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搞死了蝦米

2021-01-18 南風窗

怎麼了?怎麼看?怎麼辦?


讀『FT財經』,觀天下大勢。


關注我們的好朋友『FT財經』,一起讀懂財富與經濟的邏輯。



蝦米音樂將於明年1月關閉。

 

11月底,認證為「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的微博用戶相徵在社交媒體上發聲。作為時代的眼淚,蝦米音樂一時間登上好幾個熱搜。


我特意下回蝦米音樂,找回學生時代收藏的歌單。裡面一共52首歌,其中有21首呈灰色「暫無版權」,還有2首直接顯示為「此歌曲已被刪除」。


這些無法再播放的曲目裡,不乏王菲、周杰倫、陳奕迅、容祖兒等熱門歌手的作品。


截至發稿前,蝦米官方對「關閉」一說的回應仍是「不予置評」。解散也許尚未定局,但蝦米的式微已是事實。


這款曾和QQ音樂、網易雲音樂「三足鼎立」的在線音樂播放產品,如今衰落得難以再與後兩者並論。


曾經意在徵服大海的蝦米,為何淪落至此?

長年積攢的歌單,與個人聽歌習慣相契合的推薦算法,讓用戶難以割捨。蝦米要關的消息,令人們不舍、惋惜。


有人呼喚,蝦米在關閉之前推出歌單一鍵導出功能,得以保存自己的音樂記憶。有人開了20年的蝦米SVIP,不知怎麼辦。


最心冷的是小眾音樂樂迷。


儘管蝦米失去了諸多頭部流行歌手的音樂版權,但在小眾音樂曲庫的覆蓋度上,其他競爭對手無可匹及。


良好音樂品味引導者、獨立靈魂共情者、小眾樂迷烏託邦——一位使用時長7年的用戶這麼形容蝦米。


「別倒下!這是聲援。」她隨後寫道。


相徵認為,在專業度上,蝦米無疑是最好的。當其他平臺紛紛開始根據安靜、助眠、復古等場景氛圍分類、推薦音樂時,蝦米依然堅持著嚴謹的「學術」精神。


在蝦米還沒有沒落的那些年,它穩穩地居於音樂APP審美鄙視鏈的頂端。


在曲風流派一欄,你甚至查得到純英文介紹。近百餘條音樂風格細分賽道,讓蝦米成為愛好者學習音樂的百科全書。


比如,光搖滾這一曲風,就有足足53種分支。在音樂產業迅速工業化、流水線化的時代,分清視覺搖滾、巴洛克流行、迷幻靈魂樂之間的區別,對聽眾來說毫無必要。而蝦米音樂,是傳統樂迷們最後的自留地。


得益於人少,蝦米的評論區質量也相對較高。不似QQ評論區被粉絲文化佔領,網易雲評論區被傷感文學霸屏,在蝦米,還見得到專注於音樂本身的討論。


蝦米音樂這一「小而美」特性的起源,要追溯至它的創始團隊。


創始人王皓,從讀大學開始玩音樂,在樂隊裡擔任吉他手,畢業後在杭州從事地下音樂推廣、演出策劃,幹了10 年。


2003年,王皓加入阿里。4年後,離職,創立了蝦米網。


而之所以起名為蝦米,王皓解釋,和巨鯨相比,也就是谷歌音樂的前身巨鯨網,「我們只是小蝦米,但是有大夢想,也正因為我們小,所以更懂用戶需要什麼」。


創辦蝦米之初,王皓堅持培養用戶付費下載音樂的理念。面對媒體,他常常談起自己的網絡音樂產業鏈理想:在這一鏈條裡,音樂人應該是首先獲利的群體。


蝦米網提供一個將音樂生產者和音樂消費者溝通起來的平臺,音樂人上傳作品,消費者付費下載,形成良性的產業循環。


業餘策劃地下音樂演出那十年,王皓見過太多獨立音樂人迫於生計,放棄音樂。他想讓蝦米成為音樂行業的「淘寶」,用聽眾付費,反哺創作。



然而,在「大盜版時代」,王皓的想法不切實際。付費聽歌的消費習慣難以改變,以至於蝦米深陷資金困境。


這時,王皓遇到了馬雲。馬雲對王皓的情懷和構想相當認同。


在一次暢談中,馬雲沒有問王皓任何關於如何盈利的問題,只說:「你們那個目標,花幾個億能做成?」


馬雲的豪情最終促成了併購。2013年,阿里將蝦米網併入音樂事業部,繼而收購天天動聽,將兩者組成阿里音樂。


在阿里的支持下,2014年,蝦米斥資3000萬買下熱門綜藝《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獨家版權。


