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關話文常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衝關品鑑賞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
「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流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麼,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蕩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紙上,呼之欲出。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
主旨
描繪了李清照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表達了對那些生活的懷念之情。
衝關話考點
常記:時常記起。「難忘」的意思。
溪亭:臨水的亭臺。日暮:黃昏時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興盡:盡了興致。晚:比合適的時間靠後,這裡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誤入:不小心進入。藕花:荷花。
爭渡:怎渡,怎麼才能劃出去。
鷗鷺:這裡泛指水鳥。
衝關同步練
1.對《如夢令》一詞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這首詞表現了詞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歡暢心情和清雅逸趣。
B.「沉醉」表明因盡興暢飲而大醉,也包含了詞人為初秋溪邊美景沉醉之意。
C.「驚起」句讓我們聯想到當時鷗鷺受驚紛飛,主人公心驚酒醒,倍感舒暢的情景。
D.朗讀時,第一句節奏可劃分為「常記\溪亭\日暮」。
2.試賞析「驚起一灘鷗鷺」中「驚」字的妙處。
3.用自己的語言簡要分析一下這首詞。
衝關趣味多
李清照:「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悽婉愛情故事的背後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宋徽宗時禮部員外郎,在李清照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她琴棋書畫。在父親的栽培下,李清照到了少女時期便能執筆屬文,展卷吟詩,能寫娟秀靈動的好字,書畫、音律樣樣精通。父親常常帶她在身邊,與眾多文人墨客一起切磋。這樣的家庭教育為李清照後來出眾的詩詞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是因為李清照的才華橫溢,讓她在當時名聲遠揚,但是她也萬萬沒想到的是因為自己的才華會遇到自己餘生的摯愛——趙明城。
李清照與趙明誠的相識緣於一次美麗的邂逅,元宵佳節,兩人同在相國寺賞花燈,在李清照從兄李迥的介紹下二人正式相識。趙明城對李清照的才情早有耳聞,見到本人後,更是對端莊秀麗的她生了愛慕之意。情竇初開的兩個人就這樣一見鍾情,回家後趙明誠便向父親趙挺之談及此事,於是兩人的親事也就被提上了日程。
18歲的李清照就這樣嫁做人婦,不是因為封建社會的家庭聯姻,而是因為愛情,這在那個年代是很難得的。婚後兩人的生活甚是甜蜜,恩愛的兩個人相敬如賓,感情和睦。兩人常常吟詩作對,夫唱婦隨,這對神仙眷侶在一起享受著天倫之樂。在趙明誠的感染下,李清照也開始對金石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幫助丈夫一起收集、考證。在趙明誠編纂《金石錄》時,李清照更是以她超群的記憶力,淵博的知識協助丈夫順利進行。
兩人當時都是富貴人家的子弟,但是他們依舊「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塗金刺繡之具」生活極其簡樸,他們把大多數錢財都用來購置金石書畫,短短幾年時間,上千卷鐘鼎碑碣之文書就堆滿了他們的書齋「歸來堂」。在愛情的滋潤下,李清照的詩詞創作也達到了新的高峰。
然而,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由於政治原因,他們兩家均受到迫害,家破人亡後,丈夫的仕途也隨之多舛,兩人聚少離多的日子讓李清照的相思之苦積重難返。不久之後,丈夫在疾病和繁重的公務折磨中離去,李清照唯一的精神支柱也毀滅了。從此,李清照一個人開始了漂泊不定的生活,只能靠丈夫留下的金石書畫來懷念。儘管仍有人獻殷勤要照顧她,但是她內心對丈夫的執念讓她寧願自己的漂泊。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種相思之苦是李清照對丈夫的思念,更是她對無情命運的悲嘆。
寫在最後的話
大家好,古詩文鑑賞屬於「七位一體」衝關大語文的一部分,是衝關大語文教研部老師為大家辛辛苦苦整理出來的,旨幫助廣大中小學生提高學習古詩文的興趣,了解古詩文的語言魅力,進而提高語文學習成績。小諾每天為大家奉上一首古詩詞,期望能幫助積極向上的你!
【歡迎留言討論】佳鑫諾教育中小學培訓輔導機構隨時為您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