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室肥厚一般是由於長期高血壓導致的,也可以見於肥厚性心肌病等心臟病,往往伴有典型的心電圖改變,因此心電圖檢查成為初步診斷左心室肥厚的檢查手段,但其確診仍需要心臟彩超等檢查。下面介紹一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臨床診斷:
病歷資料
患者,男性,54歲,胸悶、胸痛3個月,高血壓史9年,人院行冠脈造影術,術前心電圖檢查。
心電圖特點
1.基本特點:
心率:65次分;PR間期:167ms;QRS波時間:82ms; QT/QTe間期:399/415ms;QRS波電軸19°。
2.QRS波振幅增高:
V5導聯R波振幅 >2.5mV,Rv5+Sv1>
4.0mV;I導聯R波振幅>1.5mV,aVL導聯R波振幅>l .Imv,RI+SIII>2.5mV。
心電圖診斷
1.竇性心律
2.提示左心室肥厚
病例解析
1.當心室肥厚或擴大後,由於心肌纖維增粗和截面積增大,心肌除極所產生的電壓增高。左心室位於心臟的左後方,由於左心室壁明顯厚於右心室,正常時左心室佔優勢。左心室肥厚或擴大後,可使左心室優勢更為突出,引起面向左心室的導聯(I、aVL、aVF、V5和V6)中R波振幅增加,而面向右心室的導聯(V1和V2)出現S波振幅加深。
2.QRS波電壓值(振幅)是心電圖診斷左心室肥厚最常用的指標,電壓標準分為胸導聯和肢體導聯標準。常用的電壓標準包括:
①I和Ⅲ導聯R波及S波振幅之和;
②Sv1和Rv5或Rv6振幅之和;
③Sv3及Ravl振幅之和。其中應用最廣泛的是胸導聯指標,即Sv1和Rv5或Rv6振幅之和,國際所採用的標準為:Rv1+Sv5>3.5mV。國內常採用的標準是:V5導聯R波振幅>2.5mV,Rv5+Sv1>4.0mV(男性),Rv5+Sv1>3.5mV(女性)。
肢體導聯常用的標準分別有:Ⅰ導聯R波振幅>1.5mV,aVL導聯R波振幅>1.lmV,aⅤF導聯R波振幅>2.0mV,以及R1+S>25mV。
近來,通過計算Sv3及Ravl振幅之和來診斷左心室肥厚也已經應用於臨床,稱為「 Cornell電壓」診斷標準,其標準為:Ravl+Sv3>2.8mV(男性),Ravl+Sv3>2.0mV(女性)。
3.本心電圖左心室肥厚的診斷依據是:QRS波振幅達到以上胸導聯和部分肢體導聯的診斷標準。
4.QRS波的電壓受很多因素的影響,除了左心室的大小以外,還包括性別、年齡、種族及體質等因素。關於年齡因素,2007-2009年 AHA/ACC/HRS關於心電圖標準化的建議指出:不同年齡段的成人和兒童,QRS波的電壓有差異。總的來說,常用的QRS波電壓的診斷標準是針對35歲以上人群的,適用於16~35歲人群的診斷標準尚未建立。
5,本患者年齡>35歲,有引起左心室肥厚的基礎疾病,因此QRS波的電壓增高強烈提示左心室肥厚或擴大。本病例的超聲心動圖示:左心房和左心室增大,主動脈根部擴張伴主動脈瓣輕度關閉不全。從本病例中得到的啟示是:雖然新的成像學技術能夠更加精確地評估心室肥厚,但卻不能替代心電圖在臨床的應用。另外,本病例的冠脈造影未見冠脈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