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億的晶片市場,一直被外企搶佔,這家中國公司成功打破壟斷

2021-01-09 騰訊網

目前,各種新科技設備不斷出現,傳感器市場規模也隨之迅速擴大。雖然大多數消費者在生活中都不會留意傳感器的應用,但事實上,該設備正逐漸覆蓋生活的方方面面,像是空調產品溫度調節、汽車的感知雷達以及手機的人臉識別,都離不開傳感器。

目前,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已經超過2000億。但遺憾的是,由於國內晶片技術起步晚,因此傳感器晶片的市場幾乎被外國企業所壟斷,這也導致國內廠商每年為採購晶片都要付出大量資金。不過,也有許多國內廠商成功打破壟斷,在傳感器晶片領域取得不俗的成績,山東華科半導體便是其中之一。

7月27日,山東華科半導體自主設計、研發的HK1020晶片正式投入量產。根據官方信息,該晶片可完全替代進口溫度傳感器,相比市場上同類型的18B20晶片,HK1020還具有諸多優點,不僅測量精度更高,而且價格還便宜20%左右,也正是基於上述兩點優勢,目前HK1020晶片已經接到國內62家公司訂單,成績斐然。

值得一提的是,山東華科半導體成立至今不過兩年時間,能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績,主要原因有2點:

一方面,對技術研發的重視

公司雖然成立時間短,但公司所能拿出的技術成果卻非常多,山東華科半導體擁有探測、小信號放大、模擬數字轉換等諸多發明專利,相比同類型企業,技術能夠更快的轉化為成果。

另一方面,強有力的合作關係

山東華科半導體與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達成技術合作,而且山東華科半導體的高精度數字智能傳感器還是山東重大項目之一,未來山東華科半導體將在山東打造智能傳感谷,建立完整的傳感器產業鏈。整體來看,山東華科半導體參與的其實是一個政府工程,有諸多政策支持,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幫助。

當然,就結果而言,無論是對於政府、山東華科半導體,還是對於中國晶片產業鏈而言,HK1020晶片的研發成功都是一件幸事,不僅將幫助中國廠商快速擺脫對海外晶片企業,還可以促進國內科技產業的發展,同時令公司進入更大的市場發展。