蝦米的前景似乎不再困頓。


可王皓和馬雲不知道危機正在眼前。


2015年7月,阿里宣布成立音樂集團,高曉松出任董事長,宋柯任CEO。兩個月後,新網商峰會上,高曉松放出豪言壯語:「我們爭取在三年內做成一家世界級的音樂機構。」


高曉松的自信來源於自己和宋柯的清華理工科出身,在國內外音樂行業的資源積累,以及馬雲給予發揮空間相當自由。


高曉松是個文人,不是商人。商峰會上,他不用任何高科技輔助、不用任何數據,拿著一支話筒侃侃而談,宛若《曉松說》錄製現場。

關於未來布局,高曉松講了一個笑話。他說,自己之前特別看不懂音樂公司之間「拼的跟血葫蘆似的,互相砸多少億買版權,兩邊劍拔弩張」,覺得他們是在一張大棋盤上下五子棋。


那麼大的棋盤,空餘的地方沒人落一個字,光擠在中間那一塊血拼。棋盤的中腹部是「音樂版權」,邊角地是音樂產業的其他環節。高曉松以為自己看透了。


高曉松認為,阿里要做音樂公司,不僅是音樂播放器公司,於是決心放棄對中腹的搶奪,轉而去開拓更廣闊空間的勝利。


事實證明,高曉松錯了。這不是盤容得你步步為營的圍棋,這就是盤五子棋。對手率先連成五子,便已註定輸贏。


而就在這一年的7月9日,國家版權局發布了《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要求在7月31日前,各網絡音樂服務商必須將未經授權傳播的音樂作品全部下線。


這是音樂平臺間版權爭奪戰的開端。


一年後,QQ音樂與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合併,組成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繼續瘋狂加碼版權。


艾瑞諮詢《2016年中國在線音樂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酷狗、QQ音樂、酷我音樂在音樂版權的覆蓋率共為90%,阿里音樂僅有20%。


與此同時,高曉松把蝦米放在了一邊,專注於把天天動聽改版為「阿里星球」,將音樂製作、演出、場地租賃、購票、廣告宣傳等音樂產業各環節整合在一起,打造「音樂界的淘寶」。


阿里音樂主動放棄播放器產品的決定,讓王皓十分難過。2016年1月,他離開了音樂事業部,加入釘釘團隊。

 

「有些行業註定要死去,我乾脆等他涅槃好了。」離開前,王皓髮了這麼一條朋友圈。

 

阿里星球上線不過8個月,宣布停止服務。下線時,它在APP store的評分僅有二星。


蝦米沒死,但在版權大戰中已喪失先機,版權和用戶雙雙流失,主流曲庫「灰」得千瘡百孔。


從那之後,蝦米音樂便僅僅作為小眾樂迷自留地殘喘著。


2019年9月,阿里全資收購網易考拉,同時還投資網易雲音樂7億美元,收購後者約10%股份。


優酷旗下《一起樂隊吧》《這!就是原創》等綜藝節目音源也意外地被輸送至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手中。

資料圖片:2018年12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於紐交所上市

還有人注意到,阿里推出的88vip聯名會員卡,去年還只有蝦米音樂,今年變成了網易雲和蝦米二選一。


阿里沒有對蝦米進一步規劃,反而將資源和資金遞給了蝦米的競爭對手們。不禁引外界猜疑,蝦米音樂要被放棄了嗎?


