困難,也就是語言發展遲緩或異常。不過如果孩子在家較會說話,外出時又不太說話,就不是語言發展遲緩了,而可能是因較少帶孩子出門或較少與別人互動、怕生所致、或有情境適應困擾。
  • 自閉症孩子有心理障礙嗎?與語言發育遲緩,聽障有什麼區別?
    自閉症與語言發育障礙有什麼區別自閉症與兒童語言發育障礙的區別如下:第一、自閉症的表現,主要是社會交往障礙,這些孩子沒有交往的能力。許多自閉症患兒,缺乏社會交往能力,他們不能與小朋友一起玩耍,或者不能很好的一起玩玩具,或者不能與小朋友做感興趣的活動,不喜歡參與很多人的遊戲。第二、自閉症孩子會有很多的行為異常,比如脾氣很古怪,做事情喜歡單一的方式,不喜歡隨意改變,一旦養成了習慣,就無法輕易改變。
  • 心理學家說:手勢是人的第二張唇舌!手勢的隱含意義你都明白嗎?
    本文是心理學入門六部曲第二部分《心理學的故事》中的內容手和臉一樣富有表情。為了溝通、交流,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人們常常會利用手來做輔助。因為很多時候僅依靠嘴來進行交流顯得力不從心,所以社會交往中,手勢已經成為其中 重要的一部分。同時,這些手勢除了表面的含義外,還隱含了更多的意思。
  • 語言是孩子一輩子的財富,語言障礙知識小科普碼起來
    兒童語言障礙是個比較冷門的學科,大眾普遍的認知度非常低,當孩子的語言出現問題後,很多父母往往不知道怎麼辦,去醫院也不知道掛什麼科。語言障礙分類語言障礙並不是我們到孩子們「說話不清楚」、「發音不準」、「語言節奏差」等外在表現那麼簡單,需要從語言符號的接收、理解、組織、表達等多方面判斷。
  • 醫學前沿:你的孩子不理人,無口語——原因可能不止是自閉症
    在採訪中我們了解過,絕大多數家長在孩子確診自閉症前,都送他們去檢查過聽力問題。孩子無語言,不理人,醫生卻往往說孩子聽力沒問題,隨後,家長才發現這些情況是由自閉症導致的,這種判斷真的正確嗎?聽力障礙和自閉症對孩子的影響真的是非此即彼嗎?
  • 言語語言障礙兒童的教育診斷與評估方法
    通過此環節,能夠將在構音、語流、聲音、語言理解、語言記憶、語碼轉換以及語用等方面有明顯障礙的兒童檢測出來。當篩選出需要作全面語言鑑定的兒童後,再將這些兒童轉介給專門的言語、語言障礙診斷評估機構作進一步的檢查鑑定。
  • 孩子怕生,不與人溝通!社交障礙症的表現?
    小文文(化名)是一名孤獨症患兒,嬰兒時期,當別的小寶寶開始表現出喜怒哀樂時,小文文卻始終不會對他人的逗弄和親近有絲毫反應;長大一點,身邊的小朋友都像個小影子一樣跟在父母身邊時,小文文對父母沒有依戀的感覺,與陌生人相處也沒有表現出畏縮感,更不懂得與人主動交流;等到了上學的年齡,小文文依舊對周圍發生的一切漠不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