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隻12歲「老蝦米」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蝦米音樂官方宣布將於今年2月5日停止服務。
對於那些常年使用蝦米音樂的用戶而言,這無疑是個悲傷的事。在蝦米音樂官方微博發布的「訃告」下,無數人感慨著「爺青結」:
「至少在我的心中還有個尚未崩壞的地方。現在連這個地方都沒有了。謝謝蝦米讓五月天陪伴了一半人生。」——啊土阿豆土豆
「宇宙那麼大,可為什麼我找不到比你更好的音樂網站和app呢?」——西湖邊的蝦仔你最最最可愛
回顧過往,蝦米音樂生前也曾輝煌過,甚至一度能與QQ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兩位巨頭扳手腕,而這也離不開它對音樂的專業與執著。
曾經的蝦米音樂,被人們譽為「小眾的殿堂」,眾多苦於為耳朵尋找合適養料的文藝青年,進入蝦米就像是找到了家,無數小眾音樂滿足了他們的大「逼格」。
與此同時,蝦米音樂樂庫的豐富程度也令人咋舌。從國語流行到J-POP,從當代民謠到凱爾特民謠,從巴薩諾瓦到酸性爵士......在曲風細分這方面,蝦米音樂無時不刻在炫耀著自己的專業程度,並且上到每種音樂,下到許多專輯都有著詳細的介紹,也讓蝦米音樂有個綽號——「行走的音樂圖書館」。
在此基礎上,蝦米音樂北歐性冷淡風的簡潔UI,治癒了不少強迫症患者,用一位網友的話說就是:「這個UI冷淡,卻又充滿熱情」;而它那強大的AI算法,也能精確抓取適合每個人的歌單。
當然,拋開討好用戶這方面,蝦米音樂對於獨立音樂人,那也是相當厚道,其曾經的」尋光計劃「,為獨立音樂人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平臺,獨立音樂人們投稿的作品一旦入選,包裝、宣發等後續工作,則全部由蝦米負責。近些年來人氣頗高的音樂人西樓,正是在「尋光計劃」中找到了自己生命中的那束光。
總之,小眾、專業、逼格等標籤,讓蝦米音樂一度走上了音樂軟體鄙視鏈的頂端。
不過從結果來看,這些標籤也不能完全當飯吃,隨著2015年國家版權局下發的「最嚴版權令」,眾多音樂平臺一夜之間下架了大批未授權音樂,蝦米也是其中一員。
而在隨之而來的版權大戰中,蝦米音樂雖然獲得了音樂界老大哥「滾石音樂」的版權,但相比於實力強大的騰訊和網易,這隻「老蝦米」還是逐漸走向了沒落。前段時間蝦米音樂背後的阿里集團注資網易雲音樂的消息,也能看出蝦米音樂被戰略性拋棄的勢頭。
當蝦米陷入急流,很難上演鯉魚躍龍門的奇蹟,蝦米音樂的退局,理所當然也令人惋惜,那麼對於蝦米音樂,你又有著哪些回憶呢?
本文由遊民星空製作發布,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