和騰訊相比,在文娛領域,不管是音樂、長視頻還是電影,阿里的表現都不盡人意。這與兩者的基因有關係。


騰訊因微信、QQ起家,手握最大的「流量」來源,可以為旗下產業源源不斷地賦能。而阿里憑電商起家,掌握淘寶和天貓兩大消費平臺,它需要的是為電商平臺引流。


比如,讓阿里錯失版權大戰的那次判斷失誤,是將天天動聽定位為「音樂產業的淘寶」,這思路與文娛產業的邏輯相違背。


文娛的本質是「注意力經濟」——先將內容推銷給消費者,再將消費者的注意力二次售賣給廣告商,以此盈利。


阿里用傳統電商思路往上套,想把樂器、詞曲、門票、音樂作品直接出售給觀眾。至少,目前這行不通——人們的文化消費理念還遠遠沒達到那一步。


《2020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秋季大報告》中,甚至都沒有蝦米音樂的身影。來源:QuestMobile

蝦米的沒落,是市場優勝劣汰的選擇。但這也不僅僅意味著一個音樂播放器的消失。


極光大數據和易觀數據顯示,2019年,蝦米音樂的市場滲透率僅為1%,月活躍用戶量500萬——QQ音樂的數字是它的50倍。艾媒諮詢的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截止去年,月活排名前三的手機音樂APP,全被騰訊娛樂音樂集團霸佔。


