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執行主編、國家語委普通話審音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以交際活動理論為指導開展作文教學
春節後不久,收到吳立崗先生與楊文華主編合著的《小學交際活動作文理論與實踐》書稿,囑我作序。
吳立崗先生是我的老朋友,因為同在全國小語會擔任工作,多年來交往甚密,志趣相投。在我眼裡,他是一位學識淵博、待人寬厚的前輩,又是一位治學嚴謹的學者。在近四十年的時間裡,他對小學作文教學研究孜孜以求、博採眾長、融匯中外、自成體系,為我國作文教學理論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楊文華主編曾是吳立崗先生的研究生,跟隨吳教授攻讀小學語文教學論專業,畢業後就職於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教師》雜誌編輯部。多年來,他潛心研究吳立崗作文教學思想,長期深入教學實踐,開展作文教學實驗研究,積極推廣作文教學研究成果。影響全國的「新體系作文研究共同體」就是他發起成立的。該研究團體成立六年來,先後組織了五屆「新體系作文青年教師作文教學評比暨名師作文教學論壇」活動、三屆「童話體作文教學」研討活動,出版了《小學生交際活動作文》一至六年級實驗教學用書全套十二冊,並以《小學語文教師》雜誌為平臺,先後組織了幾十次「新體系作文進校園」活動,成果極為豐碩,引起業界廣泛關注。
《小學交際活動作文理論與實踐》是吳立崗教授、楊文華主編對小學交際活動作文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最新總結,是小學交際活動作文體系走向成熟的標誌性成果。通覽書稿,發現以下三個特點尤為突出:
一、將作文教學研究建立在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基礎之上
吳立崗先生一直認為,作文教學研究僅僅依靠語文教學法理論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積極吸收借鑑現代教育學、語言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成果,特別是活動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小學交際活動作文理論與實踐》一書正是吸取了世界各國教育學、心理學研究成果,將作文教學研究建立在深厚的理論基礎之上。
首先,吸收了活動心理學和語言心理學的理論精髓。蘇聯教育科學曾對我國教育理論與實踐產生過深遠影響,對我國語文學科建設更具有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吳立崗先生就將蘇聯作文教學以及心理學研究成果引進到國內,對我國作文教學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小學交際活動作文」的主要理論來源,就是蘇聯維果茨基學派的活動心理學和語言心理學理論(其代表人物是維果茨基、列昂節夫、拉德任斯卡雅、達維多夫、瑪爾柯娃、斯卡特金等)。維果茨基學派認為,語言活動的本質是人類的交際工具,掌握語言的各種交際功能是社會生活的需要。語言活動是交際和概括的統一。交際需要概括,而人的思維可以實現這種概括。這一理論為交際活動作文提供了重要心理學依據。維果茨基學派主要成員列昂節夫根據活動和意識相統一的原則創立了活動心理學理論。這一理論認為,人類的活動決定了語言的功能和形式,研究兒童語言的發展不能離開他們的活動。根據這一原理,交際活動作文強調:兒童語言的發展必須以現實的交際活動為背景,重視在真實的交際情境中激發學生的作文動機。蘇聯心理學教授瑪爾柯娃深入研究了維果茨基學派的語言心理學理論以及教學論研究成果,認為培養語言的交際功能應該成為語文學科的主線。並且以此思想為指導,編制實驗教材,開發「語言表達課程」,在語文學科體系構建上進行了積極嘗試。這一研究為交際活動作文的體系建構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
其次,從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提取心理學依據。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智力發展是分階段的。在連續發展的每一階段都有主要行為模式作為標誌,前一階段是後一階段的基礎和準備。這一理論揭示了兒童心理發展與年齡階段的關係。依據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交際活動作文根據不同學段兒童的認知活動及思維發展特點,構建了與之相適應的年段訓練序列。
此外,小學交際活動作文還從人本主義心理學得到理論啟示。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交際活動作文強調:要使學生產生強有力的作文動機,就必須激發他們較高層次的社會性需要,如交往的需要、認知的需要、審美的需要和取得成就的需要,以喚醒學生真實的言語生命動機,為作文提供活動內驅力。
除了以上理論之外,交際活動作文還吸收了國內外現代教學論和語言心理學理論最新成果,努力讓研究具有更高的站位和更開闊的視野。
小學交際活動作文有紮實的理論基礎,也經歷了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而每一步都離不開實驗研究的支撐。
20世紀80年代,吳立崗先生根據兒童心理發展「最佳期理論」,針對小學低年級兒童心理特點,在上海市寶山區教科室作文教改聯合實驗組的支持下,在寶山區江灣中心小學,以二年級小學生為實驗對象,進行了童話體作文教改實驗,編制了二年級兩個學期、十八個專題的童話體作文訓練系列。這項實驗證明,寫童話體作文是低年級作文起步訓練的有效形式。這種訓練不僅能促進學齡初期兒童作文能力的整體發展,強化他們的作文動機,還可以減輕低年級兒童作文的心理負擔,有利於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童話體作文教學實驗為構建小學作文教學體系提供了實踐基礎。
