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友:再次聲明!!!本著對患者負責任的態度請各位到當地的康復科及本科室具體就診諮詢,本公眾號將不回答各位的諮詢,未能幫到各位請多多諒解!
言語是語言的口頭表達,包括構音(聲音和單詞形成的形式)。語言範疇更寬,是指以有意義的方式進行信息表達和接受的整個系統,通過溝通(口頭的、非口頭的、書面的)理解和被理解。
言語障礙是指聲音的實際產生出現障礙,而語言障礙是指理解困難以及不能組織言語來溝通自己的觀點。
言語和語言發育障礙是指在發育早期就有正常語言獲得方式的紊亂。表現為發音、語言理解或語言表達能力發育的延遲和異常。這種異常影響學習、職業和社交功能。這些情況並非因神經或言語機制的異常、感覺缺損精神發育遲滯或周圍環境因素所致。該發育障礙發生於兒童發育早期,不能直接歸咎於神經或言語機制的異常、感覺缺損、精神發育遲滯、廣泛性發育障礙或環境因素。
是一種特定語言發育障礙,患兒表達性口語應用能力顯著低於其智齡的應有水平。但言語理解力在正常範圍內。其發生率學齡兒童約為3%~10%,男孩比女孩多2~3倍。有發育性口齒不清或其他發育障礙家族史者,發生率較高。該病可能與腦損傷、腦發育中若干問題或遺傳因素有關,但迄今證據都不足。
臨床表現如下:
①2歲時不會說單詞 3歲時不會講2個單詞或短語。
②3歲後表現為詞彙量擴展受限重複、過多地使用少量常用詞 難以選用適當的詞與詞替換,講話過短 句子結構幼稚 句法錯誤,錯用或不會用介詞、代詞、動詞及名詞,句子不通順等。
③口語缺陷常伴有詞音形成延遲或異常。
④表達性語言發育遲緩超出了患兒智齡的正常變異範圍而感受性言語技能仍在正常範圍以內 非語言性表達(如表情 手勢)和內部言語的應用相對完整不講話時社交能力也相對無損。
⑤患兒常伴發情緒失調、行為紊亂,多動,注意力不集中與同伴關係不好,在學齡期尤為突出。
⑥少數患兒伴有輕度耳聾,但其嚴重程度不足以發生言語遲緩。
⑦可能有表達性語言障礙的家族史。
是一種特定語言發育障礙,患兒對言語的理解低於其智齡所應有的水平幾乎所有患兒的語言表達都顯著受損 也常見語音發育異常。學齡兒童中的發生率約為3%~10%,男孩比女孩多2~3倍 該病病因不明,早年認為與感知功能障礙 腦損傷及遺傳因素有關 但都無明確的理論或證據支持。也有研究認為,可能發生在聽力辨別受損的基礎上多數兒童對環境中聲音的反應好於交談聲音。
臨床表現如下:
①1周歲時對熟悉的名稱無反應 到1歲半時不能識別幾種常見的物品,或到2歲時仍不能聽從簡單的日常指令。
②語言理解障礙,2歲以後仍不能理解語法結構,不了解別人的語調和手勢等意義,其嚴重程度超過同齡兒童的正常變異範圍 並伴有語言表達能力和發音的異常。
③多數患兒對真實聲音有部分聽力缺損 缺乏辨別聲音方位及來源的能力,但失聰程度不足以引起當前程度的語言受損。
④此類患兒多伴發社交-情緒-行為紊亂 以多動 注意力不集中、社交不良 焦慮、敏感或過分羞怯為多。
⑤社交發育延遲,興趣明顯受限。
⑥預後比表達性語言障礙差。具有聽覺障礙者和感覺綜合分析有困難的重症病人,預後多較差。
主要表現為理解性失語,是指患兒在病前語言功能發育正常病後喪失了感受性和表達性語言功能,因此本症候群又稱為「伴發癲癇的獲得性失語」。在一開始出現言語喪失的前後2年中,出現累及一側或雙側顳葉的陣發性腦電圖異常或癲癇發作而非語言智力和聽力正常 本病原因不明,但臨床特徵提示有可能是腦炎所致。
其特徵為:
①典型病例起病於3~7歲,但也可起病更早或更晚。
②多突然起病,病前言語功能發育正常,失語症狀的出現及進展迅速語言技能多在數天或數周內即告喪失。通常不超過6個月。
③抽搐與語言喪失在發生時間順序上變異很大二者發生間隔可為數月到2年。
④最具特徵性的是感受性語言嚴重受損,聽覺性理解困難常為首發症狀。
⑤有些患兒變得緘默不語 有些則只能發出無法理解的聲音也有一些表現為較輕的講話不流利和表達不清並伴有發音障礙。
⑥在語言開始喪失後的數月內 行為和情緒紊亂很常見但當患兒能重新運用某種交流方式以後,這種情況會趨於改善。
⑦本症病因未明,有可能是一種腦炎,主要是對症治療約2/3患兒遺留輕重不等的感受性語言缺陷,大約1/3完全恢復。
是一種特定言語發育障礙,患兒運用語言的能力低於其智齡的應有水平但言語技能正常 特定言語構音障礙在言語障礙患兒中佔很大比重 然而病因尚不明了。
獲得語音的年齡以及不同語音的獲得順序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正常發育兒童在4歲時常有發音錯誤 到6歲時能學會大多數語音,儘管可能存在某些複合音的發音困難,但不應妨礙交流。到11~12歲時 應能掌握幾乎全部發音 。
發音學習延遲和偏差的兒童常出現以下症狀:
①講話時發音錯誤 使人很難聽懂,「講話像外國人」。
②語音省略 歪曲或替代,給人的感覺是講話太快太急。
③同一語音發音不一致,即在某些詞中發音正確而在別處則否
是一種表現為言語節律異常的言語障礙 常見的口吃有兩種 即痙攣性口吃與強直性口吃。前者是發音器官肌肉的痙攣出現多次重複第一個字的音節 後者是發音器官肌肉的強直,難以發出或停頓在某一字上.
臨床表現有8點特徵:
①開始講話時有緊張及掙扎的表現。
②開始的詞有聲音延長 。
③詞的多重複 講話時充滿了「α,en」和詞的第1個音節。
④插入了別的音。
⑤嘴、顎周圍發出顫抖。
⑥聲音的定調及響度升高,並有延長 。
⑦避免使用特殊的詞和講話過程中暫停次數增多。
⑧兒童預料發出某些詞時會有困難 所以臉上有恐懼的樣子。
聲明:本平臺文章來源均為轉載,轉載僅為分享專業知識!如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們更正或刪除,謝謝!
關注道州康復之家,早日健康回家。歡迎轉發分享,感謝您的支持!諮詢微信號:道州康復之家(位於湖南省道縣人民醫院康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