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畢業賣豬肉並不新鮮,上世紀80年代就有北大畢業生陸步軒操起殺豬刀,開始了殺豬剁肉的買賣,從一位地地道道的北大才子轉型到了農貿市場的小販。
在府谷,也有這樣一位大學畢業生趙榮。初次見面,走出校門才6年的他,一身沾滿豬肉碎沫的衣服讓他看起來一點都不像一個大學生,倒像一個沉著沉穩的農村漢子。記者來到店裡時他正在給顧客剁排骨,手起刀落,不到一分鐘,顧客所需的排骨就已裝袋稱斤,「足6斤96元,您給95元吧。」一位退休老教師接過排骨,心滿意足地走了。
選擇—為扭轉家業困局毅然賣起了豬肉
趙榮的老家在我縣清水鎮趙寨村,由於從小在東勝長大,他的府谷話中總是夾雜著內蒙口音,「以前有顧客懷疑兒子不是府谷人,我們就得一遍遍解釋。」趙榮的母親介紹,時間長了,由於趙榮賣的是地地道道的農村豬肉且價格合理,因此顧客們也就不再懷疑趙榮是否冒用府谷人的身份來賣豬肉。
「我是陝西理工學院畢業的,學的建築專業,本想畢業後踩著父親的腳印在東勝做建築工作。」對於自己是怎麼走上賣豬肉這條道路,趙榮說到,自己的爺爺奶奶還居住在趙寨村,考慮到經常回家照顧老人,2008年父親回村成立了晶鑫泉養殖公司,僱傭村民20多人,分批餵養母豬,生下小豬仔養大之後整車出售。由於飼養方法科學合理,每年豬的存欄都能達到1000頭。但是活豬市場價格不好控制,除去飼料、工人工資等成本,一年下來利潤所剩無幾,市場不景氣時經常會賠錢。每當這個時候父親總會心疼地撫摸著自己親手撫養大的豬暗自嘆氣。
2012年,一直賠錢的養殖公司徹底步入困局,即將面臨倒閉。心疼父親的趙榮在多地考察後,決心挽救家業,他做出一個改變他人生的重要決定:開一家豬肉店。「豬肉的價格比活豬要高很多,父親養殖場的豬仔都是吃玉米等糧食長大的,品質優良,如果能把活豬屠宰後變成豬肉賣掉,那樣就能實現利潤擴大化,養殖場也許會有新的發展。」
帶著這個決定,趙榮回到府谷縣城尋找店鋪,經過多方觀察,他發現十字街城關醫院附近的房租較為便宜,且過往居民相對較多,因此就在路口租了一個不足20平米的店鋪。「當時我的運氣真好,趕上了政府設立平價便民肉店,我提出申請後,政府就給我的店鋪發放了四萬多的補助。」趙榮說店鋪的租金一年五萬元,政府給的補助相當於一年的房租,這給他開豬肉店堅定了信心。
堅持—為學剔肉技術市場蹲點半個多月
店鋪是有了,可是怎麼把完整的一頭豬分離,變成符合顧客要求的五花肉、豬香油、排骨呢?這門技術成了懸在趙榮心中的一個難題。
「說出來也不怕大家笑話,店鋪剛開業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只會把肉剁成有肉有骨的混肉,買的人很少,最差時一天都賣不了一頭豬。」為了滿足顧客的需求,趙榮決定去市場學別人如何剔肉,這一學就是半個多月。每天從市場學習回來,他就把自家剩下的豬肉拿來練習:剔肥肉應該用多大的手勁?從哪裡入手?剔排骨刀子要豎拿還是橫拿?這都是趙榮需要好好學習的地方。
「對於我來說,剔肉也是一門絕學,比起讀書寫字絲毫不差。」所幸,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半個多月毫不懈怠的勤奮學習,趙榮終於學會了剔肉。不管顧客是想要紅燒的五花肉還是煉油的肥肉,趙榮都可以迅速剔好。有些顧客驚奇他年紀輕輕竟然手法如此嫻熟,常常會駐足觀看,直誇:小夥子好刀功!
