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訊 據黃山在線報導, 「人死債爛」,但在黃山風景區白雲賓館工作的小夥子牛志偉卻不這麼認為,「人活著要講信義,我不能辜負別人對父親的信任。3年半了,苦過累過,一家人終於把父親留下的42.8萬元債務給還了。如今,我們可以歇口氣了!」日前,在踏上前往安徽省臨泉縣老家的火車前,牛志偉告訴記者,他請了兩天半假,還完最後一筆22.5萬元債務後,他還要急著回到工作崗位,春節不休息。
父亡,家境窘迫
2008年,時年19歲的牛志偉就讀於黃山學院新聞專業。原本家有父親撐著,他和妹妹生活得倒也幸福,兼之母親持家有方,起碼衣食無憂。
2010年6月的一天,承包農村房屋建設工程的父親在趕往工地途中不幸發生車禍,「那時,我正在準備大二期末考試,接到父親車禍的消息後連夜趕回老家,和父親還是沒見到最後一面。」牛志偉說,強忍悲痛,安葬父親後麻煩事來了,「父親在世時很講信譽,承包的工程也就越來越多,他便擴大自家預製板廠的經營規模,所以借了不少錢。對母親來說,預製板廠的帳目還好找,但對於父親舉債在外承包工程則知之甚少」。
面對債主,牛志偉仿佛一下子堅強起來。他便去要別人欠父親的債務,可父親的合伙人說,工程款撥不下來;工地方面說,工程完成後,錢就給了合伙人。雙方除了口頭承認這筆投資款外,不願出具任何書面證據,以致到後來自己總是吃「閉門羹」。幾年來,牛志偉拿著父親生前的工程合同四處討債,但沒要到一分錢。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就連父親前期投資的幾十萬元也成了「無頭帳」,他們一家生活就此陷入窘境。
認債,無怨無悔
牛志偉說,他父親生前為人仗義疏財,所以向別人借錢也很少有人要求父親打欠條。不過,這也著實讓他為難,一方面別人欠父親的債要不回來,而父親欠別人的40多萬元債也不清楚。「看到我媽媽帶著我們兄妹2人可憐,當時很多親戚朋友出於好意,勸我不要承認欠款的事。他們認為,錢是父親借的,法律上沒有『父債子償』一說。再說我和妹妹都在讀書,這麼大的天文數字,也不知什麼時候能還清。」牛志偉卻拒絕了親友們的好意,認為不能辜負別人對父親的信任,也不能讓父親九泉之下「過得」不安生。
為替父還債,牛志偉在自家大門口掛了欠債聲明:「父債子還,凡是父親牛朝停欠的債,今均由其子牛志偉償還,請儘快聯繫我。」而後,對於少數幾張有借據的,牛志偉在借款人父親牛朝停名字下方籤下自己的名字。而沒有借據的,牛志偉全部補了借據給債主。就這樣,牛志偉總共打了42.8萬元的欠條。
牛志偉告訴記者,之後他挑起家庭的重擔,趁著暑假重新召集預製樓板廠工人開工。當時家境困難,廠裡人手難找,他便自己上陣,開拖拉機送貨、聯繫客戶、售後安裝,一個暑假下來瘦了10多斤。2010年9月開學,牛志偉回到黃山學院,完成上學期課程的補考後又申請了兩個月的假,在家打理廠子。而後,親友勸他要完成學業,他便把剩下的原材料全部加工成產品售出,然後變賣廠房,按比例一點點還債。
還清,心裡踏實
2012年6月,牛志偉從黃山學院畢業,經推薦到了黃山風景區白雲賓館工作。由於單位包吃住,他每月僅留100元生活費,剩下的錢全部存起來,每年按比例還給債主。
由於工作表現優秀,一年後,他被上級單位抽調掛職鍛鍊。掛職期滿後回到原單位,牛志偉升職為企業文化主管,待遇也有了提高。牛志偉介紹,為替父親還債,幾年來,他沒添過一件新衣服,買一雙新鞋。有時候,他每頓只吃兩個饅頭加榨菜,用的手機還是父親在世時買的,他的收入除供妹妹讀書外就是還債。
2014年底,牛志偉所在單位準備處理幾套房產。於是,他把身上僅有的2000元拿出來,又從親戚、同事、同學那裡借來30多萬元買下一套房。9個月後,由於當地樓市升溫,牛志偉便拋掉這套房產,從中淨賺近10萬元。「這幾年,我媽媽在屯溪給別人當保姆,也是省吃儉用的,吃盡了苦頭。如今,由於全家人的勤儉節約,眼看父親的債務全部要還清了,母親禱告說,老頭子,還債的生活雖然很艱苦,但我們心裡踏實,您就含笑九泉吧!」
白雲賓館的劉見虎經理告訴記者,對牛志偉的第一印象是工作非常踏實,生活勤儉節約,待人接物穩重大方。「他沒有愧對良心,會有好報的。」劉見虎說,從牛志偉的身上,他和同事看到一顆特講信義的金子般的心。