為了解決中年級作文訓練問題,吳立崗先生借用美術教育中的「素描」概念,融合蘇聯俄語教學「描寫文」文體訓練理念,獨創了中年級「素描作文」教學訓練體系。他認為「課內素描」有助於發展中年級學生的觀察能力,循序漸進地落實段和篇的寫作知識和技能,又能充分發揮學生形象思維的優勢,激發他們的寫作動機,擴大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生活常識和日常詞彙。改革開放之初,吳立崗先生就與賈志敏老師一起在浦東昌邑小學進行「素描作文」實驗,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從1979年第二學期開始,吳立崗先生在上海市虹口區第三中心小學三、四年級進行「課內素描」作文教學實驗,同樣效果顯著。1980年第一學期,上海市實驗小學也參加實驗,時任該校副校長、我國著名特級教師袁瑢老師就是此項實驗的核心成員。「素描作文」教學實驗不僅孩子們喜歡,也受到家長的普遍歡迎。參加實驗的學生家長說:「過去自己的孩子看到作文就頭疼,寫出來的東西十分空洞。現在不僅文章寫得有血有肉,回到家裡還自覺地寫觀察日記。」這項實驗後來推廣到山東、廣東、浙江、江蘇、黑龍江、貴州等地一大批學校,取得了明顯的實驗效果。
之後,吳立崗先生又開始關注作文教學的組織形式問題。長期以來,作文教學都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出題學生作」,很少有師生交流,更少見生生之間的合作。他從教育社會學研究中獲得啟發,1988年在我國率先進行了作文合作教學實驗。在上海市寶山區江灣中心小學實驗班中探索合作教學的方法、策略,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互相啟發、激勵,又相互競爭,普遍提高了作文質量。
近年來,為了構建有紮實的理論基礎,清晰的頂層設計,科學、連貫且與統編語文教材協調一致的小學作文課程新體系,吳立崗先生主持開展了「小學交際活動習作課程理論與實驗研究」課題研究。這項課題由上海師範大學小學語文教學研究中心和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教師》編輯部共同承擔,吸引了全國三百餘所實驗學校積極參與,成為「新體系作文研究共同體」的核心課題,為全國新體系作文教學研究提供了理論指導。吳立崗先生親自牽頭組織編寫的小學作文教學用書《小學生交際活動作文》(1—12冊),是交際活動作文理念的具體運用,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深受廣大一線老師和孩子們的喜愛。
用理論支持學術觀點,以實踐驗證,再由實踐提升、完善自己的觀點認識,形成富有特色的理論和操作體系,這是交際活動作文研究最顯著的特點。
三、以作文訓練序列研究為突破口構建小學作文教學新體系
多年來,我國作文教學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但始終沒有形成科學化的訓練體系。運用課程與教學論原理,借鑑世界各國教學改革的理論與經驗,密切聯繫我國作文教學實際,構建小學作文教學新體系,這是吳立崗先生最突出的研究成果,也是他對我國小學作文教學的重要貢獻。
吳立崗先生認為,傳統的小學低年級作文教學的弊病之一,就是不要求兒童獨立地進行意思完整的表達。他大膽地提出:作文起步訓練不是培養表達的個別技能,而是培養寫完整文章的能力,小學生書面語言訓練最好從寫相對完整的童話故事起步。從整體入手進行作文訓練,不僅有助於激發兒童學習書面語言的動機,更有助於形成完整的作文能力。作文訓練應該從寫完整的文章起步,是吳立崗先生作文教學體系的創新之處,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作文訓練的基本理念,為小學作文起步訓練開闢了全新思路。
吳先生指出,從整體入手進行作文訓練包括兩個階段。第一是產生文章思想內容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主要是教會兒童構想童話情節和敘述的內容,即讓他們打好文章的初稿。在這個階段做的主要事情是讓兒童在頭腦中湧現作文的內容,能夠暢所欲言地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以便他們打開思路、解放想像力、發展創造力,不要過多地用書寫和語法的規則去苛求他們。第二是表達文章思想內容的階段即文字修飾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教會兒童用最恰當的語言文字來表達他們所構思的思想內容,寫出前後一致、語氣連貫、富有表現力的文章來。吳立崗先生研究發現,我國作文教學研究長期以來存在著兩大缺陷:其一,離開人們的交際活動去研究作文教學,作文教學脫離社會需要;其二,離開兒童各年齡階段的主導活動和心理特點去研究作文教學,作文教學脫離了兒童身心發展需要。為避免重走作文教學研究的老路,他以活動心理學原理為指導,明確提出以發展兒童的語言交際能力作為小學作文訓練的主線,構建小學作文教學新體系,對小學低、中、高不同年段作文教學的目標、任務、訓練序列、教學策略進行科學、系統的規劃。該體系序列內容、訓練要求可以概括如下:
一、二年級以說、寫童話體作文為主,輔之以看圖和觀察實物說話、寫話和寫簡單的應用文,主要培養通過想像產生作文材料的能力和用詞造句的能力。
三、四年級以觀察作文為主,以命題紀實作文和一般應用文為輔。三年級側重「片段素描」,四年級側重「敘事素描」,三、四年級作文訓練主要培養通過觀察搜集作文材料的能力以及表現中心、組織材料的能力。
五、六年級以寫各類簡單的實用作文為主,以寫讀書筆記為輔,主要培養根據交際需要,靈活運用各種表達方式(如記敘、說明、議論、抒情)謀篇布局的初步能力。
綜上所述,這本書既是吳立崗先生幾十年來作文教學思想的系統總結,又融入了近年來小學作文教學改革的許多新理念、新經驗、
新成果,是當前國內小學作文教學研究領域又一力作,對當下作文教學改革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由陳先雲先生作序,真正以交際活動理論為指導開展作文教學的新書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