文/JING

相關焦點

  • 手機上的關鍵晶片,幾乎被日美壟斷,中國晶片公司打破技術封鎖
    這導致目前,在許多與晶片相關的行業仍處處受制於人,例如光刻機製造、晶片製造等方面。 雖說華為、聯發科等巨頭已經掌握了手機處理器設計能力,但手機上的另外一種關鍵晶片,目前依舊被日美企業壟斷,該產品正是射頻晶片。
  • 華為鴻蒙刷屏背後:80%被外企壟斷,這才是中國製造的最大軟肋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越是被外企壟斷的,越是要打破;越是困難的,越是要攻克。 在《痛的不只是華為,這家西方公司卡住中國晶片的脖子》一文中,我介紹了晶片製造的重要機器——光刻機。 其實,晶片製造的第一個環節是設計。這就需要工業軟體EDA。
  • 打破外國技術壟斷,這家河南公司發力軍民兩用...
    這家公司為了打破外國壟斷,硬生生的在無碳紙顯色劑領域,從邊緣公司變成一線公司,從一線公司崛起為國際龍頭,將外資公司打出中國市場後還反攻國際市場,並在海外市場佔據核心地位。而今,它又進入比無碳紙顯色劑市場更為龐大、也同樣被外資壟斷的潤滑油添加劑市場,在民用和軍品添加劑業務上積極開拓,添加劑業務已成為這家公司估值擴張的核心把手。
  • 中國礦機晶片壟斷全球近90%的市場,中國礦機晶片令人振奮的十年
    也許很多人會嘲笑涉及加密貨幣的採礦機晶片,但是與該國花費大量資金來支持但在過去三十年中仍然疲軟的半導體行業相比,國內的採礦機晶片製造商擊敗了外國失敗率。十多年來,許多製造商壟斷了全球市場份額。還有什麼可以嘲笑這個孤獨的軍隊?在某些人群中,中國採礦機晶片的成功發展絕不低,否則為什麼國外採礦機製造商被淘汰?
  • 打破壟斷!中國在兩個晶片領域取得突破,國產光刻機有望突破5nm
    中國在兩個晶片領域取得突破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中國芯的發展也進入了快車道,特別是近一兩年,由於美國不斷加大對中國企業的晶片封鎖,很多中國半導體企業都產生了強烈的緊迫感,並開始加大對晶片方面的研究力度。而在美國的「鞭策下」,近期「中國芯」相繼傳來打破歐美壟斷的好消息!
  • 華為又進一步,海思晶片再次打破壟斷,效率依然如此之快!
    在任正非的帶領下,這些年來華為公司一直都在堅持走自主創新的道路,而這也讓華為成為了國產科技創新領域的領頭羊;眼看著華為公司一步一步地發展壯大起來,但沒想到卻突然遭到了打壓,這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華為絲毫沒有妥協,反而還在國際市場上越戰越勇,這也讓我們看到了華為公司的「狼性企業文化精神」!
  • 打破進口產品壟斷 高新區這家企業有點牛
    5月28日,記者從重慶高新區了解到,重慶湃芯創智微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湃芯微電子」)研發的血氧儀核心晶片,成功填補了國內在該領域的技術空白,打破進口產品壟斷十餘年的市場局面,為大健康產業鑄就「中國芯」。
  • 中國首款國產溫度傳感器晶片發布,美日德壟斷的市場!
    傳感器裡面最重要的依舊是晶片,但是傳感器內的晶片對於像光線、溫度這樣的環境因素有更高的要求,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的傳感器晶片市場都已經被美國、日本以及德國壟斷。但是今天我們一定是要說到一個好消息的,那就是我國國內第一款溫度傳感器晶片已經正式發布了。
  • 靠生產光刻機核心部件,這家公司突破技術封鎖,打破日美的壟斷
    近期,隨著美國加強對華為的出口管制、華為只剩120天緩衝期,之後其晶片代工就將處於美國的嚴防死守之下的種種爆炸性消息的公布,國人再次意識到了在關鍵領域「自研+去美化」的重要性。因此,光刻機和半導體等與晶片代工「相鄰」的話題,在近日成為不少科技圈人士尤為津津樂道的話題。
  • 「中國芯」來了!阿里研發加收購,馬雲要打破美國壟斷制裁
    這幾天,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中國在高新科技上需要有自己的「中國芯」,否則就永遠是被欺負,被打壓,被制裁!中國急需「中國芯」從16號到現在,中興通訊一直在委曲求全的跟美國商務部接洽,試圖讓制裁取消。但是美國商務部的態度很明確:目前沒有洽談的餘地,必須嚴格制裁,7年之內不允許美國公司向中興供應產品和技術!英特爾、高通、聯發科都涉及制裁而屏蔽中興,華為麒麟晶片自己都不夠用,展訊的晶片適不適合中興還是個未知數,種種不利因素來看,中興受盡了美國政府的「欺負」。痛定思痛!中國高科技企業需要,趕緊出自己的「中國芯」!
