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兒童語言談兒童口語交際教學

2020-12-13 綜合快報劍仙

心 理學 研究 表明,3歲幼兒掌握的詞為800~1000個左右,5~6歲的兒童掌握的詞彙量發展到3000個左右,他們基本能聽懂別人的話,也能簡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見聞。因此有人認為,學齡初期兒童的口頭語言已經發展到了相當的水平,他們入學後的主要任務是提高自身的書面語言水平,沒有必要進行口語交際教學。

學齡兒童(6~12歲)口語交際水平現狀不容樂觀。這種現狀對學齡兒童的語文學習帶來怎樣的影響呢?眾所周知,小學生語文學習是按「聽—說—讀—寫」的基本順序發展的,聽說也是形成與發展讀寫能力的前提和基礎,沒有這個前提也就談不上形成書面語言能力。張志公說:「一個人口頭上詞句妥帖,乾淨利落,寫下來就不會殘缺錯亂,拖沓累贅;口語上有條理,細緻嚴密,寫下來就不會顛三倒四,矛盾百出。基本上照著所說的去寫,寫出來當然還需加以潤飾,然而不費力。說話支離破碎,語無倫次,到了提起筆來才去選詞造句,調整思路,作文成了苦事,寫出來再去修改,也十分艱難。費根和法倫1982年也說過,「(如果)沒有足夠的交際技能,那麼,他們在整個受教育的時間裡成績會很差。除非他們迅速掌握大多數兒童及教師所使用的語言」。因此口語交際水平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書面語言的發展。 兒童進入學齡階段,開始了正規的、有序的語言 學習 ,它的目的和任務、質量和規格要求、教學 方法 和形式與學齡前都不一樣。這時的口語表達教學是根據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有目的、有系統、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的,非常關注學生在口語交際中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情況。學齡前兒童在 自然 的語境中掌握口語,它的隨意性很強,成人(尤其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長)一般不會給幼兒指出他們的錯誤,更不會幫他們糾正。而有序的口語交際教學不僅指出他們的錯誤,還要求兒童言語的發音能用標準的普通話,要求兒童掌握的口頭語言詞彙更加豐富,更加深刻,更加精確,要求在口語交際時注意文明、自信,使學生根據各種前後關係說話,說的時候注意考慮不同的目的和聽眾並隨時調整語言,說得得體,等等。這種有針對性的口語交際教學能讓學齡兒童的語言(不單指口頭語言,也包括書面語言)向規範、健康、得體的方向 發展 。   兒童語言發展的 理論 認為,對學齡兒童開展口語交際教學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更要重視口語交際教學。因為學齡前兒童雖然處在兒童語言發展關鍵期的黃金階段,掌握了簡單的日常交談,但由於這一階段語言發展處在無意識狀態中,他們的語言在文法結構、邏輯系統和得體性方面都不很完善,不很嚴謹。兒童進入學齡階段,口語交際教學對他們的語言提出了新的要求,使他們的語言由兒童語言向正常的成人語言過渡,由「自我為中心」的語言向 社會 化語言過渡,由不規範的語言向規範的語言發展。

兒童語言向正常的成人語言過渡的年齡為8~12歲,這時語言發展雖然已處在關鍵期的末期,但在語言關鍵期末期進行規範的口語交際教學,是一種有意識的、有選擇的行為。這一階段的 教育 與學習能更有效、更深入地促進學齡兒童的口語進一步規範化。如果錯過了這個階段,再訓練學生的規範的口語表達能力,就很難有效果。各地先後出現的「狼孩」、「熊孩」、「羊孩」、「豬孩」都是證明。 無論從學齡兒童口語交際水平的現狀,還是從學齡兒童語言獲得的理論角度,對學齡兒童開展口語交際教學都是必要的,它符合學齡兒童語言發展的 規律 。那麼在學齡階段如何有序地開展口語交際教學呢?   首先,要明確規範口語交際的特點。規範口語交際是言語知識和交際技能的結合,不僅要注意聽說的品質,還要注意交流的恰當、得體和機敏。口語交際具有動態性、複合性、臨場性和簡散性等特點。1)動態性:口語交際不僅包括單向表述,也包括雙向交流。在單向表述時,學生要考慮如何組織詞句和言之有理,同時還要注意根據聽話人的反應調整話題。於是,話題在交互式的交流中,在雙方的配合下被逐步推進。2)複合性:複合性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對於學生個體來說,在交際過程中他是發話者,同時也極可能是受話者;其次,對於言語行為來說,完成口語交際必須有多種系統參與,如思維、語言、情感、態勢、語境等,各種系統互相配合,協調一致,才能完成交際任務。3)臨場性:所有口語交際活動都是面對特定的對象、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進行的,因此交際時必須考慮以下兩個 問題 :第一,要根據具體語境進行言語交流,說話要看人、地、時,要合乎分寸;第二,交流過程中根據不同的反饋信息,進一步靈活採用各種交際策略,如解釋、重複、停頓、迂迴、猜測、轉換話題等。4)簡散性:「簡」為用語簡略,「散」為結構鬆散。在口語交際尤其是雙向交流活動中,這兩點尤為明顯。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受時空限制,交際者來不及組織結構複雜的長句;另外一方面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交際雙方往往可以依賴體態、表情、語境等因素會意,無需多費口舌。