剔肉的手法學會了,怎麼才能把豬肉更好地賣出去?這成為趙榮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他深知,顧客的信任才是做生意的長久之道,對於豬肉的品質他絲毫不敢大意,堅持讓養殖場飼養的豬吃純天然綠色食物,分類飼養母豬、仔豬和肉豬,定時清潔豬舍,保證養出來的豬和農民散養的豬沒有區別。「為了讓顧客放心,我把養殖場的監控視頻連接在店裡的顯示器上,讓每一位顧客都能看到養殖場的環境和豬每天所吃的食物。」
法寶—童叟無欺是事業成功的生意經
由於養殖場離縣城較遠,活豬如果在養殖場屠宰再拉下來進行防疫檢查,肉質就不會新鮮,趙榮萌生出了與縣食品公司合作的念頭。「我下午把第二天要賣的活豬拉下來寄養在食品公司,第二天清晨四點多做防疫檢查、屠宰,這樣八點鐘顧客上門時就可以買到現殺的豬肉了。」
這個辦法果然很好,每天早上八點成了豬肉銷售最火的時間,晨練結束的老大爺老大娘,接送孩子上學的市民都會在這個時間來買肉,新鮮放心又不貴的豬肉成為附近居民的不二選擇。
趙榮給顧客稱的豬肉從不缺斤少兩,定的價格也很合理,幾乎和超市、市場的價格一致。時間久了,趙榮的豬肉店越來越受歡迎,許多人都是經朋友、親戚介紹慕名而來。「從開業到現在,我一直在這裡買豬肉,很多時候算下來錢的零頭老闆直接就不要了。」家住新堯渠的市民喬紅告訴記者,趙榮賣的豬肉不粘鍋,炒起來還有一股肉香味,以前買的肉炒肉還得另外放油,不然就會在鍋底燒焦。
「我們家幾口人都愛吃肉,吃飯時要是不放幾塊肉,那飯菜就像沒放鹽一樣沒有味道。因此買到放心肉就是我們一直頭疼的問題。」十字街附近的居民王巧桃說自從幾年前媳婦給她推薦了這家肉店後,她家這幾年吃的豬肉都是在這裡買的,「趙榮家的豬是自己養殖的,餵的都是玉米、麩子,我們吃著放心,況且這肉也不貴,一斤11元很划算。」
拼搏—銷售旺季兩天兩夜不睡覺
好的口碑和親人般的服務讓這個小小的店鋪在縣城「火」了。「現在我每天要屠宰四頭豬,到中午幾乎就賣完了。」趙榮開心地說,生意是越來越好了,但是他也越來越忙了。別人的節假日是清閒的,用來放鬆的,他的節假日卻總是忙碌的。每到節假日,顧客需求增大,趙榮凌晨兩點就得起來殺豬,經常是忙的兩天都不能睡覺。「不敢睡,太累了,一躺下就起不來了,索性不睡了,堅持兩天節日一過,把店鋪交給母親和僱傭的阿姨,我才可以稍微睡幾個小時。」
趙榮說自己平均每天睡覺時間不超過7個小時,因為養殖場還飼養著一百多隻山羊,很多時候,他賣完豬肉還要做羊肉卷。「我在養殖場的周圍都種著草,羊就是吃著這些草和部分玉米等飼料長大的。」趙榮自豪的說,不管是豬還是羊,都是綠色純天然的,所以銷售很快。為了給顧客提供便利,趙榮的肉店還出售自己手工做的豬肉餃子、羊肉餃子、羊雜碎和紅燒肉,價格也與市場價持平。
趙榮說生意好起來後,很多人都說是他運氣好。但是他認為,任何事只靠運氣是不夠的,「我從來不玩手機遊戲,沒有時間。以前有一次參加同學聚會別的同學談論的娛樂生活方式和我格格不入,我只能沉默地坐著。後來的幾次同學聚會,店裡忙,我就直接不去參加了。」對於選擇了賣豬肉這一行趙榮一點都不後悔,「養豬賣肉,並不是什麼低人一等的行當,只要是對社會、對他人、對自己有利,我就會繼續堅持下去。」
對於成功的經驗,趙榮只說了四個字「誠實守信」。他說,如果每個人都能以自己的能力和辛勞服務他人,提供社會所需產品,同時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價值,那就值得肯定。「現在縣城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吃到這個放心豬肉,我希望將來能和其他養殖場合作,把公司做大,形成自己的品牌,儘量讓所有府谷人都能吃到我的放心豬肉。」
來源:府谷縣人民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