  • 中國唯一的蝕刻機巨頭,打敗西方的技術壟斷,一年進帳超過19億
    提及晶圓製造環節的重要設備,包括筆者在內的大多數對晶片生產過程略知一二的消費者都會聯想到光刻機。的確,光刻機在晶片量產環節的重要程度絲毫不亞於手機量產過程中的組裝環節,否則三星、臺積電等晶圓代工領域的巨頭也不會斥巨資搶購光刻機。
  • 國產刻蝕機的崛起,打破日美的壟斷,耗時11年從65nm到5nm
    近日,國際半導體設備公司排名公布。在TOP 15中來自美日的企業,便佔據了15席,反映出美日企業對半導體設備領域的壟斷。這讓我國晶片製造業的關鍵,掌握在他國手中。
  • 國產商用電波鐘分秒不差 打破發達國家技術壟斷
    自主研發成功,打破發達國家技術壟斷  本報訊 (記者 馬亞寧) 機械錶每天正常「時差」20秒,石英鐘的「時差」約1秒,電波鐘卻能絲毫不差。昨天,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款商用電波鐘在滬上市。繼德、日、美等國之後,我國成為第5個擁有這項「鐘錶之最」技術的國家。
  • 中科院公開發聲:打破ASML5nm光刻機壟斷,這是誤讀
    受到晶片,半導體等集成電路領域產業的興起,很多人都在關注半導體行業的現狀,也了解了很多晶片大概是怎麼回事,知道華為海思,高通是全球頂尖的晶片設計公司,明白了臺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但是除了這些之外,在晶片界科技含量最高,集成度最複雜的還是光刻機。
  • 打破日本技術壟斷,中企巨頭突破晶片材料,關鍵性堪比光刻機
    只不過光刻膠一直被日本企業壟斷。包括東京應化,富士膠片等日本企業都是光刻膠領域的巨頭。 因為在光刻膠產業有著極大的話語權,所以不少國家都要選擇與日本合作,進購光刻膠。日本長期維持對光刻膠的壟斷,但中國企業傳來好消息,突破了關鍵晶片材料,打破壟斷。
  • 將永久打破技術壟斷!
    而美國方面一再打壓我們中國的高科技企業,例如華為、中興公司,而近期在美國的煽動下,英國方面將跟隨美國選擇禁用華為並在2027年前拆除此前所有的技術設備。除此以外我國在國產晶片、國產作業系統上不斷研究發展也有很多年了,但是到今天依舊未能夠真正的打破自主掌握核心技術的局面,和國外的技術上還有很大的差距,那麼為什麼經過常年的發展之後,國產晶片、國產作業系統依舊很難取得重大突破,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和依賴呢?
  • 中國最大的顯示屏製造商:出貨量居全球第一,用25年打破日韓壟斷
    在液晶顯示屏領域,三星一直佔據著市場90%以上的份額,華為、蘋果等眾多手機廠商都得採購三星的顯示屏,三星在這一領域擁有很強的話語權。但是現在這一狀況正在改變,中國一家公司用了25年時間,打破了日韓多年的技術壟斷,液晶顯示屏出貨量已經位居全球第一,索尼、蘋果、華為和小米都紛紛來這家公司採購顯示屏,洽談合作。這家中國企業就是京東方科技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顯示屏製造商。
  • 「世界第一才女」堅持回國造芯,打破美國高端光通信晶片壟斷
    留學畢業後的她回國創業,如今打破外國外的技術壁壘。她就是毛蔚,一個讓人激動人心的名字。因為她獲得這塊金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她是第一位獲得中學生國際奧林匹克物理競賽金牌的女孩,打破了該項賽事26年中沒有女生獲金牌的記錄,被譽為「世界第一才女」。
  • 耗時8年,拿下113件專利,打造出中國最先進軍用晶片
    國內有很多的企業紛紛進入晶片這個跑道,共同助力國產晶片的誕生,集成電路也已經被我國制定成一級學科,可想而知我國對於這方面的重視程度。於此同時,我國也制定了一個五年的計劃,計劃在2025年我國晶片自給率提高到70%。意味著我國將自主研發晶片進行到底。談及晶片的話,人們自然而然會想到,華為、高通、臺積電、聯發科、中芯國際等等,這些在晶片市場都是有一定的建樹。
  • 小知識——「巨大中華」中華為目前一直活躍,那其它三家去哪了
    當時中國電信設備都是從國外進口,導致像思科等外企壟斷中國電信市場,價格高企。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國家開始扶持國內的設備廠商開始競標,巨大中華應時而生,他們的歷史也是中國電信史的縮影,也由此中國才打破了國外企業的壟斷,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