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言語交際障礙主要指發育遲緩兒童對交際中常用的非言語手段的理解和運用障礙。非言語交際手段的獲得與一般語言獲得途徑不同,它是靠學習者通過日常有意識地觀察、揣摩、模仿、鞏固獲得的。因而非言語交際手段的運用必須有特定的語言環境、特定的交際雙方、特定的事件、特定的心理狀態和特定的解決問題需要等幾個要素構成。
在整個非言語交際手段的運用中,視知覺、心理發展過程和準確的非言語交際手段理解和運用是最為重要的。智力發育落後兒童具有不善觀察、不善思考、不善理解等特點,因而他們的非言語交際手段的理解和運用障礙比言語障礙有時更加突出。
1、表情語的理解和運用困難
對他人的表情難以準確理解、自己不會運用表情語傳達感受和思想是發育遲緩兒童非言語交際手段運用的障礙之一。生活中人們往往用表情傳達自我感受和思想,因此理解表情語、運用表情語是人們日常交際的一個重要手段。智力發育落後兒童在交際中一般能夠理解和運用如「哭」、「笑」、「生氣」等明顯的表情語,但不能理解和使用表達更深入的思想或更細微的情感的表情語。
例如,中度或重度發育遲緩兒童面對他人憤怒的表情,依然表現出輕鬆愉快;面對他人輕蔑的臉色,依然興高採烈;面對他人的痛苦、傷心無動於衷等。但這些並不反映發育遲緩兒童的品質,反映的只是發育遲緩兒童對表情語的理解能力。相反,他們也只能用最明顯的表情語傳遞最簡單的信息,而無法採用複雜的表情語傳達更豐富的意義。
2、手勢語的理解和運用困難
手勢也是日常交際的手段之一。在特定的場合下運用手勢交際比運用有聲言語交流更合適,因此正常人都能夠運用手勢完成一些交際目標。
發育遲緩兒童在語言的學習中也學會了理解和運用如「再見」、「吃」、「睡覺」等簡單詞語的常用手勢,但對特定場景下所表達的更複雜的手勢語理解就較困難。如要準確理解「你輕一些,有人睡覺了」這樣的句子就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