蝦米之外,唯一還在與TME競爭的網易雲音樂也一直未能解決版權問題。


壟斷將為音樂行業帶來什麼?不得而知。


在得知蝦米的傳聞後,獨立音樂人劉書寧寫道,他自己的每首歌都設置了付費下載,而蝦米音樂是唯一一個每月都可以穩定領到錢的平臺。


扶持獨立音樂人,給國內原創音樂留得相對純粹的生存空間,也許是蝦米當年沒有燒錢買版權帶來的唯一好處。


但接下來,蝦米恐怕扶持不了別人了。


作者 | 吳   棠

編輯 | 何子維

排版 | 李倩鈺

— FT財經出品 —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蝦米將死,輸給了誰?
    業內人士辛宇同時也是蝦米音樂的資深用戶,讓認為很難用語言清晰地表達出用戶對蝦米音樂究竟懷著怎樣的感情,「你的情緒和對生活的態度,蝦米音樂都能感受到,它會用音樂和你交流。」譚濤說道,「在這種惡性循環下,蝦米音樂淪為邊緣角色是已經註定的事情了。」蝦米自救未果蝦米音樂不是沒有嘗試過創新。在蝦米音樂即將被關閉的消息傳出前,蝦米音樂曾嘗試過自救。「如果不創新鐵定沒有出路,但同時也要在版權上發力。」一位蝦米音樂內部人士說道。
  • 「文青」蝦米之死:商人只看利益,誰管情懷
    當時王巖便有預感,蝦米可能真的離死不遠了,「我已經很久沒有打開過了,就躺在我手機的某個角落裡吃灰,不卸載還是出於一種懷舊情緒。」有時在收拾屋子的閒暇午後,王巖會打開一首周雲蓬的《九月》,他讀大學的時候在蝦米上關注了很多小眾音樂人,和很多蝦米的「音樂信徒」一樣,即便後來QQ音樂、網易雲陸續收錄了很多小眾音樂,王巖也覺得,「同一首歌在不同平臺聽起來完全不是一種感覺。」
  • 誰「殺」死了蝦米?創始人遠走泰國,曾感嘆「行業現狀荒誕到令人發...
    那麼,蝦米音樂是怎麼「死」的?王皓在其中又扮演了什麼角色?·靠一把吉他「出道」的王皓。他知道自己創作天賦不高,但善於搞策劃,發動大家玩音樂、享受音樂。音樂人的困頓他也一清二楚。彼時,在傳統音樂產業中,音樂人的生存方式不是靠音樂賺錢,而是要靠廣告代言等。其他工種諸如錄音師、製作人以及編曲要存活就更加困難。好的歌曲越來越少,會唱歌的人也越來越少。後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王皓曾說,自己心中有一個音樂烏託邦:二、三線音樂人都能過上有錢的生活,三、四線音樂人至少也能保證小康。
  • 誰搞垮了蝦米音樂?
    即便你沒有用過蝦米音樂,這兩天也一定看到了它的訃聞。起因是上周日,微博認證為「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的用戶發微博稱,他聽說蝦米要關閉了。同時,一些關於蝦米音樂將執行人員變動,團隊面臨解散的消息也不脛而走。
  • 誰弄死了蝦米音樂?
    這次,蝦米音樂是真的要倒了。今天,蝦米音樂正式宣布將於 2 月 5 日停止服務。3 月 5 日 0 點及以後,用戶將再也無法登錄蝦米音樂。蝦米音樂危在旦夕的傳聞,一個月前還鬧得沸沸揚揚,現在,它的故事終於掀開了終局。蝦米的日出:小眾音樂之父在中國只有兩類音樂:流行音樂和不流行音樂。蝦米創始人王皓曾說過。
  • 壓死蝦米音樂的「最後稻草」:蝦米之死演變成對版權缺失的控訴
    2021年1月5日,蝦米音樂發布公告,宣布正式關停。按照這紙公告,蝦米音樂將於今年3月正式退出市場。而蝦米的離開,成為一個時代落幕的註腳。只是,直到蝦米真正死去,行業涅槃一直未能發生。音樂行業的暗流湧動,依舊是版權玩法的天下。憑著版權費用賺到盆滿缽豐的國際唱片公司,對國內的數位音樂平臺依舊虎視眈眈。任何玩家在此生存,都變得越發艱難。誰才是殺死蝦米的兇手?
  • 搞文藝的打不過搞商業的,傳將關停後蝦米音樂用戶不願落幕
    11月29日晚間,蝦米音樂即將關停的消息開始在網絡上傳播,而據果殼放大燈報導,「蝦米音樂主編和運營總監目前在北京開會,回去要執行一些人員變動。蝦米音樂很可能將要解散。」看到消息的一瞬間,八年資深老用戶芷蕾崩潰大哭,她迅速給蝦米音樂內部的朋友發了條信息,對方反倒安慰了她兩句,告訴她「不要理會這些消息」。
  • 蝦米音樂是如何一步步被吃掉的?
    網傳蝦米音樂將於明年關閉!多少人的青春又結束了?近日,有大V在其社交平臺稱,曾風靡一時的音樂軟體「蝦米音樂」將於明年1月關閉,消息一出迅速鬧得滿城風雨,甚至還出現了不少用戶對於不要關閉蝦米音樂的請求,直接讓蝦米音樂竄上了微博的熱搜榜。
  • 鄙視鏈頂端的蝦米音樂,死了
    今天,一隻12歲「老蝦米」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蝦米音樂官方宣布將於今年2月5日停止服務。曾經的蝦米音樂,被人們譽為「小眾的殿堂」,眾多苦於為耳朵尋找合適養料的文藝青年,進入蝦米就像是找到了家,無數小眾音樂滿足了他們的大「逼格」。與此同時,蝦米音樂樂庫的豐富程度也令人咋舌。
  • 你好蝦米,再見蝦米