其次,根據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規範口語交際特點,按學段低、中、高三個階段進行各有側重的 內容 訓練和形式訓練。其中低年段學生的形象思維比較強,口語水平高於書面語言,但口語規範性較差,該階段應重視學生表達能力、模仿能力、良好的交際習慣、文明的禮儀等方面的訓練。從口語交際的內容看,可以是介紹類,介紹自己、介紹同學、介紹自己喜歡的季節(動、植物,花鳥草蟲等)、介紹 旅遊 景點等;也可以是簡單的訪友待客類,如做客、待客、祝賀、問路、打電話、接電話等。從口語交際的形式看,在小學一年級多採用看圖說話和學生生活相結合的形式。中年段學生的抽象思維開始發展,口語水平與書面語言水平持平,並開始反超,應開始重視學生的內心感受和想法,鍛鍊學生交際的能力,並重視體態語的教學。從口語交際的內容看,可以是表演類、說小笑話、說故事、說說自己的願望、說讀後感觀後感、說經驗教訓、演童話劇、演小劇本、主持節目等,更可以是商量、請教、讚美等內容。從口語交際的形式看,在這個階段要多注重交談這種學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形式的訓練,設計貼近生活的交際內容,營造多樣化的情境。高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抽象思維能力增強,此時他們的書面語言水平已遠遠超過了口語水平,學生的生活圈子已日漸成人化。高年段重點訓練學生的表達和調節的能力,不僅要學生能聽、敢說,而且要使學生學會與人溝通,做到大方、得體,學會如何適當地回應他人。口語交際的內容可以是演講、訪談、辯論,也可以是勸說、溝通、協商、對話。從口語交際的形式看,既有對話形式,也有較高層次的獨白形式。

總之,口語交際教學對於學齡兒童來說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清楚地認識這一點並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才能讓學齡兒童的語言(不單指口頭語言,也包括書面語言)向規範、健康、得體的方向發展。