    作者 / 喬治 蝦米離開的第一天,想它…… 在關停消息傳了一個月之後,昨日上午,蝦米音樂發布官方聲明,由於業務調整,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於2021年1月5日0點,正式停止服務。
  • 蝦米音樂「偶像的黃昏」
    有用戶說,自己最早關於歌曲風格的知識全是在蝦米「音樂圖書館」學習的。第二,蝦米充分信任用戶,UGC生產模式在蝦米專業性建設上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我們的高曉松老師全然不顧這一切:他當時正一心一意、興致勃勃地搞一個大事情——把天天動聽改頭換面,打造成了阿里星球。阿里星球是什麼?事實上,阿里星球是一個打通音樂產業鏈臺前幕後的一條龍服務APP:囊括了音樂播放功能、社區功能、製作功能、演出功能、直播功能。
  • 蝦米營養又好吃!在購買的時候,如何鑑別蝦米好壞?
    蝦米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即食品,它由羊毛蝦、對蝦等蝦製作加工而成,深受消費者的喜愛與追捧,同時它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古文就有記載,蝦米「食之姜醋,饌品所珍」。可見自古以來就是深受國民喜愛的一道美味。但是蝦米市場上良莠不齊,挑選蝦米並不容易,掌握好方法才能挑選到新鮮美味的蝦米。
  • 孫悟空會不會死?怎麼才能搞死孫悟空?誰差點把猴子搞死?
    西遊記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但是唐僧的媽媽殷溫嬌就曾吃過小唐僧的腳趾頭,但卻從容自盡了,所以這裡的長生不老指的是在沒有外力傷害的情況下不會自然老死。比如偷了唐僧袈裟的老和尚,因為和黑熊精學會煉丹每天吃仙丹,居然活了二百七十歲,比常人年歲多了三四倍不止。因此吃唐僧肉的功效和吃仙丹的功效是一樣的。
  • 蘇州市民買到「染色蝦米」 蝦米被測出致癌物(圖)
    市民許阿姨告訴記者,這袋發紅的蝦米是許阿姨剛從市場裡買回來,和自己之前用剩的蝦米比起來,雖然味道大小都差不多,但顏色完全兩樣,只要用水一泡,很快清水就變成粉紅色。隨後,記者也來到許阿姨買蝦米的市場,一家出售幹制海鮮的攤位前,擺出了七八種蝦米,通體都呈現出相同程度的紅色,顏色十分鮮豔,而發白的蝦米卻只有一種。老闆解釋,蝦米的顏色有紅有白,只是因為品種不一樣。
  • 「蝦米」終究幹不過大魚
    但蝦米音樂在他們看來仍舊有許多優點,「在蝦米,每個用戶都可以自己編輯每張專輯、每位歌手的信息,讓整個資料庫變得更全面」,咩咩說,她有時候會驚嘆於蝦米音樂的系統推薦水平,「仿佛能猜透人心,我喜歡的音樂類型很廣,古典樂、Funk、Citypop、電子音樂,聽得都蠻多的,蝦米音樂用的一直都非常順手」。關於蝦米音樂為什麼會走到今天這個局面?
  • 賺音樂和錢的蝦米網,關或不關,存在感都很弱
    現在手機下載音樂軟體,很多人會想到QQ音樂和網易雲音樂,有些人還是會想起蝦米音樂網,但會想起這個網站的人確實是在少數了。 蝦米網比起QQ音樂及網易雲音樂,它的存在感弱很多。有些人可能常常在百度搜索音樂時,會臨時進入到蝦米音樂網試聽,但真正因此下載蝦米網這個音樂軟體的人不多。
  • 網傳蝦米音樂可能將要解散,屬於小眾音樂的時代將結束?
    毫不誇張地說,蝦米音樂這款app是智慧型手機時代,我最重要的聽歌平臺。很長一段時間裡,蝦米握著滾石唱片的版權,入坑的時候就是瞄準了蝦米曲庫大、音樂多、精選集質量高,幾乎所有我喜歡的歌,都會在上面標記、打分、留言評論。此外,蝦米根據你個人聽歌口味做的推薦,簡直就是一發入魂,這一點真是下功夫、用心了。
  • 蝦米宣布停服,告別一個安靜聽歌的時代
    蝦米最早5位創始人其中有4位都來自阿里,跟阿里內部文化極為吻合,但阿里最終沒能給蝦米持續的版權資金供給,才讓蝦米在後來的版權大戰中逐漸掉隊。剁椒娛投聯繫到蝦米曾經的創始人,資深用戶,以及阿里星球時期的資深員工,來一起還原蝦米的三重故事。
  • 蝦米:當一款App要關閉 最後被提及的是它的用戶
    蝦米近幾年版權失勢,用戶持續萎縮,關停似乎早已被認定為一個「該來的時刻」。大量文章開始分析蝦米「必有一死」的原因,人們從商業競爭上、版權布局上、母公司策略上甚至產品設計上進行了細緻的分析點評,迅速塑造了又一個「一個時代結束了」的商業故事。
  • 蝦米:當一款App要關閉,最後被提及的是它的用戶
    2013年被阿里收購時,蝦米的元老們至少還都在。但是到了2017年就只剩王皓(南瓜)一個了。上面的人走了,員工們也都各奔東西。對我來說,原來常接觸的許多蝦米小編也在同一時期紛紛離職,新來的小編已經感覺不是那麼志同道合。 另一點是,在蝦米和天天動聽合併後(2015年),資料庫其實也退步了。 資料庫合併後進行了一次遷移和改版,把之前蝦米上整理好的資料搞亂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