相關焦點

  • 從兒童語言發展特點談兒童口語交際現狀
    周士魁在《語文教學如何走出困境》一文中指出,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小孩子7~8歲,基本能說完整的話,基本符合漢語 規律 。他們學語文應著重於讀寫,把聽說讀寫作為語文教學四大能力目標提出來,未必 科學 。所以,認為語文教學大綱能力目標中關於聽說的陳述有失妥當,不該將聽說讀寫同等視之。
  •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有效性
    一、口語交際教學的意義      在漫長的 歷史 長河中,人類之所以優越於其他靈長類動物而獨立進化為智慧生命,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類發明了 語言 ,使大量的信息交流成為可能,並且在語言使用的過程中又促進了人類智力的提高。
  • 書評|兒童英語口語情景對話 為孩子插上語言的翅膀
    一是找不到好的教學方法,經常東教一句,西教一句,到頭來孩子一句都沒記住;二是孩子缺乏學習興趣,教育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回想我們這一代人在初學英語時,只會一板一眼地按照教科書學,書本知識有限,趣味性有限,實操性更有限,最後學成了只會考試的「啞巴」英語。任何一門語言,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用法,最重要的價值是交流。
  • 兒童英語啟蒙教育經驗談:現代兒童英語啟蒙方法——TPR
    兒童掌握一門語音,是隨著聽說產生的。當聽說的信息達到一定量的積累,兒童就能自然而然的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兒童的語言發展是兒童從語言獲得到基本完善的量變和質變的過程。這一發展過程既是連續的,又可劃分維階段,表現出階段性的特點:1、言語獲得時期,即兒童對語言的產生和理解能力獲得的時期2、完整口語發展時期,即兒童的口語言語不斷複雜化,初步掌握言語交際能力的時期3、語言提高和完善的時期,即兒童的言語在內容的形式上不斷提高,發生質的變化,逐步達到完善的時期,對詞語的理解能力,對語法結構形式的掌握也不斷提高,語法結構意識逐漸形成。
  • 全國2007年10月自學考試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真題
    1.在兒童獲得語言之前,用語音及伴隨的表情或動作去代替語言進行交往的語言現象是(      )A.語言交際  B.前語言交際C.交際傾向  D.交際信號2.學前兒童的語言發展包含三個方面,即語言形式、語言運用技能和(      )A.語言理解  B.語言內容C.語法結構
  • 英語口語交際:什麼是交際策略,怎麼運用交際策略提高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現今英語教學應以發展學生交際能力為出發點和歸宿,即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而不只是通過閱讀獲取信息的能力。一、交際能力與交際策略概念的界定海姆斯的交際能力將喬姆斯基的語言能力範圍擴大至四個方面:1.語法性2,可接受性3.得體性4.實際操作性。
  • 關於語文教學中加強口語表達能力培養的提案-答覆函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專門指出了口語交際的培養目標:「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並在學段目標與內容中專設「口語交際」板塊,明確義務教育各學段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 口語交際課「說說我的家鄉」教學案例分析
    柳敬仙:聽了聶老師的一節口語交際課感觸頗深,下面對這節課談一下個人粗淺的看法。   優點:這節課「調查和查閱有關家鄉的文字資料」這一環節凸顯了與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不足點:拓展訓練「你怎樣建設我們的家鄉」這一環節,如果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圍繞「如何開發和利用龍井的名勝古蹟、特產等獨特資源為家鄉經濟建設服務」做文章,教學效果就會更好了。   孫麗:《漢語課程標準》談到口語交際有實踐性的特點,而且提倡教學活動應該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努力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並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
  • 立足口語交際,在「本位表達」中實現突破
    所以,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從低段到高段,每個單元都設置了一個口語交際的內容。傳統的聽說能力訓練往往把傾聽能力與表達能力分開,但整體並不是各成分的簡單總和。口語交際教學超越了聽說教學對能力結構的分解和斷裂,從整體上探究語言運用的規律,是對語言整體觀的一次呼應。(2)口語交際的特點是什麼?
  • 踐行兒童立場,創設「真趣」課堂 ——例談基於兒童立場的小學英語教學
    一、基於兒童立場,引領學生快樂學習(一)根據兒童心理特點,還原語言學習的本真站在兒童立場教英語,就是基於英語語言學習的本身,以兒童為本組織教學。英語學習首先是語言的學習。語言學習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就是語言模仿學習,但是長時間的機械模仿不但不能提高英語學習效果,反而會導致兒童注意力渙散,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下降。
  • 父母早教必學,學前兒童語言教育這張試卷你能打幾分?
    因此需要父母了解學前兒童語言發展過程及特點,根據語言教育規律才能找出最適合自己寶寶的語言學習和智力開發。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有多重要?學前期是語音可朔性最大的時期。心理學研究發現,4歲以上的兒童一般能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語音。3-6歲階段,學前兒童出現發音不準的現象越來越少,其中3-4歲是語音發展最迅速的時期。
  • 《國家文博博物館精靈》以文博知識傳遞兒童口語表達技能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鮑筱蘭報導近日,國家文博集團重磅推出了集歷史故事及情境教學於一體的線上音視頻節目——《國家文博博物館精靈》,節目針對4-8歲兒童的口語表達與語言思維訓練,同時豐富孩子的文史知識
  • 關注兒童的語言發展,講講兒童的語言能力
    例如,出生4天的嬰兒已經能夠分辨不同長度的音節,能區分母語與非母語;2月齡的嬰兒能夠區分音素;4月齡的嬰兒已經表現出對語言刺激的偏好;6月齡的嬰兒開始學會保留母語的語音而放棄非母語的語言。對語言的正確感知是嬰幼兒發展正常的口語理解與表達的重要基礎,並與嬰兒的大腦發育密切相關。在兒童出生後,大腦發育經歷著皮層專門化的過程,而大腦語言中樞的專門化是語言刺激與人腦相互作用的結果。
  • 談兒童手風琴教學
    搞好兒童的手風琴教學,應從基礎訓練開始,應重視彈奏技巧的訓練和兒童的音樂感的培養,同時採取適當手段,檢測學生的學習狀況。  一、手風琴教學要從基礎訓練開始  從大多數兒童學習的情況來看,在開始進行手風琴課的基礎訓練時,學生往往有一種緊迫感和急躁情緒。
  • 以促進口語交際為目的的Let's talk教學策略分享
    期間,順德區倫教霞石善祥學校李淑銘主任給大家進行了「以促進口語交際為目的的Let's talk 教學策略」分享。
  • 陳先雲:以交際活動理論為指導開展作文教學
    「小學交際活動作文」的主要理論來源,就是蘇聯維果茨基學派的活動心理學和語言心理學理論(其代表人物是維果茨基、列昂節夫、拉德任斯卡雅、達維多夫、瑪爾柯娃、斯卡特金等)。維果茨基學派認為,語言活動的本質是人類的交際工具,掌握語言的各種交際功能是社會生活的需要。語言活動是交際和概括的統一。交際需要概括,而人的思維可以實現這種概括。這一理論為交際活動作文提供了重要心理學依據。
  • 兒童日語口語
    兒童日語口語。
  • 浙江省2004年1月自學考試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真題
    A.辨音  B.音節發聲C.學習交際「規則」  D.辨義5.活動教育觀的理論依據是(   )。A.兒童語言學習系統理論  B.三環學說C.完整語言理論  D.認知與發展理論6.提出兒童語言學習的四範疇理論的是(   )。
  • 創設情境,關注表達 ——一年級口語交際《小兔運南瓜》教學案例
    在小貼士中,明確了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是「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激勵學生與人交流能放開膽子,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對低年級克服從眾心理,增強表達的自信心有積極推動作用。當然,在教學時,不能僅僅關注「大膽說」,還要不斷提醒學生之前的交際習慣,如不同時候該用多大的聲音?怎麼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
  • 2014中考語文總複習——口語交際就、語言表達與運用
    一、口語交際     【考查內容】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口語交際著重考查學生在具體交際情景中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以及參與意識和情意態度。     【命題方向】以紙筆測試的形式考查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會儘可能地創設接近真實的交際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